Khalak Khalayak's Blog (455)

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8)

在現代社會的視覺文化轉型的大背景下 , 現代懷舊形式化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視覺形式化 。我們知道, 相對於文字表達而言 , 圖像表達首先是直觀和簡化的 。因為語言是人類理性的產物, 是高度抽象的,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文字意義和文學情境的體認必須要靠想象, 因此, 在現實意識中復活過去的可能性和程度就要取決於讀者的人生閱歷 、生活經驗 、知識背景等多種因素。而具體形象則可以快捷地把過去和現實粘合在一起, 在輕鬆觀看圖像的同時 , 觀者無須經過想象就可以體會…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3, 2022 at 11:20a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7)

在以往的懷舊體驗中 , 懷舊主體是懷舊情感的全部承擔者, 或口頭上直接抒發、或形諸書面文字 、或在某個運動或某種思潮史上奉之為一種理念 , 懷舊與主體之間是沒有距離的 , 懷舊感的表達主要是一種“心動”的過程 。而在現代社會里, 隨著印刷文化和電子文化的高度發展 , 我們的世界也越來越趨向於對象化 。同樣是對故鄉和過去的一種挪用和占有, 但現代人卻越來越貧於依靠自我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來實現之 , 就像詹明信所深刻認識到的,…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3, 2022 at 11:20a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6)

這五點就是懷舊的主要內涵。我們之所以能夠對懷舊的各色詮釋形成一種心照不宣的感覺 ,大概正是因為它們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這些內涵 ,並且與其相關的諸多事物(也即外延)已然構成了一個無限深廣的生活世界, 它與我們的生命體驗息息相關 ,對任何一個經歷過歲月荏苒的人來說都不陌生。顯然 ,懷舊已經成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

從這個意義上講 ,懷舊也必定是一種普遍的或普適的、無時代無階級的人類現象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2, 202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5)

另外, 過去與現實、舊與新、收獲與失落等對照是以對照雙方同時存在為前提的, 如果在一個人的心里過去的分量極端超出現實的分量 , 甚至過去的形態完全掩蓋了現實的面目 , 懷舊是根本無從發生的 , 它也許反會演變成具有廣泛影響的革新的力量, 以政治和經濟領域的“ 暴力”作用對社會制度層面上的變遷施加影響 。



英國哲學家和政治思想
家伯林在分析 18 世紀中後期的反啟蒙思潮時就曾提到: “在…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ly 29,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4)

再次, 懷舊不單單是一種歷史感, 還是一種價值論。作為歷史感 , 懷舊有三個基本特點 :是一種“向內轉”或“向後看”的意識活動方式, 以“過去”為其最主要的客體 ; 通過重新喚起過去在現實生活中的活力, 承擔起了一定的記載傳統、延續歷史的文化功能 ; 在構建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過程中 , 體現了追尋生命源頭、發掘意識根基的動機。在這三個方面, 懷舊與回憶的功能是相同的。



然而 , 並不是所有對過去的回憶都可
以稱為懷舊, 從總體上看 ,…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ly 25,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3)

簡單地說, 在真實而準確的過去與我們對過去的印象之間存在著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 ,過去可能只為我們留下了“主體的一般觀念 、一些多少有些特點的象征符號、一些特別生動感人或者風趣詼諧的事件小插曲, 有時是對一幅版畫的形象記憶 ,甚至是一頁書或幾行字” ,我們的印象企圖填平這道鴻溝, 但事實上我們卻發現“我們無法在內心中從細節上再現所有這些事件 ,無法再現出與整個故事相對應的不同部分,無法再現出一整套的特征 、跡象 、描述 、命題和反思”(莫里…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ly 21, 2022 at 8:40p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2)

哲學關注懷舊的深度及懷舊的能指, 社會學關注懷舊的廣度及懷舊的所指 , 針對不同學科、不同視野的差異性 , 我們可以憑借懷舊所涉領域的相互重疊以及這些相關概念的相互印證來獲取對於懷舊本身的知識 , 從中歸納出對懷舊的五點界定。

首先, 懷舊必定是一種人的意識行為或心理現象, 也即體驗活動 。

這既與觸發懷舊行為的具體事物無關 ,也與它可能會引起的主體的某些生理反應無關 ,前者是懷舊產生的直接刺激源,…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ly 19, 2022 at 12:30am — No Comments

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1)

提要: 20 世紀中後期以來, 懷舊成為現代性視域下的一個重要的社會文化事件。 它是人的一種意識行為, 是一種歷史感和價值論, 且帶有審美體驗的性質。 現代懷舊體現了作為一種幻想文化在真實與想像之間的文化沖衝, 它順應並滿足了現代人對於心靈寧靜的需求, 反映了現代精神對人類日常生活的浸染和改變。…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ly 17, 2022 at 12:30pm — No Comments

謝爾庭·在新時代編輯地方:當代臺灣地方誌的出版風景(4)

「編輯地方」的復興

近年來,臺灣政府借鏡日本經驗,大力提倡「地方創生」總體政策,期望應對臺灣社會少子化與地方空洞化的挑戰。雖然發展脈絡不同,地方誌或廣義的「地方媒體」,也成為相關的熱門關鍵詞。地方媒體對地方創生有幫助嗎?出乎意料,熟悉日本地方媒體的編輯影山裕樹,在《重新編集地方》一書開宗明義回答:沒有。


在他看來,要讓沒落的商店街恢復元氣,地方媒體能帶來的幫助相當間接。相對地,地方媒體扮演的其實是「重新定義某家店、或某地區的認同感,並找出具備必然性的活用方法的一種手段」…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ly 17, 2022 at 11:37am — No Comments

謝爾庭·在新時代編輯地方:當代臺灣地方誌的出版風景(3)

嶄新的雜誌美學

作為一項雜誌新品種,地方誌得以登上博客來、誠品等主流通路,吸引當代讀者,嶄新的雜誌美學與編輯手法功不可沒。視覺編排上,可明顯看到從日本到歐美,生活與設計類雜誌的影響:滿版的攝影風格照,版面的適時留白,再到字型選用與整體配色,雖然未必形成「臺灣地方誌」獨有的美學風格,確實與過去社區刊物的制式報刊印象有所區別。有時,甚至連學生團隊,都能做出過去難以想像的精美品質。…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ne 29,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謝爾庭·在新時代編輯地方:當代臺灣地方誌的出版風景(2)

當代台灣地方誌的特徵

多元而彈性的團隊

在這波地方誌浪潮中,出版團隊的背景相當多元。可能是學生團隊、街區組織,也可能是獨立出版工作室或在地的社區協會。除了來源多元,團隊本身也常「斜槓」經營,除了出版刊物,也兼作設計、行銷、地方創生、社區營造等不同工作。因而,有時地方誌對於團隊而言具有專案性質,這和其他類型雜誌環繞紙本(或數位)組織業務大不相同,商業色彩顯得不那麼濃厚。…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ne 28,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安·瑞格蕾《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6)

五、關於敘事和文化記憶,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毫無疑問,“成功孕育成功”(success-breeds-success)的原則(或者說我在其他地方稱之為文化記憶里的 “稀缺”原則)適用於這部龐大的暢銷書,因為已有的改編數量增加了他在其他地方被重新運用的幾率。但是,《艾凡赫》也明顯地具有比司各特的其他小說更具啟發性和生產性的要素。*對此,請參見Ann Rigney, “Plenitude, Scarcity and the Circulation of Cultural Memory.” 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 35.1 (2005).…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22, 2022 at 10:23am — No Comments

安·瑞格蕾《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5)

在此談論《艾凡赫》的原因,是因為它一直罕見地具有生產性。它被復制和改編的次數令人不可思議。*《艾凡赫》因其催生了數量眾多的版本而更加令人矚目,它出現在消費主義文化正在萌發的年代,彼時,作品的新穎性備受珍視(參見John Ellis,“The literary Adaptation:An introduction.”Screen 23.1(1982):3-5);勃朗特姐妹的作品,正如簡·奧斯丁永無止境的分支一樣(參見Claudia Johnson. Jane Austen’s Cults and Cultures. Chicago:Chicigo University Press,2012),提供了相似的例子(參見Patsy Stoneman, Bront. Transformations: The…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22, 202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安·瑞格蕾《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4)

關於這些生產性的過程, 可探討的空間仍然很大。但是,此處關注的重點是:哪個故事,或者故事的哪個部分轉換到不同媒介、語言或文化框架之後,仍然被保留了下來?換句話說:文化中產出的是什麼,持續了多長時間?通過長期追蹤故事的復制和變形,有望了解更多關於使故事附著於文化記憶的“附著力”的問題,也能了解關於使它漸漸變得過時的一些因素,也即,不能產生自己的新版本。



*“附著力”一詞借用自Malcolm Gladwell,參見Malcolm Gladwell,The Tipping Point :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Boston: Little, Brown, 2000.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需要我們超越方法論文本主義,也需要超越持續統治了從一種媒介到另一種媒介的故事轉換研究的一對一的比較。…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9,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安·瑞格蕾《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3)

在此,仍然存在著用以接近敘事生產性的分析工具不足的問題。或者更準確地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目前已經湧現出大量相似和相反的術語,以至於有時很難在術語的草堆中找到一根尖銳的分析針,尤其是當故事的“變動”被交替地用旅行、翻譯、改編和挪用等術語或者是上述術語令人困惑地組合來描述時。*參見Laurence Raw(ed), Translation, Adap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London: Continuum, 2012; Nicklas, Pascal, and Oliver Lindner, eds. Adaptation and Cultural Appropriation. Berlin: De Gruyter, 2012; Julie Sanders. Adaptation and Appropriation. The New Critical Idiom. London: Routledge,…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3,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安·瑞格蕾《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2)

二、故事的社會生命

接下來,我將以故事的“社會生命”為研究內容,而非它們作為躺在書架上的自主手工制品的組成結構。這一術語既應和了阿帕杜萊(Appadurai)的“事物的社會生命”,也應和了索緒爾(Saussure)研究“社會符號生命”(‘la vie des signes dans la société)的最初呼籲。只有緊緊圍繞“故事的社會生命”,我們才能使對於敘事的研究超越目前的局限,並在它活躍於不同的媒介、體裁和時間的時候,牢牢地把握它更為寬泛的社會角色。…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2,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安·瑞格蕾《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1)

摘 要:敘事學研究應當通過將一系列故事,納入研究視野而超越方法論文本主義。為此,本文提出“故事的社會生命”的概念,研究故事在媒介、代際和文化之間“跨越”並被改變,但同時也得以保存的過程;並以《艾凡赫》為例,闡釋“再生產”、“翻譯”、“媒介轉換”,以及“文化跨界”這四種“改編”模式,論證了由多種審美特質組合而引發的故事生產並附著於文化記憶的結果,以期引起讀者對敘事文本改編為新文本的長期變化研究產生興趣。

一、超越方法論文本主義

敘事學的歷史以20世紀80年代晚期的急劇轉向為特征——從尋找普遍的敘事性模式,轉向從世界制造…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1, 2022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李繼勇《玉出酒泉》(下)

玉出酒泉

註定要引發曠世的驚艷

葡萄美酒夜光杯

沖淡了金戈鐵馬的肅殺

與祁連玉邂逅

激昂悲壯的邊塞詩

平添了幾分細膩圓潤

歷史的縱橫捭闔間

幸虧有玉的倩影閃過…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25, 2021 at 9:45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