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4)

再次, 懷舊不單單是一種歷史感, 還是一種價值論。作為歷史感 , 懷舊有三個基本特點 :是一種“向內轉”或“向後看”的意識活動方式, 以“過去”為其最主要的客體 ; 通過重新喚起過去在現實生活中的活力, 承擔起了一定的記載傳統、延續歷史的文化功能 ; 在構建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過程中 , 體現了追尋生命源頭、發掘意識根基的動機。在這三個方面, 懷舊與回憶的功能是相同的。

然而 , 並不是所有對過去的回憶都可
以稱為懷舊, 從總體上看 , 懷舊意識所指涉的範圍比起回憶和記憶來要小得多: 回憶是在記憶背景中的一種可能性 , 是對記憶的鑒別和挑選 , 並不一定會涉及到所有的過去 ; 而懷舊則又是對回憶的遴選 , 它必須在回憶的基礎上輔以一定的價值取向 , 因此只涵蓋到過去的領域中真正美好的和被想象成美好的那一部分 。如果說回憶還有可能按照過去的原樣再現歷史, 那麽懷舊根本就是把過去作為歷史的一部分在現時中重新現實化。懷舊的“看”不是無目的的 , 其“看到的過去”也並非完整 、甚至未必真實, 懷舊必定是一種有選擇的 、意向性很強的、構造性的回憶。所謂“懷舊是一種采用了特殊的歷史性事件並有選擇性地重構這些歷史事件的現象”(Woolley , 1974), 是對理想化的過去的選擇性渴求 , “是對一個被凈化了的傳統而非歷史的敘述” (Lash &Urry , 1996 :247)

回憶是無所謂美與不美的 , 而懷舊則必定是美的, 必定建基於對現實的否定和對過去的肯定之上 , 懷舊的親和性也恰恰在於懷舊主體對某種情調 、感受 、氛圍和價值觀的認同。

第四, 懷舊必定是在特定情境中才能發生的 , “懷舊不是一種反歷史的永恒不變的事物 ,不是這樣一種對任何時間的任何人的潛在的感情, 而是只在某些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才有可能”(Tester, 1993 :64)。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懷舊主體的特殊性。懷舊感的襲來常常是在某個瞬間, 但具備“突然陷入”懷舊情調中的可能性和資質 ,並且享有承受懷舊感的能力, 卻要經過一個無意識醞釀的過程。

所謂激發懷舊感的
特殊情境就是這一醞釀過程的產物 。特定情境的基本特征是“對照” ,時間間隔 、空間差距 、價值優劣 、利益得失等都包含在其中, 但時間 、空間、價值和利益的條件是不需要同時具備的, 只要滿足了其中之一就有可能促成懷舊。或者懷舊所指向的年代與懷舊主體所處身的年代之間存在著一個時間差, 或者懷舊主體本身發生了物理空間的位移, 這都會拉大懷舊主體在對待過去和對待現實的態度上的心理距離 。


從前面的
論述中我們得知 , 按照懷舊在詞源學上的意義沿革 , 心理時空正是產生懷舊的根本原因 。它不僅導致了懷舊主體的現實心態的失衡, 還直接影響到他們對過去與現實的價值評判 , 誘使其想當然地認為過去比現在要好得多, 正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失去了曾經在往昔歲月中擁有的好東西。然而, 懷舊之“舊”與現實之“新”是永恒相對的 , 就像失落總要與收獲相輔相成一樣 , 一個人只有在經歷了從舊發展到新的複雜歷程 、並且切身體會到成功與失敗的雙重滋味之後 , 才會抱持一種正常的懷舊心態, 才會將失落視為收獲的必然代價, 進而對遙遠的過去產生渴念和幻想。

沒有運動和變化 , 懷舊不可能產生; 現代懷舊的形成最有力地
證明了現代性的特殊情境(包括社會激變 、傳統失落等)的影響 。安吉拉·麥克羅比也形容道, “懷舊指示了一種忠實地再創過去的 、以及沈迷於這類神話表征的欲望。懷舊也暗示了一種在某個特定時期、在某種裝飾過的戲劇性情境下的企圖”(Mcrobbie , 1994 :147)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