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2)

哲學關注懷舊的深度及懷舊的能指, 社會學關注懷舊的廣度及懷舊的所指 , 針對不同學科、不同視野的差異性 , 我們可以憑借懷舊所涉領域的相互重疊以及這些相關概念的相互印證來獲取對於懷舊本身的知識 , 從中歸納出對懷舊的五點界定。

首先, 懷舊必定是一種人的意識行為或心理現象, 也即體驗活動 。

這既與觸發懷舊行為的具體事物無關 ,也與它可能會引起的主體的某些生理反應無關 ,前者是懷舊產生的直接刺激源, 而後者是懷舊意識的次生物。也就是說, 懷舊活動只能出現在人類的精神領域而非物質領域內 ,比如看到書頁當中夾雜著一朵幹枯了的玫瑰花, 由此產生聯想 、開始回憶 ,想到逝去的歲月 ,想到歲月中兩個曾經相愛的人 ,想到一段曾經驚心動魄的愛情, 因而生發出對歲月無情、愛情不再的傷感情懷 。

這里的聯想和回憶是懷舊行為 , 傷感是懷舊情緒 , 而玫瑰花 、歲月 、人 、愛情則是觸發懷舊的媒介 。懷舊本質的精神性與懷舊實體的物質性並行不悖, 但絕不能混為一體 。或許可以這麽說 , 懷舊感是一種人文精神, 而非自然科學精神。它的發生是難以預料的, 幾乎總以不經意的方式“突襲”某個人 ; 它是無須證實也無法計算的 , 就像一團霧一樣潛伏在人類意識的深層 , 等待著被各種可能性激活; 它也不能用物質材料建造起來 , 作為一種意識活動或想象活動, 它可以是完全抽象的 。懷舊感與自然科學求精確 、求嚴謹 、求客觀的精神完全不同 。

其次 , 懷舊主體必定把過去當作向未來挺進的原料。正如傑拉爾德·克瑞奇所認為的那樣, 對很多人來說懷舊意味著很多方面, 但它基本上是指把過去理想化和對過去的渴望, 它還可以指一種對過去的病理學沈迷 , 幾乎建立在要取消現在的意義上, 或單純是一種對逝去事物的短暫而美好的回憶(Kreyche , 1998)。在懷舊主體的思想意識中 , 過去是基本要素和核心要素, 過去不但遠離了現在 ,而且根本就是缺席的。盡

管按照事物的本質不可能有完全適用和正確的過去 , 但懷舊主
體總是可以根據現在的需要捏造和編排過去 , 作為歷史 ,過去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為人類提供現實的模型。按照英國史學家霍布斯鮑姆的說法就是: “過去總會被合法化” (埃里克·霍布斯鮑姆, 2002 :6), “過去的日子以前被視為———今天依然如此———逝去的好時光 ,它也就成為社會的當然歸宿”(埃里克·霍布斯鮑姆, 2002 :30)

過去為什麽會具有如此
魅力呢 ? 英國歷史學家保爾·湯普遜認為 , “所記住的過去的歷史價值基於三種力量。第一 … …它能夠並且確實提供了來自過去的有意義的、並且有時獨一無二的信息 。其次,它同樣能夠傳達個人和集體的意識,這恰恰是過去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有甚者 , 口頭資料來源的活人屬性賦予它們以獨一無二的第三種力量 ……它正是`這種允許我們對於歷史的長期意義做出論斷的歷史眼光' 。”

“我們正在與活的資料來源打
交道, 恰恰因為他們是活的 , 不像經過銘刻的石頭或者一捆捆紙張 , 所以他們擁有在雙向過程中與我們一起工作的能力 。迄今為止我們集中注意的是我們能夠從他們那里學到的東西”(保爾·湯普遜, 2000 :182 -183)。法國心理學家哈布瓦赫認為 , “當我們長大了以後, 即使我們可能覺得自身擁有足夠應付的有機資源 , 但來自社會生活的利益也會以多種方式驅使著我們 , 以至於我們要被迫限制自己 。於是, 在我們強加於自身的那些約束中 ,又增添了這些源自外界的約束 。我們的印象具有了社會生活加諸的形式, 但卻以喪失部分實質作為代價 。成年人在社會中對自然的渴望 ,在本質上就是對童年的渴望 ……”(莫里斯·哈布瓦赫, 2002 :86 -87)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