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蓉·懷舊文化事件的社會學分析(6)

這五點就是懷舊的主要內涵。我們之所以能夠對懷舊的各色詮釋形成一種心照不宣的感覺 ,大概正是因為它們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這些內涵 ,並且與其相關的諸多事物(也即外延)已然構成了一個無限深廣的生活世界, 它與我們的生命體驗息息相關 ,對任何一個經歷過歲月荏苒的人來說都不陌生。顯然 ,懷舊已經成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

從這個意義上講 ,懷舊也必定是一種普遍的或普適的、無時代無階級的人類現象 。

二 、現代性視域下的懷舊

在現代社會里, 每個個體的困境同時也意味著整個群體的困境, 反之亦然,因此從最寬泛的意義上講 ,現代懷舊已擴展為一種無處不在的文化情懷 。這就使現代懷舊首先呈現出景觀化或普泛化的特點 。在傳統社會里 ,不存在需要人類整體共同去面對或承擔的重大社會問題, 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相對獨立且相對自給自足的 , 每個人和每個家庭都有具體的問題要去解決 ,受限於血緣和土地的人類關係也要單純得多, 最直接地困擾人類生存的問題大概就是生老病死。所以傳統懷舊多表現為“群落”的方式 ,常常是某個人或某些人 ,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中, 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懷舊, 我們可以認為它是局部的 、少數人的、特異的 。

比如懷舊大多包括懷念過去和思鄉兩種形態 , 懷舊主體也多為在他鄉羈留的遊子或具備一定人生閱歷的成年人。而現代懷舊則變得非常普泛,它往往是大多數人共有的一種心理體驗或文化體驗 。這一點導源於現代性的流動性、多變性、快速化等特點, 以及物理距離終結 , 全球化、“景觀社會”或“擬像”世界的形成等現代性後果。物理距離的終結使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成了一個沒有邊界、也無從確認自身的方位並為之安身立命的世界, 就像鮑曼引證帕斯卡爾的箴言所講到的 ,我們實際上居住在一個奇異的怪圈中, 它的圓心無處不在, 而圓周卻無處可尋 。

或者如米夏埃爾·貝內迪克特所說: “所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開始受到人們的質疑。我們變成了流浪者———時時刻刻互相聯絡的流浪者” (轉引自齊格蒙特·鮑曼 , 2001 :75)。在精神層面上 , 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流浪者 。這為現代懷舊的社會氣象奠定了基礎 , 使懷舊在理論層面上具備了必然通用於全體社會的可行性 。而全球化則在現實層面上實現和完成了懷舊的普泛化。按照法國社會學家德波和鮑德里亞的講法, 當今社會已經變成了“景觀社會”或“擬像的世界” , 一切都是景觀或者說一切都是擬像, 懷舊也已演變成一個普遍的社會景觀或擬像 , 遵照景象復制或仿真的原理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地增殖 。我們或許可以這麽說, 傳統懷舊是在尋找鄉愁, 而現代懷舊卻是鄉愁本身 。

不僅如此, 現代懷舊比傳統懷舊所指涉的範圍也更為深廣了 。通過對過去的重構和再創, 懷舊作為一種“療傷”或“修復”的手段, 已經承擔起了對人類所遭受的文化傷害的文化救贖功能, 它真正體現了作為一種幻想文化在真實與想象之間的文化衝突 。就像基思·泰斯特所說的: “思鄉首先要求我能夠構想一個家, 對這個家, 我是確定的或者可以詳細描述它;其次, 我知道我沒有家 ……這也可以被解釋為界於形式認同和生活認同、反思性認同和具體化認同之間的一種文化沖突 。”(Tester , 1993 :66)


從本質上來看, 這種文化衝突恰恰表明懷舊就是兩種
異質文化,或異類文化之間的壓制與反壓制、弱化與反弱化的鬥爭 , 具體而言, 即為傳統文化對現代文明、鄉村文化對城市文化 、自然文化對技術文化、本土文化對異域文化 、童年文化對成年文化 、甚至女性文化對男性文化的鬥爭 。在此鬥爭中, 懷舊不僅涉及到人類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細節問題,而且更為主要的是關涉到人的文化身份、信仰 、生活空間 、地位 、權力所有 、民族感等各種較為抽象的人類社會屬性,在這方面, 現代懷舊顯然拓寬了傳統懷舊的視域 。

傳統懷舊所指向的客體往往是具
體的 、確定的 (如故鄉 、童年等), 而現代懷舊則要抽象得多, 懷舊通常是指在物理位置的意義上家的喪失, 但在現代社會里  ,除了這種“思鄉病”之外 , “它還常常被用來指一種更為寬泛的統一性 ,道德確定性, 真實的社會關係 、自發性和表現性的喪失”(Turner , 1987 , 引自 Featherstone , 1995 :93)。由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 懷舊是現代人的文化生存方式之一 。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