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u Empatbelas's Blog (155)

李碧華·「吃掌文化」與「放手之道」

朋友D吃過「五爪金龍」,認為肉粗、韌、用腳爪來煲湯,很久才出味。雖然有強筋骨壯腰腎的功效,不過談不上鮮美。

所謂「五爪金龍」,即是蜥蜴,一些當寵物飼玩,一些吃進肚中。這款稱龍的巨蜥,體長一般超過一米,部分甚至長達四米,是蜥蜴中身形最大的一種。

我們很少以之入饌,反而內地食肆將之炆煮或煲湯,D是在祖國吃到。我唯一嘗過其同類娃娃魚,亦同胞「一級受保護瀕危野生動物」之虛榮宴席。香港人印象最深的,是上月警方在大嶼山破獲走私金龍案,十二名私梟配備兩輛客貨車及兩艘快艇,於倒扣灣卸貨落艇時,警方採取行動,司機被捕,其他人逃脫。檢獲60箱180只五爪金龍,總值69萬。來自馬來西亞,準備偷運至惠州。…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30, 2016 at 1:30pm — No Comments

余雲·島上的盛宴

嘩啦啦八月一陣驟雨後/寂靜的街頭/忽然人群蜂擁/上市的消息比風還快/那檔口的老板娘已笑不攏嘴/看著她的顧客彎腰屈膝/如癡如醉

  ——雖然不是8月,東馬詩人吳岸1990年的詩句,怎麼恰似為眼下獅城的榴梿季所寫?

  載榴梿的羅厘未到,饕客已排起長龍——吃了幾十年榴梿的老人家也說這個榴梿季“很誇張”。因為掛果期炎熱少雨,馬來西亞榴梿大豐收,南洋果王味美更兼價廉,倏忽成了全民焦點。

  媒體上,有關榴梿種種皆成本地新聞。晚間報紙的榴梿系列連日介紹各品種果實的產地、來歷和風味特點,面簿和微信朋友圈貼滿各色果肉,有人風騷曬出準備出國款待好友的真空打包榴梿。…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30, 2016 at 12:04pm — No Comments

林錦·榴槤

坐在榴槤樹上

癡癡等待在夏天的夜晚
黎明就來了心儀的人還不來
我和晚風迫不及待
一起奉上墜落的芬芳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25, 2016 at 10:29am — No Comments

秦牧·榴槤漫憶

我有一個姊姊,十八歲時結婚,婚後到了泰國,一去就是四十年,到了她五十八歲,兒孫繞膝的時候,抑制不住強烈的鄉思,摒擋行裝,一九七六年毅然回國來探親了。行前,她寫信問我道:“弟弟,你想要什麽吃的東西嗎?你想要什麽用的東西嗎?告訴我,我都可以帶給你。”我回信給她,告訴她我什麽都不缺,她毋需帶給我什麽;如果一定要帶點什麽東西回來,那就帶一件鱷魚皮制成的工藝品,和一點兒榴梿(也叫“榴蓮”)果糕吧。後來,姊姊果然回來了,我們像做小孩子時代一樣互相捶著笑鬧,還互相做著鬼臉。幾十年沒見,彼此鬢生華發,在新中國重逢的時候,那種高興勁兒,自然是不待說的了。姊姊果然拿出一件鱷魚皮制的工藝品給我,又從旅行箱裏掏出一個塑料罐來,裏面裝的是重糖腌制的榴梿果肉,她說:“試試吧!榴梿果糕不能完全保存原來的風味,這用加糖辦法保存起來的榴梿0果肉,卻能夠把味道保持得好好的。哎,為了這罐東西,我在泰國飛香港的飛機上挨夠旅客們的罵了。”

  “罵什麽?”我問道。…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18, 2016 at 11:07pm — No Comments

褚愛琪·Durian耐人尋味

進入夏至節氣,也是盛夏季節,多種當造水果豐收,被譽為生果之王的榴槤便是其中之一。造型、氣味獨特的榴槤含豐富脂肪及糖分,味道清甜濃香,適量進食可以細味果肉的美味幼細。不妨就趁這個榴槤飄香的季節,吃一口獨一無二的甜美滋味。







品種繁多 風味各異

榴槤盛產於亞洲,單是品種就超過百種,產地包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被譽為水果之王的榴槤,是熱帶水果中含最豐富脂肪、糖分等營養的生果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11, 2016 at 8:00am — No Comments

陳淑莊·榴槤飄飄檳城遊

我一直深信物以類聚,我的朋友要不是跟我一樣會悼六四、行七一的話,就是跟我一般貪吃。那種貪吃的程度是去到尋幽探秘、上天下海去發掘珍饈,以求一飽口福,而且一個人吃不夠過癮,總要拉來三五知己有福同享、分甘同味,才叫對得住自己的舌頭。

上月當我人還在中歐時,好友葉一南給我傳來一個檳城覓食遊行程。葉一南當年以孔少林的筆名嶄露頭角,分析上市公司財政報告之餘又教人在中環覓食,又在飲食雜誌寫專欄闖出名堂。葉一南可說是馬來西亞美食專家,尤其喜歡檳城,他在專欄已寫過許多次,寫馬拉榴槤的形味俱備更叫人讀得垂涎三尺,於是我明明人在中歐,看着他自訂的覓食行程,已經覺得飄來榴槤之香,我的肉身還在歐洲,靈魂已經飄到馬拉了。…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9, 2016 at 1:21pm — No Comments

梁文道:榴槤

我愛吃榴蓮。愛到甚麽地步呢?講個小故事你就明白了。上個月我在新加坡,有一天走進俗稱“大榴蓮”的濱海藝術中心(因為它的外形確實很像榴蓮),剛進門便忽然想起這是七月,正好是檳城果園豐收的季節,於是鼻孔裏就突然湧進一股榴蓮的熟甜香氣。我嚇了一跳,急忙東張西望,看看附近有誰這麽壞,竟敢在出名聽話的新加坡撒野,公然把榴蓮帶進高雅的藝術殿堂。我左看右看,哪裏找得到半點榴蓮的身影?過了半晌,這才曉得那股非常實在的氣味竟然只是幻覺。原來只要季節對,看見任何長得形似榴蓮的物體,我都有可能生起“幻嗅”。



或問,身為佛弟子,如此執念於一種食物豈非不妙?沒錯,貪嗜榴蓮畢竟也是貪。然而,佛陀也曾稱贊稻田的形狀美麗不是嗎?我誇誇榴蓮香不至於太離譜吧?我如此勸說自己。



今年春夏之際,我參加了一趟禪修營,導師是我的皈依師,來自馬來西亞的達摩灑甘露尊者(Bhante…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31, 2016 at 7:55pm — No Comments

行銷終極挑戰:如何用一棵榴槤驗證 80/20 黃金客戶法則?

哎呀…榴槤… 東南亞人心中的可愛的水果之王,現在正在新加坡引起一陣風潮。大部分的榴槤都是從鄰近的馬拉西亞進口,在很多地方你可以以 5 美元到 30 美元不等購買榴槤,吃榴槤儼然已成為一個文化活動。今年榴槤大豐收,且適逢馬拉西亞齋月,所以很多榴槤都被運送到新加坡,希望能被新加坡的食物愛好者所購買。



因為榴槤有許多不同的品種,導致很多有名的榴槤販售點大排長龍。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要討論這個榴槤現象?我們又可以從這個榴槤交易與近來的狂熱中學到些什麼呢?以下為 Tech in Asia 作者Christopher Quek的分享。…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25, 2016 at 12:40pm — No Comments

行者 阿保·七洲洋上闖颱風

「美上美」雖然是一艘僅三千多頓的舊貨船,但在那個年代,卻運載了不少僑生渡過「七洲洋」北上投奔祖國。事過半個世紀,當年擠在那陳舊貨倉裡的青年男女,如今已徧佈在大江南北,大海內外。1961年9月那趟船我負責「先達組」,從辦手續、托運行李、清關直到在勿拉灣港登船的全過程,我都參與其中。

辦手續時,當時反華的印尼政府在我們每人的「出世紙」的背面,都蓋了一個所謂「不回頭」章(就是離開後不能再回印尼),當時我們也沒想過要再回頭。當所有行李都集中到勿拉灣港倉庫以後,海關要抽查,所以每一個埠頭的「組長」或「代表」必須到場。當地關員並不出面,跟我們打交道的是幾個華人。…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20, 2016 at 10:38am — No Comments

行者阿保·森林深處的榴槤園

那是在日寇投降後不久,印尼獨立運動初期。那時我家住在蘇北省 Aekanopan 縣城南邊的 Gunting saga,是一個小市集。附近有條從多峇湖 (Danau Toba) 流下來的大河,下游通向馬六甲海峽。上游可到一些農村小鎮,一直到原始森林深處。河上相隔





幾十米并排有公路和鐵路兩座大鐵橋,在公路橋下是一個市集,河上舢板艟舡(木製小船和帆船)來往不絕,運送一些土特產,包括椰子、椰干、稻米、茶葉、水果等等。當時有「水客」就是從這條河偷運橡膠去新加坡的。…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17, 2016 at 12:30pm — No Comments

佩·愛吃榴槤的女人

袁美行一生也沒有什麼喜好, 她只喜歡吃榴槤。

這東西彷彿是她的生命全部。

她有一個相識近十年的男朋友曹永安, 那一份愛情早已漸變為感情。

在那十年的光陰裡, 曹永安有過不少女朋友, 但最後總是回到袁美行的身邊。而袁美行也懶理他的感情世界, 只要他不離開她便行。

況且在袁美行的眼中, 榴槤已是一切。

袁美行喜歡榴槤的程度就如一般小女孩喜歡貓貓狗狗一樣, 她會希望能長久的接觸它擁有它, 就算沒有榴槤吃的季節, 她也會買一些榴槤糖回來以安慰自己對榴槤的思念。她的家有很多榴槤物品, 如匙扣及掛牆飾物, 只要是關於榴槤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17, 2016 at 9:52am — No Comments

榴槤飄飄

榴槤臭中混甜,被譽為“水果之王”,由於其氣味特異,捧場客愛其韻味獨特,厭惡者卻遠聞其味而避之。郁達夫在《南洋遊記》中寫道“榴槤有如臭乳酪與洋蔥混合的臭氣,又有類似松節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

在印尼去蘇北先達有一項必須參與的節目,那就是吃先達的榴槤。每次望著有著鋒利大刺尖硬外殼的果實,讓人想起古人用的狼牙棒,再刨開外殼一股混甜的氣味飄之而來,當你把手中的果肉送入口中馬上有種綿粘滑潤的感覺,這時味蕾反映到大腦的中…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16, 2016 at 7:30pm — No Comments

謝梅虹·榴槤有長眼睛嗎?

民間有傳說,榴槤有長眼睛不會砸人,可是前天爪夷椰腳發生榴槤砸死一名嬰兒意外後,民眾開始好奇,到底榴槤是否像椰子一樣有長眼睛?



《大北馬》記者訪問幾名榴槤園主,他們紛紛澄清說,榴槤有長眼睛是安慰話,其實榴槤砸傷人意外很普遍,為了不嚇到工人和民眾,榴槤園主會告訴大家榴槤有長眼睛。



華都村栽種“黑刺”的著名榴槤園主廖石乾說,說榴槤有長眼睛其實是安慰收拾榴槤工人的說法,事實上,榴槤砸傷人偶爾會發生,只是擊中頭部的機會比較低。



他說,他在榴槤山走動40多年,本身雖沒有被榴槤砸過,但其工人被榴槤砸傷身體和手部不是新鮮事。…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15, 2016 at 5:03pm — No Comments

許傑《榴槤》

一因為是熱帶的關系,所以南洋的果子,有許多種,的確是我們在溫帶上生長的人,所沒有看見過的。南洋的果子的特色,第一是大,第二是一年到頭都有;至於第三呢,卻是醜。真的,南洋的果子的確是醜的,──或者說,大部分都是醜的。若桃子,若蘋果,若石榴,若葡萄,若柿子,那樣的...

 

一…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13, 2016 at 11:01am — No Comments

榴槤傳說

相傳古時一群男女漂洋過海下南洋,遇上了風浪,只有一對男女漂泊幾天到達一個美麗的小島;島上居民采來一種果實給他們吃,兩人很快恢復了體力,再也不願意回家,在此結為夫妻,生兒育女。後來人們給這個水果起名叫“榴蓮”,意思是讓人“流連忘返”。

明朝三寶太監鄭和率船隊三下西洋,由於出海時間太長,許多船員都歸心似箭,有一天,鄭和在岸上發現一堆奇果,他拾得數個同大夥一起品嘗,豈料多數船員稱贊不已,竟把思家的念頭一時淡化了,有人問鄭和,“這種果叫什麼名字”,他隨口答到:“流連”。以後人們將它轉化為“榴蓮”。現廣東地區的人們也迷上了它,大到超市,小到水果攤點都擺滿榴蓮,真是無榴蓮不成果攤,銷量一路上升。…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4, 2016 at 5:46pm — No Comments

王晴佳·後現代主義與中國史學的前景

《東嶽論叢》2004年第1期

世紀之交的這幾年中,歷史工作者對中國史學究竟應該往何處發展的討論,又變得熱鬧起來。在上世紀結束以前,《歷史研究》雜誌曾邀請史學界的前輩學者,對中國史學的演變和前景,做了不少回顧和展望(註:譬如林甘泉發表了《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學》和《新的起點:世紀之交的中國歷史學》,分別載於《歷史研究》1996年第2期和199 7年第4期。山東人民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20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叢書,其史學卷由羅誌田主編,分上下兩卷出版。類似的論著還有不少,此處不再羅列。)。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香港的中文大學,又分別召開了兩次有關的會議,探討這一問題(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的會議由楊念群發起組織,於2002年8月在北京召開。香港中文大學的會議由《歷史研究》編輯部、中山大學歷史系和香港中文大學合辦…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2,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江隱龍·此方榴槤最流連

漢族自古重口彩,愈是重要的良辰佳節愈要多講些吉利話,比如把年糕叫成“步步高”,把餃子喚做“萬萬順”,鮮美的燒魚不能吃完稱為“年年有余”。改革開放後“洋節日”盛行,因為“蘋果”與“平安”諧音,中國大陸開始流行起平安夜吃蘋果的習俗——如此說來,榴蓮被情人節遺忘,倒真是一件讓人驚訝的小事。漢字中,似乎再難找到比榴蓮更有詩意的水果名了——除了《西洲曲》中被徐徐道來的“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將這江南尋常之物賦予了濃濃的愛慕之情,還有什麽水果僅通過唇齒間的輕喚就能讓人感到別有風情呢?更讓人回味無窮的是“榴蓮”二字的由來,還真與其寄懷的“流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如果你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地剝開榴蓮的心……

       …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9, 2016 at 9:26am — No Comments

王潤華·探索“存在的遺忘”:浪子、橡膠樹、榴蓮、鐵船、魚尾獅

摘要:很多西方在殖民地的白人作家,卻發展出一種所謂殖民地文學,故意簡化或醜化殖民的他者及其社會。新華文文學一向拒絕海德格所說的“存在的遺忘”,不停探索南洋華人及其他族群與當地社會種種不同面向的書寫,努力顛覆當時英國殖民主義在當地的發展的殖民文學,東南亞華文作家重新建構本土文學傳統,重新想象,除了重置語言,創造一套適合本土生活的話語,也要重置文本,才能表達本土文化經驗,把西方與中國文學中沒有或不重視的邊緣性、交雜性的經驗與主題,跨越種族、文化甚至地域的東西寫進作品中。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5/view-2135287.htm…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6, 2016 at 8:00pm — No Comments

張耕華·後現代主義思潮與遏制歷史的濫用

後現代主義思潮與遏制歷史的濫用,這似乎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兒,怎麽會寫在一個標題裏?或者有人會說,後現代主義思潮,尤其是它的史學理論,不就是把史學等同於文學嗎?史學如果等同於文學,那還有什麽真實性可言呢?大家都可以“戲說”歷史,這豈不是為濫用歷史大開方便之門嗎?所以,後現代主義思潮只會加劇歷史的濫用,難道說後現代主義的史學觀念有助於對歷史濫用的遏制嗎?然而,後者確實是筆者想要肯定、想要討論的問題。

一…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5, 2016 at 10:54am — No Comments

江建國·從歐文審判案說起

到今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在歐洲戰場上散去已經整整55年了。每年到了這一天,歐洲的政要和各社會團體都要鄭重地發表一番講話,紀念德國法西斯的受害者,表達維護和平的願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二戰的回憶與思考已經成為歐洲社會政治道德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一項共同的精神義務,一種蔚成聲勢的文化。…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3, 2016 at 5:08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