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aty 蘋果's Blog (166)

漢寶德《風情與文物》巴黎的街頭畫家(上)

一天晚上約了些朋友到頂好市場一帶去吃飯,發現在那座三角形的小廣場擠滿了人群,原來大家圍觀的是所謂街頭畫家的攤子。

對於街頭畫家,我知道的實在不多,但是在國外旅行卻也常常看到。街頭畫家大概都是落魄的畫家。在通都大邑中,有各種階層的藝術家為各階層的人士服務。博物館級的美術家,功成名就,下筆萬金,過著帝王式的生活。畫廊級的美術家,有相當的中產階級的市場,繪畫就是產品,也能享受到富裕社會的種種利便。然而又有些畫家,尚徘徊在畫廊之外,或懷才不遇,或學而無成,或自願經受貧窮生活的煎熬,就成為社會上的浪子,過著所謂波希米亞人的生活。…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pril 16, 2019 at 7:42pm — No Comments

漢寶德《風情與文物》歌德與席勒

主人發現我對歌德有興趣,就提議到受歌德影響最大的威瑪去。威瑪,是我早知名的城市,但我知道的只是希特勒德國以前的威瑪共和,以及我的本行。在二十世紀初,現代建築大師葛羅培在這裏設立了第一座包浩斯建築學院,為世界的設計界開創了新頁。歌德與威瑪的關係我卻一無所知。 

原來歌德在二十六歲就到了威瑪,出任當時公爵的部長,受到信任,後來就以威瑪為家了。他在這裏鬧戀愛、生孩子、交朋友、寫文章、做學問,留下了不少的事蹟。四十歲左右,他結交了席勒,當時他以自己的影響力,硬把沒沒無聞的席勒介紹給附近的耶納大學做兼任教授。他們以後若干年間,直到席勒去世,互相討論文學、藝術、戲劇的理論,來往的信件,幾乎無日無之,後來裝訂成四大冊,乃德國文學史的一段佳話。歌德的生性是浪漫的;他在去威瑪前就寫了《少年維特的煩惱》。而在認識席勒後,就傾向於古典主義,直到席勒去世,他才恢復浪漫作風。…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4, 2019 at 10:12pm — No Comments

漢寶德《風情與文物》教授們的雕像

自威瑪到耶納(下圖)不過二十分鐘的車程。耶納是一所古老的大學的所在地,同時也是世界聞名的蔡司光學工廠之所在。 

二次大戰盟機的炸彈相當徹底的夷平了古老的耶納。大學的校園七零八落,剩下的不過是一個小院落,以及代表著古老歷史的幾座建築,供人憑弔。鎮市中心的大部分,今天是一個大而無當的廣場,廣場邊建造了一座圓形的高樓,為主要的校舍。即使是這樣,十三世紀的城樓的殘蹟,加以戰後修復的市政廳、教堂,及幾條街道,使今天的耶納仍殘留著十七世紀城市的意味。古老的市政廣場上尚站著大學創始人的雕像。 …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2, 2019 at 6:20pm — No Comments

漢寶德《風情與文物》浮士德的酒廊

我自然也到商展上逛逛。東德共黨比較開明,對民眾的行動並沒有太多限制,對外國人自然更不加干涉。我不免要到市中心去逛逛了。萊比錫與歐洲其他城市一樣,有觀光局所設立的旅遊服務中心,可討取或購買觀光資料或紀念品,所以街上擠滿了觀光客。朋友告訴我,大部分來自西德。 

萊比錫曾被稱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但在戰爭末期,盟軍有一段時期失掉迅速取勝的信心,竟下毒手,炸毀了大部分德國的文化古城,萊比錫被夷為平地。我在古城街道上溜達,尚可感到舊有市街的規模,朋友說,這都是戰後修理或重建的。東德政府對於古老市街與建築的恢復顯然也下了點工夫,但與西德比較,尚有一段距離。萊比錫老城的大部分都被改建為現代的鋼骨大廈及水泥廣場了,實在可惜。 …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4, 2019 at 4:31pm — No Comments

漢寶德《風情與文物》歌德與席勒的國度

我們的飛機是自阿姆斯特丹飛往萊比錫的。在萊比錫機場,初履共黨國家的土地,不免心驚肉跳,雖然同行的朋友一再的寬慰我。在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支配世界政治局面的今天,共黨世界也只好打開他們的鐵門,讓外人出入了。我們來到東德的時候,正值萊比錫的春季商展,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國家各種人物,自企業家、商人,到僅為看熱鬧而來的老百姓,成千上萬的擠滿了萊比錫的市街。 

朋友告訴我,萊比錫的商展,每年分春秋二季,自十五世紀就開始了。這一傳統使萊城一直是德國重要的工業中心,到今天仍然是東德政權僅次於東柏林的大城。可以說,萊比錫與商展是分不開的。城中心裏大部分的建築都是為商展而存在的,在市郊,且有一永久性的、規模龐大的展覽場。每年兩次,歐洲各國的企業家,暫時擱下政治信仰的歧異,到這裏觀摩他人在科技上的成就,或互相交換貨品。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0, 2019 at 10:14pm — No Comments

鐘乳凝滴──讀《風情與文物》瘂弦

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能破萬卷,下筆自能有神,此或即劉勰《文心雕龍》所謂「積學以儲寶」;行路如過萬里,胸襟當能開闊,此或即所謂「酌理以富才」了。其實人的器識無非是在閱歷與見聞中培養,先器識而後能文藝。 

就如我們學文學的人,莫不欽仰歌德,卻常只知他是個偉大的文學家,殊不知歌德也曾經打算做個畫家,一直努力到四十歲才放棄。而歌德也是位數學家和科學家,他精研礦物並收集分類,他推論地層的演化,他重複了牛頓的光學實驗,而各方面的著述卻為其文名掩蓋。我們要如此熱切地學習大地上的事物,是否因為我們太熱愛短暫而倏忽的人生,並且因為一切光華也隱藏在瞬間即逝的夢影裏,所以我們對人生也常懷鄉愁。另一方面,「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在流動的大地上,或許我們的鄉愁到最後也要以文化的母體為歸宿,當我們壯懷萬里,心懷中國,頓覺天地浩瀚,千古悠悠,生命雖短暫,實也豐饒無限。 …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17, 2019 at 10:28pm — No Comments

柯志明·歷史的轉向: 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8)

Abrams 使用「偵訊」一詞,或許不經意間又讓人回想起社會科學的高傲與優越感。在敘事進行當中,解釋的介入的確像是個不受歡迎的外來者,打破讀者「一廂情願」的跟隨,對故事的發展構成礙手礙腳的「侵擾」,並頤指氣使地予以「糾正」。就此,敘事與解釋兩者看來氣味大不相投。但是,反過來說,在難以應付質疑而說不下去的情況下,要讓聽眾能有信心繼續跟隨故事,也不得不忍受解釋的入侵。單憑直覺而立即的理解—聽來「合情合理」—來支持故事的推展是不足的。深思熟慮的聽眾會批判性地跟隨故事。一旦質疑出現,不管有多煩厭,講者還是得停下來接受檢查,必須「信而有徵」才能繼續。這種我戲稱為「檢查哨」的質疑,也就是學術專業所認可的批判精神(critical reason),在歷史敘事裡還真的隨處可以碰到,也多少節制了故事可以隨心所欲的空間。9…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October 19, 2018 at 1:51pm — No Comments

柯志明·歷史的轉向: 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7)

在《番頭家》的寫作上,除了歷史敘事的第一部外,還有個比較接近一般社會科學習見之討論方式的第二部:故事在先,非故事過程在後。在第二部裡我從事了概念的分析並通過演繹將其彼此關連起來,明確交代了該書的理論架構,同時也提出了可供檢證的命題及使用經驗證據檢證了其他學者的對立命題。就《番頭家》的例子而言, 在第一部歷史敘事裡所提供的詮釋是作為邵式柏詮釋的對立說。兩套詮釋均能自圓其說,但卻在關鍵性的命題與證據上有所扞格。把競爭性的詮釋付諸檢證,看哪一套詮釋更能經得起經驗證據的考驗,勢所難免,也無妨跟從敘事理論大師Ricoeur (1991a: 159-160) 將之類比於Karl Popper 的否證(falsification)。8 …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October 13, 2018 at 2:07pm — No Comments

柯志明·歷史的轉向: 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6)

歷史解釋的任務雖在減輕意外所扮演的角色,然透過知道結果之後的後見之明,再重講一次,就足以將機遇逐出歷史,而代之以必然?實際上並不難見到,在重講的時候,不少歷史敘事就此取消了「過去的將來」。不知什麼時候,情節被轉化成為事先安排好的(預先決定的)秩序,歷史事件的時序只不過是某種主導性力量或法則自我開展的過程,而不是並未設定最終結果的一連串選擇所形成的因徑依賴(path dependence) 過程。歷史過程被結果解釋掉(explained away) 了,敘事的情節反而被擱置一旁。就此議題我在《番頭家》裡的心得摘述如下(頁 372):

 …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October 13, 2018 at 2:07pm — No Comments

柯志明·歷史的轉向: 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5)

說故事是人類最普遍的一種溝通方式。故事可以轉譯進出不同的語言與文化而原意少有折損。由於學界過於專注在歷史一詞雙重含意內指涉過去事實的面向,在認識論上急切地要與說故事(歷史的另一個面向)撇清,以致輕忽了人們為什麼會對歷史著作感興趣的這個根本問題。W. B. Gallie…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2:34pm — No Comments

柯志明·歷史的轉向: 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4)

四、敘事的結構

但是,開始說故事的歷史研究者馬上必須面對以下的問題。敘事不是照著時間順序一件跟著一件交代發生的事情,例如:流水帳式的小孩日記或過度仰賴時序的編年史。是什麼將僅只交代事件順序的年表提升到故事的層級?我們通常沒有注意到,敘事除了時序面向外, 還有個非時序的結構面向。敘事內事件的組織有賴情節。情節指的是一種關係的架構,藉由其助,我們方得以辨識出事件在故事整體內的位置,而賦予意義。透過情節,分散的事件才得以組成一個具有知性的整體(an intelligible whole),個別事件不再是獨特、唯一的,而是被納入「全相式的掌握」("seeing things together") (Mink 1966: 181-192; 1970: 547)裡,視其對故事發展的貢獻而取得其定義。敘事作為高度整合的整體,因此除了時序面向外,還多出一個全相統合的面向(con- figurational…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2:26pm — No Comments

柯志明·歷史的轉向: 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3)

相較於仰賴傳說的民間「講古者」,專業歷史研究者(史家)的權威來自史料。除了史料外,知道結果的史家相較於古人還有「後見之明」(hindsight)的優勢。非僅於此,現代的史家更如虎添翼,加上了社會科學發展出來的分析技巧,幫他們辨識出行動者所處環境內作用著的社會力量。從這個角度來看,歷史學在方法上絲毫沒有劃地自限的必要。事情的複雜化起於科學對歷史「鯨吞蠶食的野心」(引自史學家黃進興的用語 1997: 279):社會科學的歷史解釋反過來不願意包容敘事的方法。1 以科學之名質疑歷史內含之敘事性格的始作俑者無疑是邏輯實證論的分析哲學家們。以自然科學為師,Carl Hempel (1942)倡言運用一般法則所統攝的條件命題來建立歷史解釋模型。2 從他知名的論文 "The Function of General Laws in History" 裡(Hempel…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2:17pm — No Comments

柯志明·歷史的轉向: 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2)

二、拒絕缺席的時間

在進入歷史研究的實作之前,Anthony Giddens 早已「在理論上」預先幫我們解決了社會科學與歷史整合的問題。就 Giddens 提出的有關社會構成的本體論,社會學與歷史學的學科分野變得沒有必要。從批判與客存世界(object world)脫鉤的語言學式結構主義出發,Giddens (1979: 1-95)把例行化(routinized)的社會實踐,亦即互動的模式化與持續,視為實存的結構,並在時空脈絡裡探究其如何在行動者反思性的實踐裡再製與變化。社會實踐並非僅只是行動者被動地(不加反思地)跟從既定的規則,同時也是一種創造,受到規則約束的創造。在社會實踐的過程裡,行動者再製了結構但也改變了它。結構不再僅只是一種限制而已,它也賦予行動者改變現狀的能力。Giddens 因此說…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1:57am — No Comments

柯志明·歷史的轉向: 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1)

不少社會學者視敘事為認識論上不可相容的異類,急切地要將說故事自社會學的歷史解釋裡逐出。本文基於敘事性與人類生活經驗的時間性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倡議社會科學的歷史解釋應納入敘事作為更多樣而成熟的選擇。筆者以為,社會科學的解釋與敘事的理解非但不應相互排斥,甚且可以相輔相成。社會學的歷史研究裡,敘事究竟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其與傳統社會科學的解釋又有什麼關連?本文嘗試從認識論與方法論來探究兩者結合的可能性與方式,並以《番頭家》一書的寫作經驗作為實例。

The Historical Turn: The Articulation of Narrative and Social Sci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by Chih-ming Ka of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cademia Sinica

Narrative…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1:54am — No Comments

歷史敘述的藝術 (4)

而另一個史學加以抽樣選擇史實如下:

時間        

過去1    ABCDE

       2

       3    CDEFG

       4

現在5    EFGHI



史家執著於當代的立場來選擇與解釋史料,以致與當代無涉的史實無法受到史家重視,造成所謂「山高月遠覺月小,…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1, 2018 at 10:24am — No Comments

歷史敘述的藝術 (3)

傳統歷史著作中,《史記.項羽本紀》是成功運用對比手法的例子:



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 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 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在太史公的行文裏,躊躇滿志的劉邦與窮途末路的項羽,…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29, 2018 at 7:11pm — No Comments

歷史敘述的藝術 (2)

明晰切確的時間觀念,可使歷史敘述有條不紊。又如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的《雅典的政治制度》( Constitution of Athens),描寫雅典政治從王政(Draw 當政)演變為貴族政治(Solon  當政),再經過寡頭政治(Pisistratus  當政)、僭主政治(Cleisthnes 當政),最終成為民主政治(Pericles 當政)的進程,即表現出相當清楚的時間序列概念。



2:2 空間觀念:
莎士比亞(Shakespear)曾說:“Life a tragedy; world a…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29, 2018 at 7:03pm — No Comments

歷史敘述的藝術 (1)

壹、講授內容摘要

1.前言:歷史寫作無法脫離歷史敘述而完成,其間牽涉到許多知識論與方法論的內涵。在分析哲學及法國年鑑學派影響下,二次大戰以前的史家談論歷史敘述問題時,習慣上將形式與內容加以區隔,認為二者能夠兩分。這種觀點以實在論(realism) 為其背後的理論基礎,即肯定事物的流動變化間,蘊藏著真相甚或某種真理,而真相或真理一旦被發掘即不再改變,是故歷史敘述可以趨進真實,而其終極命題即在關懷「歷史敘述的建構究竟是為了歷史之真實, 還是為了建構真實外的其他目的?」,並注重歷史解釋(historical  explanation)、因果關係(causality)與通則(covering law)的建立。但是,七十年代以後的歷史學,傾向於將歷史敘述作為本體論來思考,認為歷史敘述本身也具有歷史性(The historicality of…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29, 2018 at 6:59pm — No Comments

李若建:謠言的建構:“毛人水怪”謠言再分析(下)

當年的基層幹部,屬於美國社會學家R.K.默頓提出的適應形式文化目標是合法的、制度化的手段卻是非常規的一類人。換句話說,就是考慮目標合理,而不太考慮手段合理。在一個合理的目標下,為了在短期內完成任務,難免有些強迫命令之類的事情發生。在這一背景下,有人有意無意地講述一個“毛人水怪”謠言,很容易得到共鳴和傳播,最終演變成大規模的謠言。大規模征集民工的事情在中國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而這些地區並沒有產生大規模謠言,這裏就得回到“毛人水怪”是一個地方性的集體記憶這一前提條件。…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31pm — No Comments

李若建:謠言的建構:“毛人水怪”謠言再分析(上)

[內容提要]本文介紹了20世紀中期大範圍傳播的“毛人水怪”謠言,指出謠言的實質是一個作為集體記憶存在的傳說,在一些特定的歷史事件中被有意無意地激發,在大規模的人口聚集與流動中廣泛傳播。通過分析幾次謠言形成的過程及其背景,本文指出,大規模謠言的形成癥結是民間的恐慌心態與不滿情緒,正確理解謠言背後的深層社會問題,緩解民怨,是防止謠言最好的辦法。…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