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個史學加以抽樣選擇史實如下:

時間        
過去1    ABCDE
       2
       3    CDEFG
       4

現在5    EFGHI


史家執著於當代的立場來選擇與解釋史料,以致與當代無涉的史實無法受到史家重視,造成所謂「山高月遠覺月小, 遂覺此山大如月」(語出王陽明)的自我中心弊病。研究者無法看到歷史全貌;過於強調古為今用的結果,使其歷史知識的建構缺乏真實性與自主性。這是我們進行歷史敘述時最難以避免的一種謬誤,其主要原因在於人是時空的產物,歷史敘述原為古今之對話,因此如何保持中庸?有賴史家之別出心裁。


5:2 尚古的謬誤(The antiquarian fallacy):


時間       史實

過去1   ABCD
       2   BCD
       3   CD
       4   D

現在 5    ¥!?〒$£﹪ 


一昧崇古而失去對史事的批判力,為中國傳統史家常見之問題,王充在《論衡.謝短篇》即對此現象有所批判:「知古而不知今,謂之陸沉」4


5:3 孤立觀察史實的謬誤(The fallacy of tunnel history): 這個名詞創自 J.H.Hexter 的 Reappraisals in History  一書。例如:

時間       過去
1          ABCDE
2          
BCDEF
3          
CDEFG
4          
DEFGH

現在 5    EFGHI

被化約為

時間     史實過去 1    A

  • B
  • C
  • D

現在 5      E



時間       史實

過去 1     E
        2     E
        3     
E
        4     E
現在 5     E

將錯綜複雜的歷史現象劃分為若干系列,並假定各個系列互不相涉。此種將史實孤立觀察的謬誤,隨史學專業化而有日益嚴重的趨勢。


5:4 斷代的謬誤(The fallacy of false periodization):


歷史之形成原為延續而非割裂、抽刀斷水水更流的狀態, 因此所有的歷史分期都免不了削足適履的根本缺陷。為了研究的需要,史家經常不得不採取斷代的方式進行歷史敘述,較嚴重的謬誤在:1、無意中受到選取史料之性質的影響,依其分期而分期。2、將不同範疇的有效分期方式套用至另一範疇,例如將政治史的分期運用到藝術史研究上。


5:5 基型的謬誤(The fallacy of archetypes):


利用異時代所出現的基型來解釋歷史變遷。譬如史家有時將從特殊背景抽離出的歷史基型,拿來解釋普遍的歷史, 例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概念是中國歷史的產物,很難作為他國歷史發展的定律;又如傳統中國史
家經常以「官逼民反」來解釋歷代民變,不免有簡化歷史的弊病, 或者以普遍規律解釋某些特殊現象, 例如

A.J.Toynbee 的 A Study of History 以 及 Oswald Spengler 的The Decline of the West 等書,均不能免於此病。因此,關於史實的變化,必須置於恰當的脈絡裏來討論;歷史敘述的邏輯,必須力求與事件的邏輯相符合。


6.結論


6:1 史學工作者必須釐清史實之變遷與史實已經變化之結果。

6:2 對史實變化的分析,必須置於恰當的觀念架構中來討論。

6:3 歷史敘事的邏輯必須與該問題之邏輯相合,而不是勉強適應某種抽象的結構邏輯。

6:4 在恰當的時間架構中,史實必須準確地加以安置。


4   黃暉:《論衡注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 年),卷十五,〈謝短篇〉,頁 555。



貳、閱讀作業:

1.The Varieties of History , pp. 227-245(“Clio Rediscored”)

2.《史記》,〈秦始皇本紀〉。

3.齊思和:〈戰國制度考〉,《燕京學報》,第 24 期。

4.張蔭麟:《中國史綱》,(台北:正中書局,1951 年 5 月一版),第五章:〈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第七章:〈秦始皇與秦帝國〉。 

5.《史記》,〈刺客列傳〉。

參、參考讀物:

1.D.H. Fisher, Historians' Fallacies : Toward A Logic of Historical Thought (New York: Harper Colophon Books, 1970 ),此書第五章析論歷史敘事在方法學上之謬誤,很值得參考。

2.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 年增訂新版),第 13 章;〈歷史敘事與歷史解釋〉,頁 225-248。

肆、思考問題:

1.Trevelyan 對歷史學有何看法?這種看法與 J.B. Bury 有何不同?試申論之。

2.試比較杜牧、太史公、齊思和及張蔭麟對秦之興亡之敘述藝術。

3.太史公敘述荊軻刺秦王之史實有何特殊筆法?試加分析。

4.在現代史學研究講求「精確」(accuracy)之潮流下,如何力求歷史敘事藝術之美?

5.歷史的發展是否真有其內在邏輯?倘若歷史的發展真有其內在邏輯,那麼歷史敘述者的思考邏輯與之是否吻合?有無矛盾的可能?

(收藏自《历史知识与历史思考·第六章》

Views: 1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