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乳凝滴──讀《風情與文物》瘂弦

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能破萬卷,下筆自能有神,此或即劉勰《文心雕龍》所謂「積學以儲寶」;行路如過萬里,胸襟當能開闊,此或即所謂「酌理以富才」了。其實人的器識無非是在閱歷與見聞中培養,先器識而後能文藝。 

就如我們學文學的人,莫不欽仰歌德,卻常只知他是個偉大的文學家,殊不知歌德也曾經打算做個畫家,一直努力到四十歲才放棄。而歌德也是位數學家和科學家,他精研礦物並收集分類,他推論地層的演化,他重複了牛頓的光學實驗,而各方面的著述卻為其文名掩蓋。我們要如此熱切地學習大地上的事物,是否因為我們太熱愛短暫而倏忽的人生,並且因為一切光華也隱藏在瞬間即逝的夢影裏,所以我們對人生也常懷鄉愁。另一方面,「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在流動的大地上,或許我們的鄉愁到最後也要以文化的母體為歸宿,當我們壯懷萬里,心懷中國,頓覺天地浩瀚,千古悠悠,生命雖短暫,實也豐饒無限。 

漢寶德先生是學建築出身,卻又醉心於文學與建築以外的藝術類型,甚且努力提昇一般社會的文化生活品質。他在世界巡旅中所關注的,莫不是文化,而他文化上的鄉愁也莫不回到中國文化裏來得到歸鄉的喜悅。本集中的文章,就像鐘乳凝滴,都是作者永恆關注所凝成的結晶。《風情與文物》收錄漢寶德近年的遊記及談文物、建築、園林的文章十八篇,雖然每篇性質各異,但無論是宏觀與微觀,均能統攝在一個立意之下,也就是藉著這些文字,來顯示他對中國傳統的反芻,以及對現代人新文化生活的省思。漢寶德援筆行文,筆鋒常帶感情,又能寓感性於理性的討論之中,旁徵博引,善於舉例,不劍拔弩張,也無躁鬱之氣,娓娓道來,自然產生一種親和感。這些特色,皆莫器識能辦。 

漢寶德認為,高度工商業化使中國傳統價值體系幾乎完全瓦解,人變成一部生產機器,工作與生活失調,生命缺乏內涵,了無意義。衡諸今日臺灣社會,最嚴重的病徵是失去文化自覺和生活的品味能力。不管是衣食住行育樂,都變得潦草粗俗,一個文明社會應有的精緻的講求,深刻的感悟與審美的觀照,均為唯實用主義的洪流淹沒。 

對於這種現象,漢寶德在不少文章中提出解決之道,他認為精神荒蕪的現代人要想走出歷史的窮途,必須從生活藝術與教育入手,首先要找出傳統文化的優越素質和薪火之所在,排除浪漫矯情的瑣碎細節,開出具體藥方,重建屬於中國人文精神取向和美感意識的精緻文化,恢復民族的創造力。

 

讀畢這些篇精采的遊記,我們可以想像當作者在德國萊比錫奧巴哈酒廊以歌德作品為題材的雕像下徘徊;在現代建築大師葛羅培和現代設計界巨擘包浩斯講學的威瑪市留連;在巴黎蒙山聖心教堂凝視一名街頭畫家振筆疾畫;在日本東京大倉集古館為一件被推斷為東晉之物的石刻出神;在韓國慶州「流盃渠」古蹟前沉思:在印度塔姬瑪哈陵前長形水池中鑑照自己的倒影;他所思所想的,絕對不是一般觀光客尋幽探勝的浪漫雅興,而是把這分懷古的幽思,提昇為歷史文化的審察,把眼前的異國風物,與自己國家的過去和現在作縱橫的聯想,從中參證比較,而進行一種深沉的反思。 

當漢寶德像「格」竹的王陽明一樣,面對著自己收藏的一隻元代磁州窯酒壺體會鄉土的情意;在他案頭的一隻宋枕中參悟到中國的文化精神;在王維的輞川圖摹本中揣摹出古代建築家的心意;我們所看到的漢寶德,也絕對不是一個鎮日摩挲寶鼎玉器、「玩物喪志」跡近頹廢的古物耽美主義者,而是一個具有文化歷史使命感的有心人,一個勤於思考、勇於回顧與展望的現代智識分子,一個他在文章中期待出現的「高瞻遠矚的文化理論家」!對於早已失去生活規範,流於半殖民地生活環境的臺灣社會,我們需要漢寶德這樣的文化旅人,他帶著文化鄉愁的世界之旅,的確見人所未曾見,感人所未曾感,言人所未曾言,更帶回別人從未帶回的東西!

 

除了建築遊記和談文物的文章之外,漢寶德也是一位報紙副刊上的專欄作家。他以「也行」為筆名在聯副開闢的〈繩墨集〉,擁有廣大讀眾。臺灣早期的方塊文章,常以雅馴為尚,旨在行文不在議論,每每失之於空疏,有時除了章法和修辭的考究之外,看不到作者的思想觀念。漢寶德的方塊乃是以「為民喉舌」的態度,旨在議論,以澄清事理為第一義,至於行文雅俗乃屬次要。其實知識分子本應有其政治社會乃至家國文化的人文關懷,溢出筆墨之外者,莫不是真知灼見,在議論風發之時,何及兼顧美文韻味,時論文字本該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樸實直論,益發見其真性情。有些方塊作家,充滿刺蝟型的機智,但不論談古論今,月旦人物,必欲「刺」之而後快,把方塊當作匕首,辛辣刺激之外,就是少了那麼些敦厚樸實,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一人站在真理的高峰上。漢寶德的文章邏輯性強,重視結構,語言明朗而精準,善用演繹、歸納、類比的推論方式,意旨鮮明,立場堅定,又使人不能不信服。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章有一種溫文的敘述風格,無論論辯或闡釋,從不盛氣凌人,強人苟同,僅管任一論題的觀念,有堅強的學理根據來支撐,他也從不以學識驕人,來逼使讀者去屈服,總是以溫婉的方式,循循善誘的勸說,使讀者自然而然地傾向他的立場。他說理論事的另一特色是平衡,與一般非楊即朱的兩極化理論完全不同。這裏所謂平衡,是傳統與創新的平衡,新與舊的平衡,專業知識立場與社會價值體系的平衡,他尊敬傳統、了解傳統,常常在傳統中創發出新的理念。 

早在一九六七年年初,當漢寶德還在美國普林斯敦大學念建築時,我就在詩人葉維廉的介紹下認識他,以後他回國在東海等大學建築系任教,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有來往,而成為好友,幾年前共遊印度,更增加我對他的了解,對於很多問題,自覺彼此之間有著深切的契合。他的學問、為人,深為我所敬佩。作為一個回國服務的留學生,他不但肯做事,也會做事,在臺灣,從北到南,從本島到離島,到處可見到他設計的建築,他並且擔任位於臺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工作繁重。但任何時候見到,他都是一副神閒氣定的樣子,那麼優雅自適,毫無現代人的急切之色,這種修養,也需要器識的陶冶。不過我還是希望他能擺脫行政工作,以他的定靜功夫,一定可以為貧瘠的建築學術界,寫出《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美學》等大書來。

 

張潮《幽夢影》說:「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其實建築也是地上的文章,對漢寶德來說,文章又是案頭的建築。我們在漢寶德有形的建築(房屋)和無形的建築(文章)之中作精神的涵泳,自覺感染到他的一分優雅、一分頓悟、一分生命的嚴肅,那是漢寶德的魅力。這種魅力,也得在閱歷與見聞中培養,就像鐘乳千年凝滴,那是多麼珍貴。

Views: 1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