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42)

林燕妮《人去人留》任選一個?

如果你在鬧戀愛,而對方告訴你,我現在愛你又愛他,請給我一點時間,讓我在你們之中選一個,你這個候選人會有什麽反應? 

好幾位朋友都遇過這種情形,男也好女也好,總之身受者都感到氣憤、不快和痛苦。有朋友問我應該怎樣做。老實說,我怎曉得教人怎麽做?我想,視性情而定吧。喜歡等的便等,不喜歡等的便不等算了。 

以我自己的脾氣,要是有男朋友這麽對我說,我會說一句:“去你的。”掉頭便走。開玩笑嗎?叫我坐著任他二選其一?我恐怕他沒有那個福氣,再愛他我也受不了,再傷心我也要走。

 …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6, 2018 at 6:29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人去人留》世界變

一定要有丈夫嗎?

世界的確變了,從前男追女,幾乎是必定的事,現在的女孩子可變了很多,追男孩子不用眨眼。在“的士夠格”裏,女孩子們看見好看的男孩子,豪爽地說一聲: 

“那邊那個俊男是誰?” 

便跑過去邀人家共舞。 

當然,我不是說女人全在追男人,不過女人從全部被迫,已經變化成有一部分去追人了。朋友說:…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6, 2018 at 6:28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青絲帳》朗月清風

突然收到一張由巴西寄來的甫士卡,心想在巴西無親無故,誰給我寄甫士卡來了?再者,甫士卡后面鬼畫符似的寫滿了不同筆的字,原來是三位朋友寄來的。他們之中有人住紐約有人住巴黎,不知怎的齊齊去了巴西玩。



卡上的話語無倫次,大概都醉倒巴西了:



“1985年3月6號,一定要見到你們在這兒。我們可能事后跟以前不再相同,但,鬼才理會哩。”



“我們簽了個協議,包括了你們在內——明年的嘉年華會我們大家一起去。”



“做件好事,明年和我們一起去找尋‘旅途’。答應你,以后不再帶你去難吃的餐店。小心呀,我憎恨壞餐店,”…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6, 2018 at 4:49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青絲帳》聖誕符

聖誕期近,每天都收到聖誕卡,但只有三分之一我知道是誰寄來的,因為卡上地簽名都看不清楚,有些像個大雞蛋,有些像纏亂了的一團毛線,有些東兩畫西兩點,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什麽名字來,無以名之,惟有稱它們作“聖誕符”。大概畫符一般的簽名,大可保我一年平安,每天貼一個在身上,自然天天平安,嚇走惡鬼,從今年聖誕平安到明年聖誕。



名字簽得像畫符是有原因的,特別是公司寄來的,眾人平日慣簽英文字母的名字縮寫什麽B.T.C.A的,聖誕卡通常又是一大疊地一起簽,一時當了是簽支票或者簡簽公司文件,便忘了好好地把名字寫下,隨便畫個龜,便變成符咒一大堆了。…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6, 2018 at 4:48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青絲帳》令自己開心的話

在箱底找到張發黃的紙,上面抄了一段英文字,忘了是何年何月抄下來的,也忘了那段文字來源如何,看格式,大概是一張卡裏面的字句。多年前將它抄下來,是為了在苦悶的日子裏令自己開心,這兒我把它譯出來,我想總會有人用得著:



“帶著希望和喜悅去開始每一天,相信所有夢想都會成真,在烏雲密布的日子裏,記住天始終會恢復一片藍,感謝過去所帶給你的,高興地等待明天,在簡單的,情趣裏尋快樂,例如別人給你的一句開心話,一個笑容和一點友善之心……設法在經歷中尋求領悟,安詳地讓自己一年又一年地老去,如果你能夠使另一個人快樂,給他援手和給他勇氣,或者說幾句令他歡欣的話,那麽年年你都會有美好的回憶,那兒有你一直與人共享的友誼。”…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6, 2018 at 4:47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青絲帳》

本來已經躺在床上,進入半睡狀態,不知怎的,腦子裏突然“叮”的一聲,打出了“為誰辛苦為誰忙”這句話,便輾轉反側不能成眠了。於是,又抽起每天都發誓要戒掉的香煙來。



幫朋友忙是快樂的,


為朋友奔走是快樂的,

替朋友打抱不平是快樂的,

與朋友分憂是快樂的,

甚至,為了令朋友免於受人踐踏而去代他踐踏別人也是快樂的………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6, 2018 at 4:46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青絲帳》遊街觀物

這幾年過的,是大廈與大廈間的生活,上班是大廈,回家是大廈,應酬的地方是大廈,幾乎連路也認不得了,想起來不禁捏一把汗,我幾乎變成異鄉人了。



回想小時,愛橫街直巷地亂逛,走呀走的,從宵箕灣至西環,從尖沙咀到九龍城,什麽地方有什麽我都知道,現在,連到什麽地方買熱水瓶也不曉得,實在慚愧得很。



朋友看不過眼,說:



“不如由我帶你逛香港,帶你去榕樹頭、廟街、女人街、大宣地,令你開開眼界。”…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6, 2018 at 4:45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青絲帳》笛子姑娘

翻到妹妹逝世前最後一位男朋友寄來的聖誕卡,去年,他在卡上寫著:經過整整的一年,心情才能平復。今年,卡上什麽也沒有寫。妹妹去世兩年多了,為什麽我和她的男朋友都互寄聖誕卡?也許,那只是因為妹妹,那是我惟一的寄卡理由,那是,我們對無法捨得的人的一種聯系、一種聊以自慰。



聖誕日,關在廚房裏燒了個聖誕卡給妹妹,告訴她姐姐永遠疼她。其實,那何須我說?她一定知道的。然而,我又是那麽地擔心她生氣,怪我今年不告訴她。妹妹是很要人疼的。…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6, 2018 at 4:44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青絲帳》兒時魚花鳥

有時很想念種花養魚這些閑情逸趣,小時種風仙花,種得又喜又愁。喜的是鳳仙花長得快、開花快、結子多,愁的是種子太多,一掉在地上又長出一大堆鳳仙花,繁殖之快,令我應接不暇,心裏老想:“結少些子便好了。不要逢種必生就好了,矜貴點。”可是,鳳仙花總是愈來愈多,因為它不香又不漂亮,再加上不要臉地瘋狂繁殖,我對它便開始厭煩了,結果有一天耐不住了,把花全部拔掉。



人就是有這個劣根性,不用自己細心服侍、不辛苦得來的東西,便完全不放在眼內。現在想起來,還得向鳳仙花致歉,那時我不懂得欣賞它那健康快樂的生長方式。…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6, 2018 at 4:44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讓我歡喜讓我悲》幸福家庭誰不要

恩愛夫妻到白頭,幸福家庭樂天倫,羨慕死人。

可是,有便有,沒有便沒有,有些人一結婚便有,有些人努力一生都沒有。

同學結婚多年,夫妻倆連嘴都沒吵過一句,要是問他們有什麽秘訣,他們也說不出來,兩口子硬是合得來。

琴瑟和諧的夫妻,當中必然有互忍互讓,不過忍讓也如高山流水般合拍,便是美滿良緣了。

若然忍讓都如彈琴唱歌走了音調,無法合拍,那就忍讓不出個所以然來。

對婚姻失敗的人毋須苛刻吧,各自忍讓了都不成功,非戰之罪。…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ugust 15, 2018 at 9:10pm — No Comments

解讀大健康主題特色小鎮(下)

四、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1)土地流轉是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般來說,特色小鎮的建設範圍主要集中在中小城鎮,然而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穩定性和確定性的問題。現在的土地很多是從基本農田到一般農田,再到建設用地,但建設用地的成本對於企業來說實在太高。另外,小城鎮建設本身拿不到國有土地建設指標,多數是集體建設用地,比如說宅基地等。因此,從目前的政策來看,小城鎮的發展必須要解決土地流轉問題。



(2)特色小鎮的退出機制中的現金流分配權不夠清晰…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12, 2018 at 1:15am — No Comments

《培根隨筆》論死亡

成人之怕死猶如兒童之害怕黑暗;兒童由於聽到了太多的恐怖故事而加重了這種感覺,成人對於死亡的恐懼也是如此。當然,冷靜地對待死亡,視之為罪的人生和通往另一世界的去路,這是一種虔誠的合乎宗教的想法;而恐懼死亡,視之為我們向自然交納的貢物,則是一種愚弱之見。

不過在宗教的沈思中不免也混雜有虛妄和迷信。在一些修道士的苦行錄中你可以讀到這樣的文字:一個人應當思恃考量,一指被壓,痛苦難當;全身潰散,無知無覺。事實上死亡多少次也不會比一指受壓之劇痛來得強烈:因為人體最生死攸關的器官並不是最敏於感受的器官。所以,以智者和普通人資格說話的古人塞涅卡所言極是:“伴隨死亡的五官之痛,比死亡本身更駭人。”因病痛而帶來的呻吟與痙攣,慘白和扭曲的面孔,親友的號啕,喪葬的肅穆與陰森,這一切與死亡本身無關的東西把死亡的過程襯托得十分恐怖。…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August 12, 2018 at 1:13am — No Comments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8)

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曾經舉了一個“蜘蛛、螞蟻和蜜蜂”的著名比喻,生動地概括了他對理性派和經驗派的批判以及感性和理性聯姻的重要主張。他寫道:“歷來處理科學的人,不是實驗家,就是教條者。實驗家像螞蟻,只會采集和使用;推論家像蜘蛛,只憑自己的材料來織成絲網。而蜜蜂則采取中道,它在庭院里和田野里從花朵中采集材料,而用自己的能力加以變化和消化。哲學的真正任務正是這樣,它既非完全或主要依靠心的能力,也非只把從自然歷史和機械實驗收來的材料原封不動,囫圇吞棗地累積於記憶當中,而是把他們變化過和消化過後放置在理解力之中。這樣看來,要把這實驗的和理性的這兩種機能更緊密、更精純地結合起來(這是迄今還未做到的),我們就可以有很多的希望。”

培根的科學歸納法具體地體現了他的經驗和理性相結合的思想。科學歸納法由三大步驟組成:…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August 12, 2018 at 1:01am — No Comments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7)

1604年,他寫了《論事物的本性》和《論人類的知識》。1605年,又寫了《論學術的進展》一書。此書建立了科學知識體系的新結構,提供了科學百科知識的全圖;它是近代科學分類的先驅,17世紀英國皇家學會的建立、18世紀法國百科全書的編纂都曾受到了它的激勵和啟迪。

1607年,培根寫成了《幾種想法與幾條結論》與《各家哲學的批判》兩書。這兩本書的內容後來就構成培根《新工具》一書的內容。

在這些書中,培根提出了著名的“四假象說”。所謂假象,即一些錯誤的觀念,它們盤踞在人們的頭腦中,使人們不能正確地認識真理,嚴重地妨礙了科學的復興。培根根據這些錯誤觀念的不同來源,把這些假象分為四類:即族類的假象、洞穴的假象、市場的假象、劇場的假象。…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August 12, 2018 at 1:01am — No Comments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6)

對於培根的政治生涯,歷史上有很多不同的爭論。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說:“如果培根沒有把自己的生活分為兩個部分,而像其他偉大的科學家那樣全神貫注於科學,那他就不會只限於作為一些空洞的生命,只給科學大廈畫一個漂亮的輪廓,而對科學的任何一個部門都沒有作過深入探討。那他就可以深入研究某些個別的課題,由於他掌握了大量的知識,進行過多次實驗和觀察,具有非凡的才能,他可能獲得某些明確的成果,可能像伽利略和笛卡爾那樣發現某些自然規律。他可能不僅用制訂計劃,而且用對局部問題作全面深入的考察,並從局部上升到一般來證明自己的才智具有普遍運用的能力,他可能對許多事物不會那樣輕率倉促地作出判斷——總而言之,他可能做出的成果比他實際做出的成果要多得多。”…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August 12, 2018 at 1:00am — No Comments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5)

不過培根本人對於攀附權貴並不鄙棄責難,他曾經說過:“這種服從強權、委曲求全的辦法,我們萬不能深惡痛絕。因為表面看來,這種行為不免卑鄙,但是考之實際,我們應當看到他們是在服從情勢,而不是在服從個人。”當時的宮廷風氣也助長了這樣一種處世態度,時人曾諷刺說:“詭詐、說謊、獻媚與美貌,這是宮廷獲寵的四大法寶,若不信這四者,就請回老家去吧。”培根也曾坦率地講到仕途的卑汙與辛酸:“要升到高位上,其過程是很艱難的,人們要吃許多苦,換來的卻是更大的痛苦;要升到高位上,其經過有時是卑汙的才能而人們往往正是借著卑汙的手段才能達到尊嚴的地位。”

培根1607年被委任為副檢查長,1613年榮升檢查長,1617年繼任掌璽大臣,1618年成為英格蘭大法官,同時被封為維魯蘭男爵,1620年被封為聖阿本斯子爵。培根達到了權位的最高峰。…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August 12, 2018 at 12:59am — No Comments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4)

不過艾塞克斯早已開始防備伊麗莎白女王了。他擔心國內政敵要置他於死地,所以在愛爾蘭時就開始外結蘇格蘭、愛爾蘭,內結天主教派進行謀反。1600年9月,伊麗莎白女王拒絕了艾塞克斯一項甜酒專利延長期限申請。艾塞克斯氣憤難平,大罵女王詭詐易變。他開始精心策劃,秘密造反。

反叛行動失敗後,培根作為女王的法律顧問,和首席檢查官一道起訴艾塞克斯。在掌握確鑿的證據後,培根認定艾塞克斯犯下了謀反罪,在法庭上駁回了艾塞克斯關於“私人爭吵”和“以請援方式哀求女王”的辯護。最終,被處以極刑。…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August 12, 2018 at 12:59am — No Comments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3)

艾塞克斯比培根小五歲。他1581年從劍橋大學畢業,1584年入宮為臣,1585年隨軍遠征芬蘭並立下功勛。艾塞克斯年輕英俊,年齡差不多大他三倍的女王曾經青睞於他,因此他成為宮廷里的寵臣。

由於哥哥安東尼的關係,培根與艾塞克斯得以經常接觸。培根經常給艾塞克斯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或忠告,艾塞克斯也很同情培根仕途上的坎坷。艾塞克斯曾三次在女王面前為培根謀求要職,但是每一次都落空了。艾塞克斯過於自信,他以為憑著自己在宮廷和女王心目中的位置,足以使他可以提名培根為委任官員。但事實上卻遠非如此,女王雖然寵幸艾塞克斯,但她歷來都小心地避免人們在政治上利用自己的感情。…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August 12, 2018 at 12:58am — No Comments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2)

1579年,父親突然去世。培根中止了他在法國的工作回國。父親去世後,培根的經濟狀況突變,一下子陷於窮困之中,自此,他一直處於負債的境地。當然,後來的一些負債不全是由於生活困難,而是因為他生性奢華,生活上不能量入為出。

1582年,培根通過考試成為正式律師。1584年,他當選為國會議員,後來幾屆又連選連任。在國會和法庭上,培根以雄辯著名。時人對他的辯才印象深刻,詩人本·瓊生曾描寫道:“沒有第二個人比他講得更清楚、更持重、更有感召力了。他所掌握的材料比其他任何人都要豐富,他所演講的內容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充實。他的演講每一部分都緊密相連、無懈可擊。所以聽他演講的人連偶然擡頭向外看的機會都沒有,因為稍一走神就可能遺漏一些重要的東西。他的演講控制了聽眾,人們心無旁騖,生怕他的演說會戛然而止。”看來,培根在演講這門從政的必修課上狠下了一番工夫。…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August 12, 2018 at 12:57am — No Comments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1)

◎什麼樣的知識有力量?

·培根(1561—1626)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留給我們的名言是:“知識就是力量。”

並不是任何人一張口說話,就能讓人終生難忘。說出的話要想具有影響力,必須是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地方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一個孩子說“宇宙開始於一次大爆炸”,遠沒有一個天體物理學家說出這句話來得可信。有了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說“我們要影響社會”,而政治家則說“我們要改造社會”。要想說出有影響力的話,你必須處在有影響力的位置上。你當然可以越位發言,但那不能達到你的發言目的。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August 12, 2018 at 12:56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