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15、他們不知道有多少事情是通過詞語的偷竊、播種和購買來進行的,保持寧靜吧,考察應當做什麽,因為這不受眼睛而是受另一種觀照力的影響。
16、身體、靈魂、理智;感覺屬於身體;愛好屬於靈魂;原則屬於理智。通過現象而得到形式的印象-這種能力甚至也為動物所擁有;被一連串的欲望所推動-這既屬於野獸也屬於把自己變成女人的男人,等於是一個法勒里斯和一個尼祿 ;擁有指導那看來合適的事物的理智-這也屬於那些不信神的人,那些背叛祖國、關起門來做壞事的人。
那麽,如果所有別的一工於我剛提到的這些人都是共同的,還留下什麽為善良的人們所獨有呢?那就是對所有發生的事情,對為他而紡的命運之線感到滿意和愉悅;就是玷汙和不以一堆形象攪亂植入他心中的神性,而是使它保持寧靜,把它作為一個神而忠順地服從它,決不說任何違背真理的話,不做違背正義的事。…
Added by CERI on December 17, 2018 at 7:04pm — No Comments
評論:「我們」與「他們」談馬華文學在台灣楊聰榮
楊宗翰這篇文章顯然有很多長處,一個長處是發現開創文學史的新視野,宣稱「馬華旅台文學本來就是台灣文學史的一部分」,這是氣魄十足而令人期待的命題, 另一個長處是以國族與性別為主題同時檢視神州詩社的兩位主角溫瑞安與方娥真,找到為前人所未見的議論角度,還有一個長處是從同樣的「指涉中國文化的符號」區分出三位作家溫瑞安、陳大為與林幸謙不同境界與手法的「認識中國的方法」。可惜的是,幾個長處放在一起,卻沒有發生互相配合輝映的效果,長處反而發揮不出來而互相牽致。…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17, 2018 at 7:03pm — No Comments
黃錦樹·重寫馬華文學 —— 回應楊聰榮的回應
〈反思「南洋論述」〉並不是「文學批評的文學批評」,只是我們打游擊討論馬華文學也有多年,是該做個階段性的總結了。不過是一番自我批判的嘗試。雖然我並不是最佳的人選。剛好有這個機會,也不妨談談,且多老生常談, 如此而已。而我的目的也並非重構,而是更徹底的重寫。假設性的重構只是個起點,重寫才是遙遙無期的終點。能走多遠是個實踐回題。…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17, 2018 at 7:02pm — No Comments
先從第二個質疑開始,作者所擔心的複系統理論的「運用上的危機」,正好顯示作者在重構論上的立場的游移,如果作者當真以大馬華人文學為立場,而非大馬華文文學,這正是大中華文學論述或是世界華文文學沒有辦法收納之處,不能明白何以有運用的危機產生。即使作者從自己的主張退卻下來,僅僅考慮華文文學的範圍,以作者多年對馬華文學研究視域的開拓及對馬華文學現代主義中國性一元化的批判,應該不難看出,以複系統理論所強調符義建構過程的異質性,以及文學歷時演變過程中多元交錯的系統複雜性,比較可能的是馬華文學複系統包含大中華文學,而非倒過來如作者所擔心的,馬華文學被大中華文學論給收攏過去。
就第一個質疑而言,作者特別提到造成複系統論迴避介入現實,是由於複系統論的第 6、 7 要點暗含對客觀性的強調,這兩個要點到底是什麼呢?分別是「6.…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17, 2018 at 7:01pm — No Comments
評論:馬華文學重構論在台灣學術論域的發聲位置楊聰榮
黃錦樹這篇文章性質上是屬於「文學批評的文學批評」,「反思」幾位留台的馬華文學論者質疑馬華文學議題根本假設而提出論辯的發言位置、場域及認識論等。所反思的論者,是包括作者在內的三人(加上林建國與張錦忠),共同期待…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17, 2018 at 7:01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隨想的隨想
歡迎利用材料,別怕浪費,材料還多著呢,倒是真的很期待錦樹兄這部長篇小說的誕生。
如果郁達夫在世,一定很喜歡「酒友」這個封號,小說可以不寫,酒不可不喝, 要不然就不是郁達夫了。
這衹是隨想讀後的隨想,算起來,我還不太夠資格是郁達夫的「未亡人」,我不想召喚其無盡的回憶和期待,所以也無需含蓄隱晦,我衹想知道馬華文學的酒友到底和什麼人喝酒,喝的是什麼酒。…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17, 2018 at 7:00pm — No Comments
由於在一九三九年關鍵的幾個月里洛蒂在格魯伊滕身邊工作, 有時還參加“咖啡聚會”, 回家度假的兒子也在場, 因此她對格魯伊滕本人——她說他“十分迷人, 不過畢竟當時是在犯法”——的看法, 也許應當在這里捎帶提一筆。老霍伊澤喜歡談兒媳婦同格魯伊滕的“戀情”, “不過當然是柏拉圖式的”, 他們年齡相差不到十四歲, 完全符合他的談情說愛范疇”。甚至還有這樣的說法( 奇怪的是它出自萊尼之口, 但沒有得到直接證實, 只由靠不住的海因里希普法伊的意思並不是說她是勾引人的女人’。洛蒂不管怎麽說把全家團圓喝咖啡——有時老格魯伊滕從柏林或慕尼黑, 甚至從華沙飛回來參加——說成是“實在可怕”, “簡直受不了”。把一天三餐馬爾婭范多爾恩說成“可怕, 十分可怕”, 而萊尼的評論只是“糟, 糟, 糟”。
確有其事, 甚至像馬爾婭范多爾恩這樣成見很深的證人也證實, 兒子回家度假, 簡直使格魯伊滕太太活受罪: 她受不了這一切。洛蒂霍伊澤明確地說,…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December 17, 2018 at 6:31pm — No Comments
老格魯伊滕有個特點得到大家公認, 盡管用了不同的字眼: 有人說他“膽大”, 有人說他“無畏”, 少數兩三個人說他“狂妄”。今天專家們仍證實, 無疑很早格魯伊滕就招聘和挖來了最優秀的地堡專家, 後來還毫無顧忌地將曾參加過修築馬其諾防線的法國工程技術人員雇傭了, 而且他“十分清楚, 在通貨膨脹時期對職工工資摳摳唆唆是荒謬的”(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軍工生產的前高級官員語) 。大價錢是格魯伊滕肯出的。那年他四十一歲。穿上“用貴重但又不是貴得扎眼的料子”( 洛蒂霍伊澤語) 定做的服裝, 使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成了一位“儀表堂堂的紳士”。他對自己成為暴發戶也毫不感到羞愧, 甚至對一名工作人員( 維爾納封霍夫高, 出身名門望族的建築師) 說: “一切財富都是從無到有, 府上的財富也是如此, 當年剛發家的時候也不是很富足嘛。”格魯伊滕拒絕在當時專供富裕起來的人大興土木的一段市區內修建別墅( 他至死屢教不改, 唸“別墅”成“別野”) 。…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December 17, 2018 at 6:30pm — No Comments
至於他和書的關係, 筆者決不想聽信一位有“建築界大亨”之稱的仍健在的業務競爭者的判斷。他是這樣說的: “這個人和書嘛——他的總賬簿也許是他感興趣的一本書。”的確, 有據可查, 胡貝特格魯伊滕沒有讀過多少書, 在他學工科時不得已讀過專業書; 此外, 有據可查, 他還讀過一本通俗的拿破侖傳記; 再者, 據馬爾婭和霍伊澤兩人一致提供的證詞, “後來看看報, 聽聽收音機, 他就滿足了。”
找到施威格特老太太之後, 也就弄清楚了在此之前一直搞不清楚而且沒有得到解釋的一句話。這句話是馬爾婭說的, 一直記在筆者的筆記本上沒有劃掉, 險些成為了不耐煩的犧牲品。她責怪格魯伊滕太太“對她的芬蘭人完全入了迷”。由於她所說的“芬蘭人”決不可能指的是同名皮膚病( 馬爾婭: “皮膚? 不, 不, 她的皮膚棒極了, 我指的是真正的芬蘭人”) , 而且在得到的證詞中也沒能發現她與芬蘭有什麽牽連, 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因此, 它指的一定是“芬尼亞人”,…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December 17, 2018 at 6:30pm — No Comments
鑒於有關老格魯伊滕的材料十分豐富, 此處不能一一列舉每個提供情況的人。可以擔保, 筆者不辭辛勞去收集相當客觀的材料, 即使是對只在幕後起重要作用的次要人物也是如此。有關老格魯伊滕對於馬爾婭范多爾恩談到的情況, 人們得留點神, 因為她和他歲數相差不多, 又來自同一個村子, 所以不能排除她曾愛過他, 對他至少有過意思, 因此先入為主。不管怎麽說, 她是在十九歲那年來到新婚的格魯伊滕家當女僕的。半年前, 在海倫妮的父親邀請他參加的一次建築師舞會上, 格魯伊滕使剛滿十七歲的海倫妮巴爾克爾一見傾心。至於他自己是否也對她一見傾心, 那就不得而知了。小兩口兒將一個十九歲的農村姑娘雇傭——人人都說她生氣勃勃、青春年少——是否合適, 也許值得懷疑。無可懷疑的是, 馬爾婭談到萊尼的母親時幾乎沒有一句好話, 對萊尼的父親則頂禮膜拜, 不減當年, 幾乎像是站在長明燈前, 在蠟燭光或電燈或霓虹燈下瞻仰慈悲的耶穌或聖約瑟的畫像。甚至范多爾恩的一些話使人認為, 也許她願意同胡貝特格魯伊滕私通。比如她說,…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December 17, 2018 at 6:29pm — No Comments
有人看到了墻上的照片, 向萊尼問起她的哥哥, 她總是變得冷淡, 幾乎帶點貴婦人的派頭, 只是出人意外地一帶而過: “在丹麥國土上他長眠三十年了。”
當然瑪格蕾特的秘密一直都沒有告訴別人, 無論是那兩位耶穌會教士, 還是萊尼或馬爾婭范多爾恩都不知曉。筆者正在考慮, 是否要勸說瑪格蕾特有一天把這個秘密親自告訴萊尼: 萊尼如果知道哥哥死前曾和十八歲的瑪格蕾特度過一個風流的夜晚, 她可能會得到一點安慰。萊尼可能會露出微笑, 而微笑對她是有益的。除了上面引用過的文字, 也許可以作為具體派詩歌的早期例子, 可以證明海因里希的詩人天賦, 筆者沒有證據。
第三章
現在為了最後摸清基本情況, 需要靠攏一位人物。筆者對此頗費躊躇, 之所以猶猶豫豫,…
Added by 寧靜心 on December 17, 2018 at 6:29pm — No Comments
千真萬確, 在一九三九年四月至一九三九年八月底期間, 這個海因里希取得了所謂高中畢業的學歷證明。至於他受過的教育, 他沒有能用上多少, 不想用, 也算是吧。他同一位表兄一起參加了一個組織, 這個組織有一個樸實的名稱: “德國義務勞動軍”。他從一九三九年五月起有時從星期六十三時至星期日二十四時休假, 在他支配的這三十五小時內, 花去八小時在火車上, 其余二十七小時同妹妹和表兄一起跳舞, 打一會兒網球, 和家里人吃幾頓飯, 睡四、五小時覺, 同父親吵兩、三小時; 父親曾想盡全力並且也會盡全力幫助他躲過他所面臨的德國人所說的服兵役這一關, 但海因里希卻不同意。得到證實的是, 關起門來, 他們大吵, 格魯伊滕太太在一旁啜泣, 萊尼被關在門外, 唯一可證實的是馬爾婭范多爾恩清清楚楚地聽到海因里希說的一句話: “我也要成為糞土、糞土、糞土, 只是一堆糞土。”瑪格蕾特由於肯定在仲夏八月兩個星期日的下午和海因里希喝過咖啡, 此外還( 破例由萊尼) 說過, 首次他回家度假是在五月底, 因此可以十拿九穩地算出: 海因里希共計回家七次,…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December 17, 2018 at 6:28pm — No Comments
我們要花點時間談談這個海因里希格魯伊滕。他一生中有十二年之久, 像一個精靈, 幾乎像一個神, 集青年歌德和青年溫克爾曼為一體, 有點諾瓦利斯的氣質, 遠離家庭, 偶爾——十一年內約四次——回家一次, 對他的了解萊尼至今只是“很可愛, 非常善良、可愛”。果然不錯, 這種說法什麽也不能說明, 聽上去有點神聖。由於馬爾婭范多爾恩知道的有關他的情況並不比萊尼多多少( “很有教養, 溫文爾雅, 但從不驕傲, 從不驕傲”) 由於萊尼守口如瓶, 馬爾婭范多爾恩知之不多, 瑪格蕾特因此就成了教士以外的唯一證人, 在一九三九年應邀上格魯伊滕家喝咖啡時只正式見過他兩次, 她雖然在一九四○年四月一個寒氣襲人的夜晚, 另一次非正式見面, 即海因里希作為裝甲兵被派去為上面提到的德意志國征服丹麥的前夕。
筆者現在寫到他向一位年近半百、身患性病的婦女了解這個海因里希的情況時感到很為難。都是根據錄音記錄瑪格蕾特的所有原話的, 未加修改。好吧, 首先是:…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December 17, 2018 at 6:27pm — No Comments
萊尼進入這個將持續一年又三個季度的時期。她被稱為美女, 特批領到了駕駛執照, 喜歡駕駛汽車、打網球, 陪父親出席各種會議和出差。萊尼在把一個男人等待, “一個她愛的男人, 願意無條件地委身於他”, 她為了這男人已經“想出種種大膽的親昵動作——我要讓他快樂, 他要讓我快樂”( 瑪格蕾特語) 。任何萊尼不放過一次跳舞的機會。這一年夏天, 一到晚上, 她喜歡在平臺上坐著, 喝著冰咖啡, 擺出一些“上流婦女”的派頭。她有一些在這個時期拍的驚人照片: 她仍有可能爭取“全市最標準的德意志少女”的稱號, 甚至是全區的, 也許是全省或那個以德意志國的名字而聞名於世的政治——歷史——地理實體的冠軍稱號。在奇跡劇中她可以扮演聖女( 也能扮演抹大拉的馬利亞) , 為潤膚膏做廣告, 甚至可能在電影中扮演角色; 她的眼睛顏色現在變得很深了, 幾乎成黑色; 她留著一頭濃密的金髮, 正像本書第一頁所描寫的那樣。連蓋世太保的短暫審訊和那個格萊特馬雷克被關押兩個月, 她的自信心也沒能大大的動搖。…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December 17, 2018 at 6:26pm — No Comments
每次萊尼例假時都大吃一驚, 而拉黑爾向她詳盡講解了房事的過程, 無需采取任何不合適的象徵手法, 無論是萊尼或拉黑爾都用不著有一絲臉紅。只是這種講解必須保密, 因為拉黑爾這樣做, 自然就將她的職權范圍超越了。也許這就是萊尼一年半以後聽到正式宣講“草莓摜奶油”時氣得滿臉通紅的原因。甚至拉黑爾不惜使用“古典建築”這一概念來形容排便的形狀( B. H. T.語) 。
在寄宿學校的第一個月萊尼還結識了另一位終生好友瑪格蕾特蔡斯特。當時瑪格蕾特就已背上了“蕩婦”的名聲。她是一對極其虔誠的夫婦的桀驁不馴的女兒。對她, 如同所有教過她的老師一樣, 父母也不知“怎麽辦”才好。整天瑪格蕾特樂呵呵的, 外號“樂天派”。她黑髮, 身體矮小, 同萊尼相比顯得嘴快話多。
對瑪格蕾特的皮膚( 肩膀和上臂) , 拉黑爾觀察了十四天後說,…
ContinueAdded by 寧靜心 on December 17, 2018 at 6:25pm — No Comments
世界資源愈開發,人類腳步的節奏就愈來愈快,腳步嫌慢,代之以車輪;車輪嫌慢,代之以機翼;機翼遲早仍將嫌慢,代之以太空飛行器與電傳,但願這種替代,只是教我們接受新的事物,擴大活動范圍,而不是教我們消失耐性。
事實上,電話普及以後,情書的佳作便減少,濃情蜜意等不及蓄積深蘊為一字一句,就發而為直接淺率的對答,愛情也成了“速食面”;覆印拷貝普及以後,抄寫的工夫便減省,經典鉅著等不及好學深思者手到心到,就疊成一大堆印刷垃圾,書最好是“十句話”“一分鐘點金術”!顯然,進步的腳步已讓人類愈來愈性急,可能導致耐心全失!
這樣腳步愈快、性子愈急,未必是人類之福。依據宇宙的原理,急切躁動的事物,總會短促地殞落,所謂“操切者壽夭”,而紓徐柔和的事物,總會久長些。…
Continue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December 17, 2018 at 5:27pm — No Comments
到此做工已半月,不像是做工,像是恢復了以前當兵的生活。如果我們中國還可以找出這樣緊張的工作,那只有在軍隊里了。同事的有從韓國剛當過兵回來的,有遠從加州大學來的學生。我問他們,美國做工全這樣緊張嗎?他們異口同聲的說:“這里可能是最輕閑的。”
如不置身其中,可能怎樣說也不容易說明白。在日光下整整推上八小時的草;或在小雨中漆上八小時的墻,下工之後,只覺得這個人已癱下來,比行軍八小時還要累得多。
今天下工後,已近黃昏,我坐在湖邊對著遠天遐想。這個環境美得像幅畫。當初造物的大匠畫這個“靜湖”時,用的全是藍色。第一筆用淡藍畫出湖水;第二筆加了一些顏色用深藍畫出山峰;第三筆又減去一些顏色,用淺藍畫出天空來。三筆的靜靜畫幅中,斜躺著一個下工後疲倦不堪的動物。我想整個美國的山水人物畫,都可以此為代表。…
Continue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December 17, 2018 at 4:57pm — No Comments
那是一家小店,位置在一間大醫院側面。小店門口有個小招牌,招牌上二排大字,第一排是:
影躺小雕
第二排是:
印椅說刻
什麽叫“影躺小雕”呢?向來只聽說藝術家雇用模特兒來鑄造其形,沒聽說可以雕鏤人家的影子的。雕影子也就罷了,還為什麽要躺著雕呢?而且,什麽叫小雕?只聽過浮雕,居然還有什麽小雕,也真出奇。…
ContinueAdded by Zenkov on December 17, 2018 at 4:56pm — No Comments
“溫斯頓無法明確地記得:自己的國家有什麽時候不在打仗。不過他小時候應該曾經有過一段和平期吧!在他最早的記憶裏,留下了一個印象:一次突如其來的空襲,周遭的人都覺得很驚訝。顯然那是戰爭的開場。從那時起,戰爭真的就從來不曾中斷過,盡管嚴格說來,那不是同一場戰爭。小時候,連倫敦都有過一場混亂的街道巷戰,讓他記憶深刻。然而想要把戰爭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什麽時間跟什麽國家打仗,卻完全不可能。沒有文字記錄、沒有口語記錄,提及除了當前狀態外,從前的事。在1984年這個當下,大洋國跟歐亞國打仗,跟東亞國聯盟。……溫斯頓清楚記得:才四年前,大洋國是跟東亞國打仗、跟歐亞國聯盟。然而這只是他腦中剛巧沒有完全被控制的一小塊片段記憶。官方說法裏從來不存在任何改變。大洋國正在跟歐亞國打仗,所以大洋國就總是跟歐亞國打仗。當前的敵人總是代表絕對的邪惡,因而無論過去或未來,跟那個國家和解是絕對不可能的。”…
Continue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December 17, 2018 at 4:36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