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佳's Blog (188)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10)

每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等到離水泥有了一定的距離,工地也已被拋在了身後時,我才明白過來,不是我們在相互欺騙,而是俄國人和他們的水泥欺騙了我們。但到了第二天,懷疑又會重新再來,不顧我的理智,針對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感覺到了這點,他們也都會懷疑我,這一點我也感覺得到。水泥和饑餓天使是同謀犯。饑餓撕扯開我們的毛孔,爬了進去。之後,水泥就把毛孔堵上了,我們被水泥封起來。

水泥塔內的水泥是可能會要人命的。塔高四十米,沒有窗戶,裏面是空的。應該說,幾乎是空的,但人還是有可能在裏面淹死。相對於塔的規模而言,留在塔內的水泥只能算是殘餘,散落在四處,沒有裝袋。我們要用手把它刨到桶裏去。這是一些陳年舊水泥,但陰險而機靈。它們身手敏捷,埋伏在那裏守候著,灰色而無聲地滑向我們,讓我們閃避不及。水泥是會流動的,流淌得比水更快、更平。我們有可能被它攫住而溺斃。…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November 19, 2018 at 2:47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9)

水泥



水泥總是不夠。煤應有盡有。爐渣磚、碎石和沙也一直夠。水泥卻老是用完了。它會自動地變少。對付水泥可得當心,它有可能會成為你的惡夢。它不僅會自動消失,甚至會消失於無形。這樣水泥既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覓。



班長大吼著:“你們要看好水泥”。

工頭大吼著:“你們要節約水泥”。

風來的時候:“水泥不能被吹跑。”

雨雪來臨的時候:“水泥不能被淋濕。”…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November 19, 2018 at 2:14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8)

可能我對在勞動營買的東西比對從家裏帶的印象更深。如果我還記得從家裏帶的東西的話,那也是因為它們是跟我一起去的,因為它們屬於我,我也可以繼續使用它們,直到用舊。另外和它們在一起時,我感覺像是在家裏,而不是身處異鄉。也許我對別人的東西印象更深,因為我必須要去借它們。

我清楚地記得勞動營裏用的鐵皮梳子,它們出現在虱子猖獗的時候。工廠的車工和鉗工將它們做出來送給女人們。它們是鋁片做的,梳齒上有些缺口,拿在手裏或碰到頭皮時感覺潮潮的,因為它有一種冷冷的氣味。在手中把玩一會兒,它就會迅速地帶走體熱,聞起來像白蘿蔔一樣苦。即使人們早已將它擱置一旁,這氣味也會殘留在手中。用鋁皮梳梳頭髮很容易打結,得用力去拉和扯。梳中夾的頭髮比虱子還要多。…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November 16, 2018 at 5:41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7)

圖爾·普里庫利奇從不去幹活,不去任何工作隊和生產組,不用三班倒。他只發號施令,因此身手敏捷、目光輕蔑。如果他微笑,那就是個圈套。如果回應他的微笑,這是我們不得不做的,那我們就會出醜。他微笑,是因為他又在我們名字後面那一欄裏新添加了東西,更糟的東西。在勞動營工棚之間的林蔭道上,我躲著他,更願意和他保持著一個無法說話的距離。他高高地擡起那雙鋥亮得像两隻漆皮袋一樣的鞋踩在路上,好像空虛的時間會從他體內由鞋底漏出來。他事無巨細都記得一清二楚。人們說即使是他忘掉的事也會變成命令。…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September 11, 2018 at 12:12a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6)

勞動營的早春時節,就是我們這些去瓦礫堆上的“麥得行者”煮麥得草的季節。“麥得草”這個名字並不合適,根本體現不了它的意義。“麥得”(Melde)這個詞對我們而言沒有弦外之意,不會擾亂我們的心神。它不是“報到”〔德文是MeldeDich, 意為報到、發言。〕的意思,不是集合點名草,而是路邊隨手可拾的一個詞。反正它是表示臨近晚集合的詞,是臨近集合的草,而絕不是集合草。煮麥得草的時候,我們時常是焦灼不安地等待著,因為之後馬上要集合點名,並沒完沒了,因為人數總是點不對。

我們勞動營一共有五個RB,即五個工作大隊(RABOTSCHIBATALLION)。每個支隊又稱ORB(Odelna Rabotschi Batalion),分別由五百到八百人組成。我的工作隊編號為1009,我的工號是756。…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September 11, 2018 at 12:10a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5)

他的聲音引起了共鳴。有幾個人哭了起來。空氣如玻璃般透明,他的神情像是沈浸在某種幻想中。外套上的唾液也像上了釉似的發亮。這時我看到了他胸前的徽章,他就是那個紐扣上有信天翁圖案的男人。他獨自一人站在那裏,抽泣的聲音像個孩子。留下來陪著他的只有汙濁不堪的積雪,他的身後是一片冰封的世界。天際一輪明月,宛如X光照片。

火車鳴起一聲沈悶的汽笛,是我聽過的最低沈的“嗚……”聲。大家朝車門蜂擁而去,上車後繼續前行。

即使沒有胸前的徽章,我也能認出那個男人。在勞動營我一次也沒有見過他。



麥得草…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September 11, 2018 at 12:08a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4)

火車開了十二天,也許是十四天,不知多久沒有停。然後又停下來,不知多久沒有開。我們不知道到了哪兒,除了上鋪的人,透過上懸窗的縫隙,可以看到站牌,上面寫著:布澤烏〔羅馬尼亞城市〕。小圓鐵爐在車廂正中發出空鳴聲。白酒瓶被傳來傳去。大家都有了些許醉意,有的是因為喝了酒,有的是因為心裏沒有底,或許兩者兼而有之。

被俄國人拉去了,這究竟意味著什麽,每個人雖然腦子裏都想過,卻並未影響到心情。現在還在路上呢,只有到了目的地,他們才能槍斃我們。他們沒有像家鄉的納粹宣傳的那樣,一開始就槍斃我們。這幾乎讓我們的心情稱得上是無憂無慮了。在牲口車廂裏,男人們學會了有事沒事喝上幾口,女人們則學會了有事沒事唱上幾句:

林中月桂吐艷…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September 11, 2018 at 12:06a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3)

收拾行裝 二…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September 11, 2018 at 12:04a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2)

我父親是繪畫老師。只要他一說“水彩”這個詞,我就像被人踹了一腳似的悚然一驚,因為我腦子裏滿是海王星遊泳池那些事。這個詞告訴我,自己已經陷得有多深。我母親在吃飯時說:別用叉子戳土豆,一下就戳散了,用勺子吧,叉子是用來對付肉的。我的太陽穴怦怦直跳。不是在說土豆和叉子嗎,怎麽又扯上肉了?她說的是什麽肉呀?我的肉體已經被那些幽會搞得顛三倒四了。我做賊心虛,這些詞總會出其不意地冒出來,擊中我的要害。…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September 10, 2018 at 11:29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1)

收拾行裝 一



我所有的東西都帶在身邊。

換句話說:屬於我的一切都與我如影隨行。

當時我把所有的家當都帶上了。說是我的,其實它們原先並不屬於我。它們要麽是改裝過的,要麽是別人的。豬皮行李箱是以前裝留聲機用的。薄大衣是父親的。領口鑲著絲絨滾邊的洋氣大衣是祖父的。燈籠褲是埃德溫叔叔的。皮綁腿是鄰居卡爾普先生的。綠羊毛手套是費妮姑姑的。只有酒紅色的真絲圍巾和小收納包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聖誕節收到的禮物。…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September 10, 2018 at 11:26p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37)

今後十年內最熱的收藏品—— 沈香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注意力已經從溫飽問題上轉到了投資理財上,大家不斷在尋找一個有利的投資點,一個具有很好升值空間的產品。二十幾年前人們把投資放在了石頭上,玉石、翡翠等幾乎翻了百倍,到現在很多人已經覺得沒有升值空間了,而且,很多資源也已經枯竭。這個時候,就有很多人把註意力放到了木頭上,先是前幾年的黃花梨、紫檀、金絲楠,這幾年,已經有一批人開始關註沈香的收藏了,沈香有“木中舍利子”之稱,從其稀有程度、幾乎不可再生性、藥用功效等諸多方面看,它的收藏價值不比玉和翡翠差。…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February 11, 2017 at 10:36a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38)

  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有幾種,一種是造假比較初級的,用浸泡法、高壓壓油法;另外一種就是造假比較高級的,用比較低級別的沈香再壓油,或者佩戴後再出售,以低質賣高價,這就需要購買時擦亮眼睛,仔細辨別:

  1.清聞起來就很香,有的香得刺鼻;

  2.看表面,比較低級的造假如果是壓油的,其表面摸起來還會比較油,會粘手,如果是浸泡香料的表面會比較幹燥。…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February 7, 2017 at 9:45a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36)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February 7, 2017 at 9:45a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35)

十一、花式爐

  花式爐在宣德爐圖譜中沒有定義,常見的有:海棠式爐、梅花爐、橘囊爐、水仙盆式爐、蓮花式爐,其他還有:熊首方爐、祥雲而簋爐、方耳鬲爐、三象合首爐、索耳方爐、海棠鼎式爐、索耳橘爐、梅花鼎彜爐、方形沖耳爐、鬲口獅耳乳足爐。

十二、鼎式爐

  鼎式爐源於夏,盛於商周,衰於漢,自古即為國器之最,王權象征,古代以鼎數多少衡定權位,帝王以九鼎為貴,侯爵以七鼎為數。多置於朝堂、郊壇、宗廟等莊嚴之處。鼎有方圓之別,方的,鼎身如鬥,四足如柱;圓的,鼎身或深腹、或淺腰,三足或飾頭,或如馬蹄。…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February 7, 2017 at 9:44a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34)

價比黃金堪稱國寶的宣德爐(中)



  前幾年某著名拍賣行拍賣一批古琴,在宣傳冊的封面和內頁都放了一張巨幅照片,一張琴和一個宣德爐。按說,撫琴時搭配的香爐能用什麽樣的,不能用什麽樣的,有一定之規,結果由於不懂禮制,他們在照片上放了一個不能出皇帝臥室的魚耳爐,那是象征皇帝與皇後魚水之歡的,怎麽能和古琴配在一起呢?

  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在此篇裏介紹給大家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的東西,避免大家今後在使用爐器時出現這樣尷尬的常識性錯誤。

  宣德爐分為爐類和彜器類。

  爐類大致分為六大式:…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February 2, 2017 at 10:56a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33)

價比黃金堪稱國寶的宣德爐(上)

  宣德爐是中國香文化繁榮時期明代的產物。西方人稱明代永宣(永樂、宣德)時期為“中國的文藝覆興”。宣德爐在香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不能不寫上一筆。

  提起筆來,我卻犯了愁,手頭的資料和圖片實在有限,很難把宣德爐這一傳統文化瑰寶的精髓完全表現出來。就在這時,老天爺通情達意地給我派來個“貴人”,說起來,這也是讀者們的福氣呀!…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January 31, 2017 at 5:48p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32)

香爐之祖-- 博山爐

  博山爐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並在漢朝得以完善,這個時期是中國香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香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一個裏程碑。秦、漢兩代的皇帝大都崇信方術,方士聲稱可以在仙山裏修煉成仙,因此,博山爐的造型模擬了仙山的造型,上面還會有樹木、神獸等,有的博山爐下面還會有個盤子,是盛熱的蘭湯之用,寓意著海水,使用的時候,博山爐裏冒出縹緲的煙氣,似海中仙山。

  博山爐的材質很多,有釉陶、青瓷、青銅,其功能除了焚香,還可以熏衣熏被等。…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January 31, 2017 at 5:47p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31)

麝香真是十惡不赦嗎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人們知道了香除了禮佛外,還有那麽多的功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麝香能讓女人墮胎,大家避之不及,談麝色變,那麽,麝香真的是十惡不赦的嗎?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麽是麝香。麝香是雄性麝鹿在發情期,其肚臍後面的包囊裏形成的可以吸引異性的具有濃烈香氣的腺體分泌物。為了吸引異性,這種香氣可以傳達到很遠,而且,香氣異常濃烈,如果離得比較近去聞,就是很熏人的臭味,有的獵人在捕獲麝鹿取麝香時,都要遮住口鼻,以防被這股濃烈的氣味所熏倒。麝鹿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地方,一般單獨行動,嗅覺、視覺、聽覺都很靈敏。雄麝鹿一般從1歲就開始分泌麝香,3—12歲是旺盛期,要形成較好的麝香仁,要在8—10歲。冬季和初春為交配期,麝香分泌旺盛,因此,多在此時取香。…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January 30, 2017 at 4:31p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30)

奢華的龍涎香

  有個美麗的傳說,在阿拉伯的西海,生活著很多條龍,它們睡在礁石上,流出了很多的口水,那些口水凝固後變硬,成為灰白色,聞起來有異香,那些捕魚人認為是海裏的寶物,於是把它們撈起來曬幹後敬獻給國王。

  其實,龍涎香是生活在海裏的抹香鯨吃了很多帶有吸盤和角質的生物,如章魚、烏賊,這些東西很容易傷害到抹香鯨的腸胃,因此,抹香鯨的胃裏會自動分泌出一種物質,將這些吸盤和角質物包裹住,以保護自己的腸胃,這些包塊狀的東西就是龍涎香,一般來說,如果這些包塊還在抹香鯨的胃裏,這時取出來的龍涎香的品質並不是很好,如果已經到了腸子裏,這時的龍涎香的質量是最好的。…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January 25, 2017 at 5:06pm — No Comments

潘奕辰《香·生活》(29)

最是那清涼無比的龍腦香

  我們每次上品香課時,只要這款香裏有龍腦香,總會第一個被同學們聞出來,它那清涼無比、霸氣十足的香氣總是第一時間竄入你的鼻腔,讓你想不聞都不行。

  四大名香“沈檀龍麝”的“龍”,很多人有爭議,有人說是龍涎香,有人說是龍腦香,我們在這裏姑且不論哪個對哪個錯,只是說,龍腦香無論是否進四大名香,它都是要被好好說一說的。

  龍腦香,古文中也稱其“瑞龍腦”或“瑞腦”。其外表就像冰一樣呈現白色、透明狀,其大而成片的稱為“梅花腦”;其次稱為“速腦”;金色細長的稱為“金腳腦”;細碎者稱為“米腦”;木屑與碎腦相雜者稱為“蒼腦”。…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January 24, 2017 at 11:29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