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aty 蘋果's Blog (179)

郝建:一仆三主話文化--中國大陸三種文化及關系(3)

四、大眾文化有文化

 

我們平時說的“大眾文化”就是“通俗文化”或“商品文化”。學術詞語是主流文化。法蘭克福學派對主流文化的稱謂是“文化工業”。主流文化的英文是:main current of culture或popular culture。…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5, 2018 at 8:32pm — No Comments

郝建:“暴力美學”的形式感營造及其心理機制和社會認識(下)

再做一些比較分析就會發現:昆廷•塔倫蒂諾更偏愛一種暴力情景以及殘酷的情節和意象,不像香港電影人那樣發揮暴力的詩化魅力,將暴力虛化為一種唯美主義的鏡語表演。如果說香港的暴力美學更多浪漫和溫情的色彩,那麼昆廷的暴力展示則更富於黑色感覺和犬儒主義的笑臉。也許,在一個高度商業化、法制化的社會,這種不管不顧、無憂無慮的犬儒主義頂多算是一個“無害的壞孩子”的“無害的冷漠”而已,是自由的審美態度之一種。但是,在人們感到現實的黑暗和荒誕的境遇中,那些看一切都正常,到哪裏都覺得鶯歌燕舞、陽光明媚,站在舞台上向大家宣布風景這邊獨好、覺得如魚得水的人,極可能表現的是一種對人和生活的犬儒主義觀點。因為他覺得一切本來就是如此,一切也就應該如此,對一切踏破人道底線的肉體殺戮和思想閹割都無所謂。這種犬儒主義的冷漠在我看來卻十分可疑,因為這種冷漠可能是自欺欺人的心理技術和這種經過內心改扮以後的精巧表演和和強力壓制後的心理設計。…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July 7, 2017 at 8:25pm — No Comments

郝建:有中國特色的反全球化(下)

可這種話語表演有可能對中國現實形成了比較大的扭曲作用。把中國的許多一目了然的現實關系和感覺層面的痛苦經驗改造成他們嘴下的另一個自由王國。某些中國出口到美國去的的毛主義教授為了勝任中國文化問題專家的聲名就用話語塗抹了一個中國現實。這種話語煙幕有可能覆蓋在中國的生活之上,造成巨大的虛空甚至假象。有許多時候,聽一些朋友說話簡直覺得恍若隔世,讓人覺得他們是從銀河系以外來的,給我的感覺簡直就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也許,有的人並不是王曉波筆下的傻大姐,而是聰明地“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妖魔化中國的背後》的作者之一在別人問起他是否真的不知道中國的過去和現在的實際特色時就明確地說自己說話只能考慮在自己在美國的生活和職業圈子中的作用。

與很多知識分子的…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June 29, 2017 at 12:34pm — No Comments

郝建:有中國特色的反全球化(上)

一、完美、時髦的話語演出

全球化,已經是商業巨子指點江山的宏圖大志,已經是生產線上藍領工人的競爭壓力和就業機會,它也通過電影電視、牛崽褲和炸雞腿、水墨畫和對襟褡袢襖成為世界各地軍政要人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心情,每當我坐火車受氣,或者收到電信部門霸道的收費通知或者隨意改號指令時,就會詛咒他們:只有多幾家自由競爭的企業來擠扁你的頭,才會把我這個上帝當人。…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June 29, 2017 at 12:34pm — No Comments

郝建:“暴力美學”的形式感營造及其心理機制和社會認識(中)

這是美學上的烏托邦理想,它是和政治上的極端功利主義緊密結合的——即試圖找到一種“正確”的意識形態生產機制,以便批量化地生產具有階級覺悟的群眾。這完全是一種“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信念,這種思想超人並不打算與觀眾討論、交流作品的思想和觀念,而是用直接的概念和物象連接來說出“主題”。這其實是一種美學的暴力。

 在藝術和現實的關系上,雜耍蒙太奇觀念的作者經常混淆記錄和加工的界限。這就封閉了觀眾二次讀解的途徑,封鎖了讀者自己闡釋文本和認識社會的途徑。例如,愛森斯坦的《墨西哥萬歲》就是一部說不清是故事片還是紀錄片的電影。作者把紀錄性素材和搬演的場景、動作剪輯在一起,組成了一個虛構的卻以“紀實”形態出現的情節影片。這就是美學上十分暴力的方法。這種影片不像今天的《科學探索》這類影片,那裏面的事後扮演是明確告訴我們的;而且在這種介紹知識的影片中,它的記錄沒有本體論上的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June 29, 2017 at 12:33pm — No Comments

劉小楓:“歷史的終結”與智慧的終結:福山、科耶夫、尼采論“歷史終結”(中)

現代自由主義的方案是,力圖把人類社會的基礎從激情轉換為更加安全的欲望。自由民主國家通過限制和升華優越意識以“解決”優越意識問題,所使用的手段是一系列覆雜的制度安排:人民主權原則、權利的確立、法治、權力分立等等。自由主義通過解除對貪婪的限制把所有欲望解放出來,並使之與現代自然科學形式呈現的理性聯盟,從而使現代經濟世界得以可能。一個新的、充滿活力並且無限富饒的奮鬥領域突然間向人們敞開了。根據盎格魯-撒克遜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家的說法,懶散的主人應接受奉勸,放棄他們的虛榮,並適應這個經濟世界。激情要從屬於欲望和理性,即理性引導的欲望。(福山,頁341)…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26, 2017 at 8:54am — No Comments

郝建:唯漂亮主義——關於國家新形象的塑造(5)

2、社會語境和批評話語的犬儒主義

我傾向於把張藝謀的影片作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癥候而不是一個特例來分析。“我揪著張導演大批特批。其實我也是吃柿子揀軟的捏。比如對春節聯歡晚會裏的大抒情腔調和那些個被導演強扭作笑的孩子臉、對那些拿納稅人的錢自己拍片子然後自己給發獎的巨大投資中國大片,對那種光光鮮鮮、人人揚手向天發出甜美歌聲的MTV,我更煩得慌,可我就只是背後在飯桌上譏笑它。我說我是吃柿子揀軟的捏還因為,其實我們也都這德行。《英雄》影片中蘊涵的那種犬儒主義的混吃狂撈心態、那種撲通跪倒的強權崇拜的做派,也正是世紀之交我們這裏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哲學,我自己大多數時候就是這樣活著,活著而已。[26]

從1999年我提出對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的敘事分析和對他的政治舉措(給…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11, 2017 at 2:19pm — No Comments

郝建:唯漂亮主義——關於國家新形象的塑造(4)

2、傳播模式的政治性

聯系《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發行情況來看,這類影片與國家形象包裝的

工程正好合拍。大陸報刊有許多評論是從分析這類電影、宣傳片發行得到的獨享資源入手來評說的。這與僅僅作為導演的張藝謀並無直接關系,但是,許多報刊評論都指出:在中國與權力性資本結盟或者與權威話語配合是很會得好處的一件事。[18]中央電視台在《十面埋伏》開始放映的時候也在7月16日的新聞聯播中播出了表揚性地報道。

在國際範圍內,我們也看到國家的力量有時也在幫助某部影片的發行。根據…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6, 2017 at 11:13pm — No Comments

郝建:唯漂亮主義——關於國家新形象的塑造(3)

四、第五代與“古裝主旋律”

1、第五代主將轉向“古裝主旋律”…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6, 2017 at 11:12pm — No Comments

郝建:唯漂亮主義——關於國家新形象的塑造(2)

四、第五代與“古裝主旋律”

1、第五代主將轉向“古裝主旋律”…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6, 2017 at 11:12pm — No Comments

郝建:唯漂亮主義——關於國家新形象的塑造(1)

一、“唯漂亮主義”的生成和政府行為推向世界

1、一種新形態的定位

從張藝謀拍攝《我的父親母親》開始,延續到《英雄》、《十面埋伏》,中國大陸評說張藝謀美學風格的常用主題詞轉變為一個文學批評術語:“唯美主義”。…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6, 2017 at 11:11pm — No Comments

劉小楓:湖畔漫步者的身影(下)

——憶念宗白華教授 (下)



宗先生的藏書十分豐富,而且外文書遠遠多於中文書。我每次去宗先生那裏聊天,總禁不住要在書架前隨便翻翻。對學術書籍,宗先生極為珍愛。當年日本鬼子侵占南京,他的住宅被日本人侵占,連地板都被撬開,藏書流失慘重。這件事宗先生不止對我念叨過七、八次。

宗先生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中國藝術裏的精神和境界,但宗先生卻對我說,中國的書籍他看得不多,只是閑時翻翻,大量讀的是外文書。…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pril 10, 2017 at 9:48am — No Comments

劉小楓:湖畔漫步者的身影(上)

——憶念宗白華教授 (上)

二十世紀的歲月已逝大半。那些隨這個即將成為過去的世紀而逝去的老一輩學者們,留下了什麼樣的風塵身影呢?

如今,學術界已開始回顧那些與這個不那麼稱心如意的世紀同齡、從大災大難中過來而又悄然逝去的一代漢語學者。這一代漢語知識分子被冠以“五四”一代的桂冠,由此標識出他們曾經有過的意義追尋。熊十力、金岳霖、陳寅恪、唐君毅、梁宗岱、朱光潛、宗白華……無數“五四”一代漢語知識分子,曾經以自己青春的激情,憑依學術研究的手段,反抗過在這個世紀中發生的意義毀滅和意義顛倒。對於半個多世紀以後出現的“四五”一代漢語知識分子來說,他們的前輩——“五四”一代知識分子的形象是親切的。然而,這兩代知識分子畢竟是兩代人。…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pril 10, 2017 at 9:48am — No Comments

郝建:將“唯漂亮主義”推向世界

黃土地上蓋起了新龍門客棧

從個性勃發的鄉土英豪的潑墨書寫(《紅高粱》),張藝謀走到了對中國社會普通人、小人物在歷史狂潮中慘烈遭遇和無力的命運的深沈思考(《活著》)。他的影片以自己形式創造的天才表現了中國社會個人的覆活和張揚。即使是張藝謀擔任攝影的《黃土地》,我們也看到他造型天才的發揚和表達自我、實現自我、擴張自我的激情沖動。張藝謀的《紅高粱》中表現了個體在發散自己能量、實現自己欲望時的力量和非常本能的沖動,也顯露出個體所崇尚的那種無規則競爭、暴力奪取的可怕心態,但那也正是今天我們每個人的德行。“我爺爺”身上有我們內心的巨大殘缺的透視照片和心理疾病的典型摸樣。再看看我們今天的社會狀況和群體心理,這些作品深刻、準確地揭示了我們各色人等的集體無意識。(發表時刪去)…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pril 1, 2017 at 10:40am — No Comments

郝建:“唯漂亮主義”的團體操進行曲

面對著張藝謀拍攝的《我的父親母親》,和一路下來的《英雄》、《十面埋伏》這一票貨,人們都說是“唯美主義”,說到那大把的主旋律MTV,申奧、申博宣傳片,報紙雜志也總是愛用這話來當主題詞:“唯美主義”,許多時候也聽不出來這話是捧還是貶。…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pril 1, 2017 at 10:40am — No Comments

郝建:《功夫熊貓》的核心價值觀

《功夫熊貓》有功夫

首先,我是作為觀眾來看《功夫熊貓》、談它的功夫,就兩個字:好看。前天晚上帶著女兒在華星看的《功夫熊貓》,打了折還65塊錢,9點多的場,上座率還有6成左右。我跟我女兒一直看到全部片尾字幕都放完,參與創作的總共有幾千人,從這張演職員表也看出有不少中國人,我是出於一個禮貌或者是職業習慣看完字幕。我女兒是事先看到了一個介紹,說後面有一個橋段,看來編導連字幕都考慮到不讓你白白坐著。看完以後,我還想再看一遍,這就是我衡量一個影片好不好的標準。

 

一只有欲望的熊貓

 …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19,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郝建:有記憶,人民才活著

——讀余華的《兄弟》回憶《活著》

這兩天看余華的《兄弟》,也能挑出些毛刺來。對他有些簡單重覆的筆觸不是很有感覺,其中有的文革境遇也感到寫得有點簡單地誇張,有點概念化。…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19, 2017 at 7:28pm — No Comments

郝建:硬做一個人造狂歡節

應該是在1979年吧,不知道哪個從香港探親後回鄉的“表叔”,在尼龍傘和的確良布當中偷偷摸摸地夾帶了一盒鄧麗君的盒式錄音歌帶。從那天開始,大眾文化從白茫茫一片真幹凈的中國大陸上再次生長起來。那是怎樣的一種從頭再來啊!

這裏的文化研究工作者是幸運的。我們親眼看到研究對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我們眼前生長起來。這是全世界的文化研究人員都沒有經歷過的獨特而奇怪的情境悲喜劇。自從那一類歌帶被第一次從香港帶入中國大陸開始,大眾文化這個東西出現在我們眼前。這個情境是很有趣味的:我們與研究標本一起成長起來。對於這個研究對象,以前我們只是在書本上模糊聽說過,只是在文人學者和官員的詛咒、唾罵中隱約得知它的面貌。驀然回首,我們發現自己居然是眼看著它從無到有,如今已小有蔚然之勢。…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19, 2017 at 7:27pm — No Comments

郝建:書店的櫥窗後面,兩個男人堅硬、閃光的靈魂在擁抱

——《別人的生活》(《竊聽風暴》)品味之一

兩個德國統一之後的某天,前東德國家安全局竊聽人員奧普曼·威茨格爾路過書店,看到書店櫥窗上有作家德雷曼一本新書的大幅宣傳畫,他進去打開隨手翻了翻。然後他跟店員說要買這本書。店員在告訴他價錢之後問:“要不要包起來,是送人的嗎?”奧普曼·威茨格爾擡起頭幾乎沒有什麼表情地說:“給我的。” 這是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的最後一句台詞。在他翻書時,我們跟奧普曼·威茨格爾一起看到,德雷曼那本新書的扉頁上寫著:獻給HGW XX/7先生,那是柏林墻倒塌之前威茨格爾在東德國家安全局的代號。…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19, 2017 at 7:27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