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i Za's Blog (152)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1)

值得指出的是,曹丕說“氣之清濁有體”,把人的“氣”分成“清”與“濁”,這種說法容易引起誤解,以為“清”氣是好的,“濁”氣是不好的,實際上,氣無所謂好與不好。劉勰把曹丕的“清濁”之分,改為剛柔之分(“氣有剛柔”,見《體性》篇),就彌補了曹丕用詞上的缺憾。劉勰為什麽贊美《古詩十九首》“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稱許“張衡怨詩,清典可味”,肯定建安詩人“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唯取昭晰之能”?為什麽批評當時的一些詩人“儷采百句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的傾向呢?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前者所抒發之誌是有“血氣”之誌,後者所抒發之誌則是缺乏“血氣”之誌。“氣以實誌”是很重要的。

 …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2:30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0)

關於“志氣”。《神思》篇:“神居胸臆,志氣統其關鍵。”這是說在藝術想象和構思中,精神主宰著內心,而“志”和“氣”則掌管著“關鍵”。劉勰把“志氣”連在一起,並非隨意。



“氣”就是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文以氣為主”中的“氣”,“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就是說“氣”是個人先天的東西,不是後天可以隨便改變的,因此作品中的“清”氣或“濁”氣也是自然賦予的。什麽是“氣”?“氣”與“志”有什麽關係?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





自陰陽五行之說盛行之後,一般人總在形而上的層次去探討“氣”的問題,這當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氣”也可以是一個形而下的概念。“氣”即是通常所說的“血氣”。《左傳》昭公十年齊國晏子說:“凡有血氣,皆有爭心。”《論語·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2:30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5)

這里十處用了“感”字,除第八處“感激”是“感動激奮”的意思,第九處“化感”是“教育感化”的意思,第十處“類感”是“以類相感”的意思外,前六處所用的“感”,大體上是相似的,是指詩人之創作心理活動的“感”。



第五處,表面是說“微蟲”“入感”,但我們讀下文就可知道,作者的意思是,“微蟲猶或入感”,那麽有美玉般“惠心”的人,就更能被周圍的物色所感召了。所以劉勰在多數情況下,是在強調主體的微妙的心理活動的意義上來用“感”。



詩人能“感”,是因為先有“情”,“情”是先天的,《禮記·禮運》:“何為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這七種感情是天生的秉賦,是不需學習的。“人稟七情”才能“應物斯感”,“情”是“感”的前提條件,沒有情是不能“感”的。那麽“感”的真實涵義是什麽呢?就是“感應”、“感發”、“感動”、“感興”、“感悟”,而後有感想、感情、回憶、聯想、想象、幻想等。…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2:30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8)

劉勰在《詮賦》篇說“物以情觀”,十分清楚地說明了劉勰所講的“物”,是經過情感觀照過的“物”,是“物乙”。鄭板橋有所謂“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說法。“物乙”是“胸中之竹”,這是經過詩人的感情初步過濾了的“物”,它已經不是事物的“物理境”,而是事物的“心理場”。



原因是詩人與“物”所建立的是審美關係,在審美關係中,物已不是本然的存在,而是感情世界中的存在。我們解讀“感物吟志”中的“物”是“物乙”,實際上是把“物”理解為作品的“題材”,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生活”。生活是外在於詩人的,而“題材”是內在於詩人的,外在的“物甲”只有內化為詩人情感世界中的“物乙”時,也才能化為詩人的“情性”,而詩的“志”不是直接從外在的“物甲”中來,而是從詩人的“情性”中來,“物乙”則已融化於“情性”中了。



因此這個“物乙”不但有情感的附*…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2:30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6)

列寧的“反映”論,也說反映雖然不是“等同”被反映者,但“反映是對被反映者近似正確的復寫”(注:見列寧《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0頁。),無論是忠實的“摹仿”、“再現”,還是“近似正確的復寫”,其結果是偏重客觀知識的獲得。



但中國古人所說的其中也包括劉勰所講的“感”,則並不是“再現”、“復制”、“復寫”、“摹仿”的意思,而是由對象物所引起的一種微妙神秘詩意的心理活動。中國古代並不像西方那樣把文學藝術歸結到“知識論”的范疇內,而主要歸結為“人生修養論”范疇,因此古代文論中雖有“再現”的思想,但並不突出,突出的是劉勰這里所說的“感”——感應、感發、感悟、感興等。





有的學者用陸機《文賦》的如下的話來解釋“感”:“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緲緲以臨云”,也就是強調對象物的形狀與內心的感情相對應,這是比較合理的。…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2:30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4)

中國的“詩言志”是與王者的事業相聯系的,作者所抒發的感情,須受倫理的束縛,也可以說是一種倫理感情,所以這種感情能“持人情性”。西方的浪漫主義思潮,則恰好是要擺脫倫理的束縛,返回自然感情的天地。過去有學者把這兩者相提並論,是一種誤解。

劉勰揭示了詩的古典意義,並以它為線索描述了中國詩歌的發展史。統觀《明詩》全篇,劉勰的整個思想始終在繼承“古典”與肯定“新聲”中搖擺。對於詩的古典意義,他一方面加以肯定甚至贊揚,可另一方面又覺得僅重復古典定義又不能解決詩歌的生成這類問題,所以他又要對詩的古典的意義在有所肯定的同時也有所補充和改造,這樣他就用他的“感物吟志”的詩歌生成論來補充、修正和改造詩的古典意義,把詩與人的情感以及情感對物的感應相聯系,提出了“感物吟志”說,這可以說是詩論中的“新聲”,是很值得注意的。

 …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2:30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3)

這種文化精神在詩學上的體現,就把詩定義為承也、志也、持也。詩首先是政治,必須承載統治者的禮教;其次,詩是個人意願、志向、感情的表達;其三,詩的社會作用是持人性情,順美匡惡。這三者是一個整體。這是最全面的古典的詩的定義(僅僅說“詩言志”是不全面的)。應該看到,這樣的一種對詩的定義,其意識形態性是非常鮮明的,是為奴隸社會和封建時代的政治統治服務的。



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一文中說:“中國之詩,舜云‘言志’,而後賢立說,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無邪所蔽。夫既言志矣,何持之云?強以無邪,即非人誌。許自由於鞭策羈縻之下,殆此事乎?”魯迅還接著指出這是“無形之囹圄”,使作者“不能抒兩間之真美”。



魯迅在這里揭露了中國古典詩的定義的矛盾性,是一針見血之論,就是說,這種詩論,一方面是給予,給予言志的自由,可另一方面是收回,即通過“承”與“持”的要求而把言說的自由收回。不但收回,而且還要按他們的意識形態標準去“順美匡惡”。…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2:30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左傳》:中國敘事文學起點與開篇 (5)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1:54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左傳》:中國敘事文學起點與開篇 (4)

如描寫重耳逃亡進入衛國,衛文公對他無禮,連吃的東西也沒給,他向農民討飯,農民不但不給,還故意扔土塊給他,他憤怒了,要鞭打這些農民。但子犯解釋說:這是天賜啊,為什麽不要?於是行稽首大禮,載著這些土塊走了。這種“突轉”的描寫,以像征性的解釋來說明重耳日後的成功。又如,城濮之戰開始前不久,郤縠被委以中軍將。為什麽單單委任他,趙衰有一套說法;不久郤縠去世,由原來任下軍佐的原軫越級升為中軍將,也解釋說,原軫“上德”。…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1:51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左傳》:中國敘事文學起點與開篇 (3)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1:48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左傳》:中國敘事文學起點與開篇 (2)

就中國文學傳統而言,注重整體的觀念反映到敘事文學上面,就必然重視故事中事件的聯系,這樣才能使讀者知道“前因後果”,才會獲得意義的啟迪。第二是演進,情節在文本中如何發展,如何把在某個空間里面發生的事件,放到一定的時間秩序中來敘述,這對敘事文學來說也是一個基本要素。中國文化使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演進帶有明顯的中華民族特色。第三是視角,即這情節由誰來講,採用一個怎樣的視點來講,這也是中國古代敘事文學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左傳》的“故事情節化”

 …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1:45am — No Comments

童慶炳:《左傳》:中國敘事文學起點與開篇 (1)

 【內容提要】 《左傳》是中國敘事文學的起點和開篇。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要素有情節(講什麽)——演進(怎麽講)——視角(誰講)。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強調“故事情節化”,最早就是從《左傳》開始的。《左傳》通過揭示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而把史實情節化。中國敘事文學受儒家、道家之“道”的影響,即要說明事件發展過程的來龍去脈、因果關聯、來由根據。事件發展過程中的“突轉”還是“發現”等,都要有“道理”貫穿其間,都有因果關係使其聯系起來,成為一個由主旨貫穿的整體性情節。中國古代敘事文學順時序的演進多,《左傳》的敘事按自然時間演進的佔了絕對多數,這主要是受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守時、順時觀念的影響。《左傳》標示時間按照年、季、月、日的順序進行,這是中國文化的“以大觀小”法在起作用。《左傳》的敘事視角是史官的視角。史官的敘述視點處在“真”與“幻”之間,“隱幽”與“直筆”之間。…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9, 2020 at 1:44a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鷹隼

在世界上,這個人的幸福可能就是那個人的不幸。“一個古老的真理。”有人會講。可這個真理挺重要,值得用一則新的寓言加以解釋,我回答說。

一頭嗜血的鷹隼發現一對正在親親熱熱地談戀愛的鴿子,便箭一般地尾隨著兩個無辜的情侶追去。眼看著鷹隼離自己已經那麼近,一對戀人相信必死無疑,己相互在情意綿綿地說著訣別的話。不想鷹隼突然從高空往下瞥了一眼,發現下邊有一只兔子。它忘記了鴿子,猛地一下俯沖到地上,逮往了對它來說是更加肥美的食物。

Added by LiDi Za on July 7, 2017 at 8:43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自然主義者

有個人背熟了整個自然界的名字,說得出每一種植物以及危害這種植物的每一種害蟲的名稱乃至於各式各樣的別名。他整天搜集石頭,追捕蝴蝶,並以科學家的無動於衷將他的獵獲物釘起來,做成標本。——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自然主義者(他們喜歡聽見人家稱他們為自然研究家)有一天穿過森林,終於在一處螞蟻窩旁邊停下來。他動手在窩裏翻來翻去,檢閱它們搜集的食物,觀察它們的卵,並且把其中的幾個放在他的顯微鏡底下細看、一句話,他在這個勤勉和謹慎的國度裏造成了極大的混亂。

終於,有一只螞蟻大起膽子來和他搭腔,說:“你該不就是所羅門派到我們這兒來長見識、學習我們勤奮工作的懶漢中的一個吧?”

愚蠢的螞蟻啊,竟將自然主義者當成懶漢。

Added by LiDi Za on July 7, 2017 at 8:39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善行

“有!”人回答。

“那麽是誰呢?”

“綿羊!因為它的毛為我所必須,而你的蜜卻只能給我以享受而已。”

“你想不想知道,我還有一個理由把綿羊看作是比你蜜蜂更偉大的慈善家?綿羊把自己的毛送給我,卻不給我造成一點點麻煩。而你呢,在送我蜜時老讓我擔心你的刺。”

Added by LiDi Za on July 7, 2017 at 8:39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鹿

大自然讓一頭鹿長得異乎尋常地高大,並且在脖子上披掛著長長的毛。鹿於是心裏想:“你完全可以讓人把你當成一頭駝鹿啦。”為了冒充駝鹿,這個愛虛榮的家夥又十了什麽呢?它悲哀地低垂著頭,裝出經常性情暴躁的樣子。

一些可笑的紈絝子弟電經常以為,他們要是不抱怨腦袋疼和得了憂郁癥,人家就不會當他們是才子。

Added by LiDi Za on July 7, 2017 at 8:39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橡樹

在一個風暴之夜,狂怒的北風在一株高大的橡樹身上顯示了它的威力。而今,橡樹倒在了地上,一大片小灌木被它的身軀壓得七零八落。清晨,狐貍從它那位於不遠處的洞穴中爬出來,看見橡樹後發出驚嘆道:

“好了不起的一棵樹啊!我從來設想到它會這麽高大!”

萊辛寓言·幼鹿與老鹿

仁慈的大自然讓一只老鹿活了好幾個世紀。一天,它對它的一個孫子說:“我還清清楚楚地回憶得起過去的時代,那會兒人類還沒有發明雷鳴般的火銃。”

“對於我們這個族類,那該是何等幸福的時光呵!”孫子感嘆道:“別匆匆忙忙下結論!”…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uly 7, 2017 at 8:38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狼和羊

羊口渴了,來到小河邊。出於相同的原因,對岸又來了一頭狼。有何水隔著,羊覺得安全,便存心要挖苦一下狼,它沖著河那邊的強盜大聲喊道:“狼先生,我該沒有弄渾你的水吧?仔細瞧瞧我,看我是不是六周前在背後罵過你?我沒罵至少我爸爸也肯定罵過。”

狼明白羊的譏諷。它望著寬寬的河面,咬牙切齒。“算你運氣,”它回答說,“咱們狼已經習慣了對你們羊耐心和藹。”說完,狼大搖大擺地走了。

Added by LiDi Za on July 7, 2017 at 8:38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烏鴉

狐貍看見烏鴉偷食神壇上的供品,過著寄身生活,它於是暗暗想道:“我倒要搞清楚,它烏鴉因為是一只能預言未來的鳥,才得以分享供品呢,還是因為它竟然恬不知恥地分食神的供品,才被當作了能預言未來的鳥?”

萊辛寓言·熊和象

“那些不通情理的人喲!”熊對象說,“哪樣事情他們不曾逼著我們這些高等動物幹過!?我,莊重的熊,竟不得不和著音樂跳舞!而且他們明明知道,這種玩藝兒和我高貴的身份極不相稱,要不,他們幹嗎一見我跳舞就發笑呢?”

“我也和著音樂跳舞,”明達的象回答說,“而且我相信,我也像你一樣莊重,一樣高貴。可是他們卻從來不笑我,而只在臉上露出欣喜的讚賞。相信我吧,熊老弟:人們不是笑你跳舞,而是笑你跳起來那麽笨拙。”

Added by LiDi Za on July 7, 2017 at 8:35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動物等級之爭

(一)

群獸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關於等級高低的爭辯。馬說道:“我們可以請求人來調解這個爭端。因為他不參與爭論,便可以公正一些。”

“但是人對這件事完全理解嗎?”田鼠發問道,“他必須有最細致的洞察力,才能識別常常深藏在我們內心的美德。”

“這真是一個聰明的提醒!”土撥鼠說道。

“好極了!”刺猬也叫起來,“我總不相信人有敏銳的洞察力。”

“安靜!”馬命令道,“我們十分清楚,誰對自己的才德最缺乏自信,就常常最懷疑公正人的判斷。”…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May 23, 2017 at 11:22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