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炳:《左傳》:中國敘事文學起點與開篇 (4)

如描寫重耳逃亡進入衛國,衛文公對他無禮,連吃的東西也沒給,他向農民討飯,農民不但不給,還故意扔土塊給他,他憤怒了,要鞭打這些農民。但子犯解釋說:這是天賜啊,為什麽不要?於是行稽首大禮,載著這些土塊走了。這種“突轉”的描寫,以像征性的解釋來說明重耳日後的成功。又如,城濮之戰開始前不久,郤縠被委以中軍將。為什麽單單委任他,趙衰有一套說法;不久郤縠去世,由原來任下軍佐的原軫越級升為中軍將,也解釋說,原軫“上德”。

事件中人物角色的變化,也一一說明其原因。在城濮之戰即將開始的時候,晉文公作了一個夢,夢中與楚王扭打在一起,發現楚王伏在自己身上,吸吮自己的腦子,自己反倒仰面朝天。為此晉文公感到害怕。又是子犯為他解釋說:好夢啊,我得天,而楚王則伏其罪,楚國將歸順我們。這些細節,都可以說是“閑筆”,無關宏旨。其實不然。作者正是通過這些細節的描寫,說明晉文公得到上天的幫助,力圖為晉文公的稱霸尋找原因。又,重耳返國取得君位之後,和城濮之戰後,都有一些看似無用的細節描寫,如重耳的小跟班叫頭須的求見的故事等,都可以說是“閑筆”,但“閑筆不閑”,說明晉文公知錯必改。

 

故事情節化,看重事件發展過程中的因果關係的描寫,可以說是《左傳》一大特色,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一大特色。西方小說也注意事件因果關係的描寫,但比較之下,除了那些專以情節取勝的通俗小說外,其因果關係的描寫並不十分細密,而其追求也主要在藝術情趣方面。《左傳》作為中國敘事文學的開篇,與後續中國敘事文學一樣,它們注重事件發展中的因果關係的描寫,這與中國文化傳統密切相關。中國文學傳統之一是重“道”。

儒家、道家等都有自己的“道”。“道”是什麽?道的本意是道路,後引申為道義、道理、規律、學說等,如《論語•里仁上》:“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4] (P232)“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4] (P244)《論語•里仁下》:“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4] (P257)《孟子•滕文公上》:“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5] (P319)“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5] (P393)。這是儒家之道。儒家之道以人與人之間的“仁”的關係為核心。道家則把“道”理解為自然萬物的源頭。《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 (P174)



[4]程樹德. 論語集釋:第1冊[M]. 北京:中華書局,1990.

[5]焦循. 孟子正義:上冊[M]. 北京:中華書局,1987.

[6]朱謙之. 老子校釋[M]. 北京:中華書局,1984.

原題:童慶炳:中國敘事文學的起點與開篇——《左傳》敘事藝術論略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