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4)

中國的“詩言志”是與王者的事業相聯系的,作者所抒發的感情,須受倫理的束縛,也可以說是一種倫理感情,所以這種感情能“持人情性”。西方的浪漫主義思潮,則恰好是要擺脫倫理的束縛,返回自然感情的天地。過去有學者把這兩者相提並論,是一種誤解。

劉勰揭示了詩的古典意義,並以它為線索描述了中國詩歌的發展史。統觀《明詩》全篇,劉勰的整個思想始終在繼承“古典”與肯定“新聲”中搖擺。對於詩的古典意義,他一方面加以肯定甚至贊揚,可另一方面又覺得僅重復古典定義又不能解決詩歌的生成這類問題,所以他又要對詩的古典的意義在有所肯定的同時也有所補充和改造,這樣他就用他的“感物吟志”的詩歌生成論來補充、修正和改造詩的古典意義,把詩與人的情感以及情感對物的感應相聯系,提出了“感物吟志”說,這可以說是詩論中的“新聲”,是很值得注意的。

 

二、詩歌生成四要素:“感”、“物”、“吟”、“志”

 

劉勰《明詩》篇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這是對詩的生成過程的簡明的理論概括。這里作者提出了“感物吟志”說,對詩歌創作中四要素,即客體的對象“物”——主體心理活動的“感”——內心形式化的“吟”——作為作品實體的“志”,聯為一個整體,並且揭示了四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很有理論價值的。在這段話中,“感”、“物”、“吟”、“誌”四個字及其關係特別重要,應加以闡釋。 

首先說“感”。“感”字在《文心雕龍》一書中多次出現。其中有:

 

“故其敘情怨,則郁伊而易感。”(《辯騷》)

“志感絲篁,氣變金石。”(《樂府》)

“桓譚疾感於苦思,王充氣竭於思慮。”(《神思》)

“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物色》)

 

“蓋陽氣萌而玄駒步,陰律凝而丹鳥羞,微蟲猶或入感,四時之動物深也。”(《物色》)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詩》)

“祈幽靈以取鑒,指九天以為正,感激以立誠,切至以敷辭,此其所同也。”(《祝盟》)

“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風骨》)

“序乾四德,則句句相銜;龍虎類感,則字字相儷。”(《麗辭》)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2)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3)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4)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5)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6)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7)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8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9)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0)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1)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2)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