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8)

劉勰在《詮賦》篇說“物以情觀”,十分清楚地說明了劉勰所講的“物”,是經過情感觀照過的“物”,是“物乙”。鄭板橋有所謂“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說法。“物乙”是“胸中之竹”,這是經過詩人的感情初步過濾了的“物”,它已經不是事物的“物理境”,而是事物的“心理場”。

原因是詩人與“物”所建立的是審美關係,在審美關係中,物已不是本然的存在,而是感情世界中的存在。我們解讀“感物吟志”中的“物”是“物乙”,實際上是把“物”理解為作品的“題材”,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生活”。生活是外在於詩人的,而“題材”是內在於詩人的,外在的“物甲”只有內化為詩人情感世界中的“物乙”時,也才能化為詩人的“情性”,而詩的“志”不是直接從外在的“物甲”中來,而是從詩人的“情性”中來,“物乙”則已融化於“情性”中了。

因此這個“物乙”不但有情感的附* ,而且是個性化的,用劉勰的話來說是“隨性適分”的,隨著個性的不同而不同。你眼中心中之“竹”,跟我心中之“竹”,雖然都作為同一對象物而存在,但所見到所想到的“竹”則可以是不一樣的。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里的“菊”、“東籬”、“南山”,是物,但並非外在於詩人之“物甲”,是他感情世界中的“物乙”,而且這是陶淵明的個人世界中之“物乙”,換言之,這里的“菊”、“東籬”、“南山”都屬於陶淵明個人,而與他人無涉。

 

第三,“吟”的意思,就是“吟詠”,即抑揚頓挫地吟誦。值得注意的是,《文心雕龍》中涉及“吟”字的,除“感物吟志”這句外,還有十處:

 

“元首載歌,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原道》) 

“吟誦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辯騷》) 

“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神思》) 

“蓋風雅之興,志思蓄憤,而吟詠性情,以諷其上。”(《情采》) 

“吟詠所發,志惟深遠。”(《物色》)


“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必先於骨。”(《風骨》)

“仲宣登樓云:‘鐘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麗辭》)

“流連萬象之際,沈吟視聽之區。”(《物色》)

“匹夫庶婦,謳吟土風,詩官采言,樂盲(胥)被律。”(《樂府》)

“謳吟周野,金石云陛。”(《樂府》)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4)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5)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6)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7)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8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9)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0)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1)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2)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