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聽到《凡爾賽和約》,我就不禁想到1919年中國的“五·四運動”,想到盡管發表了《人權宣言》,公布了《拿破侖法典》,在法國這塊土地上似乎真正飄揚著“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然而從這裏開到中國的軍隊,卻焚掠了圓明園,屠殺了義和團……直到辛亥革命以後,中國成為了英、法等國的“盟友”,將炮灰和勞工源源送到歐洲戰場,才總算也掙了個“戰勝國”的名義,但到這“鏡廓”裏來參加“巴黎和會”時,各個帝國主義國家——當然也包括法國——還是把中國當西瓜切;偏偏中國有不乏喪權辱國的敗類,使我們的近代史上密布著那麼多的“國恥”!……想到這些,那“鏡廓”我再也不願多看,便匆匆徑自朝外走去。
杜阿梅仿佛窺出了我的思緒,她一邊招呼大家都到後面的花園裏去,一邊追上我說:“咱們還是就園林論園林吧,要凈想那些歷史上的糟心事兒,興致全得跑光了!”…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anuary 2, 2016 at 10:40am — No Comments
在法國,每到一處地方,我總禁不住要拿它同中國相應的地方加以比較。
幾位法國朋友陪我們去巴黎郊區遊凡爾賽宮,還沒到達那裏,在汽車上我便對杜阿梅說:“看樣子,巴黎的凡爾賽宮正相當於北京的頤和園。把它們對比一下倒挺有意思的。”
杜阿梅是一位褐發灰眼、嬌小玲瓏的法國婦人,曾到中國留過學,所以不但能講一口流利的北京話,而且給自己取了這麼個中國味十足的漢名。她一聽我這話便笑了:“我在北京的時候,每回到頤和園去,也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用凡爾賽宮去對比。比一比確實有趣。”
一位同行的華僑便問她:“那你說說看,凡爾賽和頤和園,哪個好呢?”
她應聲說:“都好!都差勁!”…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30, 2015 at 4:39am — No Comments
我們都很感動。這位南特老太太的行為,沖淡了那四位“巴黎女賊”在我們心中落下的陰影。然而這些事例畢竟都還是浮在社會表層的東西,要真正把握和理解法國社會和法國各階層人士的真諦,我們必須知道得更多、辨析得更深……話說那天我們在冬雨中繼續前行,在一座停車樓的墻面上,我們看到了此行中所見字母最大的一條標語,是用黑顏料噴出的,小嵇翻譯給我們聽,寫的是——“我恨世界!”…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19, 2015 at 8:00am — No Comments
習慣習慣,習以為常,慣而不改,這便是保守。南特市的這股執拗的保守勁頭,你說我能喜歡嗎?
話又說回來,所謂南特的保守,只是就它的社會心理所構成的平均值,相比於法國別的地區而言,其實南特也有許多並不保守的人士,在一次招待會上,我就見到一位個子矮小、皮膚偏黑、衣著樸素、上唇上汗毛頗重的女士,她是該市一個劇團的成員——看來她既是經理也是導演又兼演員,她聽說我頭天剛同新任市長幹過杯,不禁冷笑道:“啊,那個老頑固,糟糕透了,一上臺就迫害我們!”
面前是一位遭受“老頑固”迫害的人士,而且從她那樸素的衣衫和短發素面的外貌上看,很可能是我們概念中的“下層民間藝人”,我不禁頓時肅然起敬。忙通過充當臨時翻譯的留學生問她:“市長怎麼迫害你們呢?”…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18, 2015 at 10:15am — No Comments
試一試吧。
凡事總願試一試,該不是缺點吧?好奇心加試一試,也許會導致犯錯誤。但故意搞破壞和在探索中失誤,實不能混為一談。前者是我們“四化”成功之阻,後者是我們“四化”成功之母。
從巴黎乘四小時火車,抵達了南特。把行李撂在了旅館以後,立即走向街頭。南特,你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城市?
從旅館服務臺拿到一張南特地圖,附有若幹“典型場景”的彩色照片,並有文字說明。據那文字說明,南特市內有二十五萬六千多人,以我國的觀念而論,自然不過小城而已,但在法國,它的人口卻排在各城的第六位,所以似乎也不能小覷。…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14, 201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巴黎回來不看街”,跟“黃山回來不看山”是同樣的極而言之的說法,漫步巴黎市區,隨便朝哪邊望去,那些絕不橫平豎直,往往是放射形交錯的大小街道,實在是都氤氳著既古典又現代的獨特風韻,令人贊嘆有加。巴黎街道有大小長短之別,但給人類似北京胡同那樣的通行空間,卻極為罕見。那天一連翻譯了我四個作品的譯者戴鶴白先生對我說,巴黎有條小胡同,應該去看一看,我還以為他是開玩笑,就跟他說,巴黎該看的地方實在太多,我連巴爾紮克故居還沒來得及去呢,哪有工夫去看巴黎小胡同?他就笑說,好,我先帶你看那故居。
按說巴爾紮克故居離鐵塔不算太遠,但那裏是一片疊層下降的坡地,開車去很不方便,乘地鐵在附近下車後也還得步行登高一陣,又不與其他旅遊參觀點挨近,一般旅遊團都不會安排到那裏參觀,散客有的對巴爾紮克興趣不大,有的想去,沒人指引也很難找到,因此我們那天走到跟前時,竟是門可羅雀的景象。…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5, 2015 at 10:05pm — No Comments
所謂記詫,不僅是記下我的驚訝,也要記下法國人對我的驚訝。
1983 年11 月28 日上午,我在法國參觀了儒勒· 凡爾納博物館。這所博物館在法國西部城市南特近郊,高踞在盧瓦爾河一側的高坡上。
說實在的,儒勒· 凡爾納這位法國近代科幻小說作家,在我心目中本沒有多高的位置,好容易到一趟法國,值得參觀的地方太多,即使預定日程時允許我提出十種文學方面的項目,我想我也不會主動排進這個儒勒· 凡爾納博物館的。…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4, 2015 at 9:00am — No Comments
那天我是乘地鐵去的。從地鐵出口一登至地面,便已置身在巴黎聖母院正面的廣場上。啊,那天呈現在我眼中的景象,和前面所說的那晚竟全然不同。
明亮的天光,把巴黎聖母院映照得巍峨壯麗;廣場上人來人往,大都是外國來的遊客——手裏捏著巴黎遊覽指南,脖子上掛著照相機……其中似乎又以日本人居多;鴿群在灰藍的晴空中飛翔,賣鮮花的老婦人推著花車在兜攬生意……
我站在巴黎聖母院正面,不由得倒退幾步、再倒退幾步,最後,我眼中所見的景象,便與我從雨果《巴黎聖母院》一書插圖中所獲得的印象,取得了完全一致。…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29, 2015 at 11:36am — No Comments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真是一個童話世界,尖頂花檐的樓房上,連長腰犬形狀的水筧也仿佛在講述著奇妙的故事,可是同北歐其它地方一樣,當地的“食文化”似乎並不怎麼發達,人們的想象力不大朝那個方向發展,要想擺脫單調與清淡的食品,到頭來你還得找一家中國餐館,以慰朵頤。
話說那天我在哥本哈根城內的淡水湖邊,坐在長椅上望了一陣在湖中遊弋的天鵝,又沿著湖畔林蔭道漫步良久,身心大暢之余,忽覺有進食的必要,於是我乘地鐵到達鬧市區,覓到一家門口掛著中國宮燈的餐館,走了進去,進去一看,吃了一驚,一是因為那餐館的內裝修“全盤中化”,而且在使用中國工藝美術品布置廳堂方面,達到堆砌煩瑣的地步;二是金發灰眼的堂倌笑面相迎引座時,我一瞥之中,只覺偌大的廳堂裏,似乎只有我一個食客,生意竟如此清淡,頗出我意料。…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26, 2015 at 6:02pm — No Comments
雨中的塔蓉加動物園遊人稀少,打著傘在雨中觀看動物於我和陪遊的朋友都是新的人生經驗。悉尼周邊有好幾個動物園,塔蓉加動物園是離市中心最近的一個,位於傑克遜灣北岸一處岬角,與南岸的悉尼歌劇院遙遙相望。到澳大利亞,有幾種動物不能不看,該國國徽上的袋鼠和鴯鶓固然必須要看,更令我神往的則是樹袋熊、袋熊與鴨嘴獸,而鴨嘴獸是最最想一睹真容的。…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21, 201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從瑞典的馬爾默乘渡船越過厄勒海峽抵達丹麥哥本哈根時,恰好霧氣散盡,眼前活現出已從安徒生童話裏熟悉的一組組古色古香的建築。細細觀察,發現那風格同我已訪問過的挪威奧斯陸與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都不相同,奧斯陸的城市天際輪廓線比較平緩舒展,樓房大都顯得敦實厚重,頂部裝飾曲線不那麼突兀,外墻的色彩也比較清淡;斯德哥爾摩則有眾多的尖拱頂教堂,那些哥特式尖頂大都修造得十分纖秀靈妙,有的更將內部鏤空,望去仙氣盎然。哥本哈根呢?當我獨自悠閑地徜徉在暖冬晴陽下的這座古城時,我發現它的大量古典建築都顯得比上述兩個城市陳舊,外墻面以赭色為基調的居多;而且許多建築的尖拱頂都顯得比斯德哥爾摩的粗壯,線條不那麼銳利而趨於圓潤,尖頂上一般還盤繞著許多厚實的花飾,並且…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20, 2015 at 10:38am — No Comments
想坐火車去維也納旅行,到巴黎拉丁區一家火車票發售部去購票,那裏是敞開式服務,旅客自己從自動發號機裏扯下一張號碼,坐到等候椅上休息,高懸的屏幕顯示器上出現了你那號碼,並指示你去幾號售票員,你就可以過去買票了。售票員坐在臺面那邊,你坐在這邊,你提出要求,售票員就從電腦上給你找票,這時候你還可以從臺子上的糖罐裏取糖果吃。售票員說有一種優惠票,是賣給發現者的,就是鼓勵自助遊的散客,去發現那些常被一般大撥轟的旅遊團忽略的景觀與細節。我和專程到巴黎來陪我旅行的德國朋友福斯特,訂了一套發現者優惠票,先從巴黎坐臥鋪到維也納,遊完那裏再到薩爾茨堡,又在德國慕尼黑下車觀光,最後從慕尼黑坐臥鋪回巴黎。…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9, 2015 at 8:29am — No Comments
主人用小轎車把我從法蘭克福送往古姆斯巴赫。小轎車在高速公路上急馳。盡管已經入冬,公路旁仍是一派墨綠的景象,那主要是密布於路旁丘陵上的針葉樹所顯示出的郁郁生機。有時高速公路就如同少女秀發中的發縫一般,緊挨著路邊便是真正的森林。高速公路旁自然豎立著許多的圖示牌,其中有一種很特別,那上頭畫著一只揚起前蹄的跳鹿。我不禁問主人:“這牌子意味著什麼呢?”
“這是讓我們開車小心的野鹿。”
“難道在靠近森林的公路旁還會有這麼大的野生動物嗎?”
“怎麼沒有?我就碰上過好幾次。
“它們不怕汽車嗎?”…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6, 2015 at 11:01pm — No Comments
飛機就要降落悉尼國際機場,大家開始填寫入境卡,我見上面有一問是鞋底有沒有土?覺得有點奇怪,哪位旅客的鞋底會是毫無塵土的呢?我左邊一位中年男士跟我說,那一串問題,你就都填沒有就是啦,何必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呢?我右邊一位小夥子則跟我說,還是要如實申報,澳大利亞海關對入境者的誠信度,比美國等海關更重視,我們既然覺得自己鞋底有土,那就申報吧;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他的一個哥兒們,已經有了澳大利亞綠卡,去年從國內返澳,身上帶的澳元超過了五千,按澳國海關規定,帶超過這個數目的澳元入境必須申報,但那哥兒們覺得麻煩,就沒申報,結果不知怎麼被查問了出來,最後竟弄得給取消了綠卡;其實海關只是要攜幣過五千者申報而已,帶進去並不犯法,更不會沒收,往往也並不點驗,人家只是要記錄在案,加以統計,大概是為了細密掌握其貨幣的流通量吧;那哥兒…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November 4, 2015 at 8:07pm — No Comments
四年半過去了,你還記得嗎?當我乘火車抵達維爾茨堡時,你從月臺上迎著我走來,用純熟的普通話問我:“您是從科隆來的劉心武先生嗎?”我很高興,通過間接又間接的關係,來到這人地生疏的聯邦德國(前西德)小城,能不經四顧探詢,甫下車廂便有人接應,微笑是那樣真誠,聲音是那樣柔美,語言上又不感到阻塞,這在中國叫做“吉人自有天相”……
我們一邊往車站外走,一邊交談。你告訴我,是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派你來接我的,你已學了5年漢語,雖然還沒有到過中國,但我判定你起碼在口語水平上已達到優秀。你認為這確可引為自豪,特別是為維爾茨堡大學自豪,因為該校的漢學淵源及水準,不僅在聯邦德國,在整個西歐,乃至在更大的範圍內,都是“夠份兒”的,眼下該校正與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合作,進行一項研究總計5485卷的明刊《正統道藏》和《萬歷續道藏》的學術工程,其…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30, 2015 at 8:00am — No Comments
一提起澳大利亞,人們會馬上想到那既像張開的貝殼又似鼓起的風帆的悉尼歌劇院,悉尼的這一地標可與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壇祈年殿、倫敦大笨鐘、巴黎鐵塔等媲美,堪稱地球人文景觀中的頂尖級作品,對此,一位墨爾本人對我說:“面對世界,我為悉尼歌劇院自豪;然而面對澳大利亞本身,我不服氣!”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墨爾本人以為他們那座城市才是全澳大利亞最好的地方,實際上有關國際組織每年評定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墨爾本總在榜內,2002年的評選中更榮獲冠軍,墨爾本人認為“老子全澳第一”並非狂妄,他們沒強調“全球第一”倒體現出紳士般的謙遜。…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27, 2015 at 8:15am — No Comments
從環形碼頭乘渡船往曼尼海灘一遊十分愜意,倚著船欄,迎著海風,可以飽覽著名的悉尼歌劇院倩影,那地標選址真好,恰在珊瑚枝般的海彎的一個最搶眼的岬角盡頭,與溝通南北城區的海彎大橋珠聯璧合地構成了瑰奇的畫卷,丹麥建築師沃特森的設計不僅構思獨特,在建築物的體量上也精心控制,使其與周遭海域曠地比例上十分和諧,不僅從海船上看它是一道眼睛的冰激淩,就是從諸多的陸上角度望它,也恍若仙女下凡,越看越美。從曼尼海灘那邊歸來,落腳在環形碼頭,我還想一睹歌劇院芳容,陪遊的朋友指指右邊遠處,說你仔細看吧,美人只剩一個辮梢能露出來啦,幾年前還不這樣,那時從這裏能完整地欣賞其身姿呢,擋住它的那青灰色的樓房,許多人把它叫作“烤箱”,自身蠢醜,還遮蔽美人,真可恨!不僅破壞了這一處重要的望點,從另外一些地方望過去,原來能欣賞歌劇院剪影,現在也都讓這“烤箱”給破了相!後來我從幾處地方體會到了這“烤箱”對美人的“燒烤”效應,也不禁切齒。…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24, 2015 at 7:21pm — No Comments
叁十年河東,叁十年河西,真是這樣。
小時候,家住北京宣武門內,離宣武門外的琉璃廠很近,放學後沒事就去玩兒。一是有個姓松的同學家就在那邊,到他家去玩兒。他家的院子現在想來就是古董,小,什麼都縮一號,非常精致的四合院,院門上有複雜的磚雕。
清代的清教意識濃,皇城內禁娛樂場所,所以南城,也就是出了宣武門,前門,崇文門,才是花花世界。前門大街以東,也就是現在的崇文區,多匠作。宣武區呢,多戲園子、妓院、商店、茶館、餐館、各省會館;秋決刑犯在菜市口,看殺人是民間的一大節日;民間雜藝在天橋,街角站著職業罵街的,收錢之後叫罵誰就罵誰,語詞通俗刁鑽,也是一派豪氣;古董字畫古舊書就在琉璃廠,舉人士子窮讀書的,搜尋故舊。所以宣武區可稱得上是帝京的馳費之地,天子腳下的溫柔鄉。…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20, 2015 at 9: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