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回來不看街”,跟“黃山回來不看山”是同樣的極而言之的說法,漫步巴黎市區,隨便朝哪邊望去,那些絕不橫平豎直,往往是放射形交錯的大小街道,實在是都氤氳著既古典又現代的獨特風韻,令人贊嘆有加。巴黎街道有大小長短之別,但給人類似北京胡同那樣的通行空間,卻極為罕見。那天一連翻譯了我四個作品的譯者戴鶴白先生對我說,巴黎有條小胡同,應該去看一看,我還以為他是開玩笑,就跟他說,巴黎該看的地方實在太多,我連巴爾紮克故居還沒來得及去呢,哪有工夫去看巴黎小胡同?他就笑說,好,我先帶你看那故居。

  按說巴爾紮克故居離鐵塔不算太遠,但那裏是一片疊層下降的坡地,開車去很不方便,乘地鐵在附近下車後也還得步行登高一陣,又不與其他旅遊參觀點挨近,一般旅遊團都不會安排到那裏參觀,散客有的對巴爾紮克興趣不大,有的想去,沒人指引也很難找到,因此我們那天走到跟前時,竟是門可羅雀的景象。

  故居的鐵門在一條小街上,但鐵門裏卻是一道頗陡的石梯,通向巴爾紮克的那平房住宅和附屬的院落,其住宅的屋頂,離鐵門外的街面起碼已有五六米遠,落差之大,令人吃驚。更令人驚異的是,那住宅後墻外的現代風格的樓房,看去體量頗大,也頗堂皇,前面飄著別國的國旗,細看可以悟出是土耳其駐法國的大使館,樓頂卻又只比巴爾紮克住過的平房略高,顯然那又是坡地的一個層面。在這些幾度沈降的路面與雜錯的建築物的天宇背景上,是露出大部分身軀的巴黎鐵塔。

  那故居的平房總面積雖然不算太小,跟位於瑪萊區孚日廣場的雨果故居相比,那就只能用寒酸兩個字形容。院落裏目前也只有些許草坪和花木,想必當年還要荒疏。故居裏展出的遺物寥寥,最引人註目的,是他用過的一套瓷咖啡壺,據說他寫作時常廢寢忘食,但咖啡卻總是一壺接一壺地喝個不停。我在一間展室裏流連最久,那裏四壁櫥櫃裏排列著他小說裏諸多插圖的刻版,其中許多是我在讀傅雷譯本時一再鑒賞的,原作估計是鋼筆畫,刻版把那些細膩的筆觸完全保留了下來而又渾然一體,人物肖像多過場景描繪,造型與文字刻畫吻合,神態宛然,性格畢現。那些插圖下面則是《人間喜劇》的人物譜系,復雜而又有序。遙想當年並無電腦,甚至也沒有打字機,連現在這樣的鋼筆都沒有,全靠鵝毛筆蘸墨水一行行寫出,卻產生出了九十多部煌煌巨制,真令人驚嘆不已。現在不少人抨擊文學創作的市場化弊端,我也對一味地追求商業利益,以致把推暢銷書當作“印鈔票”來運作非常反感,但在巴爾紮克故居裏,想到此公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賺稿費還債”的情勢下,被出版商催趕著不舍晝夜地趕寫出來的,也就覺得不能把一種道理弄成僵硬的圭臬,“不要為金錢而寫作”和“不該為金錢而出版”固然是很好的道理,但像巴爾紮克,還有俄國的陀思妥也夫斯基,他們的扛鼎之作居然都是“還債之書”,這就說明不能一概地責備作家“為錢寫”,從故居裏巴爾紮克一再修改的校樣可以知道,他寫作的主要動機還是要表達自己對世界和人類的看法,並且在表達方式上精益求精,這與“圖錢”的目的是交融在一起的,而那出版他著作的商人,能容忍他一再地修改校樣,並不想囫圇著印書,也就說明還不是只圖“印鈔票”的奸商,如果把上述道理柔和地表達為“不要單為金錢寫作與出版”,是不是更有利於形成文化界的公序良俗呢?

  那故居有後門,卻不開放。戴鶴白說帶我繞到那後門外去看看,那能有什麽好看呢?先上階梯出故居門,走一截路再往坡下,啊,一條酷似北京胡同的黑灰色通道呈現在我眼前!戴鶴白告訴我,當年前門來了不依不饒的債主,仆人一通報,巴爾紮克就趕緊從這胡同裏的後門逃跑。前門、後門在坡地的兩個層面上,而且後門所在的胡同外面左右皆有不止一條小街,巴爾紮克雖胖大也能很迅捷地藏匿起來,債主其奈他何!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