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1996年9月份於太原召開的“全國首屆《西遊記》文化討論會”上,吳承恩是否擁有《西遊記》著作權的問題在沈寂了數年之後再一次被提出。由於這次會議的主要組織者李安綱先生在近年的學術活動中多次表述了“《西遊記》寫的是金丹大道,吳承恩不懂煉丹術,因而不可能寫出這麼一部奇書”的觀點,加之會議期間面世的山西古籍版《西遊記》(李安綱評注)采用了“原著無名氏”的提法,因而這一議題在會議的討論中顯得尤其引人注目。
為了討論的方便,我想應先將《西遊記》作者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作如下界定:
1.鑒於現在已能見到刻成於萬歷二十年的世德堂本《西遊記》,應斷定該書成書不應晚於這一年;而從其回目標題的對仗形式看,上限則不應早於嘉靖初年[①],也就是說,其作者生活的年代應在此期間。…
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1:15am — No Comments
二
汪淇、黃周星的《西遊證道書》首倡《西遊記》為“證道”之書。[7]為了使其“證道”之說成立,便假托此小說為元初全真派教主丘處機所作,並為此而偽造了一篇元代著名文人虞集的序文。明刊本《西遊記》都沒有題作者姓名,這部小說的作者為何許人氏,至今還是個謎。假托為道教教主所作,便為後來的道士們競說《西遊記》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借口和支撐點。…
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西遊記》之“西”大抵是東西之爭(並非今日之西方),是對立的兩極。“遊”即東西之間從一極過渡到另一極。“記”即以語言命名,將行為過程記錄下來(敘事)。
《西遊記》眾多人物大都可歸結為天、地、人、神四重圈,這四重圈是一個同心圓,是四套相互關聯又各自獨立的話語系統。其中,天的中心是玉皇大帝,地的中心是閻王,人的中心是皇帝,神的中心是如來佛。但每一個都不是絕對的中心,中心是處於不斷位移之中的。…
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同樣的情況還有第二十三回“四聖試禪心”,考驗取經師徒之意也極明白。評語仍然要揭出其“言外”所寓“丹法”,說四位神仙“化女以試之,即如架火以煉之”,一母三女共九十九歲,為“陽數之極”,應“老陽化陰化女之理”,如“四爐之烈火,諸物遇之,無不銷鑠”,“為金丹之最要之火功,足以鍛煉成真者”。接著又不惜繁瑣地從婦人是丁亥年生喻“生火之木”,其家有田產牲畜、綾羅錦繡喻“火之光焰”,三少女之美姿喻“火之精神”,堂中銀燭輝煌喻“火之閃爍”等等。一段極平常的情節,附會出如此多的喻意,為應合其小說為演繹“金丹大旨”之主觀意向,深文周納,竟不顧其解說是如何牽強而無聊。…
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 由近人的論述反觀古人的解說,發現有清一代道家壟斷了《西遊記》的評說。《西遊證道書》首發其端。《西遊真詮》大張其說,後出之評本均依從之。都是將《西遊記》附會為隱喻道家的修煉之道的書,其目的就是借這部為人愛讀的通俗小說,傳布其教,招徠信徒,挽救道教日益衰落的歷史命運。近間讀到美國浦安迪教授在北京大學的學術講演《中國敘事學》,[1](P138)書里有兩小節論述了《西遊記》的寓意,認定這部神魔小說的“傳世評本的傳統注家”所做出的詮釋,就是這部小說所寓之意,他也認為這部小說是一部“隱喻修身觀念的作品”。…
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對於這一屈辱歷史,道教徒始終耿耿於懷,時刻尋機復仇雪恨。《西遊記》正是反戈一擊的絕佳機會。…
Continue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0:54am — No Comments
《西遊記》的道教化始於清初康熙(1662—1723)年間。時有“奉道弟子”汪淡漪,傾盡全力,將《西遊記》評點、篡改為《西遊證道書》。關於汪淡漪的道教化意圖,金陵野云主人《增評證道奇書序》中直言不諱,他說:
忽得西陵淡漪子評本,題之曰《證道奇書》,多列《參同》《悟真》等書,以為之證,及嘆古人亦有先得我心者。今長春子獨以修真之秘,衍為《齊諧》稗乘之文,俾黃童白叟,皆可求討其度人度世之心,直與干坤同其不朽。…
Continue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0:53am — No Comments
毫無疑問,《西遊記》是佛教文本。其本事為唐代高僧玄奘大師西天取法的歷史事件,並以佛教“原罪——消業——解脫”的教義體系為基本情節模式,宗教傾向上雖然佛道並舉但“重佛輕道”更為明顯,因而在書寫風格上清淡脫俗,字里行間洋溢佛光禪意。但是,令我們深感詫異的是:《西遊記》在後來的演化中逐漸脫離了佛教軌道,最終被道教徒攘奪。以清初汪淡漪《西遊證道書》為發軔,道教徒大舉進駐《西遊記》,道家評本成為《西遊記》文本發展主流。對此,佛教一方處置坦然,並無反擊,並且主動疏遠、拒絕《西遊記》,由此成為佛門傳統和“潛規則”。
考察佛道兩教發展實際,結合《西遊記》的相關描寫,可以看出道教徒攘奪《西遊記》並非偶然,道教化“誤讀”中顯示出《西遊記》文本演化的必然性,其中隱伏著某些宗教文化的歷史線索。
§佛教徒主動放棄《西遊記》陣地…
Continue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0:51am — No Comments
由於看到了《西遊記》等“譎詭幻怪”類幻想題材小說的巨大影響,淩濛初並不排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為奇”,這已經較張譽的見解表現出更大的寬容性。同時,他又特別指出,在“耳目之內,日用起居”之中,同樣存在著“奇”,這就有意識地把小說創作引向普通人的“日常起居”的生活之中,要求作家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可以“新聽睹,佐詼諧”的創作素材。
但真正將淩氏的理論發揚光大,並客觀地看待“真”與“幻”、“奇”與“正”這兩類文學作品的還是睡鄉居士。他在《二刻拍案驚奇序》中曾這樣論及《西遊記》:…
Continue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0:44am — No Comments
特別是在《水滸傳》的有關評論文字中,關於“真”的問題更是討論熱烈。李贄曾盛贊《水滸傳》刻畫人物“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性情活現”“化工”“像”等(袁無涯刻本《水滸傳》批語),就是說《水滸傳》的人物來自於現實生活,是對現實生活中的形象反映。葉晝認為:“世上先有《水滸傳》一部,然後施耐庵、羅貫中借筆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不過劈空捏造以實其事耳。”(容與堂本《水滸傳》卷首《〈水滸傳〉一百回文字優劣》)“《水滸傳》事節都是假的,說來卻是逼真,所以為妙。”(容本第一回回末總評)這里的“假”、“劈空捏造”,亦即文學的虛構手法;這里的“真”、“以實其事”,便是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從歷史事實的“真”,到作家創作態度之“真”,再到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理論家們經歷了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
Continue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0:44am — No Comments
《隋史遺文》是袁於令根據舊本,並在吸取有關隋唐故事的通俗作品如雜劇和講唱文學創作經驗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然而,作者卻改變了過去演義小說以帝王為敘事中心的傳統,而把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羅士信等“亂世英雄”作為主要刻畫對象。作者在《隋史遺文序》中這樣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和文學觀點:
史以遺名者何?所以輔正史也。正史以紀事。紀事者何?傳信也。遺史以搜逸。搜逸者何?傳奇也。傳信者貴真: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摹聖賢心事,如道子寫生,面奇逼肖。傳奇者貴幻:忽焉怒發,忽焉嘻笑,英雄本色,如陽羨書生,恍惚不可方物。…
Continue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0:44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0:36am — No Comments
小說野俚諸書,稗官所不載者,雖極幻妄無當,然亦有至理存焉。如《水滸傳》無論已,《西遊記》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意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其他諸傳記之寓言者,亦皆有可采。惟《三國演義》與《錢唐記》、《宣和遺事》、《楊六郎》等書,俚而無味矣。何者?事太實則近腐,可以悅里巷小兒,而不足為士君子道也。
凡為小說及雜劇戲文,須是虛實相半,方為遊戲三昧之筆。亦要情景造極而止,不必問其有無也。古今小說家,如《西京雜記》、《飛燕外傳》、《天寶遺事》諸書,虬髯、紅線、隱娘、白猿諸傳,雜劇家如琵琶、西廂、荊釵、蒙正等詞,豈必真有是事哉?近來作小說,稍涉怪誕,人便笑其不經,而新出雜劇,若浣紗、青衫、義乳、孤兒等作,必事事考之正史,年月不合,姓字不同,不敢作也。如此則看史傳足矣,何名為戲?…
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0:35am — No Comments
——論“虛與實”、“幻與真”、“奇與正”三組重要小說觀念
【內容提要】 百回本《西遊記》的橫空出世,為明代的小說批評提供了新的范本。圍繞著對《西遊記》的評論,陳元之、謝肇淛、李卓吾(?)、袁於今、張譽、淩濛初、睡鄉居士等都發表了許多獨到的見解。他們的批評文字基本解決了困擾自古以來無數研究者的小說創作“虛與實”的關系問題,肯定了小說這種特殊體裁的虛構性特征,基本澄清了對以神魔鬼怪為題材的奇幻文學的傳統偏見,肯定了奇幻小說存在的合理性;從“真與幻”的辯證關系上,強調奇幻小說要“幻中有真”,更進一步強調小說要描寫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完成了文學向人本位復歸的理論探索;在“奇與正”的探討中,他們把“奇”定位於“文勝”,定位於取材於現實生活,客觀地反映現實生活,又要表現出奇的特色,是對古代小說理論的重要貢獻。在這些理論探索的每個環節中,《西遊記》的范本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0:33am — No Comments
From ‘creative industries’ to ‘creative economy’ – how the idea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he creative economy has changed in the last 20 years
How the term ‘creative industries’ began
The term ‘creative industries’ began to be used about twenty years ago to describe a range of activities, some of which are amongst the oldest in history and some of…
ContinueAdded by MalaysianCinema on January 8, 2018 at 9:53pm — No Comments
向有「建築師中的哲學家」之稱的路易.康(Louis Kahn),喜歡講一些奇妙的寓言,用來表達他的建築理念。他最出名的寓言是關於學校的:「學校始於一棵樹下的人,他和其他幾個人討論他的發現,他雖不知自己是老師,但其他人知道自己是學生。學生們反思那些對話於是就想,和這個人在一起是多麼好的事啊。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聆聽這樣的一個人說話。很快地,一個被需要的空間樹立了起來,第一個學校出現了。學校的建立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那是人類慾望的一部分」。…
Continue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4, 2018 at 7:46pm — No Comments
兒子做錯事,父親罵他一句,他頂回三句, 父親氣得七孔生煙,罵道: “你滾吧!滾到三百里外去,我永遠也不要再見到你,今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各不相干.
兒子說: ‘爸爸!我看應該改為你走陽關道,我過獨木橋比較好。
父親:“為什麽?”
兒子說: “獨木橋久了會腐爛,萬一您走過時橋坍塌了,豈不是掉進河裏,您又不會遊泳。要怎麽辦?”
父親一聽,覺得兒子很關心他,心中的氣也就消了一半以上.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anuary 4, 2018 at 10:27am — No Comments
丈夫本來在街邊炒果條,後來改行買賣衣服,.
老婆看到丈夫改行之後,仍然是那副吊兒郎當的姿態,於是忍不住地說:
‘萬事起頭難,你應該積極一點, 像東升的朝陽, 努力去拼搏.瞧你像夕陽西下,一副死氣沈沈的樣子, 要做什麽生意?.”
不料丈夫卻說: “老婆! 你不用杞人憂天,我的竅門被馬雲打開了,我已經有了做生意的秘訣,還怕什麽?我的生意一定會賺大錢的.”
“屁!你的頭被馬雲打昏了那才是真的。”老婆說。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anuary 4, 2018 at 10:27am — No Comments
雨季來了。
他今早一起身,看到天空烏雲密布,傾盆大雨即將來臨。
他早就有了防備,把幾件簡單的家具搬去放在安全不會淹水的地方。
他興高采烈地喊了起來:“上蒼呀!下吧!下吧!下到淹大水那就好了。”
旁邊的兒子聽了感到十分驚異,問道:“爸爸!您為什麽祈求上蒼下大雨淹大水?
“你懂什麽?“父親瞪了兒子一眼說: “如果發生水災,我們就會被安頓在救災中心,那時候三餐有免費的食物吃,吃飽了不是睡覺就是跟朋友聊天,還有什麽生活比這個更逍遙自在?”,…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anuary 4, 2018 at 10:27am — No Comments
她是一位越南婦女, 說得一口流利的華語, 懷裏抱著一個熟睡的孩子, 坐在街邊求乞.
一位穿著光鮮整齊的男士向她走過來, 打算施捨.
她一看就知道此人非富則貴, 於是抖擻精神, 使出看家本領,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
‘先生! 我是從越南來的, 我來找丈夫, 找不到, 流落街頭行乞, 過著吃不飽餓不死的生活. 我的兒子咳得很厲害, 等下要去看醫生, 先生! 您做做好心, 多給一點吧!”
男士笑笑, 掏出錢包, 拿出一張50元鈔票遞給她.
她歡天喜地, 謝了又謝.
男士走後, 她附在孩子的耳畔說: “寶貝! 你看! 媽一出絕招,…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anuary 4, 2018 at 10:26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