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西遊記》的道教化始於清初康熙(1662—1723)年間。時有“奉道弟子”汪淡漪,傾盡全力,將《西遊記》評點、篡改為《西遊證道書》。關於汪淡漪的道教化意圖,金陵野云主人《增評證道奇書序》中直言不諱,他說:
忽得西陵淡漪子評本,題之曰《證道奇書》,多列《參同》《悟真》等書,以為之證,及嘆古人亦有先得我心者。今長春子獨以修真之秘,衍為《齊諧》稗乘之文,俾黃童白叟,皆可求討其度人度世之心,直與干坤同其不朽。
為了實現《西遊記》道教化目的,汪淡漪不擇手段。除了在文本中充塞大量道教內容,他托名元初大文豪虞集杜撰了一篇《西遊證道書原序》,借古人之口宣稱“此國初邱長春真君所纂《西遊記》也”,將《西遊記》作者定為宋元之交全真教道祖邱處機;又附錄一篇《長春真君傳》,歌頌邱處機歷時四載遠赴雪山教化成吉思汗“一言止殺”的仁德功業,並以此暗喻唐玄奘大師西行壯舉;再編撰一篇《玄奘大師行狀》,揭櫫《西遊記》之原型。這樣,將“《原序》——《長春真君傳》——《玄奘大師行狀》”置於《西遊記》卷首,三者連環互證,致使讀者對“邱作”說和“證道”說深信不疑。應該承認,汪淡漪不愧為一個高明的圖書包裝策劃師,從此,《西遊證道書》大行其道,儼然成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後來流行的《西遊記》文本,如《西遊真詮》《西遊原旨》《西遊正旨》都是脫胎自《西遊證道書》的道教評本,如劉一明《西遊原旨》就明確宣稱:“至於學道之法,修行應世之法,無不說盡,乃古今丹經中第一部奇書。”(劉一明:《西遊原旨讀法》)於此三百年間,人們唯知“證道”之書,不復有知《西遊記》者。
還有,《西遊證道書》增插“唐僧出世”故事,對佛教徒打擊最大,但卻完全符合道教的教義,成為《西遊記》道教化的重要一環。
作為“奉道弟子”,汪淡漪的創作思想具有道家根源。尊陽崇陰、以柔克剛是原始道家的重要思想,老子《道德經》“主陰”。《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這段話不僅是古人的宇宙觀,講天地萬物的化生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樸素的女性觀,“負陰抱陽”是對於女性的肯定。老子把陰放在前,陽至於後,這反映了陰重於陽和以柔克剛的思想。在《道德經》中,老子常把至高至尊的“道”同母性意識相聯,以母喻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老子關於母性意識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谷神”:“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老子》第六章)玄牝被作為生化萬物的本源,這是老子對原始母性意義的極端化發展。事實上,“谷神”即是“道”的隱語式之稱謂,其精髓在於強調陰柔的重要性,其中“玄牝”指的是一個“玄之又玄”的女陰。這里也體現了道家的“主陰”即女性崇拜的思想。據此,道教崇拜女性和陰柔之美,道教徒比較尊重女性,親近女色,認為女性也可有所作為,也可以成仙成佛,乃至民間形成“采陰補陽”之類的金丹學說。
在道教典籍中,可以看到一些有利於女性的條例。比如《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第三十九戒“不得自殺”,第十三戒“不得以藥落去子”。前一條反對輕身當然包括女性,後一條反對墮胎首先指向女性。以萬物化生為比照,道教對女性懷孕胎胞直到生產的神奇歷程予以神聖莊嚴的贊頌:“三元養育,九氣結形,故九月神布,氣滿能聲……夫人得還生於人道,濯形太陽,驚天駭地,貴亦難勝,天真地神,三界齊臨,亦不輕也。當生之時,亦不為陋也。”(《呂氏春秋•貴生》)
道教極言男精母血猶如日精月華,受胎不易:“五帝監生,聖母衛房,男則司命敬諾,女則司命敬順,於是而生。”(《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解義》卷一)
所以,汪淡漪所撰“唐僧出世”故事得到了道教的肯定,道教徒並不以溫嬌失節水寇為恥辱。首先,殷溫嬌沒有忠於夫君而自殺,反而委身侍賊,其行為為儒道兩家規范所不容,但卻符合道教“不得自殺”的教義,戀生、貪生是人之本性,值得尊重。其次,溫嬌在困難境遇中沒有把胎兒打掉,反而恪守太白金星的重托,為了保護未來之聖僧忍辱負重十八年,這就不僅符合道教“不得墮胎”的戒律,而且是對偉大母性的彰顯和弘揚,成為一曲生命誕生“濯形太陽,驚天駭地”的頌歌。最後殷溫嬌在冤難昭雪的時候“畢竟從容自盡”,也使自己的名節得到了最後的升華,從而得到社會文化的全方位認同。總之,正是這則“唐僧出世”故事的摻入和流傳,使佛教受損,道教增光,在《西遊記》這塊特殊陣地,佛道兩教此消彼長,為《西遊記》最後花落道家奠定了基礎。
道教徒攘奪《西遊記》蓄謀已久
自《道德經》五千言以下,歷代道經層出不窮,至明正統《道藏》卷帙浩繁,道教徒怎麼會如此看重和覬覦一部佛家稗說呢?
在中國宗教史上,佛道兩教多有纏夾,其關系可概括為共存、互滲、競賽、論爭。考察兩教論衡實際,由於佛教教義精深,學理豐贍,邏輯嚴謹,論辯有力,而道教教義蕪雜,修煉方法繁雜不得要領,成仙無可證實,尤其“老子化胡”一說荒誕不經,自欺欺人,不能使人信服,所以歷史上佛道論衡的總體趨勢是佛勝道負,佛強道弱。
一方面,道教對佛教的攻擊,佛教總是能夠輕易化解。如東漢時道教徒攻訐佛陀真身三十二寶相之虛幻,佛教辯解振振有詞:“堯眉八彩,舜目重瞳子,臯陶馬喙,文王四乳,……此非異於人乎?佛之相好,奚足疑哉!”(《牟子理惑論》)而且依舊我行我素,繼續創造出觀音的三十三寶相,一個比佛祖還多出一重寶相的佛教偶像。
另一方面,對於佛教的責難,道教卻時常無力辯解。如佛教徒嘲諷道教成仙“聽之則洋洋盈耳,求其效猶握風而捕影”,斥責辟谷“數千百術,行之無效,為之無征”(《牟子理惑論》),都不見道教之有力反擊。尤其是以佛道論衡的高潮事件——離《西遊記》最近的元戊午(元憲宗蒙哥汗八年即1258年,南宋寶祐六年)之辨和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十七年即1280年)之辨——來說,道教遭遇“一時落發,焚經滅板”的慘敗。據元釋祥邁《大元至元辨偽錄》記載:
帝(忽必烈)曰:“僧家無據,留法戴冠;道士義負,剃頭為釋。爾每常說,道士中多有通達禁咒方法,或入火不燒,或白日上升,或攝人返魂,或驅妖斷鬼,或服氣不老,或固精久視。如此方法,今日盡顯出來。”
結果“張道人(道教辯手)並無酬答。”
帝曰:“道士出言掠虛,即依前約,脫袍去冠,一時落髮,焚經滅板,遣散為僧。”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