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洪波:《西遊記》為何被清代道教徒攘奪?(1)

毫無疑問,《西遊記》是佛教文本。其本事為唐代高僧玄奘大師西天取法的歷史事件,並以佛教“原罪——消業——解脫”的教義體系為基本情節模式,宗教傾向上雖然佛道並舉但“重佛輕道”更為明顯,因而在書寫風格上清淡脫俗,字里行間洋溢佛光禪意。但是,令我們深感詫異的是:《西遊記》在後來的演化中逐漸脫離了佛教軌道,最終被道教徒攘奪。以清初汪淡漪《西遊證道書》為發軔,道教徒大舉進駐《西遊記》,道家評本成為《西遊記》文本發展主流。對此,佛教一方處置坦然,並無反擊,並且主動疏遠、拒絕《西遊記》,由此成為佛門傳統和“潛規則”。

考察佛道兩教發展實際,結合《西遊記》的相關描寫,可以看出道教徒攘奪《西遊記》並非偶然,道教化“誤讀”中顯示出《西遊記》文本演化的必然性,其中隱伏著某些宗教文化的歷史線索。

§佛教徒主動放棄《西遊記》陣地

眾所周知,《西遊記》有“褻瀆聖僧”之嫌,久為佛家詬病,直接導致佛教徒主動疏遠、拒絕,放棄《西遊記》這塊本屬佛教的陣地。

因為《西遊記》采納神魔小說(一稱神話小說)的載體形式,唐僧形象被矮化和醜化。在神魔和精魅世界,唐僧作為凡人最為愚昧、軟弱,與孫悟空“上天入地、莫能禁止”的無量神通相比,作為師父的唐僧黯然失色,從形象到性格幾乎乏善可陳。對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化偉人作如此顛復性“異化”,引起佛教徒的強烈反感。這與史書記載和歷代各種西遊故事完全不一樣,“神魔”這一體裁,對於“唐僧取經”的定型、傳播是耶非耶?功歟過歟?值得研究。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對此學界尚存異議,這里聊備一說)是諷刺大師,好幽默,善諧劇,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實出於作者之遊戲”,“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難免指摘時弊,揶揄佛教。如在第九十九回敘述唐僧被通天河老黿“淬下水去”,再受“拋江”之害,影射唐僧“失信無誠”,忘卻佛門慈悲和度人使命。如此“抹黑”聖僧,連“五四”新文學大師胡適都出來打抱不平,親手改寫唐僧歷難九九八十一難之最後一難,增插了一則唐僧入夢割肉飼妖的好戲,旨在宣揚佛性,重塑唐僧高僧形象。(參見胡適《的第八十一難》)胡適一個局外人尚且耿耿於懷,遑論佛家弟子。

更有甚者,清初汪淡漪根據民間資料杜撰了所謂“唐僧出世”故事。唐貞觀年間,海州陳光蕊高中狀元,太宗皇帝金鑾賜婚。在赴任江州的途中遭遇水賊,光蕊被殺沈江,其妻殷溫嬌被盜魁劉洪霸占。溫嬌被迫隨劉賊冒替之官,不久生下唐僧,血書漂江。唐僧長大成人為父報仇,一家團聚,溫嬌為守貞節終於投江自盡。後唐僧成為高僧,主持太宗水陸大會,奉旨西行取經。這個故事中,唐僧父親遭殺,母親被汙,“褻瀆聖僧”之意明甚,父親遭殺,尚可作威武不屈、殺身成仁一講,至於“聖母”被汙,佛教徒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人之冤仇,莫過殺父奪妻,汪淡漪用最惡毒的方式作賤聖僧,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一故事的嚴重性不僅在於玷汙了唐僧聖僧身份,而且在根本上為佛教教義所不容。佛教悲觀厭世,提倡“無生”、“來世”,以涅槃為解脫,視性欲和性行為為大罪,將其列為一切戒條之列。而作為生育主體和生命力象征的婦女,自然就被當成“性欲”的化身、淫蕩的根源和邪惡的標志,而遭到“奪命婦”一類貶斥。“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住處”(《大涅槃經》),“一切女人畢諂偽”(《大般泥洹經》),認為女性是萬惡之源,自身就不聖潔。《佛說阿速達經》說婦女有三惡四善,其中三惡為:

一惡者,如與惰人共居不欲作事,罵詈至暮,嗜美好鬥。二惡者,如與怨家共居,不持一心向夫,不願夫善,不願夫成就,當願夫死。三惡者,如與偷盜共居,不惜夫物,但念欺夫,常欲自好,不順子孫,但念淫泆。如是死者,輾轉惡道中無有出時,是為三惡。

唐僧母親與劉洪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做了十八年夫妻。劉洪是一個好吃懶做、謀財害命的水寇,他見色忘義,殺死陳光蕊,搶奪了其官職,這樣唐僧母親便犯了“與懶人共居”、“與怨家共居”和“與偷盜共居”之“三惡”。另一方面,佛教肯定母性,認為“於自居家中,慈母最為親”,母性中有佛性。《增一阿含經》云:“如來有大慈悲,憨念眾生,遍觀一切,未度者使令得度。不舍一切眾生,如母愛子。”(瞿曇僧伽提婆譯《增一阿含經》卷三十二)上述婦女之惡皆在違背母性,譬如溫嬌因色生禍,禍及光蕊,又與殺夫仇人共居,拋棄嫡子,正是佛教所謂“奪命婦”的作為,理應“輾轉惡道中無有出時”。

所以,當夾帶這則唐僧出世故事的汪淡漪《西遊證道書》風行,佛教徒便開始自覺疏遠、拒絕《西遊記》,將《西遊》視為旁門邪說。近代虛云法師將個中因由說得非常明白:“世上流傳《西遊記》《目連傳》,都是清濁不分,是非顛倒,真的成假,假的成真。玄奘法師有《大唐西域記》,內容所說,都是真實話。惟世間流傳的小說《西遊記》,說的全是鬼話。這部書的由來是這樣的:北京白云寺白云和尚講《道德經》,很多道士聽了都做了和尚,長春觀的道士就不願意了。以後打官司,結果長春觀改為長春寺,白云寺改為白云觀。道士做了一部《西遊記》小說罵佛教。看《西遊記》的人要從這觀點出發,就處處看出它的真相。”(這段文字引自互聯網,其真實性無可質言,這里僅備參考)對此,眼前還有一則旁征:20世紀80年代,央視拍攝電視劇《西遊記》,所到之處倍受歡迎,卻遭到一些僧寺冷遇,佛教大師趙樸初先生甚至斷然拒絕題寫片名,並懇切希望電視劇“為唐僧平平反,起碼不要醜化唐僧”(楊潔:《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遊路》)。趙樸初先生奉行的就是佛教疏遠、敵視《西遊記》的傳統和“潛規則”。汪氏偽作影響之大、之久,由此可見一斑。

《西遊記》的道教化“誤讀”

相對於佛教徒的主動退讓,道教徒卻對《西遊記》充滿熱情,他們從一些故事情節和文字中看到了客觀存在的道教內容,於是大肆闡發,所謂“鉤《參同》之機,抉《悟真》之奧”,甚至不惜惡意增刪、篡改,作道教化“誤讀”,最終將《西遊記》拉入道教的彀中。

Views: 15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