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很後現代's Blog (304)

詮釋學概念(4)

我們知道,亞里斯多德那篇 peri hermeneias,後來譯成拉丁文就是 De interpretatione,因此把 Hermeneutik譯成「解釋學」,應當說是非常合適的。



不過,按照德國語文學家的觀點,interpretation至少應該有兩種基本含義,若用德文自身形成的語詞來表示,即Erklärung和 Auslegung。Erklärung偏重於從原則或整體上進行說明性、描述性的解釋, 我們可譯為「說明」;Auslegung偏重於從事物本身出發進行闡發性的揭示性的解釋,我們可譯為「闡釋」。



因此,Interpretation既有從原則或整體上進行說明性的外在解釋之含義,又有從事物本身進行解釋的闡發性的內在解釋的含義。…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8,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史景遷:十七世紀的跨文化之夢(下)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5, 2017 at 11:28pm — No Comments

史景遷:十七世紀的跨文化之夢(中)

我們現在有了這麽幾個點:南京,一個天主教的家庭,沈福宗本人,還有他對於拉丁文的知識,然後我們有了一些估計的日期。沈福宗可能是17世紀60年代出生的,那是康熙朝早期的時候。他1691年在印度洋上去世,因為熱病。他有著對於拉丁的知識,基督教的信仰,還有對於西方的知識,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他在海上死去了,也被海葬了。他留下了一些尚待傳到中國的信息,後來我們得到英國的一些資料,這些資料是他的老師傳回英國的訊息,從這些資料我們得知,他想帶回中國的訊息是“what it was like in the west”, 這也是我在書中用到的短語,“西方那個時候是什麽模樣”。不過這些訊息後來都丟掉了,因為沈福宗的旅伴,也是他的老師,一些天後也去世了,在另外一艘駛向中國的船上。這是一個奇怪的巧合,不過確實使得歷史學家的任務更加艱巨了。…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17 at 9:28pm — No Comments

史景遷:十七世紀的跨文化之夢(上)

2014年2月28日晚,著名漢學家、耶魯大學榮譽教授史景遷(Jonathan Spence)在北京大學進行了主題為“沈福宗和他的十七世紀跨文化之夢”的講座,這也是他在北大系列講座的第一場。

晚上好,我講話會有一些英國的口音,希望大家能夠聽懂。



我二十歲的時候去美國求學,在耶魯大學,通過我的老師,我發現了中國歷史的樂趣。一個英國人,住在美國,然後在做中國研究。這樣的情況不夠理想,所以我的中文在今天這種場合下可能不夠好,我只是想說我非常感動(有這麽多人在現場),這是一個令我感到震動的時刻。




我已經退休有一段時間了。之前我到過我稱為中國的“partial…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3, 2017 at 9:28pm — No Comments

世界說·齊澤克的致命吸引

我曾迷戀齊澤克很多年,卻從沒嘗試過去梳理這件事。直到很多年後,我已經能分辨出他其實並不算多深刻的思想家,但他聰明、非常聰明,更善於思辨(和狡辯),而他所復興起的那種激進左派傳統,對任何充滿理想主義的年輕心智來說,都足以構成致命吸引。



1

作為一個來自前南斯拉夫國家的學者,齊澤克是在馬克思學術系統裏成長起來,但與此同時,他個人又有非常深厚的西方哲學與思想史功底,他在母國斯洛文尼亞和巴黎分別拿過哲學和心理分析學博士學位,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因為對拉康理論的非凡解釋力而被國際學界所認受。…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30pm — No Comments

陳克艱:史景遷寫歷史:史與文的互相釋證

史家每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為治史勝境;史景遷先生用通俗敘事的方式寫歷史,而造此勝境,無疑是開了一條新路。近日讀《王氏之死》一書,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將史料和文學作品參錯運用、互相釋證的高超手法。該書寫的是17世紀中葉明祚乍移、清鼎方立之際,山東一個貧困小縣郯城農村裏的事情,雖然作者自謙“仍然不知道”能給予讀者多少“關於整個清朝”的認識,但他曲折多方的鋪陳確實引領我們跨越時空,身臨其境,對中國農村生活中的矛盾、痛苦和無望有了切身的體會;中譯者的譯筆不佳,大小是個遺憾,但書中新奇而徵實的敘事結構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能使讀者不終卷不止。…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齊澤克:維基時代的好風度

在WikiLeaks公布的一則外交電報中,普京和梅德韋傑夫被比作蝙蝠俠和羅賓。這是種有用的類比:朱利安·阿桑奇,WikiLeaks的組織人,難道不就是與克里斯托弗·諾蘭《暗夜騎士》中小丑對應的真實的生命麽?在電影中,高譚市,哈維·丹特,一名腐化的,自身犯下謀殺罪行的偏執的治安維持者,便為蝙蝠俠所殺,蝙蝠俠和他的朋友警察專員戈登意識到,如果丹特的謀殺被公之於眾,就會有損城市的風尚,因此他們策劃使蝙蝠俠對殺戮負責來維護丹特的形象:只有謊言才能拯救我們。難怪電影中唯一一個真實的角色是小丑,電影裏的超級惡人了。他清楚地說明了這點,即只要蝙蝠俠脫掉他的面具並公布他的真實身份,他對高譚市的襲擊就會停止;為防止對真相的披露也出於對蝙蝠俠的保護,丹特告訴媒體,他就是蝙蝠俠——另一個謊言。為誘捕小丑,戈登偽造了他自己的死亡——又一個謊言。…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23, 2017 at 9:30a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10)

6.升華和癥狀,倫理的解決?

弗洛伊德將升華作為解決倫理問題的方法,通過升華,我們可以將“物”和因“物”出現的“空”組合在一起。拉康從與“物”的關系角度出發,列舉了幾種升華的實現方式。

——在藝術上,比如,花瓶被制作來將空間包圍,而空間構建了花瓶。同樣還有,教堂中的空間,以及在中國畫中占據重要位置的“空”(拉康與弗朗索瓦•陳一起研究過石濤的文獻)。

——宗教反映了對“物”的畏懼,並與“物”保持足夠的距離,神被擱置在無限遠的地方。宗教很明顯是通過迷信來自我保護。…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28pm — No Comments

李幼蒸:對後現代主義歷史哲學的分析批評(1)

歷史認知實在論遭到一些後現代主義歷史理論的反對。反對實在論的嚴重後果不僅與歷史理論有關,也與政治倫理認識論有關,因為後者首先以一種歷史實在論為基礎。一般而言,後現代主義批評潮流當然可以有助於更細致地檢驗現代人文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條件,從而可糾正一種簡單化的或機械主義的實在論。羅蘭·巴爾特的文化與文學批評即為其例。但是,後巴爾特的後現代主義思潮,特別是在歷史理論中,卻走向了極端。我們要指出,西方早期反(簡單化的)實在論和後來的唯實在論(反對瓦解實在本身)可能屬於同樣的思想方向,即為了更有效地和更完善地認識我們的真實世界。沒有此一真實或實在,科學活動即會為藝術性活動所取代,思想會被歸類為詩歌,倫理思考也會隨之消失。沒有堅實的倫理根據,政治無政府主義和霸權專制主義都將是合理的了。…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8, 2017 at 6:09pm — No Comments

李幼蒸:對後現代主義歷史哲學的分析批評(2)

三、歷史理論:是科學還是藝術?

 作為跨學科—跨文化方向第一步的語義符號學方法,在於重新檢驗主要術語的使用。在本文中我們主要試圖重新界定有關的理論概念:“現實”和“真理”。

 傳統的和日常的詞如現實、事實、真理、理性、合理性、基礎、邏輯等等,仍然是其認識論觀念正在迅速變化中的當代世界的主要概念工具和主題。甚至對“認識論”一詞本身而言,也存在著不同的概念性側面。因此福柯、德裏達、尼采、海德格爾和弗洛伊德等所討論的表面上相同的主題,對每人而言可能只相關於其不同的側面。任何一種思想材料均可有意無意地以有選擇的方式並相對於特殊的而加以運用。一方面,存在有一定的書寫材料,另一方面,對同一種材料可按不同方式加以運用。研究行為的本質不在於人們共同處置的主題材料,而在於對此材料進行運作的不同方式。在“自由的”學藝(liberal…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8, 2017 at 6:09pm — No Comments

李幼蒸:對後現代主義歷史哲學的分析批評(5)

首先,我們仍應區分“歷史”的不同意義。我們已討論過為什麽應在文學修辭學和哲學思辨與史學再現活動之間加以合理的區分。在目前討論中甚至應進一步區分以下不同概念:被指稱的世界(H[,4] )和被描述的世界(H[,5])。有關H[,4]和H[,5] 的歷史研究也涉及不同的運作程序。一者有關於史學專業主流中所完成的作品(H[,5]), 另一者有關於一切可能的史學對象(H[,4])。由於本世紀學術的進步, 在職業史學和其它與史學有聯系的學科之間存在有史學運作上的認識論區別,後者包括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學理論、政治學、倫理學、藝術理論、非西方人文學,以及本世紀的思想運動和政治活動等等。在其它學科和社會政治實踐中出現的準史學研究的進展,反而使其更相關於當前史學認識論討論。因此,今日史學認識論在其構成上更加趨向於跨學科和跨文化方向,從而明顯超出了職業史學學科的範型。更準確地說,當代史學專業中早已涉及各學科的成分,呈現出日益增加的綜合特征,從而使其與古代史學之間的區別大增。…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8, 2017 at 6:04pm — No Comments

李幼蒸:對後現代主義歷史哲學的分析批評(4)

海登·懷特說:“……選擇一種歷史視角而不是選擇另一種歷史視角的最佳理由最終是美學性的或道德的,而非認識論的”。 (懷特,1975,xii)這一論斷在以下諸點上語義含混。首先,…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8, 2017 at 6:00pm — No Comments

孔明安:犬儒主義為什麽是一種意識形態?(1)

建基於精神分析基礎上的意識形態理論是一種重要的現代意識形態理論形式。與此同時,齊澤克在其《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中多次提到了盛行於後現代社會的另一種意識形態,即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那麽,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究竟具有怎樣的特征?齊澤克的意識形態理論與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又有何區別?這是研究意識形態理論者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考察犬儒主義的概念及其意義變遷,在闡述齊澤克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上,試圖對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做一梳理和分析,以推動國內意識形態的研究。

  

   一、從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7am — No Comments

孔明安:犬儒主義為什麽是一種意識形態?(2)

綜合上述現象,我們可以將現代犬儒主義的特征概括為這樣的幾個特點:(1)表面上他們表現為不相信正統所宣傳的一切東西,並導致了某種普遍的懷疑。這一點與古代的犬儒主義頗為類似。(2)這一懷疑主體導致了行為上信仰缺失、政治冷漠、玩世不恭和對現實社會的冷嘲熱諷。(3)由於受到了現代社會的物欲誘惑,以及對現代消費主義的追求,從而導致他們的“言行不一致”,也即上述所謂的“說一套做一套”。(4)這種“言行不一致”進一步消解了犬儒主義對現實社會的反抗和清醒的認識,進而使他們轉化為對現實社會的認同和接受,其在行為上甚至表現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浪形骸,從而完全拋棄犬儒主義自身的道德追求和處事哲學。…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6am — No Comments

孔明安:犬儒主義為什麽是一種意識形態?(3)

其次,犬儒主義已成為後現代社會的一種統治文化,進而轉化為一種意識形態。與丹尼爾·貝爾那種先知式的預言,即伴隨著舊的意識形態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亞洲和發展地區的大眾意識形態”的預測相反,齊澤克認為,20世紀末盛行的則是某種犬儒主義的行動哲學。用德國學者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在其《犬儒理性批判》中的名言來概括這種意識形態,其特征典型表現為:“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清二楚,但他們依舊坦然為之。”…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4am — No Comments

孔明安:犬儒主義為什麽是一種意識形態?(4)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7, 2017 at 10:12am — No Comments

百年科幻:中國與西方接軌,劉慈欣卻反潮流

當代國際科幻的主流綱領

雖然有了劉慈欣的雨果獎,有了《三體》這樣成功進入英語世界的作品,但是坦白地說,科幻在中國大陸,至今仍是一個既小眾又低端的圈子。科幻被許多知識分子和廣大公眾看成是“科普”的一部分,就是編一個假想的故事逗青少年課余看著玩玩的。至於目的嘛,即使拼命往“高大上”裏說,也就是“喚起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而已。

對於許多上了一點年紀的人,你如果和他談到科幻,他唯一能想起的作家名字就是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不錯,這個名字在昔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中,確實長期占有特殊地位,但那是在濃厚的意識形態鬥爭背景下作出特殊選擇的結果。這種“凡爾納一枝獨秀”的狀態,遮蔽了廣大公眾乃至許多學者的視野,使他們看不到或不願意睜眼去看國際上已經持續了一個世紀的科幻創作主流。…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記憶誠可貴,遺忘價更高——讀《刪除——大數據取舍之道》

□ 江曉原  ■ 劉 兵



    □ 在記憶這個問題上,我們習慣的思維基本上是單向的——希望自己的記憶能力越強約好。記憶還被看成智力的最基本成分之一,所以兒童的許多學習內容都要從記憶開始。古代已經有人發明了“記憶術”,用來幫助增強記憶能力。


     當然,上面這個單向思維並不是絕對的,人們也會在至少兩種情況下希望遺忘:一種是希望別人遺忘自己的罪行、錯誤、缺點或弱點,一種是希望自己遺忘某種可怕、痛苦或不堪的往事。心理學揭示,人有時會“故意”遺忘某些自己不願面對的事情。不過,和人們希望自己有更強的記憶力的普遍願望相比,上述兩種對遺忘的期望就有點顯得微不足道了。

  …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吳冠軍:這個謎語太黃色

我們生活在一個後“9·11”時代,它以“恐怖主義”、“自殺式襲擊”為關鍵詞。全世界的學人,都在為這個時代連續不斷的暴力和不安,尋找各種各樣“合理的”理由。而被恐怖氣氛圍繞的人們,也正要求著知識界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似乎我們每天的生活,同國際上的這些大事情沒有任何結構上的關系,或者說,對這些大事進行分析,必須得具備所謂的專業知識,因此非那些學者不可。

 真是這樣的麽?國際政治的“大事”與日常生活的“小事”,真沒有任何內在聯系,不存在任何相似的邏輯結構?就讓我和讀者諸君一起來做一個思維的探索,看看日常小事與國際大事的背後,有沒有隱藏著一些共同的秘密……



《猜謎》:一則小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5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