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 Plus's Blog (295)

戴錦華:中國社會文化面臨整體坍塌(上)

從幾個層面來看:《黃金時代》的形式和設定,先在地要求人們了解蕭紅、蕭紅的時代,她所書寫的時代,而且必須多少了解此後大半個世紀裏講述、評判蕭紅的歷史——文學史、也是冷戰、後冷戰史。



“成功”電影:非價值的、純感官的表述(《小時代》/《後會無期》《心花路放》/《親愛的》)



北青報:對比國慶檔同期上映的另外兩部影片《心花路放》《親愛的》的大賣,你覺得這折射出一種什麽樣的文化生態?

戴錦華:這兩部的有趣,在於剛好一悲一喜——中國電影市場上有傳統的兩種通俗的形態:喜鬧劇,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喜劇,和苦情戲。…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8, 2018 at 11:21a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4 網絡媒介及其文化闡釋 (5)

第二節·網絡媒介與文學的身份危機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國成為電視大國。進入新世紀後,中國又成為了世界上的網絡大國。2008年7月24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MC)發布了《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2.53億,首次大幅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網民中接人寬帶比例為84.7%,寬帶網民數已達到2.14億人,寬帶網民規模為世界第一;我國CN域名注冊量也以1218.8萬個超過德國.de域名,成為全球第一大國家頂級域名。報告宣稱,三項重大突破已顯示出中國的互聯網大國規模。…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23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4 網絡媒介及其文化闡釋 (4)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20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4 網絡媒介及其文化闡釋 (3)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20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4 網絡媒介及其文化闡釋 (2)

一、極具影響力的網絡文化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有益於人類發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類利益的一面。網絡作為信息社會的技術新生兒,也毫不例外地具有這種科技產品的雙面特征。網絡文化對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的積極影響是可以看到的。網絡的自由性、平等性催生了兒童的現代觀念,網絡的豐富性拓寬了兒童的求知途徑,網絡的超時空性擴大了兒童的交往面,網絡還為兒童創造了脫穎而出的機會。但網絡對青少年成長的負面效應也是有目共睹的,如黃色信息、危險的網戀、網絡犯罪、網絡遊戲癮等問題的出現,就讓社會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擔憂。…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19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4 網絡媒介及其文化闡釋 (1)

第一節·網絡媒介及網絡文化的內涵



電話、電視和網絡等電子媒介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的思維和行為,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大衛·萊昂在〈後現代性〉一書第二版前言中,有這麽一段開頭:即使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後現代氣息,但現實終歸還是現實。此時,我們蜷縮在一塊原木前頭,借著燭光寫這篇前言。這倒不是出於浪漫。一場反常的冰雹風暴摧垮了安大略湖東部和魁北克一帶的樹木和電線桿,給現代便利設備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沒有電,沒有電話,沒有互聯網,也沒有收音機或者電視,因為地方臺、有線網絡和轉播站也都被吹倒了。然後,吊詭的是,我們這兒的境遇在其他地方早就是一個新聞事件了。那是一種後現代的扭曲:自己周邊發生了什麽,別人比我們更清楚。…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19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3 電視文化的圖像革命(4)

四、圖像革命的再思考…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12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3 電視文化的圖像革命(3)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12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3 電視文化的圖像革命(2)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10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3 電視文化的圖像革命(1)

電子媒介的影響巨大,其所催生的電子文化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而深刻的。電子媒介產生後,信息的傳播方式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麥克盧漢所提出的“地球村”的概念,就說明了電子媒介時代,傳播速度的迅捷促使了地球空間實質上的變小,人們足不出戶就能第一時間知曉地球很遠的地方發生的事情,而且能夠和遠隔萬里的人自如地交談溝通。今天的電子媒介和電子文化的社會現實也確實證實了麥克盧漢的文化預言。正如張法教授所說的,“電子媒介產生以來,與視聽形象相關的三種重要的電子媒介,即電影、電視、電腦,一方面對全球美學、哲學、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成為美學、哲學、文化的歷史變化的一種表征”。無疑,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代“日常生活審美化”和“審美日常生活化”都是與電子媒介緊密相關的,電子媒介文化不但是當代審美文化的重要部分,而且還是其主導者和型塑者。以下就電視文化的圖像革命做一些思考與闡述。…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10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2 電視文化的實質分析 (下)

二、消費文化…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06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2 電視文化的實質分析 (上)

要認識電子媒介及其導引的文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有必要先認識電視和電視文化的實質。美國學者戴安娜·克蘭認為:“電視構成了一種文化活動場所,這個文化活動場所在建構現實和闡釋重大事件和社會變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麽,電視和電視文化的實質是什麽,它對童年概念和兒童的影響究竟有哪些方面呢?這是我們必須思考並盡力找到答案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06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1 電子媒介類型及其特點 (下)

三、網絡…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02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1 電子媒介類型及其特點 (上)

按照西方媒介學者的觀點,最早的電子媒介是電報。尼爾波茲曼就認為:“電報是第一個使信息的傳播速度超越人體速度的傳播媒介。它打破了歷史上交通和傳播之間的聯系。在電報發明之前,所有的信息,包括用書面表達的,只能以人體的速度進行傳播。電報則一筆勾銷了人類交流過程中時間和空間之間的障礙,使信息從時空中脫離出來,遠遠超過了書寫和印刷文字的傳播能力。”他還認為,開始時電報並不作為一種即時信件,而是作為新聞傳播者的身份出現的。電報把信息從個人擁有轉變為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價值的商品,從而創造了“新聞事業”。美國的塞繆爾·F·B·莫爾斯是第一發明電報的人,他用國會的3萬美元撥款於1844年5月24日開辟了全美第一條電報線路,被稱為“美國第一個真正的‘太空人’。”因為他的電報消除了州與州之間的界線,消滅了地區概念,把整個美國納入了同一個信息網絡。從而使統一的美國話語成為可能。接著威廉·斯溫(William Swain)和阿莫斯·肯德爾(Amos Kendall)開辟了一個全美性的新聞電報業務。1848年,美聯社(the…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02pm — No Comments

譚旭東《重構文學場》4 網絡媒介及其文化闡釋 (6)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6:00pm — No Comments

馬丁•沃爾夫:民主的危機與煽動家的逆襲

沃爾夫:民主政體的本質,是一種受諒解和制度制約的爭鬥,它不會保護民主本身。煽動家越是野心勃勃,民主體制就越有可能淪為專制統治。

2016年的政治動蕩——英國退歐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是民主的勝利還是對民主的威脅?民主政體必須對合法的抱怨做出回應。實際上,有能力和平回應是它們的長處之一。但煽動家利用此類抱怨的做法威脅到了民主。其他地方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認為西方民主政體不會受影響將是愚蠢的。

2016年,擔憂和憤怒主導了英國和美國這兩個最重要、穩定、悠久的民主政體的政治情緒。擔憂是圍繞向下流動(downward…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14, 2018 at 5:58pm — No Comments

谷雨故事·後真相年代 POST-TRUTH ERA

首先,了解我們正處在什麼樣的媒體生態



故事,要先從“後真相年代”(Post-truth Era),談起。



什麼叫“後真相年代”?根據黃永、譚嘉昇、林禮賢、孔慧思、林子傑合著的《解困新聞學—後現象年代的答案》一書(香港商務印書館,2017年9月,ix頁),這是一個“不理原因、不願分析、不講道理”年代。很明顯的,它有一個過去的年代所沒有的特徵:“每個人均有智能手機,每個人也可以是傳媒”。



在我們進一步詳讀黃永等人所合著的《解困新聞學》以前,先弄清楚“後真相年代”這概念,下面的載文可提供一點背景資料。






谷雨訪談 “後真相”時代,公眾已不在意何為真相…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7, 2018 at 5:30pm — No Comments

薩姆•利思:“特朗普語言學”如何改變世界?

利思:在社交媒體的推動和放大下,情緒化、極端化的語言成為主流,向皈依者布道,是為了煽動、而不是啟迪。



存在極大的憤怒——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初期曾說過。“相信我,存在極大的憤怒。”特朗普正是借助這種憤怒問鼎白宮。在今年另一場重大政治劇變——英國退歐公投中,憤怒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修辭方面,2016年是風向轉變的一年:語氣不再樂觀、而轉為攻擊;不再說理、而是直接下結論。…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7, 2018 at 5:30pm — No Comments

董晨宇、孔慶超:後真相時代:當公眾重歸幻影

“後真相”成了商業和政治販賣者的營銷武器。人們尋求情感的刺激,商人負責提供這種刺激。



2016年11月30日,一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迅速在朋友圈中蔓延。其間父愛確鑿,少有不動容者,百萬捐款也自然如洪水來襲。然而,僅僅時隔一天,當事者便被起底有三處房產,身兼兩家公司法人。

專欄作家們安慰遭受欺騙的網友,告訴他們不要因此喪失善意——羅爾的慈父形象倒下了,這次輪到了“捐款者,你給我站住”。這固然沒錯。只不過,在互聯網世界中,我們的站姿越發有些蒼涼滑稽。…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7, 2018 at 5:30pm — No Comments

寫故事的原·對「粉絲電影」敘事危機的文學思考(下)

但是在觀影中不難發現,電影在敘述過程中角色是角色,情節是情節,搞得人物和情節之間不倫不類,呈現出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的分裂狀態,最後的效果是,情節平平無奇,人物神經兮兮。

如江河看著垃圾桶里蘇米的照片便一見鍾情,請注意,這個照片是印在名片上的,標明蘇米的身份——混跡在很多賓館裡靠特殊服務生活的小姐之一。從江河頗為迂腐的性格來看,他真的會愛上這樣一個女人嗎?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是導演的問題恰恰是沒有將這種不可能的可能表現出傳奇的特色,讓角色的性格更加突出,而是生硬粗暴的替江河做了選擇,空留下牽強。

影片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光讓角色的個性顯得蒼白,還完全淪為了說明導演的安排設計感有多強、多刻意的論據。一言概之,角色們都挺文藝青年的,但情節安排卻把文藝閹割。…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 2018 at 7:38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