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
一個人有其出生、成長、到老年到死亡的過程,這是一件線性的、無可逆轉的事情。拿這個眼光來看待歷史,覺得歷史同樣也是一個朝向前方、不可回車的過程,卻只是不太久遠的事情,是在“現代性”(modernity)這個概念被構築出來之後。這個詞被熱烈地談起和廣泛地接受,不超過一百五十年。
“moden”這個詞,旨在突出強調“最近”、“當下”出現的東西,認為它們更加富有意義,即在時間的軸線上越是稍後的新東西,越是值得關注。相比之下,已經過去的便是較少價值的,有時甚至需要用得上“黑暗”這個詞。同時那將要到來的,則更加值得期待,代表著某個“前進”或者“進步”的方向。因而就有了“發展”這個詞,朝向“未來”而出發並展開。
歷史的走向如此,文化的進展亦如此。這對於古人是完全陌生的。古人也有各種各樣的,但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在於,認為文化的黃金時代是在過去。比如孔子認為是在他之前遙遠的周代,周禮體現著他心目中文化的最高典範。後人則追隨孔子,認為孔子代表著不可企及和一成不變的頂峰。在今天學習孔子的人們,恐怕難得有這樣的心性。
然而某種動力,某種能量的催促,並不直接等於它所召喚出來的現實。論及展望文化的前景,談論它的“發展”,將會發現,沒有比在這個領域中充滿那樣多的復雜、糾結和種種悖論。即使是運用現代眼光、現代邏輯,也會發現它早已處於矛盾重重的困境之中,從哪一方面來看都不樂觀。
二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這位設計師的大名如何?這個問題看上去有點突兀,那是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曾想過這個問題,不曾提出過這個問題,覺得不去問才是天經地義的,因而一下子也回答不上來。這項工作只有留給歷史學家才能夠完成。
我第一次去故宮的時候就是這種疑問,這麽多精美的東西,經過介紹我們得知它們為某位皇帝、親王或者王妃所擁有,但是它們出自誰的手呢?有關其制作者,什麽也沒有留下來。
今天的情況截然不同。我們知道位於長安街上國家大劇院的設計者是法國的建築師保羅·安德魯,這家夥更為擅長的是設計飛機場候機樓,他在這方面業績卓著,比如法國戴高樂機場、日本的關西機場、雅達加和開羅的機場,包括上海的浦東機場等。還有比如鳥巢的設計者主要為瑞士的兩位建築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這哥倆一塊上小學、中學和大學,一起合夥開辦建築事務所,合作多年。這個設計為他們帶來了新的榮譽,2008年3月獲得英國設計博物館評選的建築設計獎。
我們還知道新版央視大樓的設計師為荷蘭的庫哈斯和德國的奧雷。前者在理論方面的造詣似乎更深,據說他設計的西雅圖圖書館連噪音都沒有處理好。而後者則相當年輕,當年才三十多歲,曾用“好玩”來形容這座建築。為什麽會有這種差別?古代的藝術家默默無聞,今天的建築師卻大出風頭?他們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環境當中,秉承了不同的文化觀念,擁有不同的文化合法性的依據。
對於天安門的設計師來說,他不可能是拿著預先設計好的圖紙,與眾多的競爭者一道前來競標。當他被選中擔當這個角色之後,就會受到一種特殊關照,甚至還會被“禁閉”起來——他所擔負的這項使命要高於他個人的生命。在淩駕一切的至高權威面前,在皇宮貴族們面前,他只是來自鄉野的一名工匠而已。
他所面臨的工作,不允許有任何他個人的想象力、創造力。他要體現這個國家統治者的意圖意志。他考慮的是如何賦予皇權以具體的形象,不僅要體現諸如莊嚴、威嚴、恢宏,令人心生敬畏,而且還要體現比如皇帝的至高無上、紛繁森嚴的等級制度、萬年江山的恒久堅固等等。他越是能夠拋棄自己的想法,他的工作成也就越大。因此,天安門絕不是這個人的個人作品。
現代藝術家是一些自由來往的人們。在當今中國大顯身手的這些保羅·安德魯、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庫哈斯和奧雷們,與他們十八世紀的前輩們最大的不同在於——徹底擺脫了不管是來自王室還是教會的讚助庇護,不需要迎合權勢者們的要求趣味,而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創作,在市場上自由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因而每件作品都打上了個人的印記。當他們獲得了一些光環,成了別人眼中的金字招牌,事情或許變得有些相反:權勢者需要他們的程度,遠遠超過他們需要權勢者的程度。
所謂“鳥巢”名不副實,它看上去像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人們很難將它與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實物相提並論。英國設計博物館給了鳥巢這樣的評語:“它蘊含了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出現”。即使有這樣的提示,人們一般也不會想到它代表著騰飛中國的某個起點。它就是它,它是獨立的,擁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而不會成為新的民族圖騰。
央視大樓越來越成為爭議的熱點,坊間傳說設計師在其中隱藏了一個不可告人的意圖。的確,對於庫哈斯和奧雷這對哥們來說,他們最有可能沒有認真考慮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這棟建築應該是一種什麽樣子。不排除萬一他們考慮了,相反會采取一種反諷性的立場,這是他們的權利。
用不用他們的方案,這個權力卻是百分之百在你自己手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