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共同體(community)是一個社會關係被稱為『公共的』,在於它的社會行動取向,建立在於參與的各方對自己同屬於一個整體的主觀感覺之上,形成一種社會聯結。宗教信仰跟社會型態如此交互影響,最主要是意識型態或心態(ideology)的主宰作用,雖意識形態可能源自不同領域的人類活動,可是一旦這樣的亦是形態被建立和合理化後,便會拓展到各種領域,或深或淺的影響整個社會運作,進而成唯一股大的社會認同動力,主導或運作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 7。…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6:38pm — No Comments
(四)以顧客導向作為建構城市節慶的主軸:
京都祇園祭的舉辦除活動主體圍繞著歷史文化的基礎進而發展,其對於周邊參與的觀眾及外來的觀光客提供相關的資訊整合及服務設施,使前來參觀的觀光客,皆可便利的參與活動盛會的舉辦,如活動舉辦期間,為便利觀光客參觀,設置「有料(收費)座席」的服務措施,讓有意願參與且願意付費取得好觀賞環境的觀光客,只要付費用(日幣3150圓)即可便利的參與整個活動,另週邊觀光交通動線、透過媒體的新聞資訊提供、與觀光飯店/交通運輸異業結合服務外來觀光客的資訊提供服務、街道服務設施提供多國(日、英、中、韓)語言識別導引等,在在都為外地來參觀的臺北市中正社區大學中正社大公民素養週講座…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6:35pm — No Comments
(一)文化節慶舉辦應建構在在地特色之上:
京都祇園祭發展1,000餘年來,其演變至今成為京都代表性的三大城市節慶之一,成功成為國際性城市節慶的重要依據,在於其節慶的特色建構在於京都在地的城市歷史軌跡上,因為在地特色的闡揚,成為深俱「京都味道」的城市節慶代表。
此也是在後工業時期,因大量複製及全球化風潮大舉改變世界風貌成為單一化,世界各國紛紛倡行無煙囪工業-「觀光產業」的新生道路,使深俱在地特色的文化節慶成為城市節慶的深厚基礎。此一經驗得知許多城市即樂於推動觀光節慶活動,但若型態型式過於雷同,反消弭了城市的特色,故臺灣未來舉辦城市節慶活動,如何在眾多的城市特色中,展現在地的文化特質,成為重要的關鍵。…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6:32pm — No Comments
『宵山』當日各町山鉾臺車即會置放於各町區會館供遊客參觀、巡行當天則由町民共同拖曳扛抬巨型「山車」及「鉾車」繞行市區,而「鉾車」巡行期間會搭配於臺車上的「祇園囃子(樂手)」現場演奏古雅樂,帶動巡行的熱鬧音樂。
京都市役所及觀光協會為便利參觀民眾,特別在巡行隊伍必經的「御池通」街道設置近萬個售票的專用觀賞席,附帶提供專有的觀賞書面說明書冊,除供參訪民眾有好的參觀環境、增加對於祭典內容的認識、維持活動秩序並可增加活動收益,一舉數得。…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廟宇通常都有「祭祀圈」組織,如寺廟管理委員會、財團法人董監事會、爐主頭家會等,這種地方性團體的領導者,大部份是地方的仕紳階級、或是長期經常參與廟務活動的人,對地方的公共事務,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甚至有左右當地政治生態的本領。從現在廟宇組織中的領導者,不乏是民意代表,就清楚得可看出。廟宇的存在,不只是團結鄉里的象徵而已;寺廟組織領導者的帶領,同樣也能影響各種公職的選舉。
此外,廟宇通常都有人口集中、佔地廣闊的優越條件,所以也是各個候選人,視為舉辦活動、爭取選票的理想地點。雖然有時候,祭典性的活動會被政治人物所利用,但卻也是化解人民生存的恐懼與不安的憑藉,和民間之所以能夠安居樂業的精神生活管道。在這其中,有意競選民意代表或公職的人,為了贏得善男信女的擁戴,也可以利用祭典的機會,出錢出力來「表現」一番。
三、他山之石-京都祇園祭等日本民俗慶典觀察 …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6:28pm — No Comments
臺灣民間廟宇的祭典中,常常可見所謂的進香、割火、謁祖的巡禮活動,此一宗教行為的關係,是建立在「祖廟」與「分廟」或是「主神」與「分身神」之間,兩者必須在某個固定的期間,舉行像進香的活動,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廟宇與廟宇間的相互交往。地區間的廟宇,每逢神誕慶典及如「建醮」般的大型拜拜,鄰近的廟宇都會紛紛出動藝閣陣頭、神轎來參加祭典活動,過去村莊與村莊之間若有不愉快的誤會,也常利用村莊與村莊中的代表廟宇,同時參加廟會活動時,予以化解,由此可知民間信仰,也具備社會契合的功能。廟宇平常也是社區民眾開講、下棋、說唱的休閒場所,甚至開放廟宇的空間,做為社區活動中心,社交功能在此有更明顯的展露,直到今天許多的臺灣民間廟宇,仍然是社區的老人與小孩最喜歡去的地方。
許多重要廟宇,往往擁有大批的廟產,舉如土地、店鋪、幼稚園、醫院、市場等,若再加上寺廟境內按口徵收的「丁口錢」3…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6:24pm — No Comments
華人社會向來以佛、道立教為傳統,早期自中國移居臺灣的人民,亦延用此習,因此一旦地方形成聚落,就必須為族群所信仰依賴的神明起造廟宇,作為鄉里聚落聚會的中心,因為連人類都須要房屋居住了,當然人類心目中的神衹,也需要廟宇安居。臺灣廟宇的建築,是眾神的迷你宮殿,而所展現出來的文化,既傳統又保守,即使是在現代化的社會裡,廟宇的建築外觀仍舊是擁有十足的古味傳統。祭拜之神明,不管是自然神格、庶物神格或是人鬼神格,大部份都得加以擬人化,並且千篇一律的著帝制時期服飾,較少看過穿西裝革履的現代神明。因此許多所謂的帝、王、后、妃、元帥、將軍、娘媽、公祖等封號,都在歷代帝王加封或是人民擁稱中,相繼登場。各項祭典禮儀,如傳統的臺灣佳餚三牲或五牲,仍被視為祭典中的大禮;或是仍以龍輿鳳鑾、大轎小轎為交通工具,不離傳統的模式。另祭祀儀軌中,不管是「觀童乩」、誦經持咒或是宣疏上奏,多都會使用當地通用的母語,故學會正音標準的母語,也會因此間接的保存了本土的母語。…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6:23pm — No Comments
一、前言
人類的宗教信仰,不論世界性宗教或是地方性的民間宗教,都有其特有的社會功能,『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社會大多數人的基本信仰,俱有濃厚的地方性和中本土化特質,其不僅內涵豐富樣貌多元,且扮演著多重的社會功能。其以地方廟宇為中心的祭祀圈組織、廟宇建造、祭典活動都影響民間生活甚鉅,兼具常民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社交、教育、娛樂等種種功能,為臺灣本土文化中重要的一環,也是臺灣常民生活一項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
『臺灣民間信仰』既然是一種文化性社群信仰,若要尋求突顯其文化特質的具體表現者,應就其所展現的現象及樣貌進行探索,本文故試就梳理田野工作學者前輩觀察研究 …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6:20pm — No Comments
近年來, 曾博士還陸續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有關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的學術論文, 如 虛擬 先人與十九世紀新加坡華人社會) ) ) 兼論海外華人的 親屬 概念 、陰陽之間 ) ) ) 新加坡華人祖先崇拜的田野調查 、新加坡華人的龍牌崇拜初探) ) ) 兼與祖先崇拜比較 、華南海外移民與宗族社會再建)) ) 以新加坡潘家村為研究個案 、社群整合的歷史記憶與 祖籍認同 象征: 新加坡華人的祖神崇拜 、社群邊界內的 神明 移民時代的新加坡媽祖信仰研究 、墳山崇拜與 19 世紀新加坡華人移民之整合 等。曾博士的主要田野調查點在新加坡, 在新加坡華人的祖先崇拜等問題的研究上用力甚勤, 還主編出版了一套資料匯編。¹ 因為自身的歷史學科背景, 又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海外田野調查資料, 曾博士的相關研究相當深入, 在學術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四是從經濟的角度研究華人宗教與經濟的關係, 從文化適應等多個角度來探討華人宗教問題,…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25am — No Comments
民間宗教文化與民眾的現實生活關係密切, 是社會文化的寶貴資產, 它不僅為民眾提供了精神領域的信仰寄托, 還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人們的社會生活與人際活動。民間宗教是一個想象與現實交匯的領域, 神祇及其相關的象征、儀式與民眾生活, 區域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等息息相關, 對它的研究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國家權力、意識形態與民眾信仰的關係以及東南亞華人與土著居
民在這一問題上的複雜關係。當下, 傳統與現代的社會結構急劇變遷, 東南亞華人對待民間宗教有著不少複雜的心態, 人們的宗教情感也逐漸變得莫名和曖昧, 正處於不知如何進退的窘境,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 對東南亞華人的宗教研究是相當迫切的。
國內學術界對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的研究主要集中於近 3年以來這一時段, 各方學者跨越不…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23am — No Comments
三、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的缺失與前瞻
上文的回顧並非是全景式的, 但也能大體上反映出目前國內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的基本狀況。總體上而言, 概述東南亞華人的民間宗教的淵源、傳播與發展前景, 從歷史學、人類學、移民文化等角度考察各種信仰在各國的發展, 探討各國的宗教政策和華人社會的文化特征等, 已經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 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缺失: 研究者多將注意力集中於那些影響較大的神, 如媽祖、清水祖師、大伯公、吳真人等, 而對那些在較小範圍內產生影響的神以及那些未被納入系統的神則缺乏研究; 目前學界對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的研究尚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 對各宗教信仰的人群、儀式、組織及背後的深層次原因缺乏細致分析, 在討論國家權力與民間宗教的關係時只關注各國的同化政策,…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23am — No Comments
張先生並不刻意研究某種專門的宗教信仰, 其論文主要著眼於民眾信仰的特點與發展趨勢、宗教與社會的互動以及華僑、華人的宗教文化的價值構成等方面, 如 新加坡多元宗教的特點與發展趨勢 、新加坡華人宗教信仰的基本構成及其變動的原因與前景 、試論東南亞華人宗教的基本特征 、馬來亞的華人宗教文化 、印尼全面同化政策下的華人宗教文化 、華僑華人傳統宗教及其現代轉化 、關於東南亞華僑華人宗教文化與現代化問題的理論思考 、華僑華人傳統宗教倫理思想的價值構成 、華僑華人傳統宗教的世俗化與非世俗化) ) ) 以東南亞華僑華人為例的研究 、東南亞華僑傳統宗教的構成、特性與發展趨勢 等。張先生還提出了 華僑華人傳統宗教 的界說, 認為華僑、華人傳統宗教是指海外華僑、華人所信奉的源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儒教、道教和佛教以及民間宗教信仰等宗教文化, º 並以此對華人宗教文化展開研究。
相關文章還有很多。如許國棟的 從華人的宗教信仰探討印度尼西亞的同化政策 與…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21am — No Comments
目前, 對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的取徑大致有幾種:
一是概述或探討某個神祇或某種信仰在東南亞華人社會的傳播、發展與崇拜及演變, 以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研究員李天錫先生為主要代表。近 2多年來李先生先後發表了十多篇有關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的文章, 其研究對象包括媽祖信仰、吳真人信仰、城隍信仰、關帝信仰、觀音信仰、女神崇拜、清水祖師信仰、廣澤尊王信仰、三山國王信仰、紫霄真人、譚公信仰、孔夫子信仰等。 他的研究文章散見於各類學術期刊中, 如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華僑大學學報 ( 哲社版)、八桂僑刊 、世界宗教研究 等。 21年李先生出版了專著 華僑華人民間信仰研究 。該書是國內學術界第一部系統研究海外華僑、華人民間信仰的學術著作, 作者采用國別和類別相結合的方法, 分別對諸如媽祖信仰、關帝信仰、觀音信仰、城隍信仰等數十種民間信仰在海外傳播的背景、情況和原 因進行了詳細考察, 對其作用進行了審視和評價,…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20am — No Comments
一、前言
對於如何界定 民間宗教 這一概念, 學界歷來爭論不休。先談談宗教的分類問題, 楊慶堃先生 ( C. K. Y ang) 曾有 制度性宗教( institutional religion) 與 分散性宗教( diffused religion) 的區分。他認為 制度性宗教 是 一種宗教生活體系。它包括 ( 1) 獨立的關於世界和人類事務的神學觀或宇宙觀的解釋; ( 2) 一種包含象征 ( 神、靈魂和他們的形象 ) 和儀式的獨立崇拜形式; ( 3 ) 一種由人組成的獨立組織, 使神學觀簡明易解, 同時重視儀式性崇拜。借助於獨立的概念、儀式和結構, 宗教具有了一種獨立的社會制度的屬性, 故而成為制度性的宗教。楊先生還認為, 中國漢族所固有的宗教實踐是一種 分散性宗教 , 它與上述情況相反, 沒有明確的經典、教義、倫理學和嚴密的組織, 只是 擁有神學理論、崇拜對象及信仰者, 於是能十分緊密地滲透進一種或多種的世俗制度中,…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19am — No Comments
五、結語
總體而言,東南亞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研究具有明顯的與時俱進特點。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如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更好發揮東南亞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的作用,將是未來研究的趨勢所在。
今後的東南亞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研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拓展:…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04am — No Comments
上一篇: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8)
對於源自中國傳統、流傳於東南亞的特色宗教如孔教、德教等,學界也予以了關註。王愛平以印度尼西亞孔教為例,論述了華人宗教與華人文化傳承的關系。印尼孔教是中國儒學的宗教化和印尼化,是中華文化在海外的特殊發展形式。印尼孔教發展的歷史,實際上也是印尼華人文化實踐和文化創造的過程。[58]陳景熙從文化傳承的主體、文化傳承的方式與內容、文化傳承的目的三個角度,考察了新馬德教紫系的文化傳承機制。[59]…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回到民間宗教 的界說問題上來。王銘銘分析認為, 現存的看法主要包括兩類: 一類不承認民間的信仰、儀式、象征為宗教; 另一類,認為它們構成了民間宗教( popular folk religion)。º 運用古典宗教學分類架構的學者為了把它們與制度性宗教區分開來, 主張將它們與多神信仰 、萬物有靈論 、 民俗、 迷信 、 巫術 等歸為同類。
以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 ( Max Weber) 為例, 他在 儒教與道教一書中認為, 中國民間只有屬於宗教範疇的巫術和習俗, 這些民間巫術和習俗是道教的延伸, 自身並不形成獨立的宗教體系。
相反, 2世紀年代之後,從事中國民間文化研究的人類學者則認為, 可以把中國民間的信仰和祭拜儀式看成一個完整的宗教體系。以美國人類學者武雅士 ( Arthur Wolf) 和英國人類學者弗裏德曼 ( Mauric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上一篇:杜諄·曾少聰《東南亞華人宗教信仰研究》(7)
(三)宗教信仰與跨國社會互動
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延續著僑鄉的傳統,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華僑華人在參與僑鄉現代化進程的同時,也激活了僑鄉一度中斷的傳統。近年來,鑒於僑鄉傳統的復蘇和跨國移民的盛行,宗教信仰與跨國社會之間的互動日漸受到學界重視。黃樹民通過對廈門林村的持續調查,發現在祖籍地傳統的復蘇中,華僑華人具有關鍵性作用。[45]王銘銘認為,僑鄉為了吸引華僑投資而采取的鼓勵“尋根問祖”策略,是僑鄉“傳統復興”的直接促進因素之一。[46]…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5,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在“信仰中國”的基礎上,徐以驊又闡發了“信仰周邊”的內涵,倡導“信仰中國”與“信仰周邊”要良性互動,對接宗教與中國對外關系目標。[28]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如何發揮宗教信仰在東南亞地區的公共外交功能,成了學界關註的熱點。如張鵬認為,血緣宗親、宗教信徒是國家公共外交戰略體系中頗具特色的跨國社會資本,建議將其視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特殊資源,來夯實中國—東盟公共外交的社會民意基礎。[29]馬麗蓉也認為宗教因素是我國與絲路國家及周邊國家發展雙邊關系的有利力量,應將宗教資源轉化為外交資源,優化“一帶一路”軟環境。[30]
三、華僑華人宗教信仰與社會…
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4, 2020 at 11:58pm — No Comments
東南亞各國國情不同,采取的同化政策也有所區別。對宗教信仰與同化政策及其適用性的認識, 應結合各國的政治、文化、歷史背景加以理解。周南京剖析了東南亞華人同化問題的歷史淵源、不同時期的具體表現和存在的各種矛盾。他認為自然同化或者說認同,是比較理想的選擇,而宗教並非是民族同化最有效的手段。[18]黃昆章總結了東南亞各國同化政策的不同類型,認為要依據居留國的華人政策、結合戰後海外華人的心態變化,來解決華人的宗教信仰問題。[19]黃海德、張禹東主編的《家教與文化》一書中結合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伊斯蘭教背景,論述了華人宗教文化在居留國同化政策下的遭遇、表現、反應及調適手段。[20]結合天主教在菲律賓的殖民擴張與文化適應,施雪琴探討了西班牙對菲律賓華僑的宗教政策和華僑的反應。[21]…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February 4, 2020 at 11:57pm — No Comments
2023
2022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