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與展望(6)

三、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的缺失與前瞻

上文的回顧並非是全景式的, 但也能大體上反映出目前國內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的基本狀況。總體上而言, 概述東南亞華人的民間宗教的淵源、傳播與發展前景, 從歷史學、人類學、移民文化等角度考察各種信仰在各國的發展, 探討各國的宗教政策和華人社會的文化特征等, 已經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 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缺失: 研究者多將注意力集中於那些影響較大的神, 如媽祖、清水祖師、大伯公、吳真人等, 而對那些在較小範圍內產生影響的神以及那些未被納入系統的神則缺乏研究; 目前學界對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的研究尚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 對各宗教信仰的人群、儀式、組織及背後的深層次原因缺乏細致分析, 在討論國家權力與民間宗教的關係時只關注各國的同化政策, 而對華人社會的本地化及其對所在國的認同等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 現有的研究忽略了歷史的延續性, 忽視了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與中國本土的民間宗教、華人宗教與東南亞本土宗教之間存在的廣泛而深入的互動因素。另外, 近 3年來國內學術界從事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的研究者相對集中於南方的一些院校及研究單位, 如廈門大學歷史系和南洋研究院、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和宗教文化研究所、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等, 具有明顯的區域與學科特色。與此同時, 國內學術界尚沒有專門的宗教研究專業針對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展開研究, 在研究取向上也多是國內視野, 將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一部分進行研究, 因此, 在學理和方法論上都有待深入的發掘。

筆者認為, 今後的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應在歷史的脈絡中研究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與當地社會的制度、本土宗教的關係, 研究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與中國本土宗教之間的互動; 應關注社會不同群體、階層對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的態度, 對宗教儀式、神話甚至巫術等象征體系展開深層次的研究, 探究其背後的社會動因, 關注東南亞華人的宗教認同、血緣認同、祖籍地認同以及所在國認同, 並分析其原因和實踐; 應對那些未被納入體系的神和新興宗教展開研究, 探究其發生、發展、變遷的過程, 及與其他宗教和宗教信仰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應進行多學科視野的研究, 從宗教學、社會學、歷史人類學、宗教社會學、宗教人類學等學科視野深入研究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研究; 應打破區域研究的瓶頸, 壯大研究隊伍。

¹曾玲主編: 新加坡華裔叢書: 福德祠綠野亭文獻匯編之一、之二、之三 ( 中、英文 ) , 新加坡華裔館, 2年。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