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位歐洲傳教士對一些澳大利亞的黑人說:“我不是像你們想像的那樣只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那幾位黑人聽後大笑了。
這傳教士繼續說道:“你們愛怎麽笑就怎麽笑,不過我告訴你們:我是兩個人合成為一個人的;你們看到我的這個身軀是一個我,在這個身體里面還有一個小我,那是看不見的。這個大的身軀死亡了,埋葬了,在大的身軀死亡時,小的身體就飛走了。”
對於這一點,一些黑人回答說:“是的,是的,我們也都是兩個,我們胸中也有一個小我。”在問到人死後這個小我到哪里去了的時候,有人說它到樹叢後面去了,也有人說它到海里去了。
還有些人說不知道。休倫人 [印第安人氏族聯盟的成員,聚居於美國的俄克拉荷馬與加拿大的魁北克。] 以為靈魂有頭有身軀和四肢,總之,是人本身一個完全的小自我。
愛斯基摩人相信靈魂跟所附屬的身體具有同樣的形態,不過是具有更聰敏更靈妙的性質罷了。按照盧特卡 [印第安人的一個部落]…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February 10, 2019 at 1:45pm — No Comments
意大利電影藝術家柴伐蒂尼在《對電影藝術的幾點看法》一文中指出:
藝術家的任務不是要使人們為虛構的人物的行為而感動或憤怒,……而是要在未經渲染的紀錄性事實里,發掘出深藏在里面的有價值的東西——人情的、道德的、社會的、經濟的、藝術的意義。
柴伐蒂尼這里所反對的虛構,是指一種戲劇性太強的編織。這個問題,梅特林克早在《卑微者的財富》一文中有過深入的論述。一切在藝術上堪稱偉大的旨意,不管是崇高、壯美,還是悲劇性,都不一定產生於精心布置的暗殺、毒藥、情死、陰謀中,而更多地見之於日常生活,見之於平凡世態。世間最復雜、最難耐、最困惑的課題,總是生活本身、人生本身。現代藝術家正是出於對這一事實的承認,也就從無限的謙恭轉向真正的偉大。…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0, 2019 at 1:32pm — No Comments
三 實體象征
實體象征,是除了寓言象征之外的又一種整體象征。
事情仍可從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說起。理論家和讀者們高度評價了這部小說的象征手法,但海明威本人很不同意。他在給僑居歐洲的美國藝術史家伯納德·貝瑞孫寫信時曾說:
沒有什麽象征主義的東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魚是魚。鯊魚全是鯊魚,不比別的鯊魚好,也不比別的鯊魚壞。人們說什麽象征主義,全是胡說。更深的東西是您懂了以后所看到的東西。一個作家應當懂得許許多多東西。…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0, 2019 at 1:30pm — No Comments
《審判》寫一個銀行經理突然被法庭宣布有罪逮捕,他到處延請律師為他辯護,終於發現法庭原來是背后倚靠著一個官僚機構的機器。經理想到自己一直是這個官僚機構的一員,反倒真正感到自己有罪了。因此當兩個黑夜使者把他押到虛墟殺害時,他本可呼喊求援的,卻也放棄了,束手待斃。這部小說里的銀行經理包含著兩重象征:既象征著官吏,又象征著被欺淩的普通人。官吏把銀行經理處死了,實際上是同一個人的這一半處死了那一半。這次處死,還象征著法律既可能公正,又無法公正的悖論。這些課題,當代西方作家還在非常熱衷地競相表現著,卡夫卡卻是如此早早地把它們一一納入一部作品之中。
《美國》寫一個無辜的歐洲少年在美國的險惡經歷,但卡夫卡自己從來沒有到過美國,他說的“美國”,是一個借用名詞,實際上是一個寓言化的世界,歐洲少年也是一個帶有一定抽象性的人物,他受到一種超越他自身的力量的播弄,投身世界,走向毀滅。…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0, 2019 at 1:30pm — No Comments
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研究出了一種可以發明一切的理論體系,怕被政客們利用來制造武器,便偽裝成精神病人住進了瘋人院,東方和西方的情報機構各派一名科學間諜也住進了瘋人院。他們這些假病人分別都愛上了瘋人院里的三個護士,但因被她們識破了真相而先后把她們勒死了。其實,這一切都由瘋人院院長一手操縱著,她已取得了物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又抓到了三個人“因瘋殺人”的證據(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物理學家》)。
一個擁有稀世巨產的女富翁回到了貧困的故鄉小城,決定向小城贈送億萬巨款,條件是處死早年誘騙、拋棄了她的情人。小城人都說殺人不道德,但都垂涎著巨款,言行曖昧,最后,終於向女富翁獻上了一具屍體(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老婦還鄉》)。…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0, 2019 at 1:29pm — No Comments
藝術符號與生活中的一般符號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直接對應它所表征的對象,照蘇珊·朗格的說法,它是一種“衍化性符號”,因此更不能因重復而確定,取消它的衍化性。
意大利符號學家艾柯認為,藝術符號是一種“發明型符號”。在古典藝術中,由於它的出現有一整套“與審美經驗配套的世界觀”,人們接受它時差異較少;而在現代藝術中,一切世界觀、價值觀都受到懷疑,藝術符號運用的共同背景失落了,因此發明性更強。而且,在很難有共同語境的情況下要讓這些“發明型符號”被廣大讀者接受,更是一項“發明”。其間的最低原則是,不宜重復,不能凝固,永遠刺激接受者的理解機制。…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0, 2019 at 1:26pm — No Comments
一 符號象征
符號是象征的部件和語匯。因此,符號象征是一種部件性象征。
蘇珊·朗格說,藝術是人類感情的符號形式的創造。這一命題,很好地突出了藝術的象征性和感情的符號化本性。
顯然,這是現代人對黑格爾論述過的“象征型藝術”的重新喚醒。黑格爾在《美學》第二卷中指出:…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0, 2019 at 1:25pm — No Comments
一個可觸可摸的直覺形式構建出了一種宏大而深刻的意蘊,藝術的這種追求,使它無可避免地踏進了象征的天地。於是,我們需要緊接著來談談象征。
象征,就是有限形式對於無限內容的直觀顯示。按照謝林的說法,美就是從有限通向無限,因此,任何美學現象和藝術現象都或多或少地帶有象征的色彩。
藝術,就其本質而論便是一種象征。法國前期象征主義的代表波德萊爾認為,在藝術家眼中,世間萬物都在互為象征,組成了一個“象征的森林”。后期象征主義的代表人物瓦萊里認為,象征主義既追求高於現實世界的精神世界,又要把精神世界凝聚在個體生命力上,是一種極大和極小之間的呼應。葉芝則認為,在藝術中,一切文本都包含著“連續的難以言喻的象征主義”。他主張的象征主義,必須掙脫就事論事和外在意志的干擾,找到一種充滿生命力,又經得起不斷開掘的形式。…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0, 2019 at 1:24pm — No Comments
《尚書引義》
可見,王夫之的有機統一論已從根本上不同於“文質彬彬”的兩相平衡論。
這種有機統一論與“神、象”關系論有緊密的聯系。東晉時代的佛學領袖慧遠曾出色地論述過神、象關系。按他的說法,神靈是不滅的,但它本身縹緲無形,可以從一個形體傳到另一個形體(“神之傳異形”)。形體本來可能也有一些世俗習慣性的意義,但一旦神靈負載其上,形體的意義也就隨之而變,隨之而定。不管這種形體的慣常含義是什麽,都讓人發現目前寄寓其上的神靈,於是形體指向著一種遠遠超越自己的意蘊;神靈本身雖小滅不窮,但要面對世界和俗眾,還須寄於特定的形體,形體限定了它,又弘廣了它。…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0, 2019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可以主義說,有了恰當的語氣,才能使朗誦者具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理性色彩、語體色彩、風格色彩;有了恰當的語氣,才能增強語言的魅力,才能恰當的表達思想感情。才能調動聽眾的情緒,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語氣是多種多樣的,無論從表達主體和聽眾的關係來看,還是從表達主體的心境和思想感情來看,或者從表述內容和方式來看,它都是豐富多彩的,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不同,變化多端,氣象萬千。在朗誦過程中,語氣永遠不會是單一的,常常出現幾種語氣交替出現或結伴而行的現象。不過,在綜合運用多種語氣的過程中,還是有主次之分的,主要的感情色彩造成主要的語氣色彩,即語氣的基調。所以,無論是朗誦詩歌,散文,小說等等,都掌握這個基調。與此同時,又要適時根據內容、感情、對象等的變化,選擇調控自己的語氣,使之恰如其分。…
Continue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9, 2019 at 10:10pm — No Comments
三、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可以使我們逐漸掌握漢語語法規律,培養敏感的語感,還可以使聲帶、發音、語氣、語調、語勢等得到全面鍛煉,相聲情並茂的境界攀登。
朗讀訓練應采用循序漸進、由低到高的“五步法”有條不紊的進行。
第一步是基礎訓練。選用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讀。要求是:發音準確,聲音洪亮,吐字清楚,不添字,丟字,不讀錯字,按標點符號要求進行恰當的停頓。…
Continue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9, 2019 at 10:08pm — No Comments
(2)音高訓練。
要弄清楚什麽是音高,先弄清楚什麽是音域。音域,是指某一樂器或人聲所能發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間的範圍。音高,則是指人講話時所使用的音域。音高決定於發聲體的振動頻率,頻率越高,聲音越高。每個人的聲帶條件都不一樣,發音的技巧也不相同,所使用的音域不同,從而音高就不同。 …
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9, 2019 at 10:06pm — No Comments
普通話的吐字歸音
漢字的音節結構分為聲、韻、調幾個部分。聲,又叫字頭;韻,分為韻頭、韻尾、韻腹三個部分;調,字神,體現在韻腹上。
漢字的發音應該以遵循漢字的音節結構特點。要求得“珠圓玉潤”,應該盡量將每個漢字的發音過程處理成為“棗核形”,以聲母或者韻頭為一端,以韻尾為另一端,韻腹為核心。 …
Continue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9, 2019 at 10:03pm — No Comments
(2)聲帶訓練。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說話時,聲帶的振動頻率大約在60-350赫之間。聲帶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發音的音響、音高、音色。聲帶對發音起很大的作用,聲帶的好壞,既有先天因素,也靠後天的訓練和保護。注意恰當的訓練與運用聲帶,改變聲帶條件,保護聲帶,都是提高語音素質的重要方面。
聲帶訓練。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松,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 …
Continue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9, 2019 at 10:01pm — No Comments
第三章·朗誦訓練
第一部分·朗誦的分項訓練
朗誦訓練與提高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當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萬萬不可急於求成。忽視基本功的訓練,幻想一步到位,是辦不到的。應先從分項訓練開始,即從語音、語調、語氣、等項訓練做起,一項一項地練,才能有所作為。
一、語音訓練
…
Continue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9, 2019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聲母繞口令練習
普通話聲母的發音過程有三個階段:成阻、持阻、除阻。聲母的發音部位不同,吐字時的著力點就不一樣,比如“b、P、m”,發音時著力點在雙唇,“d、t”的著力點在舌尖,靠舌尖的彈力。因此發聲母時不要拖長,要咬住、彈開。我們在每段繞繞口令題旁都標有“b、p、m”、“d、t”、“n、l”、“g、k”、“s、sh”等聲母字樣來說明此段繞口令是專門訓練所標聲母的繞口令。例如:《八百標兵》一段繞口令題旁標有“b、p”的聲母,就說明“b、p”字母在練習過程中是重點訓練的內容,訓練雙唇有力集中。又如:《短刀》一段繞口令題旁標有“d、t”的聲母,就說明“d、t”在練習過程中是重點訓練的內容,訓練舌尖的彈力等等。
…
Continue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9, 2019 at 9:57pm — No Comments
第二章·學朗讀從吐字歸音開始
朗讀,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也就是朗讀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說明道理,再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創造過程。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朗讀是對應試者普通話運用能力的一種綜合檢測形式。日常朗讀活動中,決定朗讀者朗讀水平高低、朗讀效果優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影響應試者成績的幾個主要因素,談談朗讀的幾個基本要求,目的是幫助應試人把握難點,在測試中減少失誤,更好地發揮水平。
…
Continue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9, 2019 at 9:52pm — No Comments
四、朗誦不同於朗讀,也不同於演戲
朗誦不同於朗讀,朗讀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讀出來,以傳達文章的思想內容。朗誦則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背出來,以傳達文章的思想內容。可見,朗誦的要求比朗讀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對觀眾,除運用聲音外,還要借助眼神、手勢等體態語幫助表達作品感情,引起聽眾共鳴。朗誦常常伴隨有手勢、姿態等體態語,但朗誦時的姿態或手勢不能過多、過火。畢竟,朗誦不同於演戲,演戲時,演員不直接和觀眾交流,他扮演劇中人物,模仿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他只和同臺的演員進行交流,而朗誦者直接交流的對象是聽眾,他主要是通過聲音把感情傳達給聽眾,引起聽眾共鳴,手勢、姿態等只不過是幫助表達感情的輔助性工具,不宜過多、過火。…
Continue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February 9, 2019 at 9:48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