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鸣·從家譜看炎黃子孫的尋根情結 上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有濃濃的尋根情結:我從哪裡來?我的根在哪裡?要回答這個問題,只有依據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這就是家譜。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房譜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親集團,以特殊的形式記載本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內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世系圖錄、人物事跡、風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世系圖錄,即記載始祖名錄,這是確認是否是家譜的重要標志。

一、家譜種類與沿革

中國古代家譜不僅名目眾多,而且種類豐富多彩,根據家譜傳承、記載方式不同,可分為結繩家譜、口述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書本家譜等。此外,還有塔譜、布譜等。

三千多年來,我國家譜的內容、體例和功能,經歷了不斷豐富逐步發展的過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先秦:家譜萌芽。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記載,已具備了家譜的基本要素,但較簡單。周代的《世本》,記載了遠古黃帝至春秋時期諸侯大夫的氏族、世系、遷居、名號等,是中國家譜的開山之作。

漢代魏晉南北朝:家譜興盛,已出現譜牒之名。尤在南北朝,門閥勢力極度膨脹,官之升遷,只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優劣,於是「有司選舉,必稽譜牒」。國家設譜局,出現審查機構,並出現譜學專家。

唐代:家譜發展,修譜繼續為官府壟斷。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打擊門閥勢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專門組織官員編纂《氏族志》,計293姓,1651家,分成9等,李氏一等,外戚二等,原來顯赫的家族,列為三等。武則天掌權時,又組織人編《姓氏錄》,將武姓列為一等,再次打擊舊有的士族勢力。

宋代:轉折時期。家譜功能由「別選舉,定婚姻,明貴賤」的社會政治功能,變為「尊祖,敬宗,收族」的倫理道德功能;編修方式由官修發展為私修;內容更加豐富;體例因歐陽修編《歐陽氏譜圖》、蘇洵編《蘇氏族譜》,創立新體例,人稱歐蘇體,成為後世修譜的基本體例格局,為家譜進一步發展、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明、清以及民國時代:家譜普及,私修家譜蔚然成風。清代康熙、雍正號召修家譜。家譜普及,浙、蘇、皖、贛、湘等地,家家修、族族修,有的續修二十余次(一般30年一修)。少數民族也仿效修譜。修譜成全民性的一項文化活動。

近50年:續修新譜。在海峽兩岸,台灣、福建等省較為突出,各省市均有。台灣近50年來,新修家譜約有六七千種。台灣2200餘萬人,絕大多數來自大陸,近50年遭人為隔離,他們以修譜表達心向大陸回歸祖國的心願。福建新譜有數千種,其他省也有。福建新譜不少是海峽兩岸同一家族共同編修的。大陸修新譜已嘗試用新的觀點、資料、體例、方法來續修。這是群眾中自發興起的修譜活動。有利於弘揚中華歷史文化,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利於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原題:王鹤鸣·從家譜看炎黃子孫的尋根情結;原載:搜狐 2020-07-23 ;註:王鶴鳴,研究員。國家「十五」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家譜總錄》主編。上海圖書館原黨委書記、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編《中國譜牒研究》、《中華譜牒研究》、《上海圖書館藏家譜提要》、《解凍家譜文化》等多部家譜專著。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5, 2024 at 4:52pm

繼承家學·永守箴規:錢學森祝賀堂侄永健獲諾貝爾化學獎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北京時間昨日(10月8日)下午6時左右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此前被權威機構看好的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與日本科學家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分享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自1967年楊振寧、李政道首開華裔科學家獲諾貝爾獎先河,錢永健至此成為第七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在他的身前,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等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他也是第二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華裔科學家。

有意思的是,錢永健還有一個特別的背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昨天,在北京接到消息的錢老一家很高興,向錢永健表示了祝賀,錢永健的堂哥還特別向記者介紹了錢家不為人知的一些軼事。 

得知錢永健獲獎的消息,如今正在家休養的錢老聽說後,很是高興,並表示祝賀。「永健雖然出生在美國,但他父母都是堂堂中國人,因而此次獲獎既是中國人的光榮,也是我們錢家人的光榮,可喜可賀。」當記者打電話去錢家時,錢老之子、錢永健的堂哥錢永剛教授受其母之托,正忙著給錢永健發賀電呢。 

說起錢永健,錢永剛向記者詳細介紹:原來錢學森與錢永健父親錢學矩為同一祖父,後因錢學矩家中途沒落,作為叔叔,錢學森的父親負擔起了錢學矩姐弟的學費,錢學矩與錢學森兩人一起從上海交大畢業,並赴美國留學。錢學矩與錢學森雖說是堂兄弟,可關係不亞於親兄弟,兩人成績優秀,而且都是搞航空研究的,錢學森回國後,錢學矩憑自己的努力,曾擔任過美國波音公司的總工程師。 

「至於我們的名字,還特別有個講究呢。」錢永剛告訴,由於錢家支脈較多,故曾有家規,從第30代孫起啟用家譜———「繼承家學,永守箴規」,而這八字箴言也因此成為錢學森一家的家訓。「永健的子女,至今還都是按照這個原則來命名的,」錢永剛告訴。這也可以看出錢永健在觀念上仍深深扎根中華傳統文化。 

「錢學矩有三子,錢永健是老三。」錢永剛說,「自打老爺子回國後,我們兩家一度中斷了好多年聯系。後來,尼克松訪華後,錢學矩夫婦曾攜子女幾次回國探親,兩家人又有了交往。由於當時我在部隊,無緣見面,不過我媽媽與永健他們都挺熟。」 

對於自己的科研生活,錢永健曾有句話:「你的科研應當理想地貼合你的個性,這樣,當你在那些不可避免的失敗時才會有一些內在的快樂支持著你。」這句話,似乎正是他人生的寫照。從小就對化學興趣濃厚的錢永健,小時候由於身體不好,時患哮喘病,因此他只能待在屋裡看著哥哥們在外栽花逗草,這也讓在屋裡的他養成了對光和顏色的偏愛。小學時,父母買了一套化學實驗用具給他,不久家裡的地下室就成為了他的實驗室,擺滿了他的瓶瓶罐罐。

16歲時,錢永健用他研究如何將金屬與硫氰化合物結合的論文,獲得「西屋科學天才獎」,這個獎是全美最負盛名的科學類比賽,獲獎者常被譽為「小諾貝爾獎獲得者」。此後,錢永健獲得獎學金進入哈佛攻讀,20歲畢業後再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開始了他真正為之奮斗終身的化學研究事業。

「雖然有傳言和預測,但我還是沒有想到真的能獲獎。」昨天,得知了獲獎消息的錢永健還是有些驚訝,「因為我是華裔,可能很多中國人受到很大鼓舞,希望更多中國年輕人也能投身到基礎理論研究中來。」(原題:繼承家學 永守箴規 錢學森祝賀堂侄獲諾獎;作者:夏俊 徐敏 梁建剛 來源:解放日報 發布時間:2008-10-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