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低成長年代的人生提案:推動內容營銷,打造2020後榮景

內容工作者新提案

你還記得這個故事吧,夫妻騎驢?

兩公婆趕路,牽著一頭驢。路人見之大笑:蠢公婆啊蠢公婆,有驢不會騎,走路累不累?

兩公婆於是騎上了驢子,路人這下不笑了,開始罵人:殘忍啊你們殘忍,你們有人性沒有,兩人騎一驢,不是虐待動物是什麼?

老公聞聲,趕快下來,讓老婆騎在驢子上,自己拉繩子。

有的路人開始批評做老婆的:你這女人真不要的;人家的老婆都疼老公,你卻貪自己舒服,讓老公走路?妳怎麼那麼不懂道德倫理?

做老婆的趕緊下來讓老公騎驢子,自己拉繩子。

又有些人馬上盯上做老公的:你這還算男人嗎?人家的老公都疼老婆,你卻貪自己舒服,讓老婆走路?你信不信女權分子揍你?

老公也只好下來,兩人牽著驢子走,路人又大笑:蠢公婆啊蠢公婆,有驢不會騎,走路累不累?

兩公婆最後怎麼了?說故事的人沒交代,我想很可能是發瘋了。

(Feature Photo: Caught Out by Owen G,www.facebook.com/pages/Owengfoto/573569785997485


在生活艱苦的年歲,很多人都會問:我們怎麼會落得這般田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想不發瘋,唯有把自己的主權拿回來;像一個卓越的拳擊手,站在那裡就從那裡使力、出招,想法設法主動把生活提升。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自己的生活當然是自己過,也不是不想使力、出招;不是沒有想法設法,只是弄不清楚,自身的力道在那裡,良方善法在那裡。

事實是,我們並不無助。

誠如“蛻轉2.1”網友說的:

“2014 年,全球經濟的步伐繼續放慢?失業、裁員、減薪、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繼續衝擊我們?苦生活中,我們是否還有機會?我們每日上網遊走在社群媒體,進出無數內容,可曾看見新的空間?可曾看見自己和周遭人群、事物的關聯,並將之轉化成新的可能,以減低甚至超越逼人的負面影響,好好過生 活?

“生活周遭的資源和記憶感情太豐富了, 網路內容工作者為何不深入去了解? 不去呈獻出來?” (見: http://iconada.tv/video/arcasamani001

借助網路工藝,我們提升生活可能的力道、善方之一,就在於“內容營銷”。(最後更新:1.1.2019)

馬来西亞文創

Dasar Industri Kreatif Negara

Creative Industries Policy in Malaysia

愛墾文創 地方創生: 達人交流 最新動態

跨界·絲路:文創青年關懷濱雪一帶一路

低成長年代的人生提案:推動內容營銷,打造2020後榮景

愛墾慕課·文創篇

愛墾慕課·在地篇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愛墾慕課·影像篇

延續閱讀 》》》

胡昕颐:华流兴回中国~中国影视热播掀旅游潮
當品牌變成好故事
微電影研究
說故事的力量
Host Studio's Photos
《說好的俳句》
《卡萊爾的書包》

《文創技能系列 1 》:布秧谷密碼
《文創技能系列 2 》:一切生意都是演出事業
《文創技能系列 3 》:雙子塔:兩條玉蜀黍而已?
《文創技能系列 4 》:跟著達文西密碼走
《文創技能系列 14》:你看見李英愛嗎?
《文創技能系列 26》: 守候大王花
《文創技能系列 27》: 到泗里街看螞蟻
《文創技能系列 28》: 開椰子的藝術
《文創技能系列 30》:山魔、樹妖與女鬼
《文創技能系列 33》: 捧金碗討飯
《文創技能系列 32》: 感受、體悟與表達
《文創技能系列 34》: 婆羅洲最偏遠的部落
《文創技能系列 59》: 文化遺產或口腹活動?
《文創技能系列 56》: 我的一九九七

Views: 55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rch 3, 2012 at 10:27pm

上個星期天,反對萊納斯稀土計劃的萬人“綠色盛會2.0”過後,有位華人警官居然爆紅面子書,被網友形容為綠色盛會2.0最帥氣有型的警務人員。

在群情洶涌的示威現場維持秩序的大隊警察人馬中,一位帥哥警官不僅在現場吸引了眾多抗議者的目光與攝影鏡頭,還在社群媒體上讓人熱心討論。

報稱,該名華裔警官是彭州警察總部商業調查組謝志超警長(28歲),他對當天拍的照片迅速在網上流傳感到驚訝及意外。

“我在226當天,被派到甘文丁草場站崗執行任務,除了監督現場的情況,在面對來往的人群,都是以友善示意,相信他們都覺得鮮少見到有華裔警員,因此主動要求與我合照,我不記得與多少人合照,包括安娣、華裔民眾及巫裔民眾,也有不少人問我如何考警察加入警隊。”

在社群媒體年代,一個人走紅或倒楣,是瞬間的事。

照過去的邏輯,示威者與警方常常是對着干的兩方;而在社群媒體上,警方常常是受到批判的一方。

這回,社群媒體反而成了塑造警方明星的渠道。

Comment by iPLOP on February 27, 2012 at 1:16pm

文創產業與社群媒體走到一起,社會各領域不能不動腦筋玩玩新點子。

友人說,他周六到梳邦Empire 酒店,出席一場由慈濟功德會的《把商機转为善机》演講會,会前还安排了服装秀。起初她以为这大概都是佛友的表演,志在于推销他们的环保衣物以筹基金。

後来,聽到司儀報告才知道一部分走秀者是專業模特兒。

這位朋友說,時代改變了,推動宗教也得走時尚秀。

其實,很早以前,臺灣的另一個宗教團體佛光山,已經開始在弘法大會上請當紅歌星、明星來助陣。

昨天,为抗争萊納斯稀土計劃而舉行的“綠色盛會2.0”,素來以保守著稱的馬來西亞警方,也開始使用“推特”社群媒體,以照片、錄影“現場轉播”大集會。創新之舉贏得贊賞。

《南洋商報》蔡晓薇說:“这次,警方做得对极了!”

當然“綠色盛會”本身的各路文化人大顯身手,行为藝術、歌舞表演等等,熱鬧沖天就不說了。

慈濟與綠色盛會2.0玩文創、掀人潮,警方開始采用社群媒體,都值得有意蛻轉的華商考慮。

來看看蔡晓薇今天發表在報上的評論:

星期日在关丹举行的“绿色盛会2.0”,没有任何暴力,没有任何冲突,没有任何不快事件,上万人好聚好散;全体与会者的高度自律,警方的开明、温和手法,都应记一功。

去年7·09大集会,警方被指滥用水炮车及催泪弹,甚至对人民拳打脚踢,处理手法极不讨好;加上当时警方保守汇报现况,许多不在场者根本无法掌握当下,只能道听途说,自然怨声四起。

敢情是吸取了上次的经验,警方这次在绿色盛会2.0中主动出击,透过社交媒体图文并茂积极“报道”现况,让网民第一时间了解盛会进展,犹如人在现场。

警方除了汇报现况,也不断上载盛会的照片及影片,包括反对党领袖合照及人民高举反莱纳斯海报的画面,就连一片“绿海人潮”的鸟瞰图也纳入其中,尽量将所见所闻呈现给网民,比一些巫统主导媒体还来得“专业”。

没有导致塞车的路障,没有滑稽的绿衣禁令,没有叫人反弹的武力镇压,少了这所有的7·09败笔,参与集会者情绪都找到了舒缓的出口。

真的假不了,人民要的就是在不隐瞒不打压不干扰之下了解实情;大家都希望实事求是,与其封锁消息换来咒骂,还不如透明公开实情,让眼睛雪亮的人民自行判断。

警方这一次,做对了。

接下来,人民都希望警方一直对下去!

针对今天在关丹市议会草场举行的绿色盛会2.0,警方一改以往保守处理集会信息的方式,反之善用新媒体,全程跟进集会,不断公布现场情况,化被动为主动,让网民随时掌握最新信息。

大概吸取了去年7·09大集会处理手法极不讨好的经验,警方这回以更开明的方式主动传达信息,图文并茂,积极程度甚至不亚于媒体。

警方是通过面子书及推特,从今早6时30分起汇报绿色盛会详情,每隔半小时至1小时就更新内容,以“滚动新闻”方式说明现况,也上载集会照片及短片。

警方主要是汇报本身配合绿色盛会采取的行动,包括检查场地安全、维持交通秩序、照顾出席者安全、站岗等等,确保没有发生不愉快事件,并按时间列明出席者人数。

警方也记录政党及非政府组织领袖抵达及演讲的时间,包括民主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的抵步详情。

有趣的是,警方也在社交媒体网站上载现场一些较轻松画面,如集会者趁空挡翻阅书籍、艺术家表演、售卖绿色盛会纪念品、募捐等,据实汇报所见所闻。

警方特地通过面子书,强调这个平台旨在提升网民对警方的了解及拉近关系,促网民合作,遵守警方面子书政策。

Comment by iPLOP on February 21, 2012 at 1:12am

老吉隆坡人熟悉的锦纶泰茶楼,原来是我国独立后首任财政部长敦李孝式(见图)的故居,让苏丹街再被赋予另一层历史意义。

历史学者李业霖说,谈到苏丹街的保护意义,不能不提到现在已经变成装饰品批发店的前锦纶泰茶楼,因为那地点可是大有来头的渊源。

他指出,李孝式的父亲李季濂在中国广州辞官从商后,辗转来到吉隆坡,开设了锦纶泰。

“当时锦纶泰从事类似现今旅行社的业务,由于李季濂为人正义,看见猪仔倍受猪仔头的剥削,于是就以锦纶泰为基地,以免息贷款接送猪仔来南洋工作。”

他说,李孝式小时候曾在锦纶泰生活,因此苏丹街锦纶泰原址,应该被视作为李孝式的故居。

李业霖今日是在配合“捍卫苏丹街”签名盖章大会举行的“吉隆坡老街专题论坛”上演讲时,发表这番观点。

他说,提到锦纶泰,老吉隆坡人肯定记得那里驰名的点心及叉烧面,如今他说出另一番历史意义,希望能获得有关方面关注。

提到这点,主持论坛的徐威雄博士呼吁马华领导层加入捍卫苏丹街的行列,也能保住该党前领袖李孝式的故居。

另一位论坛的演讲者建筑学者张集强向出席者展示了许多吉隆坡老街的百年老照片,让人回顾吉隆坡的变迁,也令在场者为过去当局及业者不懂保存古迹而选择大兴土木兴建高楼而感慨。

李季濂(1877—1936年),原名李锡贞,广东省信宜县镇隆镇大路街人。华侨企业家。1877年5月6日,李季濂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再荣是一位学者。

李季濂自幼受家庭熏陶,广读群书,学问大进,考试一举知名,诰授知政大夫,授五品衔委用训导,被派赴北方任职。后感于清朝时弊严重,辞职从商,结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参与推翻帝制活动。

李季濂颇具商业头脑,他在广东、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先后开设集商旅、客运、劳务输出及汇兑于一体的“锦纶泰”商行。商行服务了乡亲和侨胞,同时积累大批资金资助同盟会,为孙中山从事革命运动提供物资支持。

受父亲薰陶,李孝式情满乡梓。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发动募款,救济中国受难抗日同胞。马来西亚失陷后,李孝式回到重庆,积极参与各项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李孝式回到我国创办《中国报》。(2012年2月20日《南洋商报》雪隆版)

Comment by iPLOP on February 3, 2012 at 8:14pm

“谁来守护华商文化遗产”?老实说,我没答案。

看见老黄照片,我是深深的感动。

1800年代中-1900年代中,隆雪地区的华商是很有势力的。不是在钱财上够硬而已,在对整个大局的发展,对执政者的影响力,都是很牛很牛的。

我看见一张1926年吉隆坡大水灾的老黄照片,当时隆雪中华商会已经成立,在茨厂街、苏丹街、谐街(今天的李孝式街)一带,很肯定都是淹在大水中。自己都有难了,谁还在思恋着别人,在做赈灾的事?华商。

实际上,商会成立于清朝末年,那时节中国大陆也曾闹过几次大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偏遇浩劫。记录已经显示,远在海外的马来亚华商当时热心在募捐义款救苦救难。

近几年,东亚海啸、四川大地震、缅甸风灾、2009年台湾水灾......,钟廷森透过商会与他的金饰集团所做出的默默捐助,是这个商会传统的一部分。

到吉隆坡一带走古迹,在在有华商的光辉。

看与叶亚来、孙中山'隆雪商会创办人陆佑'早期商会领导陈秀莲、叶观盛、张郁才、赵昱、四海栈等先贤有关建筑与街区,与华商当年的影响力息息相关。

有句话我想说,华商好,好华商,故事真不少。

隆雪在历史上、在眼前,有那麽多的好人、美好事物、事迹,其实都是华商的光辉,可是谁来让更多的马来西亚人、外国人看到这点?

这件事假若做得好,後代不会遗忘的同时,也能累积民族的能量,让后代子孙有所参考、学习。

华商历史是我们留给国家、民族的一亩心灵田地。

华商的“品牌”应该被肯定、欣赏与推广。它是民族兴盛、再造的一部分努力。

我不知道谁来做这件事。平时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忙碌,零碎的回应着大环境的转变。

要让大家体会到华商的力量(在历史上真的曾很牛过,例如叶亚来、陆佑和历史建国时期的商会会长李孝式先生、1970年代的李延年先生),谁来再现这个振奋人心的状态?

谁来创造这个舞台?

对不起,我没法子回答你的问题:“谁来守护华商文化遗产?”反而多制造了一个问题。SORRY。

 

Comment by CERI on January 26, 2012 at 11:13am

隨意到吉隆坡、雪蘭莪'霹靂、檳城、柔佛一帶走走,處處是“華商文化遺產”。

可是,誰來守護華商文化遺產?

認真做生意,嚴肅繳稅,往往站在教育與公益事業的最前頭,熱忱關注社會發展,打拼百年,處處都有可見的痕跡。

老街、新開發區'學校'會館'在地公共場所......,一分一毫都是華社、華商掏出來建設的。

那就是文化遺產,有形無形,都是人的努力所留下來足以造福現在、啟發新一代的事事物物。

可是,我們記得這些事事物物後面的人,和他們的故事嗎?

葉亞來、陳嘉庚、李光前等馬來西亞華商的典范,我們都慢慢遺忘了,更別說萬萬千千還沒來得及記錄在案、廣傳人世的華商新典范了。

面對歷史洪流時,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對這些先賢公允的肯定與敬重,更是民族創造力的流失。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anuary 23, 2012 at 4:31pm

2012年對吉隆坡來說,也是一個一觸即發的大年份。

話從1857年說起,那是巴生土酋拉惹阿都拉南下馬六甲,向兩位華商徐炎泉和林西河借貸了三萬元,在他的老家盧骨招募了87位華籍礦工,從巴生出發,乘五艘小船在巴生河上逆流而上。

算來是155年前的事了,155周年紀念。

當時的盧骨還是屬于雪蘭莪的屬地,礦產豐富。雪蘭莪當時另一個重要的產礦地,當然是巴生。

那時候的雪蘭莪分劃成五個管理地區:除了巴生和盧骨,還有瓜拉雪蘭莪、冷岳、和安南;但不是主要的產礦地。

阿都拉的家族就是在盧骨因為錫礦稅收而致富,阿都拉後來做了巴生的酋長,協助雪蘭莪蘇丹征收錫礦稅。

但是地處巴生河下游、河水流入馬六甲海峽之前的巴生,礦產漸漸稀少。阿都拉發現偶爾有馬來人從巴生河上游到來售賣錫米。那是他們是個人使用簡單工具、靠雙手勞作沖洗出來的產物。

阿都拉相信,巴生河上游應該擁有豐富的礦藏。于是,借錢雇人前往勘探。

當他們在今天輕快鐵Masjid Jamek旁的巴生河與鵝麥河交匯處下船,初次接觸吉隆坡這快土地時,它甚至還是無名地,吉隆坡或Kuala Lumpur這個名字出現時,已經是1870年,13年後的事了。

連名字都沒有的地方,不能期望會有人家、有支援。所以,一個月內,這批探險家只剩下18個人。這群無名者,只有一位後來開雜貨店外,無名無姓,大家管他叫甜薯阿四,其他的都是無名英雄。堪稱吉隆坡發現號十八羅漢。

 

(老黃照片右側下角為1960年代吉隆坡的巴生河與鵝麥河交匯處,Masjid Jamek教堂。)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anuary 23, 2012 at 1:55pm

講辛亥革命,許多人講了很多有關孫中山先生到來當時馬來亞,向華商、華社籌募革命基金的那段歷史。

也有很多人說過,沒有當年的海外華僑,包括馬來亞的華商、華社,就沒有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沒有孫中山先生的十次起義,就沒有後來的辛亥革命,沒有中華民國,沒有後來的新中國,沒有後來的改革開放,更沒有今天的中國崛起。

這些事,都是那些年的事了,許多人已經遺忘。

其實,更多更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段歷史了。

大家似乎已經集體遺忘的,是當年孫中山先生為何要多次到馬來亞來找華商、華社?

當然是宣揚革命、建立民主;籌錢啦,這個還要問嗎?

要問,而且要追根究底;當時華商、華社的錢何來?天上掉下來的嗎?

是豬仔一般的苦力華工,以及從苦力拼成富甲一方的華商,在馬來亞這快荒野錫礦地創造出來的財富。

每一個銀元,都是用血汗、用命拼回來的。

拼出來的銀元成就了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現代中國。也成就了今天馬來西亞的經濟、社會。

但是,這些歷史大概已經不在官方的歷史記載中了。

1857年,也就是155年前,87位華裔苦力從巴生何逆流而上,來到今天吉隆坡大鐘樓後面,Masjid Jemek 回教堂所在的沙洲上,下船一腳踩進泥濘河口(Kuala Lumpur)。然後在一片蠻荒中開天辟地,一直步行找尋錫脈到今天的'安邦。

開始了吉隆坡可歌可泣的開埠敘事。采錫活動踴躍後,人口增長,市鎮成型,經濟生產繁榮起來後,商業活動也跟着蓬勃。

1904年,也就是108年前,雪蘭莪、吉隆坡中華總商會成立。

孫中山先生1905年到吉隆坡來籌募革命基金。安排這事的,是當時已經落腳吉隆坡蘇丹街的杜南先生。他安排孫先生在今天的柏屏戲院(當年叫大中華戲院)演說。

大家看過謝廷鋒、梁家輝主演的《十月圍城》,為孫中山先生當年在香港開會,遭清朝爪牙圍殺,革命義士壯烈犧牲的歷史故事感動不已。

孫先生在吉隆坡柏屏戲院發表演說籌錢時,也是令人提心吊膽的,因為保皇派在吉隆坡也很有勢力。為防不測,杜南先生的'兒子(杜志昌醫生之父)擔任孫先生在吉隆坡行動時的保鏢。

孫先生在戲院臺上演講,杜先生就身懷斧頭站在一旁當保鏢。

那時節,流亡日本的梁啟超則發揚他們保皇派的言論。其中的一個理論,就是要向開辟吉隆坡的葉亞來開拓精神看齊。

那段歷史因緣,誰復記憶?

(1899 年吉隆坡諧街High Street,今天的李孝式路,正面的店鋪是合發汽車公司)

Comment by CERI on January 6, 2012 at 9:22am

流行音樂天王麥克傑克森(Michael Jackson)2009年6月底猝逝的消息,不到幾小時,透過微網誌(micro-blogging)的散播,就已傳遍全世界。

在全球電視、報紙、雜誌 都還來不及 處理這則新聞時,微網誌龍頭Twitter,每秒湧進上萬筆包括“Michael Jackson”字眼的討論訊息,讓這則全球音樂迷心碎的消息,迅速傳遍全球網路圈。在網路最新的發展中,微網誌的快速成長,是最重要的趨勢之一。

最知名的美國網站Twitter,已擁有三千兩百萬名使用者,平均每人每天耗費超過十七分鐘,在網站內tweet(網友膩稱Twitter上的訊息,原意为小鳥的叫聲),這股微網誌風潮已襲捲全球,也成為企業行銷的新興平台。

創造更快、更廣的傳播力

微網誌,因其限制使用者每次只能寫一百四十個字的短文而得名,只要互設为好友,就能看到彼此最新的動態更新內容,還能回應、轉貼,讓訊息散布更快。這麼少 的字數到底要寫什麼?造就微網誌的第二個核心概念──你正在做什麼?因此初期的微網誌平台架構非常簡單,使用者首頁如同留言板,可訂閱別人的留言板,別人 也可訂閱自己的。主要功能僅此,在不斷開發新功能的網路界,吹起另一股“極簡化”的風潮,也為使用方法簡單,而吸引千萬網友加入。

可別小看“一百四十字”加上“你在做什麼”的威力!除了在電腦上使用外,它更適合在手機上閱讀、撰寫文字,可隨時隨地發表,也可閱讀朋友的最新動態。因 此,它比電子郵件更即時、互動性更強;朋友間串聯起的網絡,彼此分享、討論、回應,又比即時通訊一對一的模式更容易傳遞訊息。

運用微網誌的經典成功案例,當推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Twitter競選策略。他利用即時特性,刊登每日行程與心得,供粉絲留言強化互動性;最後需要動員時,則是抓緊容易散播的根本特質。目前歐巴馬的Twitter已有高達一百四十九萬人訂閱,朋友數也有七十七萬人,這批人正是將他推上總統大位的死忠粉絲。

當一群人固定在一個地方聚集時,就成為企業行銷的有力平台,微網誌亦然。從對新事物特別敏感的媒體業開始,將其內容連結刊登上平台,以鞏固主要資訊來源的寶座,諸如CNN、時代雜誌等,都註冊微網誌帳號。

對其他行業來說,最常見的行銷手法則是發布官方公告或促銷訊息,如美國星巴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等。其中成果最豐碩的,莫過於電腦大廠戴爾(Dell),它光是在Twitter靠其中一個過季品帳號,就在兩年內創造兩百萬美元的銷 售佳績。
至於微網誌行銷在台灣市場可行嗎?關鍵點在於微網誌社群是否成形。全球最大的Twitter,缺少中文化版本,即使再簡單也不夠親民,在台灣不算風行。至於晚Twitter一年架設的台灣本土微網誌Buboo巴布,僅在初期吸引嘗鮮網友一窩蜂加入,但卻後繼無力。
而去年九月台灣最大的部落格平台──無名小站,也推出名為“嘀咕”的微網誌服務。無名小站指出,至今平均站內每三位使用者,就有一位使用過該功能。嘀咕的 使用情形,由部落格平台推出,與部落格主體就會很相關,其應用比較像是部落格格主在發布網誌之餘,與讀者保持聯絡的管道,以嘀咕為經營主體的網友較少。

名人加持打造Plurk熱潮

另外,在台灣網路圈暴紅的微網誌Plurk(暱稱噗浪),則是在“一百四十字”與“你在做什麼”之外,發展出“圖像化時間軸”、“點數”(Karma 值)、“主題式回覆留言”等特點。再加上彎彎、酪梨壽司、史丹利、重灌狂人等人氣部落客參與,還有使用者阿潼與人夫,兩人見一面就定終身的故事,讓 Plurk名氣暴增。

根據創市際ARO五月份資料顯示,Plurk到達率为七.八二%,比起一月份的一.四九%,成長率高達四二四%,平均使用時間高達五十六分鐘,擴張速度驚人。並且已有許多企業在Plurk上進行微網誌行銷。

目前在Plurk開帳號的企業,包括瀏覽器Opera、線上遊戲《極速快感Online》、網路書店博客來等,另外還有民進黨團、國民黨青年團,企業與政治團體紛紛加入Plurk。行銷手法最多的仍是刊登企業公告、促銷訊息,目的是“在人多的地方,拿著大聲公攬客”,將網友拉回自家網站。

微網誌行銷在美國從2006、7年開始就已風行,台灣市場囿於網站語言版本及風氣不盛,微網誌社群成形較晚。但今年起,隨著話題不斷,可想見微網誌熱潮將不斷升高。而就行銷效果──可以接觸到多少目標族群而言,人聲鼎沸的微網誌,從2009年起成了不可忽略的行銷戰場。(轉載自臺灣2009-07-01《數位時代》,撰文者:羅之盈)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