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看見台灣》是齊柏林換個角度的異想天開,而透過這樣的觀看經驗,我們對台灣的認識、理解和愛,也因為換了角度,正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內在反省,甚至革命。
《看見台灣》上映三周票房突破7千萬,成為台灣史上最賣座的紀錄片。你看過《看見台灣》嗎?幾乎成了朋友見面的問候語。證嚴上人甚至說:「全世界每個人都應該《看見台灣》。」
只靠齊柏林的畫面、何國杰的音樂、吳念真的旁白,沒有劇情鋪陳,也不必精湛演技,卻能叫人落淚。別以為我是愛哭鬼,全場都是啜泣聲,那是因為電影連結了我們對土地如母親般的情感。觀眾是揪著心、噙著淚看電影的,我們看見從未見過屬於台灣的最美,以及最醜──貪婪索求和過度開發導致的人為破壞,感受著不曾經驗的美麗與哀愁。
這一切都是因為電影的視角。齊柏林,一個有懼高症的公務員,卻在退休前決定辭職,放棄退休金,抵押房產,投入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的空拍台灣計畫。三年來,只要天氣好,他就飛在我們頭頂上方的天空,累積400多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像傻瓜一樣完成他的理想──讓台灣真正被看見。
如同吳念真在電影開頭說的:「這是我們的家園,台灣。如果你沒有看過,那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且讓我們化身一片雲、一隻鳥⋯⋯。」齊柏林飛上那樣的高度,帶我們用新的角度「看見台灣」。就像英文的片名《Beyond Beauty–Taiwan From Above》,「Taiwan From Above」是說以鳥瞰方式由上往下看的台灣,不僅展現了台灣的美,更有超出美之外的東西,我想那指的是被破壞的美吧!我們跟著齊柏林的攝影機,看見美麗之外多數人看不見或不願看的傷疤,一幕一幕充滿力量,灼熱我們悲憫的胸襟,喚醒沈睡的良心,逼我們質問自己,該如何去愛這塊餵養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母親。
改變看一件事情的「角度」,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是做創意常用而且很管用的方法。一般人習慣從固定或多數人的角度去觀看,一成不變的風景,只會造就重複而了無新意的思考模式。另一個視角裡,卻藏著一個新鮮的世界,那裡有完全不同的感官和經驗,「換個角度」試試,所謂的創意和它所衍生出的意義,往往就在其中自然誕生。
今年4A廣告創意獎頒出兩個評審團大獎:一個是奧美的「NIKE“Dance to Draw”Project」;另一個是我特愛的偉太「媽媽監督核電聯盟──進食篇」,影片裡媽媽在餵孩子吃飯,不小心掉到地上的食物,她就撿起來自己吃掉,旁白說:「把好的留給孩子,把不好的留給自己,這就是媽媽。」接著嗶一聲畫面暗掉重來一次,媽媽竟把掉到地上的食物,撿起來給孩子吃,自己卻吃著碗裡的好料,旁白說:「把不好的留給後代,把好的留給自己,這就是核電廠。」核電廠和媽媽之間的巧妙對比,聰明、勇敢而衝撞,讓人想掌聲鼓勵。
《看見台灣》就是齊柏林換個角度的異想天開,而透過這樣的觀看經驗,我們對台灣的認識、理解和愛,也因為換了角度,正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內在反省,甚至革命。
寫稿同時,第50屆金馬獎正好將最佳紀錄片頒給《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說,謝謝台灣!說得真好,而我也想用這些文字向《看見台灣》致上由衷敬意!
龔大中~~
奧美廣告群創意總監與導演。喜歡說故事,喜歡觀察人,喜歡問為什麼要這樣?或是為什麼不能那樣?喜歡嘗試沒做過的事情、沒扮演過的角色,希望活出不一樣的C型人生。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2013年12月號,第235期 《數位時代》),照片來源:網路,轉載自 Jennie Lin 部落格)
Comment
延續閱讀 ~~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
》》https://goo.gl/qpn3hY
趙芷菱·看見臺灣 從心找回信心
近日「愛臺」之風漸起,這小島上的人漸漸找回自己身為臺灣人的信心,並以實際行動愛臺灣。如以身為臺灣導演為榮的李安、金馬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的導演齊柏林、臺灣原聲學校馬彼得校長等,都努力讓世界看到臺灣。
挾著第50屆金馬獎的光環餘韻,「愛臺」之風隨漾蕩起。誠如華人之光、以身為臺灣導演為榮的李安所言:「臺灣人好、地方好,但政治、媒體不太好!」
雖然這話對政治、媒體的評斷有點絕對,但確能體現出李安對臺灣的熱愛與期許;而榮獲金馬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的導演齊柏林,以鳥和雲的高度俯瞰臺灣,忠實記錄 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令觀者撼動,也激起臺灣人對大地母親的濃厚情愫。
其實像李安與齊柏林,用實際行動守護與展現熱愛臺灣者不在少數,也都和臺灣原聲學校 馬彼得校長一樣「努力地企圖讓全世界看見臺灣。」
李安享譽國際 以身為臺灣人為榮
此番回臺,李安除擔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外,11月25日參加「余光中人文講座」,講座中李安表達對臺灣當前局勢的憂心,「臺灣媒體報導常常顯得好像日子過 不下去,很擔心臺灣非常優秀、非常善良的動力會慢慢變質。
媒體的報導負面與浮面比較多,世界上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更值得報導,做電影也是一樣,就是充實生活內容。政治上也是有這種傾向,大家都有責任。」
余光中則認為,雖然對臺灣政治的紛亂很憂心,不過如果問到「你要住在菲律賓、馬來西亞或韓國?」大家還是願意住在臺灣。
作家盧立人在〈真愛臺灣的李安〉一文中寫道:如李安者,口雖不言,卻從內心及行動上,表現出真愛臺灣!2007年《色,戒》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時,李安在報名表上,出品國家寫的是TAIWAN(臺灣)。但在報名競逐前,大會將「TAIWAN改成CHlNA-USA(中國-美國)」,在李安表達不滿與不解後,大會趕緊更正官網資料。
李安至今仍持中華民國護照,旅美多年,只有綠卡,雖不少人勸他趕快變成「美國人」,將更利於在美國影壇發展,但他仍秉持自己的信念。李安所締造的成就與旋風,令許多世人難望其項背,他非常謙遜與靦腆,但很自信,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特質在其身上展現。
世界全壘打王 王貞治不忘本
另一位愛鄉愛國、在海外揚名立萬、具傳奇性人物的世界全壘打王——王貞治,他是日本職業球壇身價最高的冠軍總教練。過去只要是臺灣棒壇的重要日子,不管是 請他回來開球,或是跑聖火,他都不會拒絕。王貞治說:「我現在還是拿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需要我的時候,我誠心地想來幫忙。」
王貞治於1940年出生在日本,父親是浙江省人,是1920年移居日本的華僑,母親則是日本人。他與妻子和三個女兒都保有中華民國國籍,並持有中華民國護照;不過卻給他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他的女兒不會講中國話卻使用中華民國護照,旅遊時困擾頗多。每每碰到家人的抱怨時,王貞治總還是那句話:「我們是中國 人,不要忘了!」
齊柏林鳥瞰臺灣 傾當孤注一擲
電影《看見臺灣》入圍了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並榮獲「最佳紀錄片獎」,上映未滿一個月票房已逾億。
不少學校、政府機關、社團、公司紛紛組團包場觀賞。宜蘭縣教師黃能謙已包了六、七場,他說:「從高空俯瞰的臺灣實在太美,卻也有點悲哀;土地遭受破壞,只有教育能夠改變這一切,希望下一代『看見臺灣、改變臺灣』。」
齊柏林花了三年時間坐上直升機拍攝電影,忠實記錄下一幕幕撼動人心的景象,讓觀眾用前所未有的視角認識臺灣、了解臺灣。
齊柏林於1990年進入交通部國工局擔任行政工作,因對攝影的喜愛,1991年起開始負責在空中拍攝高速公路的興建過程。之後他開始在公餘租用直升機空拍臺灣的地景超過20年。自1998年,他於《大地地理雜誌》發表空中攝影作品起,都是以拍攝平面影像為主。
直到2009年八八水災後,齊柏林乘著直升機飛入災區,目睹滿目瘡痍情景,體悟到光是平面影像不足以讓人真實感受到臺灣土地正面臨危機;所以他投入近 300萬積蓄,並拿房子向銀行抵押貸款,湊足近新臺幣3000萬購置專業空拍設備,成立電影公司;也放棄了再過三年即到手的退休金400萬,只為了讓臺灣人趁早認識這片土地。
馬彼得藉音樂建立信心
讓全世界看見臺灣
《看見臺灣》影片末尾,由原聲音樂學校(馬彼得2008年創辦,是一所免費提供原住民孩子假日合唱團和課輔的原住民音樂學校)的小朋友登上玉山峰頂高歌, 然後集體揮舞國旗的畫面。
馬彼得說:「影片不可能只有臺灣人在看,因此我想出這一個辦法,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見臺灣。」果真,讓第一手捕捉畫面的齊柏林深受震撼與感動:「當滿滿的國旗出現在鏡頭畫面,瞬即讓我熱淚盈眶。」
馬彼得以一位不會彈琴、不識五線譜、師專體育組畢業的校長身分,只憑藉兩架走音鋼琴教出全臺第一的合唱團。
馬彼得說,冠軍不是他的目標,「比賽是一時,但規範和觀念的建立是一生的。」「合唱,只不過是實現我幫小孩子改變的一種教育策略。」「學習,關鍵就是信心,只要建立信心,學習就水到渠成。」孩子在練合唱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去傾聽別人,並且在團體中找到自己最有貢獻的地方,學習到成就團體後有自己。(轉載自epochweekly)
參閱~雨田格主《看見臺灣。從心找回信心》:
http://classic-blog.udn.com/a34946601/9937692?raid=6129358#rep6129358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