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a Na's Blog (191)

柯克·新型食品

我從報紙的時事專欄里讀到這樣一條新聞:“芝加哥大學的普拉姆教授最近發明了一種高濃縮食品。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成分都被濃縮在一粒粒小九里,每粒小丸的營養含量相當於一盎司普通食物的一至兩百倍。通過加水稀釋,這種小九能形成人體必需的各種養分。普拉姆教授自信此發明能給目前的食品結構帶來一場革命。”

就其優點而言,這種食品也許是再好不過的,但是它也有其不足之處。我們不難想象,在普拉姆教授所憧憬的未來歲月里,或許會有這樣的事故發生:…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February 14, 2018 at 10:21pm — No Comments

莫雅平: 尷尬人生的笑與淚——論李柯克的幽默創作(6)

另一方面,李柯克作品里的主人公也常常表現出這種天真爛漫。比如說在《一個超級靈魂的傷心事》里,奧托某一天向女主人公“我”索要了鉆石腰帶扣作信物,第二天他又索要了一個金盧布,第三天他又問“我”是否還有另一個金盧布。讀者一眼便可看出奧托是一個貪婪之徒,可是“我”卻始終天真爛漫地執迷不悟。“我”的日記是這樣寫的:

今天我給了奧托另一個金盧布。

看到它的時候他雙眼閃爍著愛意。

作為回應他給了我一個銅戈比。我們的愛將像黃金一樣純粹,像黃銅一樣堅硬。瞧,就是這樣,當局者迷,而旁觀者清。兩者的反差構成故事以外的喜劇沖突,予讀者以旁觀者清的優越感和快感。(》里的主人公“我”和《易澤太太算命記》里的易澤太太也都是當局而迷者,同樣令旁觀者——讀者忍俊不禁。…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February 14, 2018 at 10:11pm — No Comments

莫雅平: 尷尬人生的笑與淚——論李柯克的幽默創作(5)

李柯克的平民意識和保守傾向…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February 14, 2018 at 10:11pm — No Comments

里柯克·回到叢林去

我有一個叫比利的朋友是“叢林癖”。他的本行是行醫,因此我覺得他根本沒有必要去野外歇宿。在通常情況下,他的心智看來是健全的。當他向前弓著身子和你說話的時候,從他的金邊眼鏡上方流露出的唯有和藹與仁慈之光。像我們其他所有人一樣,他是一個極其有教養的人,或者說,在他把教養完全忘掉之前,他是這麽一個人。

我感覺不出他的血液中有任何犯罪素質。可實際上比利的反常已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他有一種“叢林露宿癖”。





更糟糕的是,他還經常癖性狂發,硬拖朋友們和他一塊兒到叢林深處去。…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February 14, 2018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里柯克·Q遊魂顯形的故事

我不能企望我的任何一位讀者相信我即將講述的故事。回想起來,連我自己都對它難以置信哩。然而,我的故事又是那麽不同尋常,足以讓讀者諸君對我們與另一個世界的人的支流別有一番認識,因此我覺得自己無權不把它公之於眾。

我的確去安勒里的住處拜訪過他,那是10月31日,星期六。那一天的日期我記得很清楚,因為那一天是發薪日,我領到六金鎊十先令,錢的數目我記得很準確,因為我把那筆錢放進了我的口袋,而且我還記得把錢放進了哪一個口袋,因為我的其他口袋里都沒有錢。關於這幾點我心里一清二楚。

安勒里和我坐在一起抽了一會兒煙。

然后突然——

“你相信有超自然現象嗎?”…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February 14, 2018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里柯克·家庭女教師傑楚德

又名:純真的十七歲

前面章節概要:

前面沒有章節。

在蘇格蘭西洋岸這一夜狂風大作。不過,這一點對本故事並不重要,因為故事並不是發生在蘇格蘭西部。其實說到氣候,愛爾蘭東部海灘也是同樣糟糕的。

本故事的大背景是英格蘭南部,具體發生在諾泰珊提勒姆塔樓(人們稱之為諾珊塔)及其附近,此地是諾泰珊特侯爵(人們常稱之為諾什侯爵)的邸宅。

不過,在讀本故事的時候,沒有必要把這些地名、人名都拼讀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February 14, 2018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里柯克·瑪麗伯沙銀行奇案(下)

以上所說——請注意,這一點很重要——只是人們七點半時知道的案情。當然,隨著時針的轉動,人們了解到的案情越來越多。八點鐘的時候,人們得知帕普金沒有死。不過肺部受了重傷。到八點半的時候,又得知他不是被打中肺部,但子彈打穿了他胸骨下方的凹進處。

九點正又得知帕普金的心窩安然無恙,但子彈打中了他的右耳並把它整個兒給打飛了。最後得知他的耳朵沒有真的被打掉,也就是說,子彈沒有一點不剩地刮掉他的耳朵,但擦傷了他的頭部,把他給震懵了,假如子彈再往左偏那麽一兩英寸,那它就打中他的腦髓了。當然,從公眾的興趣來說,這已和被槍殺沒什麽區別了。…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June 30, 2017 at 11:28pm — No Comments

里柯克·瑪麗伯沙銀行奇案(中)

我不知道你是否清楚含溴礦泉水對人的精神會產生什麽作用。

反正喝了這種東西後你要自殺就難了。

你辦不到。

你感到非常舒暢。

總之,在人造礦泉水、輝煌的燈光和靚麗的姑娘們的共同作用下,郁悶和氣惱被一掃而光了,帕普金開始感到一身暢快,精神大振。他才不在乎世界上有多少勃朗寧哩,讓他們滾蛋吧——至於說那個詩人,他算什麽東西?讓他見鬼去吧!詩歌是什麽玩意兒呢,呃?——不過是些蹩腳的押韻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June 30, 2017 at 11:25pm — No Comments

里柯克·瑪麗伯沙銀行奇案(上)

里柯克· 



自殺這種事兒是不應該干的,除非經過了深思熟慮。它經常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有時帶給別人的痛苦比帶給自殺者的還多。

我並不是說自殺一無是處,通常它也是有其可取之處的。無論是誰,在聽了某種類型的音樂,讀了某些種類的詩歌,或是領教了六角手風琴上的某種演奏之後,都會覺得有些生命真不該繼續下去,覺得甚至連自殺都有其光明美好的一面。

但是以愛情為借口自殺,充其量也只是一種非常值得懷疑的試驗而已。我知道,我的這一看法與大多數死心塌地的癡情人的看法截然相反,他們只要受那麽一丁點兒刺激便會自殺,仿佛這是終止他們那本來就不該開始的生命的唯一榮耀的方式似的。…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June 30, 2017 at 11:24pm — No Comments

李培根:養成現代人格,避免歷史悲劇重演(下)

現代人格養成之關鍵

最後一個話題,我說一下現代人格養成的關鍵,或者說我們怎麼去養成現代人格。我分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談。…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4:05pm — No Comments

李培根:養成現代人格,避免歷史悲劇重演(中)

這樣的事,文化大革命中有很多,我們的歷次運動中都有這樣的人。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可以多了解一下我們國家的歷史,包括我們從反右到文化大革命等等。對這種歷史不了解、沒有記憶,對咱們國家沒有好處。我所說的這些,我們可以看一下幾位有名的人:某作家的親弟弟曾為了表現積極,以子虛烏有的事告發了那位作家;某大畫家向公安局告密,直接導致詩人聶紺弩入獄並被判無期徒刑;某著名學者被組織要求做中央某部的臥底。…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4:03pm — No Comments

李培根:養成現代人格,避免歷史悲劇重演(上)

作者簡介:李培根(根叔),生於1948年,湖北武漢人。1981年在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於1983年赴美留學,198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獲得博士學位後回母校工作。200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3月至2014年3月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第105期“心靈之約”講座,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同學們好!剛開學,估計大家比較閑,因為今天來了這麼多人。既然比較閑,那我就跟大家說幾句閑話。今天的題目就是“閑話人格養成”。

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4:02pm — No Comments

張英進:北電影重繪:文化混生、異托邦和後現代性(下)

四、結語:後現代的,後國家的,跨國的



IV. Concluding Remarks: Postmodern,Postnational, Transnational



林文淇詳細闡述的後現代都市空間範疇意義不大——我將對上述論點加上自己的例子和解釋——以支持這一觀點:簡言之,在對台北的新表述中,九十年代台灣電影記錄了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所說的“絕對空間”(absolute space)這種在長時間歷史積累中獲得社會和政治意義的空間,也是表達民族國家目的合法化和身份認同的空間(Lin Wenchi 1998, 112)。隨著絕對空間的消失,林文淇繼續說,台灣電影中清晰的歷史整全感和伴生的身份認同也會隨之消失。不出意外,這些都歸因於後現代。確實,如果我們跟隨弗里德里克·比埃爾(Frederick…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3:59pm — No Comments

張英進:北電影重繪:文化混生、異托邦和後現代性(中)

三、再見,“南國”:台北,異托邦,後現代性



III. Farewell, “South”(Nanguo):Taipei, Heterotopias, Postmodernity





然而,在台灣電影中,文化混生和台北最近的變化間還有更深遠的聯系。從霍米巴巴(Homi Bhabha)的後現代研究角度出發,皮特斯認為混生無異於異化的條件,它是一種無家可歸的狀態。得益於台灣特殊的文化和政治情境,異化和無家可歸成為都市電影再現台北的兩大主題。例如《街頭巷尾》(Our Neighbors,1963),塑造了一群“無家可歸”的大陸人,他們與台灣本土人交流,並在台北建立新的公共性生活。《台北發的早班車》(Early Train fromTaipei, 1964)和《康丁遊台北》(Kang-Ting’s Tourof Taipei,…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3:57pm — No Comments

張英進:北電影重繪:文化混生、異托邦和後現代性(上)

——Cinematic Remapping of Taipei: Cultural Hybridization, Heterotopias, and Postmodernity

作者:張英進

譯者:陳榮鋼

發表:The Fifth Annu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aiwan, UCLA, October 12-15, 2000.



一、概要…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3, 2017 at 3:56pm — No Comments

里柯克·史比利金斯的爱情故事(4)

妻子的回答是:“等一會兒,愛德華,等我先披件外套。”

等他們回來時夜色早已變成沈沈黑暗,此時他們已把那塊地重新炸了一半了。

而在所有這段時間里,史比利金斯先生和諾拉往往是坐在遊廊里。他說個沒完,她則洗耳恭聽。比如說,他對她談了他在石油生意方面的可怕經歷,談了他那激動人心的大學歲月。不久他們或許會進屋去,諾拉彈起鋼琴,史比利金斯先生則坐在一旁一邊聽一邊抽煙。在紐貝里夫婦的這幢別墅里,既然彈藥和更具威力的爆破物都是家常便飯,那麽在客廳里抽支煙什麽的也就自然更是小菜一碟了。至於說那音樂嘛,史比利金斯先生說:“繼續彈下去吧,我不懂音樂,不過我對它一點兒也不討厭。”…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1, 2017 at 12:02am — No Comments

里柯克·史比利金斯的爱情故事(2)

前文已經說過,有些人是因為生意原因離城而去的,以免讓人懷疑他們得一年到頭干活。另一些人干脆到歐洲去,為的是避免別人指責他們老是呆在美國。還有些人,也許是大多數人吧,他們是因為醫療上的原因而被他們的大夫打發出城的。既然他們有這樣或那樣的病,普魯托里亞街的醫生們,如施萊德大夫,總是情願在夏天把他們的病人一個個打發出城。生活優裕的大夫們沒有哪個願在夏天為他們操心。當然,患者們即使因自身的原因渴望到某個地方去,他們都更願意是被他們的大夫打發去的。…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April 28, 2017 at 11:41am — No Comments

里柯克·史比利金斯的爱情故事(3)

應該說明的是,以清潔而論,卡斯特吉奧小城堡的主要榮耀應歸功於那些仆人。不用說,他們所有的人都是從英國請來的。他們給紐貝里先生和夫人帶來的舒適真是沒的說。事實上,正如先生和夫人所承認的,這種類型的仆人在美國根本找不到。

“我們的蘇格蘭園丁是個大好人。”紐貝里夫人總是負責解釋,“我真不知道怎樣才能找到另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你知道吧,親愛的,他簡直就不願讓我們摘玫瑰花,另外,要是我們有人從草地上走過,他會暴跳如雷。他斷然拒絕讓我們擅自采摘疏菜。他很明確地告訴過我,要是我們采摘他那剛長出的豌豆或黃瓜,他就辭職不干了。我們要等到他完成了種植過程後才能吃它們。”…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April 28, 2017 at 11:39am — No Comments

里柯克·史比利金斯的爱情故事(1)

幾乎任何一天,在普魯托里亞街或那附近一帶,你都可以看見小個子史比利金斯先生和他的四個高高的兒子走在一起——他們的年紀差不多和他一樣大。

說確切一點,史比利金斯先生現年二十四歲,而鮑勃——那些男孩中最大的那個——至少也有二十歲了。這些孩子的年紀已不得而知,因為一次可怕的意外使他們的母親把這一切全忘了。當時孩子們正呆在田納西山間那所由威肯姆先生創辦的特殊青年學院;而他們的母親艾瓦萊夫人則在里維耶拉過冬,並且她覺得為了孩子們好,她必須忍痛不讓他們跟她呆在一起。

不過現在,既然艾瓦萊夫人再婚了,成了艾瓦萊一史比利金斯夫人,當然也就再沒有必要讓他們呆在威肯姆先生的學院里了。史比利金斯先生有能力照看他們的。…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April 27, 2017 at 10:08am — No Comments

張英進: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電影(下)

到中國的抗戰及歐美的二戰時期,在中國的盟國地位和美國的宗教救世話語的雙重影響下,好萊塢及時推出富蘭克林改編自賽珍珠暢銷小說的《大地》(1937),影片讚揚中國婦女的勤勞勇敢與對土地的“原始情感”,開創一種新的中國形象(農婦-土地)。雖然出於對異族的長期歧視,男女主角仍由白人化妝而飾,但此片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也證明美國觀眾當年對這一新的中國形象的認同。從另一個角度看,《大地》對中國災荒和貧窮的渲染,很可能給當年的美國觀眾高人一等的自豪感:美國社會已經進入現代化了,而中國人卻還在水深火熱中掙紮。…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April 18, 2017 at 8:25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