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識 庫's Blog (362)

舒慶祥·從友聯出版社成冷戰工具說起

歷史終於解密了,也證明歷史上確有此事,所謂紙包不住火,就是這個道理。感謝南方大學學院華人族群文化研究所主辦的這一場人文沙龍講座會,邀約許維賢博士前來主講「從亞洲基金會檔案看友聯出版社在全球南方的文化冷戰; 講座會由莫家浩博士主持。



在3月7日晚舉行的這場講座會,聽到了許維賢博士以他找到的史料,佐證了上世紀50至70年代,在東西方冷戰方酣之時,美國中情局通過亞洲基金會,以出版《學生周報》及《蕉風》及其他刊物、課本及教科書從事各種活動,他以雙方簽署的協議、信函等,說明這活動的無孔不入。

筆者身處那一個的年代的人,在校讀書時身歷其境,目睹了許多發生在眼下的事,也深有體會。相信當年其他有在場的人也會牢記這事件,許博士的講演內容,最大的意義是驗證了當年確實有一件事。…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March 1, 2024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雪裡紅·自我民族誌與俗民紀錄片 4

同樣地,「自我民族誌」內容是否真的發生過?作者詮釋與記憶是否正確?「自己的故事自己講」一定較不可信嗎?或其實更接近真實?自己的故事讓別人講,就是讓渡了主體性嗎?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不是自我民族誌文體/範式最重要的價值。在並未「蓄意」扭曲、欺騙、操弄前提下(筆者自身都無法覺察則不在此列,那是關於文本為何不可能百分之百客觀、民族誌內容為何無法宣稱絕對權威的討論,可參考文章開頭提及之反思文化與書寫過程的論辯),民族誌內容引起具相似經驗者共鳴,或給予有不同生命經驗者多元思考角度,那麼,一則記錄了人類社會生存軌跡,一則開啟了理論對話空間。若有此用途,對於內容公共性、普遍性、可信度之質疑,恐怕不足以否定自我民族誌存在意義。更有甚者,人生活於社會之中、是生活環境的產物,任何個體經歷勢必連結到更大脈絡,各種議題透過單一個體向外輻射、縱橫交錯,演示出多層次、大尺度之資訊、圖像。因此自傳式民族誌雖以一人為中心,說的卻是群體的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October 16, 2023 at 9:05pm — No Comments

雪裡紅·自我民族誌與俗民紀錄片 3

針對此部紀錄片之評論,多篇指出,美中不足的是,因攝影機終究只掌握於少數人手中,作品多大程度呈現出「真實」,並顧及群體內部異質性,仍有辯論空間。評論者指出,當地人熟悉並活用媒體科技、技術後,透過自身視角對現況、文化、社會組織創作出一套視覺再現形式;這套形式再由具動機與社會資本、科技能力的創作者傳播、強化、清晰化、再形塑。過程中,特定創作者有機會透過製播媒體來展示其個人認知的部落生活與文化,影像作品或許摒除了外部觀點可能隱含的偏見與曲解,但是否呈現「完整」、「具代表性」之在地觀點,是面面俱到或一家之言,卻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October 2,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雪裡紅·自我民族誌與俗民紀錄片 2

本文「俗民紀錄片」(或稱「民俗學電影」)中的「俗民」概念並非指涉業餘或未受過專業訓練者,而是採用Sharon R. Sherman 所著Documenting Ourselves: Film, Video, and Culture一書定義之「folkloric film/folkloristic film/folklore documentary」,與「民族誌電影」(ethnographic film)有所區別:「ethnographic…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September 30,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雪裡紅·自我民族誌與俗民紀錄片 1

研究者可以研究自己嗎?

人類學家以自身作為研究對象有學術價值嗎?以自我為主角的民族誌合理嗎?如何維持客觀、判斷真實性、證明可信度?微觀角度下呈現的研究發現,和其他人有何關係?是否具足夠公共性而能論證其存在意義?這些提問背後有著對於學術研究過程與成果之想像與預設。例如,認為有機會、且應該完全客觀中立、全然不受個人價值觀影響。又如,認定「他者」或包含自我、但尺度大於個體的單位—「文化」、「社會」、「社群」等—才能啟發有學術意義的討論。

本文目的並非就上述提問給出決斷答案,而是談談個人/個別群體觀點之「公共性」、「普遍性」、「可信度」。為將討論具體化,聚焦「自我民族誌」、「俗民紀錄片」。兩個概念皆是回應被研究者「主體性」…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September 29,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格里桑《關係詩學》5

我們已經注意到在聖約翰・佩斯(Saint-John Perse, 1887-1975)的作品中有一宇宙的美學(一「宇宙的表述」),我們現在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它。這就是混沌-世界的美學。

混沌-世界的美學是對此規範的熾熱描繪以及拒斥。

混沌並不代表規範的闕如,它只是不構成一個目標(une fin),亦不掌理著任何方法(une méthode)

混沌-世界不是融合…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28,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格里桑《關係詩學》4

如何在這無止盡的交易流動中維持(「可欲的」)恆定性?該如何且以何取代往昔古典主義的穩定作用?

首先,能在物質層面幫助到我們的,似乎只有科學的實證性。例如,對語言的抵制和提倡都借助這方法,它回應了語言學將自己建構為科學的野心。這是個有利的佯裝:雖然它無法證實自己,但它奠定了體系的基礎,且將其散落四處的材料匯集起來。但科學不再想要獲得這樣的保證,同時,它不在實證(positif)之外遨遊,而是超越了實證主義。它與巴洛克的自然性(la naturalité)面對面,且了解到後者的成果值得為人所知。…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17,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格里桑《關係詩學》3

他們活出他們所開墾的關係,對深淵遺忘了多少,他們的記憶就被強化了多少。

因為若這經驗使你,一個原本漂流在海的深淵的受難者,成為了例外,那麼它也變成了某種共同之物,它使我們,這些後代子孫,成為各種群體中的一群。這群人並不因例外而存在。關係並不來自特異性,而是來自共享的所知。我們現在可以說這深淵的經驗是我們互通有無的最佳事物。

對我們而言,毫無例外,且即使我們保持距離,深淵也是未知的保護和觀點。從其深淵之上,我們博弈著未知。我們在這世界的賭局中選邊站,為了印地安人的重生,我們朝他們呼喊,為了這暴風雨的、以及深刻平靜的關係,在那裡我們榮耀我們的船。…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15,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格里桑《關係詩學》2

「我向你問好,古老的海洋!」你將我們出生的沉悶小船藏入肉冠中,你的深淵是我們的無意識,由閃躲的回憶犁出。然後你勾勒出這新的河岸,在這裡我們掛上我們瀝青條紋的傷口、紅了的嘴,以及我們被扼殺了的吶喊。

深淵的經驗不僅發生在深淵之中,也在深淵之外。那些未能逃離深淵的人們遭遇的磨難:直接從運奴船的船腹掉入深海的紫腹中。但他們的考驗尚未窮盡,考驗在這斷-續(continu-discontinu)中得到了永生:恐懼著新世界、過去家園縈繞心頭、最後與這被強加重負、受苦與得到救贖的土地結盟。這不為人知的關於深淵的記憶扮演著此形變的壤土。一群人就這樣漸漸形成,儘管他們遺忘了那深淵,儘管他們無法想像那些滅頂的人們的痛苦,他們仍然用這些編織了船帆(或面紗)5,但並不用它回到故土,而是高揚在這突如其來的、令人驚愕的土地上。他們與先住民相遇,這些人也被這永無止盡的浩劫所驅離,或者他們僅嗅出這些人們毀損的路徑的氣味。土地超越的(terre…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8, 2023 at 5:00am — No Comments

格里桑《關係詩學》1

敞開的小船

非洲人經歷了這偏離航道、駛向美洲大陸的過程1,他們既無準備、亦毫無抵抗地面對未知,這無疑教人手足無措。…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7,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中國之最

中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位置

泉州市塗門街中段…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吳添泉:全國華人文化節,火炬漂洋過海到沙巴

(亞庇14日訊)華總會長丹斯里吳添泉披露,本屆全國華人文化節火炬將“上山下海”漂洋過海到沙巴!

他説,大會火炬將在16日晚上由火炬隊乘船送抵亞庇里卡士海灣的大會開幕現場,並傳遞予大會開幕人旅遊、藝術及文化部長拿督斯裡張慶信。

他説,這項別開生面的安排,也象徵着全國華人文化節火炬,在西馬馬六甲的三寶山點燃之後,漂洋過(南中國)海到對岸,傳遞到東馬的承辦州沙巴。

他説,火炬從三寶山開始將再傳上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東南亞第一高峰的沙巴神山頂峰,同時大會將以現代化的虛擬科技,象徵式的把火炬傳到享譽國際的潛水天堂西巴丹島及馬達京島海底,再傳上海面。…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4,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第37屆全國華人文化節:辦不曾辦過的文化活動極具意義

(芙蓉11日訊)第37屆全國華人文化節,不僅傳承傳統活動,也突破性舉辦多項不曾辦過的活動,包括“馬來西亞華人地方史研究–民辦文物館工作坊”、花燈製作比賽、“尋寶活動”等,讓文化節更具有意義。

工委會主席張金祥表示,他們通過“馬來西亞華人地方史研究–民辦文物館工作坊”,讓更多人對採集華人歷史及設立文物館的重要性有所了解。

他説,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花燈製作比賽不僅反應熱烈,且參賽作品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因大家結合了傳統技術及創新,把手藝、本土造型融入一起,同時,更難人可貴的是,部分作品也融入了濃濃的中華文化的元素。…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ne 30, 2023 at 8:59pm — No Comments

全國華團文化大會第40週年紀念

中國駐檳城總領事周游斌出席馬來西亞全國華團文化大會第40週年紀念升旗禮

2023年3月19日,駐檳城總領事周游斌出席馬來西亞全國華團文化大會第40週年紀念升旗禮並緻辭。檳城州首席部長曹觀友,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總會長吳添泉,檳州華人大會堂主席陳坤海,檳州華人大會堂會務顧問林玉唐、許廷炎,柔佛州中華總會會長林家全,彭亨華人社團聯合會會長林廣有,吉蘭丹中華大會堂會長黃保俊,森美蘭中華大會堂主席黃俊棠等出席活動。…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ne 24,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李延年 一代华团领袖

李延年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史上的其中一个重要人物。从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他可以说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最有代表性的华团领袖。在那将近十年期间,他是多个重要华人社团的最高领导人,其中包括综合性的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会长、业缘性的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会长和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会长、地缘性的永春社团联合会会长、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会长以及慈善机构同善医院的主席。他堪称“一代华团领袖”。

同样重要的是,他对所领导的华团进行结构性改革,并广招会员和吸收新血,使马来西亚的华团出现新气象和走向现代化,并延续下来。



逃避土匪南来

1906年…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ne 13,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沙巴客家公会(中)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軍機轟炸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日兵南侵,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九日,山打根淪陷,居民從此,渡過三年八個月暗無天日的非人生活,生命財產之損失,不可勝數。

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本館會所,不幸燬於兵燹,數十年來,慘淡經營之會所,竟於旦夕之間變成一片焦土。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澳洲軍在山打根登陸,居民重見天日,萬劫歸來,幸得聯軍救濟,以藥品,醫疾病,以糧食,止飢餓,繼以百折不撓之精神,重建家園,復辦學校。…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May 31,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沙巴客家公会(下)

育源中學及崇正中學,均曾因經費困難,成績底落,學生銳減,自從經改為獨立中學,得大眾支持和擁護,學生人數激增,成績卓著,前程無限量,這是獨中之光,亦各屬公會,與本會同人之榮也。

本會與署會之聯絡,自新會所落成後,範圍日益擴大,由本州至全國各州,而伸展至:新加坡、香港、美洲。

一九六六年,組織募捐小組,發動向會員籌募福利基金。主席先樂捐壹萬貳千元,理事、會員跟著踴躍捐獻,在短期間,共捐得福利金五萬餘元,即興辦夜校,設獎學金、敬老會、撫孤恤寡,就濟貧病及水火災黎。

一九七三年,香港崇正公會會長張發奎將軍伉侶來訪,本會理事、區長及會員,聯合在魏貴禮堂,設筵招待之。瞻仰豐綵者,踴進禮堂。…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May 31, 2023 at 2:22pm — No Comments

沙巴客家公会(上)

山打根客家公會

一、山打根客家公會歷史沿革:

惠州客屬先賢歐世珠先生,應旅山打根同鄉之要求。於一八八六年,創設同鄉會,以聯絡感情,團結互助,共謀福利為宗旨。

當時政府通譯吳德聲先生,極力贊助,購贈永久會址。而由惠州同鄉樂捐,興建會所,定名為「鵝城會館」。

按惠州府城,背飛鵝嶺,而帶東江,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簡稱鵝城,會館而名鵝城,以示惠州同鄉所興建者也。…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May 24,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石雲濤〈3至6世紀中西間海上航線的變化〉9

《那先比丘經》譯者失名,《大藏經》附入東晉錄內。“阿荔散”,一般認為即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公元530年(中國南朝梁武帝時),埃及人科斯麻士曾至印度西海濱及錫蘭島(斯里蘭卡)經商,後歸國而為僧人〔32〕



《洛陽伽藍記》卷4也記載斯調國與西域各國的交通,云:“與西域大秦、安息、身毒諸國交通往來,或三方四方,浮海乘風,百日便至。”如張星烺所言:“大秦國之名,實為總名,其境內有無數屬國、部落、郡邑之名。”〔33〕



故大秦有時指西亞,有時則指埃及,有時則指東羅馬。《南州異物誌》和《神丹經》卷下記載,歌營國西南海邊有個加陳國,有學者認為該國在古波斯銘文中叫Kusa,指古代居住在埃塞俄比亞和努比亞的庫施民族。…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anuary 30, 2023 at 10:31pm — No Comments

石雲濤〈3至6世紀中西間海上航線的變化〉8

這個故事反映了葛洪的時代中國人對扶南以西水域和航線的了解。阿拉伯海諸地主要是印度和斯里蘭卡商人,所以《神丹經》卷下云:“隱章國,去斯調當三四萬里,希有至共處者。數十年中,炎洲人時乘舶船往斯調耳,云火珠是此國之所賣有也。故斯調人買得之耳。”《藝文類聚》卷80引《十洲記》云:“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崖九萬里。”而據《神丹經》,炎洲在斯調東南,其地當在今印尼蘇門答臘或爪哇島。因為斯調人有經商至隱章者,所以炎洲人能通過斯調人了解到隱章的物產。…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anuary 18, 2023 at 6:47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