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裔:風雨飄摇百年路(14)

新加坡今日輝煌的成就,離不開早期各族移民披荊斬棘、拓荒營建。種族不同的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是我的祖國”的旗幟下團結在一起。新加坡是一個重視歷史傳統的國家,他們認為,一個國家不能是一個漂浮物,隨波逐流,而要像一株枝葉繁茂的大樹,紮根於深土。因此他們重視自己的“根”、不忘自己的“源”。華僑在新加坡早期發展中有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的新加坡人永遠銘記這些先輩的業績,稱他們是“先賢”,表達了緬懷與景仰之情。“先賢”的業績濃縮了華僑在新加坡歷史中的一部分貢獻。在這一篇裏,我們試圖通過介紹幾位“先賢”,一展早期新加坡華僑歷史的片段。

陳篤生(公元1798—1850年)陳金鐘(公元1829—1892年)父子,是著名的慈善家。陳篤生是出生於馬六甲的福建華僑。新加坡“開埠”不久,他從馬六甲移居過來。初時,當過小販,以賣果菜、雞鴨為生,後有積蓄就開商店做土產生意,漸致富而成為華僑領袖人物。陳篤生致富後,熱心社會公益,領頭建了一所平民醫院。醫院是1844年落成的,他擔任董事會主席。新加坡地處熱帶,早期煙瘴彌漫,疾病滋生,但當時的殖民政府忽視城市的福利設施,醫療設備很差,陳篤生有鑒於此,就辦了這所醫院。醫院的經費由陳篤生及其他華僑領袖支持。這所醫院後來叫陳篤生醫院。陳篤生醫院的服務對象包括新加坡的各族人民。他不但倡辦醫院,還舉辦了一些其他的慈善事業,甚至乞丐餓死街頭,他也施棺收屍加以埋葬。陳金鐘是陳篤生的長子,受過比較良好的教育,子承父業,繼續經商。他捐款重修陳篤生醫院,而且努力調解華僑社會的矛盾和糾紛,是一位頗有威望的人物。


胡亞基(公元1816—1880年)是19世紀中期新加坡另一位著名的“先賢”。他的官名叫璇澤,生於廣州市黃埔鄉,15歲時移居新加坡,後來經營“黃埔公司”致富,因此人們稱他為“黃埔”或“黃埔先生”。胡亞基雖然沒有受過良好的正規教育,但勤於學習,竟掌握了多種語言。他對新加坡社會公益事業很是熱心。在市郊修建花園別墅——南生園,對公眾開放;出資買地開辟植物園,這是今天新加坡植物園的前身;支持陳篤生辦醫院,支持創辦女子學校。由於他為新加坡社會做了許多工作,因此享有較高的聲譽。1877年清政府在新加坡設立領事館,他被選為第一任領事。在任內,他在保護華僑利益、加強僑社團結、發動僑胞捐款賑濟祖國水災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而且分文不支領。後來,他還被俄國沙皇政府、日本政府任命為駐新加坡領事,一人兼三國領事,在世界外交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陳金聲(公元1805—1864年),和陳篤生一樣,也是在新加坡開埠不久,由馬六甲移來的。是地產和貿易商。他的名字是和新加坡的自來水供應相聯系的。地處熱帶的新加坡雖然雨量充沛,但大量的雨水卻白白注入海洋,十分可惜。隨著市區人口的增加,飲用、消防用水劇增。為滿足需要,竟在十字路口掘井汲水。白天雖在井口加蓋鋪板,但仍然影響交通。有鑒於此,1857年他捐款13000元促殖民政府興建蓄水池,並建引水設備,引食用水入市區。但這筆相當可觀的贈款卻被殖民政府糊裏糊塗花掉了。新加坡的第一項自來水工程直到1877年才完工,此時陳金聲離開人世已經14個年頭了。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