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中國之最

中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位置

泉州市塗門街中段

特點

由北宋客居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出資,呈現鮮明的西亞伊斯蘭教寺院特徵;從古至今仍在使用。

看視頻,賞清淨寺風採。

歷經千載歲月洗禮,古老的清淨寺依然屹立於泉州古城內。

門樓的形式是典型的西亞清真寺風格

州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美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位於泉州古城中心的塗門街,便是這些榮譽的一個生動的展示窗。這條街從西往東,短短數百米內,分別坐落着代表儒家文化的府文廟、代表伊斯蘭文化的清淨寺和民間信仰的重要代表關帝廟,千年以來,這些宗教信仰在此毗鄰而居、和諧共處,共同構成了泉州獨特多元的燦爛文化。其中,清淨寺作爲“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代表性遺産要素之一,因爲泉州成功申遺,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1014世紀,隨着海洋貿易的蓬勃發展,泉州成爲令人向往的“東方第一大港”,數以萬計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的商人、旅行家、傳教士沿着海上絲綢之路來到泉州。爲了迎接並安置好這些異域的朋友們,早在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泉州便設立了專門接待外國使節的驛館來遠驛,隨後還設立了專供外國商人居住的“蕃坊”,並允許外來族群在此創建清真寺、天主教寺等宗教場所,還闢建了外國人墓葬區。開明、開放、包容的泉州,吸引了更多外商紛至沓來,泉州城蕃漢雜處,呈現“漲海聲中萬國商”“市井十洲人”的繁榮景象。這些外來族群,不僅廣泛參與海洋貿易的各個方面,還將文化與信仰留在了這裡,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多種中外宗教在刺桐城內共生並存。

尖券門上方的兩行阿拉伯碑文,述説着這座寺院悠久的歷史。(林毓清 攝)

門樓尖拱門上方有一列《古蘭經》阿拉伯文石刻(林毓清 攝)

這些遠跨重洋而來的外來族群中,有大量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商人,“纏頭赤腳半蕃商, 大舶高檣多海寶”,元末明初詩僧宗泐在其所著《清源洞圖》中,不無誇張地形容在泉州的穆斯林商人有半城之多。這些穆斯林們在泉州自由地經商、傳教、生活,成爲古泉州港繁榮的一股重要力量,他們與本地漢人通婚,甚至有不少穆斯林僑民入仕元廷。他們還出資創建禮拜寺,秉承“圍寺而居”的傳統,形成獨特的“穆斯林社區”。

據載,歷史上泉州修建的伊斯蘭教寺多達六七座,泉州清淨寺,便是其中最早的一座。“此地人們的第一座禮拜寺,就是這座最古老、悠久、吉祥的禮拜寺,名稱‘艾蘇哈卜寺’,建於回歷400年(公元1009—1010年)。300餘年後,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古德斯,即設拉子著名的魯克伯哈芝,修複並更新了它,建築高懸的穹頂、加闊了甬道,重修了高貴的寺門並翻新了窗戶,於回歷710年(公元1310年—1311年)竣工。”在泉州清淨寺門樓北牆上方的兩行阿拉伯碑文,是這座伊斯蘭教寺院悠久歷史的力証。

禮拜堂中最重要的一面牆,建有7個刻滿古蘭經銘文的壁龕。

清淨寺內的建築及文物得到很好的保存

泉州清淨寺是國內少有的用花崗岩和輝綠岩建造的禮拜寺,現存重要遺存有石構門樓、奉天壇、望月台等,呈現出鮮明的西亞伊斯蘭教寺院特徵。此外,寺內還留存有《重修清淨寺碑記》《重立清淨寺碑》等中國伊斯蘭寺院中可考的最早的漢字碑記、宋代“出水蓮花大香爐”等諸多珍貴的歷史遺存。因爲其特殊的歷史價值,1961年,被國務院列爲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淨寺所留存下來的空間格局、斑駁的石頭以及上面鐫刻的紋飾及銘文等,銘刻着泉州作爲宋元中國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輝煌歷史,是宋元時期泉州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稀物証,她見証了1014世紀泉州海洋貿易繁榮時期,中國與阿拉伯地區間密切的經濟與文化交流。

歷經千載歲月的洗禮,這座散發着濃鬱異域風情的寺院,依然壯觀地屹立在泉州古城的中心,而且從古至今仍在使用,續冩着中阿文化交流的絢爛篇章。

□記者 黃寶陽/文 陳英傑/圖(除署名外)

Views: 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