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番頭家》的寫作上,除了歷史敘事的第一部外,還有個比較接近一般社會科學習見之討論方式的第二部:故事在先,非故事過程在後。在第二部裡我從事了概念的分析並通過演繹將其彼此關連起來,明確交代了該書的理論架構,同時也提出了可供檢證的命題及使用經驗證據檢證了其他學者的對立命題。就《番頭家》的例子而言, 在第一部歷史敘事裡所提供的詮釋是作為邵式柏詮釋的對立說。兩套詮釋均能自圓其說,但卻在關鍵性的命題與證據上有所扞格。把競爭性的詮釋付諸檢證,看哪一套詮釋更能經得起經驗證據的考驗,勢所難免,也無妨跟從敘事理論大師Ricoeur (1991a: 159-160) 將之類比於Karl Popper 的否證(falsification)。8 …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October 13, 2018 at 2:07pm — No Comments
歷史解釋的任務雖在減輕意外所扮演的角色,然透過知道結果之後的後見之明,再重講一次,就足以將機遇逐出歷史,而代之以必然?實際上並不難見到,在重講的時候,不少歷史敘事就此取消了「過去的將來」。不知什麼時候,情節被轉化成為事先安排好的(預先決定的)秩序,歷史事件的時序只不過是某種主導性力量或法則自我開展的過程,而不是並未設定最終結果的一連串選擇所形成的因徑依賴(path dependence) 過程。歷史過程被結果解釋掉(explained away) 了,敘事的情節反而被擱置一旁。就此議題我在《番頭家》裡的心得摘述如下(頁 372):
…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October 13, 2018 at 2:07pm — No Comments
說故事是人類最普遍的一種溝通方式。故事可以轉譯進出不同的語言與文化而原意少有折損。由於學界過於專注在歷史一詞雙重含意內指涉過去事實的面向,在認識論上急切地要與說故事(歷史的另一個面向)撇清,以致輕忽了人們為什麼會對歷史著作感興趣的這個根本問題。W. B. Gallie…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2:34pm — No Comments
四、敘事的結構
但是,開始說故事的歷史研究者馬上必須面對以下的問題。敘事不是照著時間順序一件跟著一件交代發生的事情,例如:流水帳式的小孩日記或過度仰賴時序的編年史。是什麼將僅只交代事件順序的年表提升到故事的層級?我們通常沒有注意到,敘事除了時序面向外, 還有個非時序的結構面向。敘事內事件的組織有賴情節。情節指的是一種關係的架構,藉由其助,我們方得以辨識出事件在故事整體內的位置,而賦予意義。透過情節,分散的事件才得以組成一個具有知性的整體(an intelligible whole),個別事件不再是獨特、唯一的,而是被納入「全相式的掌握」("seeing things together") (Mink 1966: 181-192; 1970: 547)裡,視其對故事發展的貢獻而取得其定義。敘事作為高度整合的整體,因此除了時序面向外,還多出一個全相統合的面向(con- figurational…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2:26pm — No Comments
相較於仰賴傳說的民間「講古者」,專業歷史研究者(史家)的權威來自史料。除了史料外,知道結果的史家相較於古人還有「後見之明」(hindsight)的優勢。非僅於此,現代的史家更如虎添翼,加上了社會科學發展出來的分析技巧,幫他們辨識出行動者所處環境內作用著的社會力量。從這個角度來看,歷史學在方法上絲毫沒有劃地自限的必要。事情的複雜化起於科學對歷史「鯨吞蠶食的野心」(引自史學家黃進興的用語 1997: 279):社會科學的歷史解釋反過來不願意包容敘事的方法。1 以科學之名質疑歷史內含之敘事性格的始作俑者無疑是邏輯實證論的分析哲學家們。以自然科學為師,Carl Hempel (1942)倡言運用一般法則所統攝的條件命題來建立歷史解釋模型。2 從他知名的論文 "The Function of General Laws in History" 裡(Hempel…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2:17pm — No Comments
二、拒絕缺席的時間
在進入歷史研究的實作之前,Anthony Giddens 早已「在理論上」預先幫我們解決了社會科學與歷史整合的問題。就 Giddens 提出的有關社會構成的本體論,社會學與歷史學的學科分野變得沒有必要。從批判與客存世界(object world)脫鉤的語言學式結構主義出發,Giddens (1979: 1-95)把例行化(routinized)的社會實踐,亦即互動的模式化與持續,視為實存的結構,並在時空脈絡裡探究其如何在行動者反思性的實踐裡再製與變化。社會實踐並非僅只是行動者被動地(不加反思地)跟從既定的規則,同時也是一種創造,受到規則約束的創造。在社會實踐的過程裡,行動者再製了結構但也改變了它。結構不再僅只是一種限制而已,它也賦予行動者改變現狀的能力。Giddens 因此說…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1:57am — No Comments
不少社會學者視敘事為認識論上不可相容的異類,急切地要將說故事自社會學的歷史解釋裡逐出。本文基於敘事性與人類生活經驗的時間性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倡議社會科學的歷史解釋應納入敘事作為更多樣而成熟的選擇。筆者以為,社會科學的解釋與敘事的理解非但不應相互排斥,甚且可以相輔相成。社會學的歷史研究裡,敘事究竟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其與傳統社會科學的解釋又有什麼關連?本文嘗試從認識論與方法論來探究兩者結合的可能性與方式,並以《番頭家》一書的寫作經驗作為實例。
The Historical Turn: The Articulation of Narrative and Social Sci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by Chih-ming Ka of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cademia Sinica
Narrative…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9, 2018 at 11:54am — No Comments
而另一個史學加以抽樣選擇史實如下:
時間 史實
過去1 ABCDE
2
3 CDEFG
4
現在5 EFGHI
史家執著於當代的立場來選擇與解釋史料,以致與當代無涉的史實無法受到史家重視,造成所謂「山高月遠覺月小,…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September 1, 2018 at 10:24am — No Comments
傳統歷史著作中,《史記.項羽本紀》是成功運用對比手法的例子:
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 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 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在太史公的行文裏,躊躇滿志的劉邦與窮途末路的項羽,…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29, 2018 at 7:11pm — No Comments
明晰切確的時間觀念,可使歷史敘述有條不紊。又如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的《雅典的政治制度》( Constitution of Athens),描寫雅典政治從王政(Draw 當政)演變為貴族政治(Solon 當政),再經過寡頭政治(Pisistratus 當政)、僭主政治(Cleisthnes 當政),最終成為民主政治(Pericles 當政)的進程,即表現出相當清楚的時間序列概念。
2:2 空間觀念:莎士比亞(Shakespear)曾說:“Life a tragedy; world a…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29, 2018 at 7:03pm — No Comments
壹、講授內容摘要
1.前言:歷史寫作無法脫離歷史敘述而完成,其間牽涉到許多知識論與方法論的內涵。在分析哲學及法國年鑑學派影響下,二次大戰以前的史家談論歷史敘述問題時,習慣上將形式與內容加以區隔,認為二者能夠兩分。這種觀點以實在論(realism) 為其背後的理論基礎,即肯定事物的流動變化間,蘊藏著真相甚或某種真理,而真相或真理一旦被發掘即不再改變,是故歷史敘述可以趨進真實,而其終極命題即在關懷「歷史敘述的建構究竟是為了歷史之真實, 還是為了建構真實外的其他目的?」,並注重歷史解釋(historical explanation)、因果關係(causality)與通則(covering law)的建立。但是,七十年代以後的歷史學,傾向於將歷史敘述作為本體論來思考,認為歷史敘述本身也具有歷史性(The historicality of…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29, 2018 at 6:59pm — No Comments
當年的基層幹部,屬於美國社會學家R.K.默頓提出的適應形式文化目標是合法的、制度化的手段卻是非常規的一類人。換句話說,就是考慮目標合理,而不太考慮手段合理。在一個合理的目標下,為了在短期內完成任務,難免有些強迫命令之類的事情發生。在這一背景下,有人有意無意地講述一個“毛人水怪”謠言,很容易得到共鳴和傳播,最終演變成大規模的謠言。大規模征集民工的事情在中國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而這些地區並沒有產生大規模謠言,這裏就得回到“毛人水怪”是一個地方性的集體記憶這一前提條件。…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31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本文介紹了20世紀中期大範圍傳播的“毛人水怪”謠言,指出謠言的實質是一個作為集體記憶存在的傳說,在一些特定的歷史事件中被有意無意地激發,在大規模的人口聚集與流動中廣泛傳播。通過分析幾次謠言形成的過程及其背景,本文指出,大規模謠言的形成癥結是民間的恐慌心態與不滿情緒,正確理解謠言背後的深層社會問題,緩解民怨,是防止謠言最好的辦法。…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當我們對自己的歷史作出前所未有的虛無主義解釋之後,當我們摧毀了民族的記憶符號之後,我們就割斷了與歷史聯系的紐帶,割斷了與前輩對話與交流的渠道。這樣,在年青人中就極易滋長出民族虛無主義情感,而很難產生健全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情操。實在,這個國家給他們提供的可以引起記憶的東西太少了,可供他們與幾千年歷史溝通、對話從而產生認同的符號太少了。當一個人試圖從大江南北的城市中挖掘古代的記憶時,他所見到的形形色色的建築,他所讀到的各種各樣的文字與數據,似乎都在告訴他,這個民族從猿猴變成人的時間大概只有幾十年時間。…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19pm — No Comments
近來,出版界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老照片”熱。這些照片把人們帶回文革、三十年代、甚至二十世紀初,激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
一個人一生會有許多經歷。他住過的房子、用過的器物,記載著他的人生歷程。不論人生充滿燦爛輝煌,還是坎坷不平,當他撫摸兒時的器物,幼年時的書本或與生命中某些重要關頭相聯系的物品時,大概都會產生某種聯想,甚至某種說不出的激動。因為這些物品有某種“符號”(symbol)意義,它們記載了人生的歷程,能喚起人們的記憶。…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19pm — No Comments
吃完飯出來,不想我們的車子旁邊已經圍了不少的朝鮮兒童。他們顯然是失學少年,穿得臟稀稀的,並且向客人們乞討。這時,朝方有人出來,驅散了這些孩子。隨後,我們乘車來到羅津海濱浴場。羅津的海灘實在是太漂亮了,遠看海天一色,近看浪花飛舞。由於剛剛對外開放,海濱浴場的人很少,而淺沙灘的面積又比較大,完全不同於國內某些海濱浴場,到處是人,好象煮餃子似的。在羅津海濱,我看到的卻是大自然的傑作,完全是一派自然風光。海濱如此多嬌,引無數客人競折腰。同行的人紛紛下海,去搏擊風浪,甚或鴛鴦戲水。我也有些心動,但遺憾的是沒有帶遊泳褲子。為了不辜負如此良辰美景,我只能在海濱浴場的小賣部買了一條男性遊泳褲。問一問,價錢嚇了我一跳,一條中國產的遊泳褲竟然要30元人民幣。須知,1元人民幣約合26塊朝幣。在羅津開發區,朝鮮居民一個月的平均工資也不過3000朝幣左右。但是,既來之則安之,也只好豁出去了。…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16pm — No Comments
今年8月1-2日,我隨琿春國旅組織的一個旅行團,前往北朝鮮的“深圳”—先鋒郡和羅津市參觀旅遊。這次活動的時間很短,參觀地點均由北朝鮮方面事先安排,因此,可謂“走馬觀花”,“霧裏看花”。但是,為了幫助朋友們增加一些對北朝鮮的了解,我想把自己在北朝鮮兩天中的直接感受寫出來,從而稍稍揭開那個仍處在“鐵幕”之後的國家的神秘面紗。
一
…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16pm — No Comments
可以說,通過在場與缺場之間的脫域和再嵌入的作用機制,對某一群體的歧視是怎樣概化的、這之後又該如何脫敏,正是“青島大蝦”帶給我們的第二重思考。
吐槽作為社會參與:一面娛樂,一面建設
“國慶期間,外地的王先生趕到青島想去吃38元一只的海捕大蝦,因飯店爆滿,王先生就點了幾盤8元瓜子邊嗑邊等。誰知輪到王先生就餐時,店員卻要他先交61萬,原來該店的瓜子不是8元一盤,而是8元一個!
曾奪過全國嗑瓜子速度冠軍的王先生非常後悔。…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12pm — No Comments
“青島大蝦”火了,國慶期間青島一家海鮮大排檔“海捕大蝦”的價格標註為38元,但其計價單位不是“一份”而是“一只”,這樣算下來,一盤40只的大蝦就要收費1520元。於是,“青島大蝦”遂成為“天價”“宰客”“欺詐”的代名詞,引發網友調侃熱議。
互動中的符號:種樹與毀樹
符號互動論認為符號在日常互動中具有重要地位,布魯默曾將這一流派的觀點概括為三個前提:
①人們根據事物對自身的意義來采取行動;
②事物的意義是在社會互動中產生的;…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12pm — No Comments
對於大眾文化,法蘭克福學派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在深刻地批判之外還有另一方面的認識。這就是從大眾選擇的權利、藝術商品化帶來藝術形式多樣化和社會民主的模式等積極方面來認識。被視為法蘭克福學派宗師的阿道爾諾在研究一個社會新聞事件時發現“宣傳工具誇大這件事的重要性的全部嘗試都未能消除普遍的懷疑。”他總結到:“意識形態與閑暇的整合顯然尚未完全成功。個人的現實利益在業余時間裏仍然很有力量,足以抵制全面的擔心。”(引自《法蘭克福學派的宗師阿道爾諾》中譯本60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從阿道爾諾四十年代的《啟蒙的辨證法》到他後期的著作《電影的透明性》中,阿道爾諾都辨證地看到“文化工業的主流之中有一種批判的潛力”; 他寫道“ 文化工業的確保有那些使它接近於競技的諸特征中比較好的特征的痕跡。”“文化工業的意識形態含有自己謊言的解毒性。”(見《法蘭克福學派的宗師阿道爾諾》中譯本158頁)。不知為什麼,這 一方面的論述在中國學者談論或引用他們的觀點時被驚人一致地忽略了。…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February 26, 2018 at 10:05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