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呼喚城市的人文空間,從社會學的分析看,是重視環境品質與人類行為的關係。一個好的城市環境,可成為人性成長和人際互動的空間。不僅能給人帶來心理愉悅,還能有力地激發正確的行為。一個讓人人都感到親切而熟悉的、有地方特色的環境,更容易培育人們對它的歸屬感。反之,一個包含有錯誤意象的環境,則會令人不安、失去方向感,甚至發生價值的混亂。
今天的報告中,我談了自己對人文空間的理解,批評了城市空間中種種缺少人文關切的現象與過程。最後我樂意分享我的研究、我的發現。它講述的是一個城市的普通人如何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人文空間的故事。
…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March 3,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2、自行車出行越來越難
我在報告的一開始就將「可及性」視為人文空間的基本品質。那麽,對於城市道路資源而言,它的可及性就體現在路權的分配上。有路權,就有可及性;無路權,就沒有可及性。而路權在不同交通模式中的分配,也就決定了不同道路空間之間不同的可及性程度。…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February 9,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中國的城市空間同樣形成於自己特有的國情和城市發展歷程。在中國,從新中國成立以後到改革開放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空間生產都是服從於工業化戰略的。那時,以工廠為核心,以提供無所不包的社會職能的單位聚合而成的單位空間,成為當時中國城市主導性的景觀。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城市空間生產的方向和機制開始有了一些根本性的改變:文化和藝術逐步成為城市最重要的中心地帶的核心功能;以空間效益本身為目標的空間戰略,成為各大城市謀求更新與發展的主導模式。在此模式下,有利於發展商業、大都市景觀和中心城市功能的空間,被快速地開發並成片地興起了;同時走向衰敗和消失的,則有舊式弄堂等。…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9,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認同一個地方是因為使用一個地方。」這又是一個很多搞規劃和建築的人容易遺忘的樸素真理。通常,他們只想把建築變成一種展示、炫耀,給人一種震撼的效果。但他們卻忽視了,城市,作為一種與人們朝夕相伴的日常的空間,需要的恰恰是一種親切的效果。沒有人會認同一個抽象的、叫做「地區」的地方。我們之所以會認同一個地方,往往是因為我們通過使用這個地方或者在這個地方四處走動,對這個地方產生了親切感、信賴感。因為周圍很多不同、有趣、方便且有用的東西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們。所以,認同一個地方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使用,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而不是為了展示。人文空間並非一個跟我們無關的純凈空間,而恰恰是一個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日常使用關係最密切、最親近的一個空間,是一個充滿了意義的人文世界。…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人文空間的內涵
作為一個具有人文「尺度」的空間,不僅要有適宜的物理尺度,還得有平等的社會尺度、實用的功能尺度、意義充滿的象征尺度和可持續的自然尺度。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中文直譯是「更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換言之,環境的品質決定生活的品質。好的城市,一定是一個人文盎然的城市,一個充滿人文空間的城市。
…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7,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在利奧波德等人的推動下,林業局和國家公園管理局實施了一些荒野保護政策。1924年,林業局創建了美國第一個荒野保護區。1929年,林業局推出了一項全國範圍的荒野保護政策,從國家森林劃出專為科學研究和教育目的的原始林區,規定在這些林區盡可能維持其交通、供給、居住和環境的原始狀態。1939年,林業局又頒行了新的管理條例,據此在1400萬英畝荒野區限制道路、定居及經濟開發。
不過,在1964年《荒野法》通過之前,林業局保護荒野的成效並不理想。林業局及國家公園管理局保護荒野的低效使荒野保護主義者及其領導人意識到,運用行政手段無法有效保護荒野,於是他們考慮通過立法手段來永久保護荒野。 …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6, 2023 at 7:19pm — No Comments
「荒野」(wilderness)是美國現代史中的一個重要概念。19世紀40年代,美國自然主義思想家亨利·梭羅提出荒野是「世俗世界的保留地」。20世紀40年代,美國生態倫理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指出荒野是「人類從中錘煉出所謂文明的原材料」。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環境史學家羅德里克·納什又提出荒野是一種「思想狀態」,即人類看待自然的態度。荒野是一個與文明相對的概念,類似於中文意義上的「純」自然。在美國,人們對荒野的認識和態度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6,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此外,各國家公園單位尚未開通微信小程序、手機APP或其他渠道,不能及時有效地為公眾提供戶外運動資源信息檢索服務。
建議各國家公園合理利用衛星遙感、自動計數設備等技術手段,監測戶外運動相關數據、製定監測標準,並在原有數據庫基礎上增設一個覆蓋數據管理、共享、分析和預測等信息處理環節的戶外運動資源數據庫,用於動態掌握戶外運動資源類別和分布狀況、監測遊客生態影響、評估遊客戶外運動行為特征,進而為國家公園推動實施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也可進一步提升區域網站建設、國家公園戶外運動參與者消費報告等數據處理的工作效率。…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5,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3.2改善國家公園戶外運動管理…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4,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2.4信息系統的有力支撐…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3,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2.2財政資源的統籌配置
NPS戶外運動的發展得益於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特許經營、社會捐助和門票收取為輔的多渠道資金籌集機製。在國家財政撥款上,國會每年向NPS的土地征用和國家援助賬戶(LASA)、國家休閑和保護區賬戶(NRP)撥款。
其中,LASA資金源於1965年建立的水土保護基金(LWCF),現已累計接收47億美元(1965-2019年),占LWCF撥款總量的41%,是NPS戶外運動內部發展最為重要的資金來源;NRP源於國家財政部撥款(每年約5000萬~6000萬美元),主要用於NPS戶外運動外部發展,如協助州立公園、社區公園以及為公眾提供戶外運動參與機會。…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2,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1.4戶外運動服務供給
NPS作為美國聯邦土地上備受青睞的戶外運動場所,為參與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戶外運動服務。在數字體驗上,NPS通過線上虛擬環境與線下實地參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戶外運動。參與者可根據線上平臺遠程查看公園實況、參與戶外運動項目(如少年護林員等),亦可與工作人員、其他參與者交流互動。NPS所提供的門票服務具有很強的公益屬性,75%的NPS區域不收取入場費,且剩余收費區域的大部分收益也直接用於改善戶外運動基礎設施或實施戶外運動計劃。…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1,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大量戶外運動參與人群催生了NPS的戶外運動產業,2019年其經濟價值達417億美元,創造了34.5萬個工作崗位,占美國戶外運動總經濟價值的9%。其經濟價值可分為2個方面:直接經濟貢獻,即戶外運動參與者為NPS及其附近社區直接帶來的收入和就業崗位;間接經濟貢獻,指戶外運動參與者帶給關聯產業的經濟效益。
以2020年為例,NPS戶外運動參與者為美國直接帶來了118億美元的國民經濟產出,提供14.1萬個工作崗位;間接帶來了169億美元的經濟產出,提供9.2萬個工作崗位。這體現了戶外運動的多重經濟效益,既能對NPS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大作用,也能長遠地影響其附近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
1.2戶外運動區域劃分…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0,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國對生態旅遊服務和生態資源利用等尤為重視,推動自然資源向戶外運動開放不僅是中國「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重點領域。然而,中國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還存在較大缺口,國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參與需求難以得到保障。
當前,中國已確立了涵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3大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其功能之一即是為全社會提供遊憩類公共服務。國家公園是生態旅遊的最佳實踐地,富集了最優質的戶外運動資源,但由於中國國家公園建設起步較晚,其所蘊含的優質戶外運動功能並未得到合理開發與利用。…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19,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摩洛哥歷史古城馬拉喀什(Marrakesh),是全國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地區政治中心。它位於國境南部,北距首都拉巴特320公里,東距峰頂終年積雪的大阿特拉斯山50公里。
雖然地處沙漠邊緣,但氣候溫和,林木蔥鬱,花果繁茂,以眾多的名勝古跡和幽靜的園林馳名於世,被譽為「摩洛哥南部明珠」。…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October 7, 2020 at 11:56pm — No Comments
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丹吉爾 (Tangier),位於非洲大陸西北角進入直布羅陀海峽的入口處,同歐洲大陸隔海相望,座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東進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隻,從這里經過或停泊,大西洋東岸南來北往的船隻,也要在這里調整航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爭奪之處。
丹吉爾城沿海濱山坡而建,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白色住宅、綠色山野和蔚藍海水交相輝映,是一座風光明媚的海濱山城。…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October 5,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位於該國西北的佈雷格雷格河口,瀕臨大西洋,是摩洛哥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市區房屋整齊潔淨,街道寬闊筆直,市南大西洋岸,海灘平坦細軟,是夏季旅遊勝地。
拉巴特這個名稱源於阿拉伯語,含義不一,說法眾多。一種說法認為「拉巴特」是「捆綁」的意思。乍一聽,簡直讓人吃驚,一個國家的首都為什麼用這樣一個名稱呢?…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September 26,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利比亞首都和最大港口的黎波里,位於國境西北部,瀕臨地中海南岸,自古便是重要貿易中心和戰略要地。
國際上有兩座城市名叫的黎波里,一座是位於阿里河口的黎巴嫩北部港市、北黎巴嫩省首府的黎波里,這座城市建於公元前700年,現為黎巴嫩全國第二大城市,是這個國家的商業、工業和旅遊中心,人們習慣地將這座城市稱為東的黎波里;另一座便是利比亞的的黎波里,為全國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人們習慣地將這座城市稱為西的黎波里。十分有趣的是,這兩座城市都是聞名的歷史古城,而且都是阿拉伯城市。阿拉伯人為了區別兩個的黎波里,便將黎巴嫩的的黎波里(即東的黎波里)稱之為「塔拉布盧斯——沙姆」,將利比亞的的黎波里(即西的黎波里)稱之為「塔拉布盧斯——…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September 23, 2020 at 9:50pm — No Comments
摩洛哥歷史名都非斯,位於國境北部,座落在中阿特拉斯山北麓海拔410米的高地上,西距首都拉巴特190公里,居東、西、北部地區交通要衝,為摩洛哥國土上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被視為伊斯蘭教聖地之一。…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September 17, 2020 at 5:33pm — No Comments
伊斯蘭教第一聖城麥加,位於沙特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地中段易卜拉欣涸河的峽谷中,四周群山環抱,氣候酷熱,水貴如油,距紅海之濱的吉達港70多公里,有公路通往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及穆罕默德陵墓所在地麥地那。
「麥加」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吮吸」的意思,表明當地飲水困難,也有「聖城」之意。在中國古籍中有關麥加的記載很多,例如《嶺外代答》里稱其為默麻嘉,《西使記》中稱為天房,《明史》中稱為默伽、天方等。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於公元570年誕生於麥加,並在這里建立和傳播伊斯蘭教,因遭到反對與迫害,於公元622年遷往麥地那,在麥地那把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從此,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朝向麥加作禮拜。伊斯蘭教教規中規定,凡是有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到麥加朝覲一次。…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15, 2020 at 12:04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0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