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OP's Blog (570)

張立德: 小黃鴨.壁畫

從浴缸游到大海的小黃鴨,5月至6月間在香港維多利亞港亮相,在大中華地區掀起熱潮,吸引大批民眾前往爭睹風采,一時間兩岸三地都為“鴨”瘋狂。

在中國大陸,許多城市趨之若騖,希望小鴨也到那亮相,只是“真身”未到,山寨版紛紛搶閘。小鴨也被許多人用諸發揮各自“創意”,當然,少不了被藝人利用來為自己達到宣傳目的。小黃鴨向來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為浴缸時光帶來歡樂,相信實在不想被人們“蹂躪”“糟蹋”。

小黃鴨周遊列國亮相的使命是宣揚和平與愛,被放大成6層樓高的“大黃鴨”,則是一種公共藝術品,能夠為亮相之處增添亮點,帶動周邊觀光,更為重要的是,它被置放在某個空間或地點,不僅僅是供人拍照,而是透過欣賞的角度,透過它的顏色和造型,讓人感受到和平、和諧和美感。…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11, 2013 at 5:16pm — No Comments

張金發: 請尊重古文物

近日有網友上傳一張照片,可以清楚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了“丁錦昊到此一遊”的字眼在有3500年歷史的盧克索神廟浮雕上。

古老文物上新添的中文字破壞,顯得格外礙眼,結果24小時內,這訊息被轉發超過9萬次,評論達1萬多則,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



經一番人海搜索,丁錦昊的家人出面道歉了。然而,一個不滿14歲的孩子,走出國門尚不知亂寫“到此一遊”是不對的。家長出來道歉,理由是:“之前經常帶孩子到處玩,看到別人這樣做時,不曾告誡孩子這是不對的。”



這次犯錯的是個孩子,但該檢討的除了是這個孩子,同時更重要的是大人,是大人的不良習慣造成社會文明病態,錯誤教育下一代的代價。…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7, 2013 at 4:30am — No Comments

南方朔:美國最偉大的博物館傳奇

去過美國首都華府,一定會對白宮和國會山莊之間那一片建築群留下難忘印象。

它有史密森尼博物館、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國家畫廊等,20餘個科學文化機構。

這些機構全在“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名義之下,由一個董事會管理,召集人是美國副總統,成員有最高法院院長、8名參議員、3名眾議員,以及民間人士。

白宮前的建築群,顯示了美國重視民主、科學、文化的立國精神。 人們或許知道,史密森尼學會是在紀念19世紀初的英國化學家史密森(James Smithson),但知道他這個人,以及史密森尼學會成立始末的,可能就很少了。…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une 6, 201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深圳文博會開幕 山寨汜濫阻創意

「維港巨鴨」(Rubber Duck)引來萬人圍觀,衍生出龐大商機,以至臺灣臺北、新北、高雄三市也爆發「搶鴨大戰」,現象說明了創意的價值。

同樣標榜創意的第九屆文博會昨天在深圳開幕,「科技感」十足的文化產品令現場觀眾大飽眼福,但與此同時,現場更充斥著「天下第一碗」、《富春山居圖》杯墊等標榜創意的產品,它們除去花俏的外衣後,售賣的恐怕只剩工藝。

中國文創產品工藝有余,創意不足,歸根究底,知識產權不被重視致山寨泛濫,擠壓創業產業生存空間,這不禁讓我們反思:中國何時有自己的巨鴨?



■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郭若溪、李昌鴻、熊君慧 報道…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y 23, 2013 at 4:30pm — No Comments

熊君慧:在深圳文博會想念維港巨鴨

中國第9屆文博會熱鬧開鑼,在聲光電齊聚的展示台間穿梭,記者忽然想念起這兩天還在「休養」的維港黃色巨鴨來。

這隻搞熱香港全城的巨型充氣橡皮鴨,每天引來數以萬計的圍觀遊客,不少深圳市民甚至專門組團到港賞鴨。

事實上,巨鴨的誕生與內地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1992年,一艘從內地出發的貨輪,本打算穿越太平洋前往美國華盛頓州的塔科馬港,但途中遇到強風暴。

一個裝滿2.9萬隻浴盆玩具的貨櫃墜海,裡面的黃色鴨子、藍色海龜和綠色青蛙漂浮到海面上,形成一支龐大的「鴨子艦隊」。…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y 22, 2013 at 2:00pm — No Comments

黃楷婷:濱海灣金沙獲頒 綠色建築標誌金獎

濱海灣金沙努力打造綠色天地,各方面促進與加強環保意識,綜合度假勝地各處推行節能省水措施。單在用水方面,它每年省下超過3億5000萬升的自來水,相等於800戶新加坡家庭一年的用水量。



濱海灣金沙今年獲建設局頒發的綠色建築標誌金獎(Green Mark Gold Award),成為新加坡獲頒此獎的最大綠色建築。



這個獎項是根據節能、省水、環境保護、室內環境素質和創新的綠化設計等五項標準對建築進行評估。



為打造綠色環境,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Art Science Museum)特別設計的屋頂具有回收雨水的功效,所回收的雨水主要用在廁所及灌溉植物方面,灌溉植物時也特別使用了滴灌系統。此外,建築內的洗手間也使用自關水龍頭,並安裝連續流量調節器。…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y 4, 2013 at 1:37am — No Comments

李慧 吳欣欣 :寶島書風臨香江 吹動文化沙漠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台灣書店一向吸引港人目光,很多去寶島旅行的人,誠品是必經一站。去年,誠品書店落戶香江,吸引大 批書迷「朝拜」,掀起一股「誠品旋風」。究竟誠品為何物?

處於寸土尺金的銅鑼灣希慎廣場,但卻有市場消息指其呎租只需該處平均的三分一。而在被稱為「文 化沙漠」的香港,誠品的到來又會帶來甚麼影響和衝擊?

是否一如梁文道、馬家輝等文化界人士所期待,可改變本地文化閱讀的風氣,抑或只屬短暫的文化泡沫,甚至數年後悄然而退呢?…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pril 30, 2013 at 12:46am — No Comments

台灣電影新氣象: 靠近本土 接軌國際 (下)

臺北市電影委員會成立於2007年年底,負責協助島內外電影工作者在臺北勘景、申請場地、融資、製片、人才媒合、行銷等諸項事宜。

從創立之初迄今年2月,協拍作品數量高達1409部影片,涵蓋跨國合作影片、內地長片、電視劇、短片、紀錄片、廣告與MV。

其中,臺灣本地長片達129部,據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憶述,場地申請協調工作最為艱巨的,當屬《女朋友。男朋友》、《愛》、《南方小羊牧場》這三部影片。 ■ 文:王昀燕

中正紀念堂、信義區 協調拍攝大不易…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pril 12, 2013 at 2:50pm — No Comments

王昀燕:台灣電影新氣象 靠近本土 接軌國際

2013香港國際影視展於3月18日至21日舉行,台灣文化部對此表示高度重視,率台灣電影、電視及出版業者一同參展,期能藉此將台灣文創產業推上國際平台。 

近年台灣電影新銳輩出,2013香港國際電影節也特別規劃了“台灣新氣象”單元,預計放映張榮吉《逆光飛翔》、許肇任《甜.祕密》、趙德胤《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陳駿霖《明天記得愛上我》,以及蕭力修、北村豐晴《阿嬤的夢中情人》等五部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pril 8, 2013 at 3:13pm — No Comments

王婉嘉: 新東方主義──葉錦添

人們大多透過電影認識葉錦添,尤其在2001年憑著《臥虎藏龍》中典雅清幽的東方意象,奪下華人世界第一座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獎後,各地蜂擁而至的邀約,更快速將他推向全球舞台。

至今過了10年,問起回頭一望,當年獲獎的影響為何?葉錦添打趣笑說:"不回頭!還活在得獎的當下!"

他更直言:"走紅很好啊!這是最快贏得國際尊重的捷徑。"

他也自豪,放眼華語電影的美術指導,至今仍只有他和張叔平(昔日徐克的最佳拍檔,近年為王家衛班底)是被記得的名字。…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rch 20, 2013 at 8:06am — No Comments

《大人物網站 DaMan》:16 個 A+ DIY 創意手工品

B+ 人生、B+ 消費好像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在不景氣的環境下,用小小的錢滿足自己小小的生活要求和享受,雖然什麼都講求小小,感覺自己好像真的變得好微小,可是如果懂得自己動手做,似乎更符合經濟效益,又能享受創作的過程,體驗到不只微加一點點的幸福感,下面幾個創意 DIY 點子,大家對哪個最有興趣呢?





1)DIY Drum Kit Chandelier「鼓組吊燈」…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rch 14, 2013 at 1:30am — No Comments

南方朔: 志氣經濟學 -- 韓國 vs. 希臘

傑出的創造者、創新家、及創造力強的國家,都必須有志氣。金融危機當頭,韓國人捐金救國,希臘人自私自利。面對困境,台灣人如何展現志氣?

最近讀了兩位歐洲創新專家殷德(Nicholas Ind)及瓦特(Cameron Walt)合著的《靈感:掌握你們組織的創造潛力》一書。

書裡提到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曾說過,“只有你在意,你才會創造。”

他們認為,創新的真正祕密,乃是你必須有堅強的信念。一個公司及組織,“在意”(caring)這個心理因素,乃是創造性活動的先決條件。…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6, 201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朱立群: 台北機廠轉型──商機與文化雙贏

最快2012年底,台北機廠將徹底搬離信義計畫區,原址17公頃的工業用地,被虧損千億元的台鐵寄望可以成為償債的金雞母。

然而,面對當下已被初步指定為古蹟與歷史建築的廠房,在商業利用與文化資產保存之間,如何拿捏平衡?

幾年前,電視上播出一系列以勞動場所為製拍背景的提神飲料廣告,其中一部以火車維修為主題,片裡的工人舉手提肩協力安裝車輪零件。

導演吳念真用鏗鏘的語氣唸著台語旁白:“我們的工作,就像這條鐵路……車過路無痕,沒人互相問候……。”

將罕見的修火車畫面入鏡,搭配鍛鑄以及鋼鐵碰撞的聲響,這部廣告讓人印象深刻。…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4, 2013 at 6:00pm — 1 Comment

吳恩文:料理課是味覺感官的深度旅遊

對廚藝愛好者而言,深入修習異國美食的製作技巧與文化內涵,是他們必修的功課之一。

前東森電視台主播、知名美食達人吳恩文就曾多次前往泰國清邁及曼谷學習正統的泰式料理。他建議台灣應以泰國為師,發展結合在地文化與觀光體驗的料理課程,深入推廣本土美食。

出身自眷村家庭的吳恩文,父母都對做菜頗有研究,自家廚房就是他鑽研廚藝的場域。精通廣東菜、客家菜與川菜的他,下廚功力也讓許多餐廳廚師甘拜下風。

能讓自視頗高的吳恩文,心甘情願付錢體驗的廚藝課,就是親赴當地學習,讓舌尖和視聽感官一併“記住”最道地的口味。…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13, 2013 at 11:30pm — 1 Comment

陳歆怡: 日式老宅,台北文創新基地

文化就在巷弄間。在都市巷弄內遊走,不時能瞥見掩映在綠蔭下的黑屋瓦、木窗櫺在吐露幽情,它們是都市綠地的守護者,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卻經常幽禁在高牆裡緩緩頹傾。

在文化資產保存新趨勢下,近年在台北市有多處日式木造房舍被重新翻修並賦予新生命,不僅開拓了另類公共空間,也重新鍵結人群、創造記憶。

春寒料峭的早晨,作家亮軒(本名馬國光)準時來到他曾經闊別十年的老家──台北市青田街7巷6號──市定古蹟馬廷英故居,為慕名來訪的人群提供私房導覽:記憶中,木構造的樑柱散發淡淡香氣,室內氣流通透,屋外綠樹與鄰棟連成一氣,蟲鳴鳥叫不絕,彷彿置身小小森林。…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February 7, 201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蘇惠昭: 翻轉台灣電影──李烈

在2011年尚未結束前,台灣媒體已歡慶年度國片票房上看15億元,從《殺手歐陽盆栽》、《翻滾吧!阿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賽德克·巴萊》,一再改寫票房新紀錄。

魏德聖、李烈、九把刀3人笑容燦爛的照片,大大地登在報上。長久以來,台灣電影的光環 多屬於導演,唯獨李烈因製片身分登上檯面。

繼去年獲頒為金馬獎“年度傑出台灣電影工作者”,今年李烈又成為總統文化獎創意獎得主。她憑什麼以專業製片的角色,連續拿下兩項重量級獎項?…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anuary 30, 201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張瓊方: 影視搭橋,城市行銷

半世紀以前,美國影星奧黛麗赫本和葛雷哥萊畢克主演了一部愛情悲喜劇《羅馬假期》(編註:圖一、二),公主和記者的短暫邂逅,讓人至今對羅馬的特萊維噴泉、聖母堂真理之口、西班牙階梯廣場等景點印象深刻。

15年前,中山美穗與豐川悅司主演的唯美浪漫電影《情書》(編註:圖三、四),打響了日本北海道 小樽市的名號。

4年前,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不可能的任務Ⅲ》,又讓中國上海、蘇州景緻大大露臉。…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January 24, 201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楊齡媛: 城市桃花源——台北創意街區

根據文建會(現改為文化部)出版的《2011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10年全台共有17萬人從事文創工作,五萬多家文創企業,營業額達新台幣6,615億元,較前一年成長16%,表現亮眼。

這一橫跨出版、音樂、工藝、設計、影視等領域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首善之都台北,家數約有一萬五千多家,不少是微型企業,產值約占全台的6成。

文創是一個蓬勃多向度發展的新興產業面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隱藏在台北都會區的11個創意街區,包括國際化的中山北路街區、悠閒樂活的民生社區、繁華東區的粉樂町等,各因不同的機緣,呈現出獨特的文化地景。

創意街區,又可稱做 "創意聚落" ,是全球城市發展的熱門話題,也是台北城市蛻變的新興力量。…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December 7, 2012 at 1:11pm — 2 Comments

顏子佩:《舞說當年》舞台劇

請支持愛墾納達文化創意人的窩網友顏子佩老師的年度教學心血舞蹈演出,以姿體美學呈獻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巴生--的蛻長故事。

本着推广舞蹈教育以及提升艺术文化的使命,CentreStage舞蹈学院在办学25年来,都不断提供学生可以展现舞蹈潜能的舞台,并促进舞蹈爱好者们之间的交流。

《舞说当年》舞台剧是今年CentreStage的教学成果汇报分享,将在2012年11月17-18日(星期六及曰),晚上8时于吧生正式演出。

诚邀大众一同出席参与这场富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演出,通过肢体舞蹈艺术的呈现,叙述老巴生的历史面貌,让公众可以透过观赏认识巴生皇城的成长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9, 2012 at 5:30pm — 2 Comments

張偉萱專訪CNEX 創辦人蔣顯斌: 華人的影像復興正要開始

有人說,人生每七年就會停下腳步,重新開始一次職業規劃,對蔣顯斌而言再真實不過。

"我從大學開始每過一段時間, 就會浮到水面上看看自己的方向。確定以後再繼續游下去。從 95 年創辦新浪網,一直到 04 、 05 年那個時間點,感受到自己還有些願望沒達成。"

蔣顯斌說,在台灣長大,一直到大學畢業時期的年代,台灣蛻變的過程驚心動魄,但有關記錄卻相對很少。

"華人世界當初正面臨巨大轉型。台灣是民主轉型,大陸是經濟和社會的變革。但過程中媒體並沒有給年輕的一輩、或者是我們這一輩足夠的養分來充分思考。"

蔣顯斌因工作關係常來往兩岸三地,以文化作為工作邊界。…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November 5, 2012 at 6:00pm — 2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