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雅原创随笔《版纳风情》之傣族艳阳天

        中国是一个有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在56个民族中,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大民族,歌舞对我们傣族人来讲,犹如阳光和空气一样的重要。无论古今中外,任何艺术都是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舞蹈作为人体形体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和精神生活的最高象征,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厚的生活内容。

        当 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变得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审美心理也随着这场变革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愈来愈猛烈地冲击着各种文化艺术。 有着古老而悠久历史的中国民间舞蹈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它已无法涵盖被现代高度物质文明所扭曲的情感、被激烈的生活节奏所淹没的那份真我。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现代社会民间舞蹈已没有存在的价值。相反,科技越是发达,越是现代化,人们越是带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心理去看待事物。我们不难看到,越是发达 的国家,越是把本国古老的民族艺术文化视为珍宝,而民间舞蹈它来源于生活,是自然和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总是能带给人们一种真实、清新而又质朴的美感。

        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都 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民间舞蹈艺术亦是如此。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傣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傣族舞蹈。我国的民间舞蹈种类有上 千种之多,在这些丰富的民间舞蹈中,由于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所处地域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形式纷繁、风格迥异的歌舞艺术。为什么在高 度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下,我国的傣族舞蹈仍然有着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审美价值?探究其原因是与它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息息相关,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与创造,同 时,又客观地反映生活;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它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现实价值。

        舞蹈源于生活, 又有别于生活, 其旨在最大限度地显示人体的特殊技能, 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超越的满足。而就其本质而言, 是人的情感的升华与进发, 人类的感情复杂多变—喜、怒、哀、乐、羞等等, 每一种情态都能通过舞蹈予以淋漓尽致的宣泄。人类的舞蹈文化, 不仅是一种艺术, 而且是一门科学, 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 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研究舞蹈美, 只有这样, 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才能展开腾飞的翅膀, 才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亲切、喜欢。这就是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我们少数民族舞蹈审美特征最重要的目的。

        舞蹈美指的是舞蹈作品以比较完美的舞蹈形式,舞蹈的形式美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 表现出人们肯定美好、否定丑恶事物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愿望舞蹈的内容美。舞蹈美离不开人们对舞蹈作品的审美感受, 但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又必须以客观存在的舞蹈美为前提。所以形象性是舞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因为只有生动的、鲜明的、具体的形象, 才能使人有审美的感知。

       我们知道, 任何艺术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来表现人们的感情和思想的, 这是一切艺术的特点和根本规律。离开了艺术的形象, 就不可能给人以美感, 也就没有了美。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 它也不能不受这个艺术基本规律的制约。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而作为舞蹈美的形象性, 它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由于舞蹈艺术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是人体自身, 它只能利用人的头、躯干和四肢的表情动作作为自己的表现手段, 尽管在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中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雕塑、绘画、灯光、服装等艺术的表现手段,逐步地丰富和扩大了它的艺术表现能力, 但比起其他艺术来, 在表现社会生活幅度的可能性上, 无疑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

         舞蹈是人的艺术, 人永远是舞蹈艺术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即使是以花鸟鱼虫等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舞蹈, 其舞蹈形象也是拟人化的, 或者说是人化了的自然, 它比诗歌、绘画中缘物寄情、借情抒情更直接、更具体地表现着人的情感、理想、愿望, 描绘着人的精神世界。

        在表现爱情、劳动、战斗生活的舞蹈题材中,更能以舞蹈形象强烈地表现出人的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生命力量, 是一种人的体质力量的舞蹈化, 因而具有巨大的审美力量和感染力量, 更容易激发起作为欣赏者的人的情感共鸣。

        舞蹈的美, 离开了人对舞蹈作品的直觉是不可能被感知的。有人用语音文字来形容和描绘一个舞蹈如何美, 假若我们没有看过这个舞蹈的表演, 我们就不可能完全知道这个舞蹈的美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舞蹈的美表现在舞蹈动作的不停顿的变化和发展所形成的具体舞蹈形象之中, 没有鲜明、具体、生动的舞蹈形象, 也就没有舞蹈美。

        形象性是舞蹈的每一个审美特征和最重要的因素, 但并不是一切形象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舞蹈的美还有第二个审美特征, 这就是它的感染性。而这种感染性, 就是我们舞者基于对舞蹈作品的深刻理解, 从而很自然地迸发出的一直发自内心的情感,也就是所谓舞蹈感觉这种发自内心的形象, 才能够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 拨动观众的心弦, 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舞蹈也是一种表情艺术。它的内在本质属性就是抒情性。

        傣族舞蹈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是傣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傣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傣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是继承 优秀傣族舞蹈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傣族舞蹈不仅是傣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 言”。

        傣族舞蹈的精粹体现在傣族的历史、观念、习俗、礼仪、制度、宗教及生产生活诸方面。傣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她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共 同努力。作为一名西双版纳原生态的傣族舞蹈演员,我认为:“民族舞蹈在研究过程中,要从每个民族的语言、诗歌和舞蹈的结构上,使得与民族特性的意识相结 合,因而大家必须熟悉我们少数民族生活中有关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学习各民族的民俗学,收集各民族的基础资料是了解少数民族的一件大事”。

        从我们西双版纳走向全国的舞蹈家杨丽萍的双人舞《两棵树》,取材于自然界的相思树和夫妻树。舞蹈家把人间的深情赋予这两棵树,使它们人格化,表现了青年男女 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强烈的人体动律情绪化,使观众受到了舞蹈艺术家的巨大感染,从而唤起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和向往。

        中国多种民族舞从各个方面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而我们在观摩国际标准舞大赛时,同样会被那些优秀选手的情感表现所感染,特别是探戈舞 和恰恰舞,透过那流畅激越的动作旋律,我们看到的是表演者强烈的感情交流。看着那夸张的表情,或冲浪追逐,或嗔怒嬉戏,或深情拥抱,或攀附迷醉,观众已不 仅是在欣赏体育舞蹈的本身,同时也在想像每个动作组合所要表达的生命意义和生活追求。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间舞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是源于当地的风土人情。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对戏剧或者舞蹈本身的复制,应该是让演员们把节目重新演出一 遍,而不应该是指通过录像机把它们录制下来。。就像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一样,傣族人民被称为“水的民族”。远全景诠释了舞蹈的流动美感,中景介 绍了舞蹈的重点元素。

        我觉得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水,被傣语称为“喃木”;傣语称风为“垄”,称气也为“垄”,认为风和气吹在人身上是凉的,是看不见的水,风和 气会在空中慢慢变化,从看不见摸不着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变成雾和雨,最终变成了水,成为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在电视综艺类节目中,有一种涉及演员 最多、服装道具舞美灯光耗资最大的艺术形式,那就是舞蹈。而遗憾的是,很多观众未能深切感受到傣族舞蹈带来的审美震撼与冲击,他们对傣族舞蹈仅仅局限于电 视,对傣族舞富有动感的气势,以及傣族舞蹈演员高超娴熟舞蹈技巧的感受都不及现场观众深刻……。

         生活在水边的人们爱水、赞美水,人也像水一样纯净、柔美。余晖下,一位青春少女挑着水罐来到湖边,夕阳余辉照在她身上,她从水中照见自己修长的身影,脸上涌 现出青春的喜悦,她散开秀美的长发,在清亮的湖水中。坐在岸边,用双脚轻拍嬉水,波清澈透明的江水吸引着她,她情不自禁地跳入江水中,冲去一天的疲劳。轻 风徐来,轻抚洗净晾干的长发。夕阳落山,她起身三转两绕,盘起了傣家少女别具一格的发型。然后挑起水罐,踏着霞光,向着炊烟缭绕的竹楼款款走去……这是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在舞蹈《水》中给观众展示的情景。舞者将从傣族舞蹈的身体姿态浅析傣族舞的审美特质。

       在现实中,无论是一场戏剧,还是一场舞蹈,它们都是立体的,都是从多个层次和多个角度来展示故事情节和艺术情感的,而通过摄影或者录像所制作出来的节目与这些现实中的戏剧或舞蹈相比,最明显的一点就在于摄影或者录像都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的,是对一个面或着多个面的记录,但是绝对不会是完全的全方位的记录。从电视上看舞蹈,镜头的景别选取,是保证舞蹈完整性的原因之一。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电视或者电影中看到的“戏剧”和“舞蹈”节目是不是就是对现场表演的“戏剧”和“舞蹈”的一种复制呢?。

       “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舞姿造型,是傣族传统的审美心理在舞姿造型上的体现,在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地区的傣族人民对孔雀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孔雀崇 拜造就了“三道弯”的体态发展,孔雀的自然形态就被认为是一个“三道弯”经典。遗憾的是,与歌曲小品等艺术品种相比,电视舞蹈的影响力却最小,这是颇为令 人尴尬的。

        当孔雀立于高处或栖息在树枝上,长长的尾羽垂下来,其形态正好是“三道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上看它的骨骼结构,“三道弯”与弯曲的特点就更加鲜明。可是另 一个问题是,在现实中,任何一场戏剧、舞蹈、音乐会、杂技的重复表演,即使完全是由原有演员们重新表演的,所进行的表演也都不会与前一场完全一样,而是存 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从理论上来说都不是对前一场的简单复制。

        从傣族舞蹈的动势来看,在动作过程中相对静止的S状曲线姿态,可称为“体态三道弯”,孔雀展开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体态三道弯主要表现在以S状造型作为基本体态特征的舞种中,它具有相对静止的“雕塑性”特点,在舞蹈动态过程中身体保持相对静止的三道弯姿态,傣族舞蹈在表 演过程中舞者始终保持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摄影或者录像方法都不能完全真实地再现整个戏剧或者舞蹈本身,而只能是选取它们中的一部分,在多 数情况下是主要部分。

       在世界民族民间舞蹈中,最能体现体态三道弯审美特征的是印度的奥蒂撕派舞蹈和中国的傣族舞蹈。很多朋友观看傣族舞蹈和印度舞时都是坐在电视机前的,听到来自 现场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发自肺腑、不绝于耳,远远超出其它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孔雀舞》作为舞台艺术的成功表现,是对"舞蹈表现论"的形象诠释。

         傣族舞蹈中,模拟鸟兽的舞蹈居多,如“孔雀舞”、“鱼舞”、“蝴蝶舞”等。1998年杨丽萍以傣族舞蹈《梅》,黄豆豆以傣族舞蹈《龙腾虎跃》,摘取当年 "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歌舞类大奖。。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基本体态就是“三道弯”,即运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和胯部的左右三道弯表现高枝孔雀垂尾而立的自然形态。拍摄时多以全景拍摄两舞者动作,并用了部分中景、特写镜头表现孟广美舞动的白纱裙,高举的手臂……

         在尽量保持舞蹈完整性的同时来渲染舞蹈的浪漫氛围。这使傣族舞蹈中的此类造型具有较明显的相对静止的“雕塑性”特征,也因此凸现了人体姿态的曲线美。远、全景对于保持舞蹈语汇的完整性是最好的景别,而《舞林大会》的明星感染力却很大程度需要中近景来表现。

         以三道弯作为基本体态的民族民间舞,一般在动律上较舒缓、柔软。大家还记得《骄傲的孔雀》一课吗?第一句就说:“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有人形容这傣族 舞蹈如微风中的柳条,它是所有流派中最能体现女性妩媚神情的舞种;”孔雀是美丽的,可是很骄傲。因此傣族舞蹈以柔美、纤细、典雅的风格而著称。

        世上有什么事物能用妩媚、婀娜、千娇百媚和目眩神迷来形容呢?也许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而我的答案是傣族舞蹈。在节日、庆祝丰收或其他集会的日子,傣家 人往往踏着起伏的节奏翩翩起舞。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有趣,舞步多停顿、旋转,动作跌宕有致、纵横开阖。随着象脚鼓、锣、大镲等 传统乐器营造出的热烈气氛。男女老幼渐渐在“乐队”的周围形成一个圈子,由领舞的年青男女不停变换着动作。姑娘们张张美丽的脸庞在发髻上的繁花间时隐时 现,圆润的手臂柔顺地舒展,有时是水中的海藻,有时是孔雀展翅,让人顿觉美不胜收。

        舞蹈之美,美在尽力展示了身体形态之美、意境之美,可谓指间传情、步步留意。傣家人历来女性窈窕、男子健美,加之傣族服饰色彩缤纷、剪裁合体,具备了展示美、表达美的天然条件。

        这才是傣家的舞蹈,琐碎的现实和凡俗的表情都被剪裁掉了只剩下美丽、纯净。可以是一棵树、一尾鱼、一只鸟、一条蛇,在与自然交流、融合。它排斥一切不完 善,不表现一点沧桑,凭空创造出一个神话世界,有鸟语花香,有飞禽走兽……它象天宇下的一丛花草,在野地里自自然然生长着,微风拂来,便展现出最美的情态。



Views: 85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July 14, 2011 at 6:31pm

看了這篇圖文并茂的博文,首先覺得有一種美中不足的遺憾;要是配上網路視頻,那該多好。

圖、文、影像、聲音,還有全球看得懂中文的朋友同聚評論欄,那是多痛快的閱讀體驗?

中華文化真是“一言難盡”,更無法“一網打盡”。特別是在今天,資訊爆炸到誰也無法管理了。需要有更多在場的、在地的,而且具有相關文化底蘊的創意人來當curator(美術、藝術館長)或主播,好好給讀者做多媒體內容的管理、編輯與解說。(摘自陳明發札记)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