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齡媛: 城市桃花源——台北創意街區

根據文建會(現改為文化部)出版的《2011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10年全台共有17萬人從事文創工作,五萬多家文創企業,營業額達新台幣6,615億元,較前一年成長16%,表現亮眼。

這一橫跨出版、音樂、工藝、設計、影視等領域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首善之都台北,家數約有一萬五千多家,不少是微型企業,產值約占全台的6成。

文創是一個蓬勃多向度發展的新興產業面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隱藏在台北都會區的11個創意街區,包括國際化的中山北路街區、悠閒樂活的民生社區、繁華東區的粉樂町等,各因不同的機緣,呈現出獨特的文化地景。

創意街區,又可稱做 "創意聚落" ,是全球城市發展的熱門話題,也是台北城市蛻變的新興力量。

(Photo Affection: Taoist Temple - Taipei by Martín Pérez, https://www.facebook.com/Martin.Perez.Sanchez)

根據英國研究團隊NESTA發表的《創意地理學》報告,創意群聚指的是:一個創意人聚集的社區,這些人對新奇的事物都有高度的興趣;一個可以發揮觸媒效果、才華相互激撞的地方;一個可以提供靈感刺激、自由表達的環境;一個開放的人際交換網絡,讓個人的獨特性與身分認同可以孕育成長。

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則將創意街區的發展比喻為 "達爾文悖論" :想要體驗台北精彩的創意表現,必須走進巷弄裡,漫步在大大小小的文創街上,這道理如同 "物種最豐富的地方,不是在廣大的印度洋海域,而是在小小的珊瑚環礁水域。"

現在就讓我們在紙上漫遊一番吧!

台北新蘇活:中山北路街區

文化人愛拿紐約蘇活、東京表參道,比擬融合美、日文化性格的中山北路,他們都具有類似的組合元素──金融業、飯店、百貨公司和精品小店;不過,中山北路也因歷史巨輪的演進,展現自有的迷人狀態。

這條被楓香綠蔭圍繞的大道,是台北城市史的縮影。

日治時期,它是通往台灣神社(今圓山)的敕使街道;光復後,由於連接總統府、機場和士林官邸,中山北路被打造為象徵台灣現代化發展的 "國道",各國使節館皆設置於此,是台北城最具國際性的地段。

1950年,美國指派藍欽為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臨時代辦暨公使,1953年藍欽選擇了中山北路2段18號一棟優雅的建築物做為官邸,之後5任美國大使都居住於此。

1979年中美斷交,美國人離開台灣,關閉了領事館,卻無損於經濟起飛的中山北路,1997年這棟兩層建築物被指定為三級古蹟,爾後獲得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修復,逐步轉型為專門播放藝術電影的 "台北光點"。

中山北路2段也是半世紀前台北城最精華的商業區,1964年創立的國賓飯店,前身是本地富豪士紳黃家的住宅 "蘭園";三十多年前興建的晶華和老爺酒店,為名建築師李祖原和陳憲昭的代表作,採用新式的二丁掛磁磚和大理石為外觀,是當時的建築典範。

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李清志形容:"中山北路是台北的記憶儲存所。"

消費,改變地球

順著捷運中山站2號出口的線形公園,以中山北路為經、南京西路為緯的巷弄間,總是人聲鼎沸,常見等著進入咖啡小店的長長人龍,許多創意小店更是文藝青年、觀光客的聚集所在。

例如有小庭院的 "地球樹" 小舖,店內陳設的衣服、配件、碗盤等,用色與樣式很有民族色彩。由於店家支持公平貿易概念,商品全來自第三世界國家,販售當地居民以天然素材製成的手工藝品

例如來自肯亞、以軟度高的肥皂雕成的小物件,滑潤可愛,或是來自安地斯山脈羊駝毛做成的吊飾,風味獨特。

一旁的店中店「Motherhouse」,為日本年輕創業家山口繪理子所創辦。為尋找改變孟加拉人生活的可能性,2006年她決定利用當地特有的黃麻素材,用當地人的雙手,做出能打動日本消費者的高品質包包,希望能為孟加拉建立永續的經濟活動。

台北中山店是 "Motherhouse" 第一個海外分店,店內以黃麻、皮革、生蠶絲等材質製成的包包、圍巾、皮夾等,設計簡單又不失流行感。

"台灣好,店" 則是宣揚本土農產品與部落手工藝品的展售平台,可以看見創作者細膩執著的精神,以及對故鄉的感念。

例如冷泡、熱沖皆宜,味道爽口清甜的 "台灣好,茶",是南投名間鄉松柏嶺有機農友謝賢鴻栽種的;還有中寮農友邱繡蓮遵循古法,以植物的根莖花葉、果實、果皮等作為染材的染織圍巾,顏色溫潤;以及台東縣大武鄉大鳥部落的香茅精油,由當地原住民以祖先古老方式提煉精製,有紓解壓力及預防蚊叮的功效。

(Photo Affection: The Alley by Jean-Marc Raveau, http://www.jmarc-raveau-photo.com/)

中山北路的魅力,因為年輕設計師和創意小舖的進駐,更增添幾分活潑的喧鬧氣息。

例如充滿遊戲色彩的 "In The Playground" ,主要販售來自國內外多彩繽紛、圖案豐富的夾腳拖、雨鞋和潮牌運動鞋。大膽的用色與設計,搭配店內蹺蹺板座椅、靜置的旋轉木馬、哈哈鏡、機器人造型貨梯,在開放的空間中傳遞遊戲場歡樂的氣氛。

位於赤峰街老公寓一樓的「識得20世紀經典設計飾品」店,外觀仍保有老屋古早鐵窗樣貌,有懷舊的氛圍,又能與店內擺設的古董飾品相呼輝映。

店內收藏的飾品著重於物件的設計性、時代性,沒有維多利亞時期的繁複紋飾,顯現簡潔線條或抽象形貌,材質以純銀、K金、多彩的寶石或半寶石,加上當時工匠細緻的作工與設計思維,讓每件飾物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

Views: 7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iPLOP on December 9, 2012 at 1:44pm

串聯台北的美好亮點

"只有夠成熟、夠文明的城市,才能誕生出小巷小弄的生活美學。"

酷愛旅行的作家韓良露曾說,衡量一個城市是否有成熟的生活文化時,絕不會只憑藉城市裡的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

因為最美好的事物往往發生在如迷宮般曲折彎延的小巷小弄,賣手工油的、賣舊明信片的、賣古老銀器的,像紐約蘇活、馬德里的聖安娜區、東京的上北澤、倫敦的諾丁山丘等,更能呈現這些城市豐富的人文肌理。

從生活美學點滴成形的台北創意街區,代表台北城市文化的深度,但也面臨共通的考驗,包括街區整體環境的重新營造與維護、文創小店承受不了持續高漲的店租、街區居民與店家間缺乏凝聚共識的平台、大型開發破壞社區紋理等,在在需要相關部門建立協調管理的機制,協助創意街區良性成長。

因為唯有創意鑲嵌到城市的空間與民眾的生活中,才能打造出強大的創意經濟!

(Photo Affection: Photoshoot by Angus McIntyre, Model and photographer outside Balthazar, Soho, New Yoke, http://www.flickr.com/photos/angusmci)

2012年11月台灣光華雜誌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

Comment by iPLOP on December 7, 2012 at 1:13pm

人文創意密度最高:富錦街區

以富錦街、民生東路5段為主,延伸至延壽街及新中街所組成的街區,大部分是5層樓以下,屋齡30年以上的老公寓,寓所前多有小庭院,成為建築設計、廣告設計、影視等業者最喜歡入住的區域。

尤其置身在濃蔭樹海下的富錦街,遠離人車喧鬧的大馬路,彷彿脫離塵世的束縛,自擁一片新樂園。

民生社區面積約有3平方公里,地方不大,卻是全台灣第一個美式示範社區,1967年以500萬美元的美援貸款專案規劃而成,彌漫著美式悠閒的空間氛圍,經過半世紀的演變,已成為全台創意密度最高的社區。據統計,進駐此區的設計、影視公司或工作室超過二百家;大約每20家就有一家是設計師、導演、製作人等文創工作者。許多電影、電視劇、MV也相中此處的生活氛圍拍攝取景,例如電影《一頁台北》在新東街取景,《第三十六個故事》、《向左走向右走》則是在富錦街拍攝。

在富錦街開業二十多年的 "吉祥草茶館",店內空間以榻榻米、拉門、垂簾,搭配屋外的紅門紅柱、庭院間的花叢老樹,別有一種東方韻味。館內茶品多樣,香氣、甘味經年不變,館主以鹿谷老家的茶園為茶源,親手焙茶維持品質。

面對幽靜的新中公園,專門販售歐洲城市腳踏車的 "輪粹生活",風格安靜簡約。不似一般車行吊滿懸掛的自行車,只擺放十幾部風格獨具的車款,加上坐墊、車衣、頭巾等少量配件,營造出優雅休閒的氣質。

"城市腳踏車" 車款多出自英國、丹麥原廠,強調摺疊便利、名師設計與手工打造,讓著重品味的都市人,能擁有一部與眾不同的代步工具。店家之所以相中悠閒自在的富錦街,因為寬廣的綠蔭步道非常適合客人試騎。

以2台哈雷機車作為吸睛的引路標誌,"AGE SPACE" 真正展售的卻是1970年代的設計商品。店主的專業是室內設計師,店後就是其工作室,因為收藏了逾百件的老唱機、唱盤,希望讓更多人分享而開店

店內還蒐羅了1960年代仿太空人圓形頭盔、太空梭弧度為發想的吊燈、座椅等,讓人得以一窺經典設計年代的文化。

小小的富錦街,因越來越多的生活用品店、花藝設計店與慢調生活美學的咖啡館進駐,也感染了附近街區,形塑出特有的人文生活態度。

新舊逗陣,典範轉移

在市府行銷的11條創意街區中,位於市中心、較為耳熟能詳的還有康青龍街區、溫羅汀街區及東區的粉樂町。

粉樂町的命名起源於富邦藝術基金會每年在台北東區舉辦的 "粉樂町藝術節",此區因地價高、競爭激烈,店家都要挖空心思爭奇鬥豔,別有一番多元拼貼的趣味。

市中心另有幾處 "老" 街區,文創的火苗雖未臻成熟,但已醞釀出獨特的風情。

傳統老商圈的艋舺,以龍山寺為中心,周邊散布佛具、青草茶店等老店,加上大理街服飾商圈、華西街夜市,以及改造後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形成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觀光景點。

在地商家也聯合成立文史工作室,透過導覽或舉辦創意市集,讓老街重拾往日風采,讓更多人認識台北市發展的起點。

以故宮博物院為核心延展而出的故宮/東吳大學/實踐創意街區,有許多隱身巷弄間的特色小店

如 "莫內藝術工作室"、"費莉莉手創美學"、"好氏.創意整合"、"Shadow Graph" 等文創店,實踐街區因有實踐大學設計相關科系的帶動,創意店家與學生族群相互激盪,加上各種民生店家進駐,生活機能完備,別具小鎮風情。

又如北投街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溫泉文化,也是琉璃與陶瓷創作的發源地。在文化人、社區組織乃至台北藝術大學師生的投入下,文創能量逐漸蓬勃。

2012年11月台灣光華雜誌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