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這種寫法只是一個極端,另一個極端是把全部作品都在心里想好,寫只是一個記錄。所謂「成竹在胸」,或稱之為「打腹稿」。筆者以為,這其實只是一個理想狀態,很難做到。朱光潛先生的做法是在兩者之間,即全用腹稿和全不用腹稿兩個極端的一種折中法。
「在定了題目之後,我取一張紙條擺在面前,抱著那題目四面八方地想。」「不拘大小,不問次序,想得一點意思,就用三五個字的小標題寫在紙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記下去,到當時所能想到意思都記下來了為止。」「這種尋思的工作做完了,我於是把雜亂無章的小標題看一眼,仔細加一番衡量,把無關重要的無須說的各點一齊丟開,把應該說的選擇出來,再在其中理出一個線索和次第,另取一張紙條,順這個線索和次第用小標題寫成一個綱要。這綱要寫好了,文章的輪廓已具……」…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13,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朱光潛建議初學者每遇到可說的話,就要抓住機會,馬上就寫。「習文有如習畫,須常備一個速寫簿帶在身邊,遇到一片風景,一個人物,或是一種動態,覺得它新鮮有趣,可以入畫,就隨時速寫,寫得不像,再細看擺在面前的模特兒,反復修改,務求其像而後已。」這種功夫做久了,一是可以養成愛好精確的習慣;二是可以逐漸養成藝術家看事物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可發現值得表現的情境;三也可以增進寫作的技巧,逐漸使難寫的成為易寫的。
另外,朱光潛建議初寫者應該由易而難、循序漸進,應從「知道清楚的」和「易於著筆的」這兩種材料入手。一般人至少對於自己日常生活知道得比較清楚,所以記日記是初習寫作的最好方法。…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9,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經過勤學苦練,朱光潛從古今中外許多哲人和詩人那里借得一雙眼睛看世界:他從屈原、杜甫那里學得執著,從莊周、列禦寇那里學得徜徉,莎士比亞教會他從悲痛中見出莊嚴,莫里哀教會他在乖訛醜陋中見出雋妙,陶淵明和華茲華斯指引他到自然勝境,近代小說家引他到人心的曲徑幽室。經歷過這種再造,朱光潛認為「文藝的珍貴的雨露浸潤到我的靈魂至深處」,「使我能感傷也能冷靜,能認真也能超脫,能應俗隨時,也能潛藏於非塵世的丘壑」。
筆者最喜歡閱讀朱光潛先生的美學文章,大學時對他寫的說理性散文愛不釋手,常反復揣摩。他十分擅長把「很難說的理用很淺的話說出來」,不管是多麽玄妙、飄忽不定的「理」,經他之手便「化」為淺顯、人人可以感受到的東西。他這種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的功夫也是經過苦苦修煉而得來的。…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讀書應當分種類。一種是作為公民所必需的常識,另一種是為做專門學問。朱光潛認為,「一個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種學問的志願,他就不能不有預定計劃與系統。對於他,讀書不僅是追求興趣,尤其是一種訓練,一種準備。」「有些有趣的書他須得犧牲,也有些初看很乾燥的書他必須咬定牙關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還可以啃出滋味來。」這種為了做學問而讀書還須圍繞一個中心去讀。或是科目,或是問題。朱光潛舉例說:「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從頭讀到尾,以求對於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作進一步高深研究的準備。」「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後採關於這問題的書籍去讀。」…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3,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借著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超長假期,筆者用了一周的時間讀完了朱光潛先生的《讀寫指要》,感覺如沐春風,受益匪淺。這是一本指導年輕人閱讀寫作的書,書中告訴喜愛閱讀和初習寫作者哪些是閱讀寫作的坦途,哪些是彎路。
朱光潛是20世紀享譽中外的美學大師,也被譽為「青年人的導師」,不僅因為他從年輕提筆作文開始,就為青年人寫作,更由於他曾經做過中學教師,又在大學里長期任教,比較了解青年人的想法,樂於為他們的人生困惑指點迷津。筆者記得上大學時,在穿過燕南園去圖書館的路上,經常會遇到朱光潛先生在園中散步,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閱讀本書的過程,時常感覺大師向我走來,那睿智的目光在注視著我,他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與我談心,循循善誘,娓娓道來。…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2,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五
事實上,在很多花樓溝村人的記憶中,金山嶺長城最早叫「邊墻」。
「走,上邊墻玩去!」
這幾乎成為他們那一代人上山玩耍的口號。那時候他們十多歲,小的六七歲,正是對自然萬物充滿好奇的年齡。如今,他們逐漸老去,可是談起長城,每個人眼裏都閃出亮光。
花樓溝村606戶,共計1810人。這次我們只采訪了十多人。肯定還有很多還沒采訪到的長城保護者,比如「長城老李」、「長城老顧」、「長城老孫」、「長城小鄭」………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November 2, 2023 at 9:49pm — No Comments
四
2016年,金山嶺長城開始推行長城安全保護網格化管理製度,聘請了30名長城保護員,負責轄區內長城本體監測、日常巡邏、森林防火、衛生保潔,以及日常遊客秩序維護等工作。
1965年出生的蘇國遠正是其中一名長城保護員。
每天,蘇國遠早早登上長城,巡走在近10公裏的長城沿線上,仔細檢查磚石有沒有松動、移位、脫落,墻體是否有酥裂、下沈,敵樓、馬道是否滲漏、積水。有時候還要割除野草,撿各種塑料袋和煙頭,勸阻遊客不要進入未辟為參觀遊覽區的長城段落,不要在墻磚上刻字。
蘇國遠皮膚黝黑,鬢邊已有白發,整張臉笑盈盈的,顯得神采奕奕。…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9,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這一守護,就是30多年。
當年,林長友與上級部門請示協商後,帶領眾人組建成一支古建維修工程隊,將自己全部手藝都用在了修繕長城上。這支隊伍共有二三十人,主要對長城上的部分瀕危敵樓、墻體、炮臺、馬道等進行搶險和加固。
我們走進林長友家中,他正坐在一張椅子上,面帶微笑。能看出來,他是一個性格穩重為人和善的人。采訪中,他告訴我們,看著金山嶺長城逐漸恢復歷史原貌,並且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這讓他很高興,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當年的選擇也是正確的。
「怎麽堅持下來的?」…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7,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障墻旁的臺階窄、高、陡,須小心翼翼才能往上爬,必定是為防禦敵人沖上來而設計。障墻後還有一小片空地,可站立,亦可蹲下。
從障墻後出來,站在垛口處,風越來越大。
這風是從北方來,要往南方去。
遠遠望去,一道邊墻牽著一道邊墻,一個敵樓呼喊著一個敵樓,組成了巍峨雄壯、險峻大氣的巨龍長城,正依山勢而遊走,忽左忽右,時高時低。群山連綿,綠樹成片,或新綠,或濃綠,即將染遍大地。野生山杏樹,已經吐出了馨香的粉白花蕊,點綴在群山之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天空中的一只大鳥,頂風飛翔,越飛越遠,最後消失於蔚藍的空中。…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時期(1567年—1582年),視察京城以北山嶺上的軍事防禦設施後,發現「先年邊城低薄傾圮,間有磚石小臺與墻各峙,互不相救,軍事曝立署雨霜雪之下,無所藉庇,軍火器具如臨時起發,則運送不前,士兵於城墻上無可藏匿,若大勢突入,莫之能禦」。於是,他提出了改建長城的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空心敵樓的建設。這種敵樓是一種類似於垛口的堡壘,每隔不到百米就有一座,不僅可以監督警戒,瞭望城墻外的敵情,還可以讓軍團常駐,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戚繼光對金山嶺長城的長期努力經營,使得這一帶邊防鞏固,薊鎮軍容之盛,成為九鎮之冠,他在薊鎮十六年邊塞內外一片太平景象。
磚垛關是登臨金山嶺長城的首選入口,有咽喉要道之稱,也是長城重要的隘口之一,寬1.6米,高…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3,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一
承德多山,一座環抱另一座,一群挨著另一群。縱橫交錯,綿延不斷,在燕趙大地上鋪開了一張壯闊的千里江山圖。
當你乘坐汽車飛馳在承德的大地上,你一定會有這樣的感受,看著窗外,不是你在移動,也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在往後退,似乎要退回歷史深處,而又一片山正在走來,以堅實而沈穩的步伐一下一下走來,又很快倏忽退去,就好像不是你置身於群山之間,而是群山穿越了千年時光來到你的面前,只為了短暫後退中的你那一眼回眸。這時候,你只需靜靜倚窗,把目光伸出去,看忽閃而過的樹的暗影,看雲被風牽出去很遠然後變幻出各種形狀,看群山在遙遠的天際劃出流動的線條。…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1,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韓愈的論詩詩更是喜用驚人的比喻和奇崛的語言來喻示沈雄光怪的詩境,如《調張藉》以「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喻李、杜詩風的宏闊神怪,用「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喻詩語之雄怪和筆力之高潔;《醉贈張秘書》以「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喻己作的驚世駭俗;《送無本師歸范陽》則用「鯨鵬相摩窣,兩舉快一啖」狀詩境的雄渾光怪。像這樣用具體的形象來喻示作家作品風格,揭示詩歌創作的規律,與西方接受美學的抽象說理條分縷析迥異其趣,充分體現了「論詩詩」這種融鑒賞、批評與創作為一體的文學接受方式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0,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片語精微、言約意豐,把豐富的含義濃縮在極小的篇幅之中,是論詩詩之詩性特征在文體形式上的一個顯著標誌。這一點在論詩詩的主要樣式——論詩絕句中體現得尤為充分。我們不妨以杜甫的《戲為六絕句》為例來說明這一點。我們知道,杜甫《戲為六絕句》的中心任務是通過正確理解、評價庾信和初唐「四傑」來表達一種健全的文學發展觀念。
而在如何理解和評價庾信及初唐「四傑」這個問題上當時的文壇是頗有分歧的,因為作為代表六朝文學作風的晚近名家,庾信及初唐「四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成為一些人批評的對象。如對庾信,有人貶之為「辭賦之罪人」,[8]有人甚至說他的詩賦「其意淺而繁,其文匿而采」,是一種「亡國之音」。對「四傑」,貶低的人也說「雖有文才,而浮藻淺露」。…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宋代大詩人陸游,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他從事創作時間長,詩歌數量多,內容豐富,其中最爲突出的是反映時代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像一條紅線貫穿在全部詩歌之中。同時,陸詩的風格也接近杜甫,因而也獲得一代“詩史”的美稱。名篇有《關山月》、《書憤》、《示兒》等。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傑出的愛國詩人。他的詩後期學習杜甫,多記述民族的苦難和自己戰鬥的歷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如《正氣歌》、《過零丁洋》、《金陵驛》等,歷來有“詩史”之譽。…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詩史,讀音爲shī shǐ,是漢語詞語,指的是指能反映某一時期重大社會事件有歷史意義的詩歌,也泛指能反映社會現實的其他樣式的文學作品;詩歌的發展歷史。例句有“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詩史上兩位超群絶倫的詩人”。
相關句子有“翻開華夏詩史,即可看到,每當歷史處於重大轉折的關頭,都有一批‘以詩魂壯國魂’的嘔心瀝血之作問世。”出自《羊城晚報》
詞語解釋
拼音:shī shǐ…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3,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記者:“山東學派”的主要突出貢獻有哪些?爲今天中國的伊斯蘭教中國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帶來哪些啟示?
齊金江:回顧總結“山東學派”的主要突出貢獻,要之有三:
首先是提出中華無論主流和支流,都理同道合、百川歸海。歷史上形成了儒家爲主導的中華文化主流和傳統,這是各族人民、諸家文化共同創造、共同認可的。在“伊儒會通”的歷史進程中,穆斯林學者詩雲:“惟有孔門真實事,眼前無日不春風”。
其二,中華民族無論哪個群體,都要擺正位置、紥根土壤,樂群愛國、赤膽忠心。馬注在《清真指南·教條》冩道:“入籍版圖,爲朝廷之赤子矣。”即表達中華民族要融爲一體,每一個中國人都要修身進階,要有主人意識、大局意識。…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伊儒會通“山東學派”的儒家文化底色,使之與陝西學派、金陵學派、雲南學派等相比,具有融入日常生活、體現爲人處世、關係個人修養等鮮明特點。
山東自古爲齊魯之邦,禮教之鄉,具有深厚的儒學文化傳統,同時也是“伊儒會通”的重要實踐地。回顧歷史上系統闡發“伊儒會通”思想的著作家群體,諸如王岱輿、劉智、金天柱、唐傳猷等代表性人物,都不約而同、切中肯綮地標榜齊魯文化和孔子儒學。
如何看待齊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相蘊相生的歷史規律?其對新時代的“伊儒會通”實踐有何啟示?近日,就此話題,“道中華”專訪了孔子研究院研究員齊金江。
記者:在“伊儒會通”的歷史視角下,“山東學派”與陝西學派、金陵學派、雲南學派相比有着怎樣的特色?…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19,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記者:在傳統的中國智慧里,物質和精神、個人與集體的平衡是怎樣實現的?
郝立新:人的全面發展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和群體自身的能力、素質、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發展,體現爲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二是個體與群體的社會關係、社會交往、社會生活條件等方面的發展。
在傳統的中國智慧中,物質與精神本是處於和諧統一狀態的。中國古代所描繪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就印証了這一點。…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17,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中國式現代化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是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多維度的社會發展進程。人們在關注物質世界的同時,越來越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的現代化有何不同?中國式現代化爲什麼會特別注重人的全面發展?近日,“道中華”就此話題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
記者: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之一。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的現代化有何不同?…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15,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進而第三部分,圖形轉換為「女巫草」,背景則只剩了太陽、月亮、海和荒野留存的花園。背景由原本生機洋溢的花園景觀轉變為清冷空虛之境,而作為圖形的女巫草則表示 「仍在這里」「將掌控這片土地」,直面死亡的氣勢與荒涼單調的花園背景產生巨大反差。格麗克借此提出「直面死亡的意義」的問題,詩人始終關懷著時代,物質膨脹的時代下機械乏味的生活讓人精神迷惘,世界的不確定性與死亡的威脅性讓死亡的恐懼與死亡共生,人類愈發難以攜帶足夠的信念與安全感前行。而當人能接受肉體的死亡和靈魂的新生,在直面死亡中領悟向死而生時,人類對死亡的恐懼便大大消逝,由此獲得一種輕松自然的生活方式與本真的自我存在。至此,欲望膨脹下的無所適從到向死而生再到肉體死亡、靈魂新生的存在主義生死觀得以形成[12]。
3 認知指稱:…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14,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