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va ajatus's Blog (386)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37》: 我是一個人

睡覺的時間到了,三歲兒還不肯上床。媽媽說:“看你,現在是一條龍;再 不睡,明早就是一條蟲。”

小男孩說:“我不是龍,也不是蟲;我是一個人!”說 著,還挺起胸。小小年紀,已經意識到“我”,這“我”是一個“人”;而且,“做人”可比做其他動物可貴得多。

意識到小男孩的自尊自重,媽媽摸了摸他的頭說:“對,人和其他動物不一 樣。人應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玩耍的時候才玩耍;這叫紀律。”

意識:第一塊精神基石

1950年代初期的美國,許多人不管甚麼收入或職業,都自稱屬“中產階級”。某廣告公司的經理威廉本頓,針對這現像做了一項調查,以確定“中產階級”這概念,對於一般人,究竟是甚麼意思。…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16, 201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36》: 生產成本 vs 生態條件

意識、態度、風格與哲學,恰好,也是創意產業的最大訴求。精神能力強 多一分,我們在體驗領域的成功機率就多一成。

創意產業人的精神能力,始於他自身的意識。發展成態度,最後成為獨具一格的風格、風範與哲學視野。那是別人最難以抄襲、超 越的競爭優勢。

生活主張創業

臺灣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在《手感經濟:感覺的時尚》(2006)一書 中說,創意產業中以雙手創作為主的“手感經濟”,是一種深度經濟。

它不只是手工作業,而是藝匠借助自身的精深技藝,在特別設計的產品 中,分享一種生活主張,加深顧客對於生命的體驗。…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14, 2013 at 1:36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35》: 做或不做才過癮?

到目前為止,我們討論過了,創意產業所需的知識能力與技術能力。憑這兩套功夫,投身體驗經濟,就能十拿九穩嗎? 答案當然是:不。因為,我可能懂得要做甚麼;也懂得怎麼做才做得好;問 題是:我並不想做!

我們需要第三門才幹:性靈能力,或精神能力;從內在的意義與價值認同上,推動本身去發揮既有的知識與技術。



生命終極的追問

根據1980 商務版的《詞源》定義,性靈,一指“性情。泛指精神生活。”二 指“聰慧”;而“性情”的意思,則是“人的稟賦和氣質”。 將這定義中的幾個用詞,自由碰擊與聯想,可以得到這麼一組概念:性靈,就是我們在精神、氣質方面的智慧與潛能。…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12, 201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34》: 婆羅洲最偏遠的部落

小時候,我住的是木屋,黃土地面亞答頂。水從屋旁的老井打上來,夜裏點大光燈。生活卻充滿仰望,因為有書。

我入學前,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每個月頭,母親帶著我,上街去替他領了薪水,就給我買幾本書、幾枝粉筆。每天,母親忙著餵豬、種菜時,我便坐在門檻上看書,在小黑板上寫寫畫畫。

看見名字  看見自己

那時候,我沒見過印刷機。飛機偶爾從很高很高的天空飛過,也看得不清楚。可是,自從知道了自己所讀的書,是印刷機的成果,而且是由很遠的國外搭船、搭飛機郵寄過來,我開始明白,發明,是一件很偉大的事。何況,它掉回來念,正好是我的名字。…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11, 2013 at 9:3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32》: 感受、體悟與表達

快一千年了。發生過那麼多事情,特別是牽涉到君王與權鬥,迷信與陰謀,還有決堤的情慾,倫敦塔的身份與容貌,能不再三轉變嗎?

它曾是堡壘、皇宮、監獄、刑場、檔案館、鑄幣廠和軍械庫,現在收藏了許多的皇冠、權杖、王袍、勛章、盔甲、刀劍與矛盾。許多的歷史與傳說。1988年以後,它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可是,我所關心的,坦白說,只 是托馬斯 · 摩爾。



一樣靠近天堂

大家對摩爾並不陌生。在培訓場上,我介紹他是《烏托邦》的作者。大家的表情,似乎認識他很久了。一年又一年,我所談的,其實不是他的著作,而是他的精神動力。…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8, 2013 at 7:3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33》: 捧金碗討飯

三分鐘為限,介紹馬來西亞的一個景點。企業導師培訓班的一位新學員站起 來,眼睛盯著手上的材料,像是念書地說道:



“古達位於沙巴北部,距離亞庇兩小時車程。它有漂亮的沙灘、友善的居民、許多的椰樹、經濟的海鮮與土產,還有度假村、九個洞的高球場……。”



海沙鮮炒的古達花生



我說:“這樣吧,你給每個人一張那旅遊局的資料,讓他們自己讀好了。你口中的古達,讓人感覺得,那只是一個一般的海邊鄉鎮。你只有三分鐘,應該集中於最引人入勝的一點,當著你第一難忘的故事說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7, 201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31》: 甄珍說好美好美

我上初中時,當紅的明星是甄珍和鄧光榮。每一兩個月,戲院準上映一部他們的新片。



有那麼一部戲,甄珍和鄧光榮二人,優美地在海邊奔走。那可是悠閑的年代,慢鏡頭要拍多久就多久;歌要唱多長就多長。直到女主角跑累了,瀟灑的撲在沙灘 上,抓起一把沙子。



在纖指間的沙子漏盡前,她說了一句:“好美好美的沙;好美好美的海,好美好美的天空。”此後好一陣子,有事沒事,同學們都來一句“好美好美”:好美好美的挑燈夜戰,好美好美的 悲壯成績;好美好美的夢中情人,好美好美的無始無終 ……。



“會說”與“會話”



我後來主持創意與溝通的技能培訓,見過那麼一些人,不管何時何處何因,碰…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5, 2013 at 6:27pm — 1 Comment

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30》:山魔、樹妖與女鬼

有位朋友在彭亨州開度假村,節目之一是到夜森林去聽天籟、獸嗥、鳥叫、蛙聲與蟲鳴。還有鄉野怪談。

一般由家庭或友好組成的小團體,在黃昏時乘上四輪驅動車。開過馬來甘榜、橡膠園、油棕園與果菜園,享受鄉間與原野的寧靜。

一輩子不缺話題

天色漸暗,車子慢慢開進了森林地帶。進入得多深,要看天氣。要是老天不作美,下過一場雨,那可好,有特別節目。泥濘路上,車子無法再開動,有勞大家下去幫忙推車。…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4, 2013 at 5:00pm — 1 Comment

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29》:選榴槤的儀式

難怪榴槤是果王。從遍身尖刺的視覺與觸感;濃烈得有人喜愛若狂,有人則害怕欲瘋的氣味與口味;到雙手捧到耳旁搖一搖,聽一聽它的果肉乾實或否的玄機,榴槤讓我們的所有感官都派得上用場,一個也不漏。



戲劇化經驗



你且看那些食家怎麼個選榴槤。冷靜地,雙眼在果堆中來回巡視一番,甚麼形狀甚麼大小甚麼顏色,大概會是甚麼味道,先由老練的視覺來個初選。然後,雙手一伸便抓起一粒,觸摸果殼的質感與果身的重量,看看早先的眼光是否準確。…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3, 2013 at 10:30am — 3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8》: 開椰子的藝術

他一出場,你們就知道他很專業。因為,他信心十足地微笑,雙眼友善而敬重地看著你們,然後語調輕松幽默地說:



“你們為甚麼老遠飛到韓國去看下雪?因為我們這兒不下雪。可是,你們知道嗎?許多阿拉伯人老遠飛來馬來西亞,為的就是 要看這兒下的雨。




“今天的天氣熱,沒雨看。不過無所謂,我請各位看一看,也是非常涼快的東西。”說著,他右手拿了一把巴冷刀,左手掌心上托著 一粒鮮青椰子,微閉雙眼,戲劇化地搖晃了幾下身軀,口裏念念有詞。

你們正奇怪,這是一場甚麼神秘的儀式呢?他忽然張開眼睛,稍提高聲調說:“來!我給各位開椰子,喝一喝這神賜的瓊泉玉果,祝福大家心神清爽、旅途愉快。”

語畢,優美地舞動了三五下巴冷刀,椰殼上開了一個口,瞬間熟巧的插好吸管…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2, 2013 at 9:14am — 1 Comment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7》: 到泗里街看螞蟻

有一次,我到砂拉越泗裏街去講課,縣議會主席陳錦懷到詩巫機場來接我。途中,他興奮地告訴我,他此前接待了一批罕見的遊客。

整百位旅人,乘了整十個小 時的飛機,從紐西蘭飛到古晉,轉機到詩巫,再坐一個多小時的巴士到泗裏街。為的不是看古老的婆羅洲雨林,熱帶的奇花異草,或馬來西亞第一大河拉浪江。

他們是為了看森林裏的螞蟻而來。真的,他們可是癡癡呆呆、全神貫註地,就只看螞蟻。別說遠看近看、前看後看,還蹲著、趴下、墊腳、引頸地拍照、錄影。



(Feature Photo:…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7, 2013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6》: 守候大王花

我在沙巴的內陸鄉鎮丹南講過幾回課。有一次,酒店經理告訴我們,在酒店後 的那座深山裏,臘費夏花開了。他還說,前幾天來了幾位俄羅斯遊客,因為沒遇上 花期,在林子裏足足守候了一個星期。每個小時給花蕾拍一次照,直到花開了才微笑地離去。

班上許多人活了大半輩子,還沒見識過這世界上最大朵的花卉;究竟,它有何 等的魅力?花是長在自個兒的鄉土上,可是,在我們的知識能力裏,既然不知道它到底是“甚麼”,“為何”吸引人,就別說它能吸引“誰”;因它而創造的新興產業,又最適合由“誰”、“怎樣”來經營。

自己鄉土的邊緣人

我和學員們於是決定,那天傍晚提早休息。然後,在酒店經理領路下,走入森林去看花。走下斜坡小徑,躍過一堆堆谷間清溪的石頭,投 …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6, 2013 at 5:3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5》: 熱情博熱情

圈內人說,部落格(網誌)就是一種P2P媒體。我所看到的P2P,超過原來的Peer to Peer,朋友對朋友;它更是Passion to Passion,熱情博熱情。心博心。

部落格強在個人與個人的交流,不管是透過文字、聲音或錄影,最根本的基礎就是:內容。而任何內容若缺少一份深切心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再便捷與頻密,也難以持久而深入,更談不上了解與感動。

網誌寫作或視聽創作的內容,遂成了你真情呈獻的最大資源。不過,歌手演繹一首歌,演員表達一個角色,感情投入固然重要,技藝造詣差勁,也難有造就。…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5, 2013 at 2:0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4》:情趣的現場

河畔的民間生活,是一種文化遺產。不是博物館裏的化石,是活的。小孩憑 欄向你微笑揮手,婦人在洗衣或器皿。

雙岸建築群,由遠而近,由舊到新。

岸上的各形各色,變成河面的流波蕩影。湄南河的另種風情,你是領會到 了。

觀光的必然儀式

這是曼谷的一個清晨。緩緩遊過一條運河的小艇,瞬間又開進另一邊的水道。正覺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回到大江上,乍見古老莊嚴的鄭王廟。…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4, 2013 at 11:01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3》:木頭說故事

澄徹的光忽然間照亮。一個夢讓你領悟到,越南會安的手工藝品,最具商機的,是沈香木雕的狗與猴子。

你委托會安古鎮的老匠人,根據守護著鎮上那廊橋兩邊的瑞獸原形,以沈香木創作出靈犬與祥猴雕像各一對。

然而,你的博客網頁讀者、潛在顧客怎麼分辨,這套木雕可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意義非凡的藝術作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3, 2013 at 9:0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2》:靈感夢裏求

在越南會安的第六天。淩晨,你突然醒來。發現自己的千年古鎮之旅,已寫進大半本手記,還拍了數百張照片。

然而,你這次到來,為的是收集手工藝創作,上博客網站去推介、拍賣。你的博客可是一家主題藝廊,大眾市場的那些旅遊紀念品,並不適合你。

而你參觀過的一些藝匠作品,又摸不著可以洋洋灑灑發揮的主題與故事。

廊橋靈獸  現身天啟

你看了看手記與照片,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說:“這都是些資料和資訊而 已,還不是可用來創造價值的知識與透視!”…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20, 201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1》:誰不會上網挖料?

某團體拍攝了一部紀錄片,邀我給予意見。我經營過多媒體公司,主要客戶是企業和黨政組織。

在講課與咨詢工作之余,最大的樂趣就是卷起衣袖,參與整個制作過程。從概念、策劃、編劇、錄影到後期的剪輯與配音,對於我後來研究文化創意產業,幫了大忙。

數據、資訊、知識與洞察

說回那部紀錄片,真的是“紀錄片”;把幾位受訪者對著鏡頭講話的錄影,剪出較精彩的內容,去掉不理想的部分,然後由一位電視主播做總結。

受訪者一位 接一位,每人八分鐘、十分鐘,都是類似的單一鏡頭、平鋪直敘。雖說是一氣呵成,實際上卻是一成不變。…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18, 2013 at 10:30am — 2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20》: 灼見孫中山

這裏有五個數字:17、5、12、3、8。這些數字在這裏叫著:數據、資料。你念得出這組數字,但你不明白它們意味著甚麼。

現在,讓我們重新排列這五個數字,由小到大:3、5、8、12、17。分析一 下,你看見了這組數字之間,存在著有意義的一種關系、模式。

數據變資訊

從3到5, 增加2;從5到8, 增加3,從8 到12, 增加4;從12到17, 增加 5。此時,這五個數字不再只是未經組織、作用不明的數據,而升級成:資訊。進 一步地,你能直接推論出,3之前逆序的數目,是3減1等於2;17之後順序的數 目,是17加6等於23。這答案原來並不存在,是後來演算、變化出來的新信息,就叫著“知識”。…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16, 2013 at 10:21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19》:巴生世界文化遺產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中華文化、印度文化、馬 來文化、西方文化 …………,傳統版本和現代版本,正統詮釋與另類詮釋,在馬來西亞全碰上了。

數百年來,早像多條大江與無數溪流交匯,沖積出廣袤的一大片新土壤,生長了地球表面稀鮮的風景。然而,除了國慶日的領袖獻詞、遊行隊伍與電視廣告,我們還懂得多少屬於自己的故事?

拿甚麼向環球獻禮?

何況,馬來西亞不只是馬來半島;我們還有沙巴與砂拉越。當大家說“馬來西亞由三大民族組成”的時候,往往忘記了在我們的鄉土上,還有數十個原住民族。過去25 年,我在沙巴與砂拉越帶領過許多培訓班,接觸過其中的將近三十個族群。他們各自的信仰、歷…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13, 201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18》:李安善用大東西

《斷背山》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後,李安開拍張愛玲原著改編的《色·戒》,到馬來西亞的檳城、怡保和金寶取景。我突然想起莊子來。



在《逍遙遊》篇裏,莊子提過這麽一件事:宋國某家人,拿手制造一種護膚藥。人的手腳長時間浸在水裏,皮膚會龜裂。靠著祖傳藥膏,這家人不畏水不怕寒,祖祖輩輩於是替人漂洗棉絮,算是不愁就業機會。



用大,別用小



有一天,遠方來了一位客人建議說:“一百兩銀子,收購你們的藥方。”一輩子誰也沒見過那麽多錢,一家子戰戰兢兢,想來想去。老人家說:“是老天憐憫我們,派了個菩薩來打救。”大家便同意把智慧產權出讓。…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12, 2013 at 2:00am — 2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