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快一千年了。發生過那麼多事情,特別是牽涉到君王與權鬥,迷信與陰謀,還有決堤的情慾,倫敦塔的身份與容貌,能不再三轉變嗎?
它曾是堡壘、皇宮、監獄、刑場、檔案館、鑄幣廠和軍械庫,現在收藏了許多的皇冠、權杖、王袍、勛章、盔甲、刀劍與矛盾。許多的歷史與傳說。1988年以後,它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可是,我所關心的,坦白說,只 是托馬斯 · 摩爾。
一樣靠近天堂
大家對摩爾並不陌生。在培訓場上,我介紹他是《烏托邦》的作者。大家的表情,似乎認識他很久了。一年又一年,我所談的,其實不是他的著作,而是他的精神動力。
(Feature Photo: Tower of London by Jim Lazos, http://jimlazos.com/)
16世紀30年代,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休了皇后,另娶新歡,並計劃把皇位傳給她生下的孩子。對三百多年前的英國來說,這可是離經叛道的兩件事,所以得不到羅馬教廷的認可。亨利八世於是挑戰教皇的地位,自立為英國的最高宗教領袖。身為當時的大法官,摩爾無法茍同他的行徑,拒絕向他宣誓表示效忠,因而成了倫敦塔的階下囚。
漫長的盤審、折磨與恐嚇,哪怕是充公他所有的資產;極度惡劣的禁錮環境;並刻意在他看得見的地方,白刃剖腹並車子裂屍地處死異教僧侶,也不能叫他屈服。
最後,唆使愛夫心切的妻子去勸他說,只要他肯承認亨利八世的宗教權威,就能馬上回家。他回答說:“在此或在家,不都是一樣靠近天堂嗎?”結果,他就只有一個選擇:叛國有罪。
在脖子伸向斷頭架的那一刻,已經虛弱不堪的摩爾還對劊子手說:“我的鬍子與叛國罪無關,請你把鬍子移到外面,以免殃及。”那信念,三百多年來,叫英國人挺得直腰板,擡得起頭,就像中華民族提到文天祥那樣。
歷史現場的觸動
那近乎神秘的力量何來?史學家說,下獄以前,每個晚上,他都在家中的禮拜堂裏祈禱、誦經與冥想。每週五,更謝絕一切應酬,終日修煉。
他在倫敦塔所完成的兩本書,記錄了他對於信仰的自我對話。而在斧鉞落下前的瞬間,他仍意識澄靜地完成了最後的禱告。
我在深秋時刻來到倫敦塔。穿過護城河邊第一道城墻入口的中塔,再穿過第二道城墻入口的守衛塔,踏入水巷,擡望眼--是鐘塔!不是書本上的一個名詞,是我實實在在觸摸到了的鐘塔。
有些潮濕有些冷的古磚墻。我急忙向仍穿著傳統服飾的禁衛軍請教:“這不就是曾囚禁過摩爾爵士的地方嗎?”他說:“是,還有少女時代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頓時,我仿佛看見押著摩爾的船隻,從泰晤士河上劃來,進入聖托馬斯塔下的水道,叛徒門沈重地緩緩打開。我站在水巷與鑄幣廠街交接處,遠遠聽見刑器金屬混雜著水柵與濤聲,格外的驚怵與蒼涼。在眾侍衛重重包圍下,摩爾上岸,橫越水巷,穿過第三道城墻 入口的血腥塔,踏進了鐘塔,鐵柵轟然在他身後上鎖。
他離開鐘塔的那天早晨,是往刑場走去。他再次經過血腥塔,往右,就是他十五個月前登岸的叛徒門。可是,他是向左轉。蹣跚走上大約一百步,腳下就是白塔旁的數十級石階。石階盡頭是一小片綠茵草地,叫著綠塔,就是摩爾的斷頭處。
罹難後,摩爾的頭顱掛在倫敦橋上,屍首則葬於綠茵草地旁的聖彼得禮拜堂。三年後,綠茵草地上的刑場又添一命。誰也料想不到,居然就是引起整個風波的新皇后安妮博琳。再過兩年,捏造罪名,盤訊摩爾的克倫威爾首相也一樣被問斬。不過,行刑地點換了在城堡外的塔嶺。
所有敘說變成領會
說摩爾和倫敦塔的故事,說了許多年。當我真正走進倫敦塔,恍惚間,覺得這並不是我頭一趟到來。舊地重遊的我,很可能,就是當年歷史現場的一位目擊者。最近重讀胡茵夢翻譯的《尊重表演藝術》(臺北漢光文化,1987年),作者烏塔哈根說她參觀倫敦時,歷史上曾出現於那秘室、轉角或中庭的生命,讓她感覺得他們仍在呼吸。我明白她在說甚麼。
Uta Hagen是著名的舞臺演員,紐約演技學校H·B工作室主持人。九歲時,原籍德國的她,曾在萊茵河畔的一座古堡裏居住。在鐘塔、角樓、護城河、吊橋、地牢和城墻上,想像過許多歷史的情節。直到所有書上的敘說,種種的需求、感受與情緒轉變,化成她真實的領會。
當她站在舞臺上演出中世紀的人物,她無需努力地一邊捉摸,一邊依樣畫葫蘆,模仿“應有的”樣子與行為;她是在自然地分享自己的體悟,仿佛就是在過著那角色原來的生活。
烏塔抨擊美國社會不尊重過去,而過度崇拜新東西。她認為,一位演員要是得不到歷史的啟發,得不到大自然或雙腳站立的土地所激勵,那感官與自我表達能力,都將受到限 制,而無法演好本身的角色。
她鼓勵演員,要是不能到歷史現場去走走,應該多閱讀人物自傳和史書。“直到你‘確知’自己曾在那些房子裏,和那些人一起住過,一同吃過那道特別的菜,睡過紗帳後面那個奇怪的床;和最優秀的武士共舞過,在馬上比過槍。”(41 頁)
不僅僅演員需要感受、體悟與表達的能力。創意產業所有的創作手、經營者或導師,也都需要這些能力,需要烏塔的經驗與建議。(收藏自4.1.2007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經濟版專欄)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