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8)

保羅·福塞爾《格調》(28)

第十篇·附錄(上)



一、練習題:學習推斷階級屬性(練習答案附後)



指出下列每個人的階級屬性:

1.一個小女孩,當她第一次被帶去聽交響音樂會時,她這樣描述:“一個侍者走了出來,想用小棍子打樂隊裏的人。”

2.一個五十歲的男人,坐在三十五英尺長的克裏斯遊艇的甲板上,喝著聽裝的百威啤酒,被三個穿著三角背心和廉價白色快艇帽的美麗可愛的女孩圍著。…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9:21pm — No Comments

保羅·福塞爾《格調》(26)

第八篇·升與降:貧民化趨勢 (上)



【往上爬…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9:19pm — No Comments

保羅·福塞爾《格調》(27)

第八篇·升與降:貧民化趨勢 (下)

小費運算表,錢包大小的卡片,幫助你迅速計算出百分之十五的小費。售價1美元。俄勒岡州,蒂拉穆克縣,瑞什麥提克斯鎮720信箱

從近期占去四分之一版面的昂貴廣告中,我們可以估計出,做廣告的人一定認為《紐約時報》的讀者也在趨於貧民化。這裏要談到的是帶有“美國雄鷹”標志的紀念性皮帶扣,這種銀質的皮帶扣以山為背景襯托出一只鷹,通常只會受到衣衫不整的牛仔或青少年喜愛。“這些皮帶扣將會成為絕版,”廣告上說,“一年之後它的金屬鑄模就將被永久銷毀。”很容易看出這是個騙局,以前這種詐騙在《普通力學》的讀者中曾經得手,人們很自然地會為“收藏品”的誘惑而動心。現在它針對的讀者是經紀人,基金會管理人員,大學校長。學者,醫生和律師。…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9:19pm — No Comments

保羅·福塞爾《格調》(23)

第七篇 “一張口,我就能了解你” (上)…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9:14pm — No Comments

保羅·福塞爾《格調》(24)

第七篇 “一張口,我就能了解你” (中)

至於在飛機上使用的各類口語或書面語,它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吻合了中產階級的強烈需要,用詞務必虛張聲勢。此類表達當然不一而足,從motion discomfort(速度不適),flotiltion device(漂浮裝置)到teverages(飲品)和nondairy…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9:14pm — No Comments

保羅·福塞爾《格調》(25)

第七篇 “一張口,我就能了解你” (下)…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9:14pm — No Comments

保羅·福塞爾《格調》(22)

第六篇·智力生活(4)



【聖經



中產階級是無數《聖經》“新譯版”(“重寫版”的說法似乎更貼切)占壓倒多數的讀者。不消說,這些“新譯”使我們的時代同以前相比蒙受恥辱。值得註意的是,在所謂教育全球化普及之前,這些新版本根本不會被認為有必要存在。受了如此不幸的教育的人們,不光對歷史觀點毫無知識,而且連行文風格和習語也所知甚少,除了現代英語之外,其他任何時代的英語都會難住他們,於是中產階級甚至要求神性也要用“容易懂的語言”來表達。假如,就像奧登所說,…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8:57pm — No Comments

保羅·福塞爾《格調》(21)

第六篇·智力生活(3)



【讀物…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8:57pm — No Comments

保羅·福塞爾《格調》(20)

第六篇·智力生活(2)



60年代所發生的一切,簡單講就是一個在這個國家司空見慣的變本加厲過程,膨脹,浮誇,狂妄自大。這一點清楚地在一個公民70年代喜出望外的表達中體現出來:“英國有兩所大學,法國有四所,普魯士有十所,而俄亥俄一個州就有三十七所。”這裏每一所學院都想成為一個大學,就像每一個雇員都想成為“管理者”,而每一個管理者又都想當上副總裁一樣,簡直就像大經地義的事。…

Continue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8:56pm — No Comments

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27)

關於戰爭期間他在森林裏完成的業績,柯希莫講過許多,而且講得那樣今人難以置信。我不想證實他的這種或那種說法了。我讓他自己來說吧,我如實地引用他所講的一個故事。

敵對軍隊雙方的偵察巡邏隊都進入森林冒險。我在樹上,每當聽見在荊棘上踩響的腳步聲,我就側耳細聽,以便弄清楚是奧軍還是法軍。

一個奧地利的年輕中尉,膚色很淺很淺,帶領一支巡邏隊,士兵們著裝整齊,身穿燕尾服,打領結,頭戴三角帽,腳穿長筒靴,白色武裝帶交叉著,掛著槍支和刺刀,他讓士兵們兩人並排成兩行縱隊在險峻的山路上盡量保持隊形。他對森林的情況一無所知,對準確執行得到的命令卻胸有成竹。小軍官按照地圖上標出的路線前進,不斷地往樹幹上撞鼻子。他讓部下穿著釘了釘子的鞋在光滑的石頭上滑倒,或者把眼睛碰到櫟樹上,但是總是註意保持帝國軍隊至高無上的神氣。…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December 20, 2016 at 7:44pm — No Comments

張愛玲·愛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她沒有說什麽,他也沒有再說什麽,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Continue

Added by A'Less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7:21pm — No Comments

麥家·《紅高粱》:叛亂的狂歡

那些年,我們中的很多人的記憶都被一部叫做《紅高粱》的小說和電影給籠罩了。時隔二十多年,我的一位年輕的朋友說:《紅高粱》啊,講什麽記不清了,只記得一片血腥的高粱地和在高粱地裏亂搞的事兒。他說的是真話,性與暴力,是很多人關於那部電影和小說的集體記憶。他毫不掩飾對這個眼下“習以為常”的詞語的不屑,但對我,對每一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會知道這個詞語對於當年的文學寫作是一種什麽樣的意義。我覺得,那意義也許就像我們剛剛經歷的汶川特大地震。…

Continue

Added by Suan Lab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32pm — No Comments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15章)

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學

第十二章說過,《易經》本來是一部占卜的書。到後來,儒家為它作出了宇宙論的、形上學的、倫理學的解釋,構成了“易傳”,附在現在通行的《易經》後面。

“易傳”的宇宙論學說已經在第十二章講到了。往後在第二十三章還要講到。這一章我們只限於講“易傳”和《中庸》中的形上學、倫理學學說。

《中庸》是《禮記》的一篇。傳統的說法是。《中庸》為孔子之孫子思所作,但是實際上它的大部分是較晚的著作。“易傳”和《中庸》代表先秦儒家形上學發展的最後階段。它們的形上學興趣確實很大,所以公元三、四世紀的新道家把《易》當作思辨哲學的三部主要經典之一,另外兩部是《老子》、《莊子》,合稱“三玄”。梁武帝(公元…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32pm — No Comments

(法)埃梅:穿墻記

從前,有一個異人,名叫杜蒂耶爾,住在蒙馬特爾區奧爾尚街七十五號乙公寓的四層樓上,他有不費吹灰之力穿墻過壁的奇能。此公留著一個撮黑山羊胡,架著一副夾鼻眼鏡,在登記局當個三等小職員。冬天,他乘公共汽車上班,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他就頭戴瓜皮小帽,步行往返 。…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31pm — No Comments

房龍《人類的故事》15 古希臘的自治制度

古希臘人是歷史上最早進行自治實驗的民族

一開始,所有希臘人貧福均等。人人都有一定數量的牛羊。泥糊的小屋就是自己的宮殿。平時,人們按自己的意願行事,一旦有重要的事務需公眾討論,所有市民便聚集在市場上議事。人們選出一位眾望所歸的老人作為會議主席,他的職責就是保證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得到表達意見的機會。當有戰事發生,一位精力特別充沛且自信心極強的村民便會被推舉為軍事領袖,和選舉他為統帥、自願交給他指揮權,當然,人們同時也保留著等危機過去使解除他職務的權利。

可漸漸地,小村莊發展為城市。有些人工作勤奮,有些人好逸惡勞;有些人交了黴運,可另有些人卻靠欺詐手段發了財。於是,整個城市不再由許多財富均等的市民組成。相反,城市的居民變成了一小群富人和一大群窮人。…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31pm — No Comments

契科夫:柔弱的人

前幾天我把孩子的家庭教師尤麗婭·瓦西裏耶夫娜請到我的辦公室來,要和她談談孩子的情況,順便付給她應得的工資。

我對她說:“請坐,尤麗婭·瓦西裏耶夫娜!我想工資應該付給你了。您也許要用錢,您太拘泥禮節,自己是不肯開口的……呶……我們和您講妥,每月三十盧布……”

“四十盧布……”

“不,三十……每月的工資我都清清楚楚地記下,我一向按三十盧布付教師的工資的……呶,您呆了兩月……”

“兩月零五天……”…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28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1)

作者:納塔莉•沙鷗 (Nathalie Charraud)

巴黎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事業學派(ECF)成員,精神分析世界協會(AMP)成員。曾執教多所大學:巴黎第十三大學教授數學,巴黎第八大學和雷恩第二大學教授精神分析理論。著有《無窮和無意識:對喬治•康托的研究文集》(Infini et Inconscient, essai sur Georg Cantor)、《拉康和數學》(Lacan et les math matiques),參與編著《數學中的實在》(Le r el en math matiques)叢書,該叢書全面討論數學與精神分析的關系。作者亦在許多重要精神分析雜志上有數篇重要論文,並受邀為拉康派精神分析重要繼承人雅克•拉蘭•米勒(Jacques-Alain Miller)主編的《誰是你們的精神分析家?》(Qui sont vos…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27pm — No Comments

馬保奉·尼泊爾禮俗面面觀

行“合十禮”

尼泊爾人熱情誠實,謙遜好客。最常見的禮節是“合十禮”,即雙手合掌,舉於胸間,並說“那馬斯德”(您好)。他們尊敬長者,在長者面前習慣低頭致禮,而長者的還禮方式是將右手放在對方頭上,並予祝福。在山區,對初次見面的客人伸舌頭,表示赤誠歡迎。

去家裏拜訪,需在門外脫鞋。主人常給來訪的朋友贈送尼泊爾小帽,以表尊敬和歡迎。告別時,會送上一雙手工精制的鞋,以祝朋友前程萬裏。向他人遞送物品時,需用雙手奉上,如不便,也需用右手遞上,但應以左手指尖抵住右臂。

尼泊爾人歡迎貴賓時,通常安排5名女童敬獻鮮花。從機場到賓館,一路搭起數道拱門,拱門兩側各置一個黃銅罐,罐內插滿鮮花。…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26pm — No Comments

奧斯特瓦爾德·我如何成了化學家

奧斯特瓦爾德(1853——1932),德國物理化學家。生於拉脫維來的裡加。187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裡加工業大學教授。1885年測定弱酸時發現奧斯特瓦爾德稀釋定律。1887年與人合作創辦《物理化學雜誌》。以後努力組織世界化學學會。因在催化劑、化學平衡和化學反應速度等方面的成就,獲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著有《普通化學教程》等。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長期以來,在一起慶祝聖誕節的來臨已經成為我們實驗室的慣例。我們的研究所早在布魯德街的時候就開始了這種令人愉快的聚會,儘管其外在形式現在已經發生了某些明顯的變化。這種聚會的方式起先極其簡樸。我們坐在桌子旁邊看著公務員禮節性地向每個人贈送一件詼諧的禮物,當然我也會鄭重地得到一份同樣的禮物。在贈送禮品的間隙,我們喝喝混合飲料,吃點風味糕點。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26pm — No Comments

茅盾·旅蹤屐痕 古列巡禮

和喬治亞共和國京城梯俾利斯相距百多公裏,在海拔二千公尺的高原上,謙卑地蹲著那樸素的古列鎮。勤勞的人民遠在第五世紀建築了這一個鎮,他們大概夢想不到一千五百年後,會有無數異鄉的遊客懷著一顆虔敬的心來這裏訪問,只因為這裏是斯大林的故鄉,只因為這裏保存著斯大林所住過的一間小屋。

當我翻著那"來客留言簿",看著那代表了歐,亞,非,美,澳五大洲的許多民族的多種不同語言的"題詞",我的思潮忽而從現在跳到千五百年前,忽而又飛繞了地球一匝,我不知道為什麽我又想起這在萬裏外的我的朋友們和我的親人們來了。…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25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