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雅克·拉康:欲望倫理
1.“重返弗洛伊德”
按雅克•拉康(1901—1981)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改造成“法國式花園”的人。在這座花園中,人們既可以沿著理性化的道路愜意地散步,也可能在花園的迷宮裏迷失方向,或者在小樹叢中找到一些從未被發現的東西。這一比喻體現了拉康引以為豪的、以笛卡爾主義和啟蒙運動為代表的法國思想的特點。而事實上,拉的作品卻給世人留下艱深晦澀的印象,以至於我們在讀拉的作品之前必須做一些預備工作,並做好吃苦受累的思想準備。就像拉康在《文集》(crits)的引言中說的那樣,他的寫作風格要求讀者在閱讀時付出努力。…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5, 2017 at 12:12pm — No Comments
引言
應我的北京對話者們的要求,我優先談到了倫理和政治的問題,但是,我也同樣強調了精神分析與科學的關系在當代的重要性。因此,第一個部分的命名是“面對科學和倫理的精神分析”,第二個部分是“精神分析和政治”。第三個部分是通過“數學型”Math me是拉康創造的一個詞。首先我們可以從math me裏面聽到ma…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4, 2017 at 4:31pm — No Comments
杜小真·恰當的“入口”——寫在前面的話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精神分析學家納塔莉•沙鷗女士的《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一書,是她2011年秋在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拉康系列講座的記錄。首先要感謝人民大學吳瓊教授(還有他的大作《雅克•拉康,閱讀你的癥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張旭博士和北京大學及人民大學的相關師生,他們為促成沙鷗教授在中國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本書的出版起到關鍵作用。還要感謝國內外的中文譯者們無功利目的辛勤工作,嚴和來博士以及沙鷗教授在巴黎的其他多位學生為本書的翻譯、校訂和成書所做的努力。還要特別感謝漓江出版社,沒有出版社的學術眼光和誠懇支持,這部如此有價值的作品難以問世。…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31, 2016 at 10:01pm — No Comments
作者:納塔莉•沙鷗 (Nathalie Charraud)
巴黎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事業學派(ECF)成員,精神分析世界協會(AMP)成員。曾執教多所大學:巴黎第十三大學教授數學,巴黎第八大學和雷恩第二大學教授精神分析理論。著有《無窮和無意識:對喬治•康托的研究文集》(Infini et Inconscient, essai sur Georg Cantor)、《拉康和數學》(Lacan et les math matiques),參與編著《數學中的實在》(Le r el en math matiques)叢書,該叢書全面討論數學與精神分析的關系。作者亦在許多重要精神分析雜志上有數篇重要論文,並受邀為拉康派精神分析重要繼承人雅克•拉蘭•米勒(Jacques-Alain Miller)主編的《誰是你們的精神分析家?》(Qui sont vos…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27pm — No Comments
02 荒謬的墻
偉大的作品、深邃的感情,總是包含著比它們意識要說的多得多的東西。在心靈中發生的不斷的運動及沖動也同樣在行為與思維的習慣之中,並且在心靈本身並未察覺的諸種後果中繼續進行著。偉大的情感攜帶著各種不同的天地——光明燦爛的或貧困痛苦的天地——與自己一起遨遊。這些偉大的情感用自己的激情照亮一個獨特的世界,並在這個世界中又遇到了適合於它們的氣氛。有嫉妒、利欲與利己的世界,還有慷慨大度的世界。一個世界,就意味著一種形而上學或一種思想立場。那些各種各樣的感情所包含的真實的東西則將更是如此,因為作為它們主要構成成分的那些激情和帶給我們美好世界或引發出荒謬世界的那些情感一樣,都是同樣混亂無序,同樣“變幻不定”,都是既遙遠而又“在場”的。…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November 8, 2016 at 10:44pm — No Comments
01 荒謬和自殺
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其他問題——諸如世界有三個領域,精神有九種或十二種範疇——都是次要的,不過是些遊戲而已。首先應該做的是回答問題。正如尼采所說,如果一個哲學家要自己的哲學受到重視,那他就必須以身作則。要是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人們就會理解到回答這個問題是多麼重要,因為這種回答先於最後的行動。心靈對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十分敏感的。但是,應該更深刻地分析這些事實,以便使精神明了它們。
(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November 1, 2016 at 8:37am — No Comments
卡繆·最受年輕一代歡迎的導師
阿爾貝·加繆(1913—1960),20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評論家,存在主義和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
加繆的代表作品《局外人》(1942)、《西西弗的神話》(1942)、《鼠疫》(1946)、《叛逆者》(1951)以其深邃深刻的精神力量鼓舞著20世紀的人們,已經成為20世紀文學中的經典佳作。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他的作品“透過明敏與摯忱闡明了我們這個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莫裏亞克稱他為“最受年輕一代歡迎的導師”;福克納視之為“一顆不停地探求和思索的靈魂”;《紐約時報》評論他“是屈指可數的具有健全和樸素的人道主義外表的文學大師”。…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23, 2016 at 9:51pm — No Comments
總序·周國平
把ThinkerReadings譯作“醒客悅讀”,我覺得很有意思,音義兩恰。聽說最早把Thinker妙譯為“醒客”的是我的朋友蕭瀚,萬聖書屋用作了咖啡座的名稱。中國的屈原、希臘的赫拉克利特,都早已把思想者喻為醒著的人,而把不思想的人喻為昏睡或爛醉之徒。眾人皆醉,唯我獨醒,這誠然是很痛苦的。但是,醒客自有醒客的快樂,而其中的一項莫大快樂便是閱讀。閱讀經典,就是今天的醒客與歷史上那些偉大的醒客對話。這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並不孤獨,存在著一個醒客的世界,這個世界超越於歷史的變遷和人間的喧嘩而長存,把一切時代的思想者聯結成一個整體。…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7, 2016 at 3:19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
《西西弗的神話》被人稱作是存在主義的封篇之作,它以優美如詩的語言,提出了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一個個命題。加繆曾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中說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個聖徒,仍然要跪在一個聖徒面前祈禱-這個聖徒就是加繆筆下的西西弗。
1957年,加繆由於“他重要的文學作品——它們透過明敏與摯忱闡明了我們這個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本書由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杜小真教授翻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柳鳴九教師作序介紹。杜小真老師長期從事法國哲學研究,對法國思想和文化有著通透的理解。…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5, 2016 at 1:24pm — No Comments
一九五O年
沒有任何令人惋惜的理由說,人的性格可能是由人之外的世界所影響的(威林格)。因為根據我們的經驗,這只是說人隨環境而變化。如果要問,人、人的道德如何能由人的環境所強制呢? 回答則是:雖然有人會說“沒有人必然會對強制作出退卻”,然而在這種環境之下,他事實上將會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來活動。
“你不必做到,我能給你表明一種(不同的)方式,——但是,你將不能把握它。
…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pm — No Comments
文化和價值: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一年
一九四九年
“節日”的概念。我們用樂曲來修正它。在另一個時代它是與恐懼和憂慮相關的。我們稱之為“詼諧”和“幽默”的東西毫無疑問不存在於別的時代。它們常常是不斷變化的。
“Le style c'est l'homme”[“風格即其人”],“Le style c',est l'homme meme”…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8,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3, 2016 at 9:49am — No Comments
一九四八年
當你進行哲學探討時,你必須進入到早期的混亂之中而在那裏無拘無束。
天才是性格自身可以感覺到的才能,這就是為什麽我要說克勞斯具有才能,即一種特殊才能但卻不是天才的原因。天才必然有著閃光,盡管它是才能的很大灌輸,而你卻未有註意到這種才能。一個例子,“因為牛和驢也能作出一些事情……。”顯然,這句話比克勞斯寫的任何東西都要偉大得多。這不再是智力的骷髏,而是一個完整的人。
…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September 18, 2016 at 10:46pm — No Comments
文化和價值:一九四七年—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七年
關於世界的真正基督教啟示所看見的東西是不會重現它們自身的。例如,科學技術時代的信仰,對於人類來說是預示結果的先兆。這並不荒謬。這種關於巨大進步的觀點,與那種認為真理最終將被認識的觀點一起,都是一種幻想。對於科學知識,沒有任何善的或稱心如意的東西,而追求科學知識的人類將會落入陷井。明顯的是,這就是事物本來存在的方式。
一個人的夢事實上決不會實現。…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31, 2016 at 11:57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9, 2016 at 10:57pm — No Comments
深刻地把握困難乃為難事。
因為如果近似地把握了困難,那也只不過是困難的表面而已。當困難從本質上被把握時,這就涉及到我們開始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這些事情。例如,從煉金術到化學的思想方式的變化好象是決定性的。新的思想方式若要建立起來是如此的困難。
一旦新的思想方式被建立起來,許多舊問題就會消失。確實,這些問題變得難以再現。因為它們與我們表述我們自己的方式一同發展。如果我們自己選擇了一種新的表述方式,這些舊問題就會與舊服裝一同被遺棄。
…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8, 2016 at 11:01pm — No Comments
文化和價值:一九三八年—一九四六年
一九三八年
弗洛伊德的思想:瘋狂的鎖沒有被毀壞,它僅僅被更換了;舊鑰匙已經不能打開這把鎖,但是它可以被一把結構不同的鑰匙打開。
據說布魯克訥的交響曲有兩支序曲。交響曲先以第一種思想開始,然後又以第二種思想開始。這兩種思想不是作為血緣親屬,而是作為丈夫和妻子相互依存的。
…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1, 2016 at 8:25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