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25)

薩繆爾·貝克特《等待果陀》(3)

 [愛斯特拉岡一下子驚醒過來。

  愛斯特拉岡:(驚恐地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我睡著啦!(責備地)你為什麼老是不肯讓我睡一會兒?

  弗拉季米爾:我覺得孤獨。

  愛斯特拉岡:我做了個夢。

  弗拉季米爾:別告訴我!

  愛斯特拉岡:我夢見——

  弗拉季米爾:別告訴我!…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9:56pm — No Comments

薩繆爾·貝克特《等待果陀》(2)

 弗拉季米爾:然而……(略停)怎麼——我希望我的話並不叫你膩煩——怎麼在四個寫福音的使徒裡面只有一個談到有個賊得救呢?四個使徒都在場——或者說在附近,可是只有一個使徒談到有個賊得了救。(略停)喂,戈戈,你能不能回答我一聲,哪怕是偶爾一次?

  愛斯特拉岡:(過分地熱情)我覺得你講的故事真是有趣極了。

  弗拉季米爾:四個裡面只有一個。其他三個裡面,有兩個壓根兒沒提起什麼賊,第三個卻說那兩個賊都罵了他。

  愛斯特拉岡:誰?

  弗拉季米爾:什麼?…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9:56pm — No Comments

薩繆爾·貝克特《等待果陀》(1)

(第一幕)

 [鄉間一條路。一棵樹。

  [黃昏。

  [愛斯特拉岡坐在一個低低的土墩上,想脫掉靴子。他用兩手使勁拉著,直喘氣。他停止拉靴子,顯出精疲力竭的樣子,歇了會兒,又開始拉靴子。

  [如前。

  [弗拉季米爾上。

  愛斯特拉岡:(又一次泄了氣)毫無辦法。…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9:56pm — No Comments

袁靜芳·劉天華的二胡情韻(3)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ly 14, 2017 at 9:49pm — No Comments

袁靜芳·劉天華的二胡情韻(2)

劉天華出生的年代,正好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所以,在劉天華先生的思想里就體現了一種民族的精神,一種科學進步的精神。比如他民族精神的體現,對音樂究竟怎麼看,當時他就講,你穿皮鞋也可以走路,當然,中國人當時不可能每個人都穿皮鞋,那麼,穿草鞋也可以走路;又說,吃西餐很好,但實際上當時中國人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吃得起西餐,那麼,窩窩頭也能充饑,也就是說他的音樂思想是一種平民的思想。他是考慮到音樂要普及,要能被大多數人接受。同時,他在文章里極力反對,就是說不同意把音樂就培養幾個高級吹鼓手,只為少數人欣賞。也就說他認為音樂是為一定的人、一定的階層服務的。他在音樂上的這種思想和當時五四時期在文學上的平民文學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雖然,當時這種“平民文學”思想和我們現在的認識是不完全一致的,可是在當時來講,這種“平民文學”思想也還是具有相當重要的社會的進步意義和民主性的。…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ly 14, 2017 at 9:47pm — No Comments

袁靜芳·劉天華的二胡情韻(1)

主講人簡介:

袁靜芳:女,1936年2月22日生,漢族,湖南省岳陽縣人,音樂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系主任。袁教授致力於中國傳統器樂與樂種理論的研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涉足佛教、道教音樂的整理、研究工作。開設理論課程:“民族器樂概論”、“中國傳統器樂名作分析研究“、“中國佛教京音樂研究”、“中國傳統音樂理論專題研究”等,指導碩士、博士生多名。…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ly 14, 2017 at 9:47pm — No Comments

吳岳添·貝克特和他的荒誕劇

  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是先用英語後用法語寫作的愛爾蘭作家,也是法國荒誕派劇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於一九○六年四月十三日出生在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新教家庭里,一九二三年進入都柏林的三一學院學習法文和義大利文,一九二七年畢業。第二年貝克特被選派到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擔任為期兩年的英語助教,結識了已經是意識流小說大師的同鄉喬伊斯,並且與人合作把他的一些作品譯成了法文。

  任教期滿,貝克特回到三一學院任拉丁語講師,一九三二年辭職后專事創作,同時先後在法國、愛爾蘭、英國和德國漫遊,在一九三七年看到納粹主義的威脅后返回巴黎定居。他在二戰期間參加了抵抗運動,替一個為英國收集情報的支部翻譯資料和打字。結果支部被人出賣,他躲過了蓋世太保的追捕,逃到普羅旺斯的一個村莊里當僱工。和平剛剛恢復,他又志願到諾曼底的一個紅十字會醫院裡去當了幾個月的翻譯。…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9:16p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殭屍》

一對男女在路上走著,那是墓場旁邊的道路。時間是午夜,四周籠罩著薄霧。他們並不想在午夜時分走在這種地方,可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又非經過這里不可。兩個人緊緊的握著手快步走著。

“簡直像在拍麥可。杰克森的錄像帶。”

“嗯,那墓碑還會動呢!”

那時,不知由何處傳來類似重物移動般的”吱嘎”聲。兩人不由得停下腳步,面面相覷。

男人笑了出來。”沒事啦!別那麼神經質嘛!只不過是樹枝摩擦的聲音,大概是被風吹的。”…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9:07p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加納格列達》(下)

“把他埋在後面吧!”瑪爾他說。

於是,我們把被割破喉嚨的警官埋在後院,連手槍、手銬、紙夾、靴子都一起埋起來。挖洞穴,搬運體、埋體等粗活都是瑪爾他做的。瑪爾他模仿著美洲豹的聲音,一邊唱著“進去吧!阿哥哥!”一邊處理善後。我們兩人把埋好的土踏平,然後在上面撒些枯葉。

當然,當地的警察也經過一番徹底的調查。他們仔細地找尋失蹤的警官,也有刑警來過我家,他們問了許多問題。可是,他們並未發現任何線索。“放心吧!事情不會漏的!”瑪爾他說。“他的喉嚨被割破了血也被放光了。而且還被埋在那麼深的洞里。”於是,我們好不容易才松了一口氣。…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9:04p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加納格列達》(上)

我的名字叫加納格列達,我在幫姊姊瑪爾他做事。

當然,我的本名並不叫格列達,這是我當姊姊的助手時使用的名字。換句話說,這就是工作上的化名。

平常不上班時,我都是用加納達姬的本名。我之所以取名為格列達,是因為姊姊叫瑪爾他。

我還沒有去過格列達島。

我常常從地圖上看那個島。格列達是位於非洲附近的希臘的島名,它的形狀就像被狗銜在嘴里的骨頭,硬幫幫地且細細長長的,上面有著名的遺跡——克諾蘇斯宮殿。據說古時候有位年輕勇士迷路時,曾經得到女王的幫助,因而留下一段佳話。我想,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到格列達島一游。…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9:04p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電視國民》(下)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電視國民》(上)

‘電視國民’闖進我的家里,是在星期日的黃昏。季節是春天。我想大概是春天吧!總之,那是個既不冷也不熱的季節。

不過,老實說,季節在這件事上並不是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是那是個星期日的黃昏。

我不喜歡星期日的黃昏。因為,隨之而來的一切事物--特別是星期日黃昏--總是令我心煩氣躁。每當接近星期日的黃昏時,我的頭就開始痛。至於疼痛的程度則因時而異。不過,盡管程度有別,疼痛依然如故。通常都是從感覺到兩邊的太陽穴里面一公分或一公分半的地方,有柔軟的白色肉團產生奇妙的痙攣,那種感覺簡直就像從那團肉的中心抽出一條無形的線,有個人在遠處拉住線的一端,輕輕地拉緊一般。雖然並不很痛,但是那種感覺就好像在深度麻醉的部分,緩緩地刺進一根長針。…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面包屋再襲擊!!》(上)

到目前為止我仍然不敢確定,將搶劫面包店的事情,告訴妻子,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選擇。問題大概是出在缺少一個推斷正確的基准吧!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正確的結果,是由於不正確的選擇所造成的,相反的,有很多不正確的結果,卻是正確的選擇所造成的。為了回避這種不合理性——我想這樣說應該無妨——我們有必要站在一個不做任何選擇的立場上,大致說來,我是依據這樣的思考來過生活的。發生的事情就已經發生了。尚未發生的事情仍然未發生。

如果以這個立場來思考每一件事情的話,我將搶劫面包店的事情告訴妻子,這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已經說出去的話就像覆水一樣難收,如果會因為這些話而發生某個事件,那也是既定的事實,永遠無法改變。如果人們會以奇異的眼光來看這個事件的話,我認為應該到事件整體的狀況去探求。但是,不管我是如何來想這件事情,事情永遠是不會改變。這麼說也只不過是一種想法罷了!…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8:35p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面包屋再襲擊!!》(中)

“但是,聽華格那的音樂並不能算是工作!”妻子說。

“說得也是!”我說。

“如果當時面包店的老板要我們洗盤、或者是擦玻璃,我們一定會斷然拒絕,然後毫不猶豫的就搶走了面包。但他並沒有那樣的要求,只是要我們聽聽華格納的唱片而已,因此我和同伴感到非常困惑。可是當華格納的音樂一放出來時,我才發覺和原先預想的完全不一樣,這些音樂廳起來好像是對我們所下的咒語一樣。即使是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認為當初實在不應該接受面包店老板的要求,只要依照最初的計畫,拿起刀子威脅他,單純地搶走面包。如果這麼做的話,應該就不會再有問題了。”

“發生什麼問題了嗎?”

我再度用手腕的內側揉揉眼睛。…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8:34pm — No Comments

村上春樹《面包屋再襲擊!!》(下)

“是的,現在立刻就去,趁肚子還餓著的時候,把以前沒有完成的事情都完成。”

“但是,有面包店半夜還營業的嗎?”

“東京這麼大,一定可以找到一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面包店。”妻子坐進中古的豐田汽車,穿梭在凌晨兩點半的東京街上,尋找面包店。我手握著方向盤,妻子坐在前座,好像道路兩旁的貓頭鷹,在深夜里露出尖銳的視線。後座上橫躺著一把硬直、細長的自動式散彈槍,車子每一震動,裝在妻子口袋里預備用的子彈就會發出乾裂的碰撞聲,除此之外,行李箱里還放著兩個黑色的滑雪面罩。妻子為什麼會有散彈槍,我也不太清楚。滑雪面罩也是一樣,我和她從來不曾去滑過雪。但是,關於這些她並沒有一一說明,我也不想詢問,只是覺得結婚生活真是非常奇妙。…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8:33pm — No Comments

林榮泰·文化創意˙設計加值(下)

文化產品的資訊與知識加值

原始藝術豐富的生命力、粗獷、神秘感,一直是近代藝術創作者喜愛借用的題材。近年來台灣的原住民藝術逐漸受到重視,而與藝術相關的設計專業,是否可以參考原始藝術文化的精神意涵,或借助其原始藝術的創意呈現,運用在激發產品構思的靈感,形成造形特色的創意,是值得究探討的議題,其重點則在於圖3 所示的文化創意加值模式,如何把原始的文物資料,經由資訊與知識加值,轉化成創意知識,再經由創意加值而形成智慧財產。林榮泰等人(2003, 2004)曾經以系統性、科學化的方法,針對原住民物質文化進行探討,並參考相關的文獻,提出如表1 的格式,逐步將原住民物質文化整理歸納和解析,並針對設計的實際需求,把文化內容轉化成設計過程可被運用的形式,建立一個可以方便查詢的資料庫。

表1…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14,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林榮泰·文化創意˙設計加值(上)

Cultural CreativityAdded Design Value

作者:林榮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教授



文化創意設計

台灣過去的經濟蹟是架構在台灣人勤儉的習性,拼的是如何「降低成本(cost down)」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即所謂的代客加工(OEM)。隨著台灣人消失中的勤儉美德,加上產業結構丕變與外移,我們意識到降低成本固然重要,經由設計「提高價值(value up)」更重要,即所謂代客設計(ODM)。最後,透過文化加值設計產業,自創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value added)」,所謂自創品牌(OBM),正是目前我們努力的方向。…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14, 2017 at 7:00pm — No Comments

傑夫·賈維斯《媒體失效的年代》簡介

媒體工作者必讀!新聞人的數位時代指南。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傳播大革命已然到來!

究竟平面印刷品、電子書、電視、互聯網……怎麼互相交集打造出全球繁瑣綿密的資訊網路?並在其中每秒充斥了數以億計的字元,飛快進行傳送,這些都是極客(Geeks)帶給世人的禮物,但在資訊爆炸的表象之下,這些內容究竟對我們有什麼正面意義?真如大家所說的:閱讀不興、經典已死?還是我們可以應用全新媒介,生成與以往全然不同的形式,讓這些內容成為未來舉足輕重的經典?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13, 2017 at 8:40pm — No Comments

傑夫·賈維斯《媒體失效的年代》前言

當今的數位遠見家對像我這樣的人說,我們就是不瞭解他們。他們談論世人相互連結的美妙現象,談論新聞業的民主化。他們說,現在新聞都採取病毒式傳播——而我們應當對此心懷感激。不過,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對帶來禮物的極客保持戒心。在二○○九年的今天,病毒式傳播現象愈來愈常見,利潤卻愈來愈微薄。因為新聞需要成本;因為品質需要成本;因為免費把價格設定得太低;因為免費無法永續經營;因為免費太過昂貴。—辛頓(Les Hinton),前道瓊公司執行長,在印度海德拉巴的世界報業大會上發言,二○○九年十二月一日…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13, 2017 at 8:35pm — No Comments

程宜華·媒體如何走向「有效」的年代? —專訪傑夫賈維斯(Jeff Jarvis)

近日,一本來自美國的翻譯書籍《媒體失效的年代》,在國內媒體界引起一陣譁然。讓已滿身是傷的媒體,再度挨上一記沈重的拳頭。早就狐疑的人們,心底從此有了更加肯定的答案。8月的紐約正值盛夏,我懷中揣著這本書,帶著滿腹疑惑,從曼哈頓第八大道與50街的住處,走過幾個街口,抵達紐約市立新聞大學(CUNY),與本書原作者傑夫賈維斯(Jeff Jarvis)會面。

白髮白鬍、人高馬大的傑夫,看起來像瘦身後的聖誕老公公,而我則仿彿在等待拆開禮物,一探究竟。…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13, 2017 at 8:14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