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5)兩類不同的領袖
和生物的多樣性相比,領袖的類型顯得很是十分單薄。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天下的領袖都是一樣的。
大體上,這些首領和煽動家可以分成明顯不同的兩類,他們之間的區別在於意誌力的持久度。
第一類領袖往往充滿活力,但是只擁有一時的堅強意誌。這一類領袖通常一身蠻勇,在領導突然決定的暴動,帶領群眾冒死犯難,讓新兵一夜之間變成英雄這些事情中,他們特別派得上用場。…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7:07pm — No Comments
(3)領袖召喚信仰狂潮
每一個民族都不缺乏領袖,但是他們卻並不全然是狂熱的瘋子。在各群體的領袖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是狂信者,他們也沒有被那種強烈信念所激勵。
這些領袖往往精通巧言令色之道,他們一味追求私利,善於用取悅於無恥的本能來說服眾人。鑒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把他們歸到野心家的隊伍中去。
野心家可以利用他們的手腕在群體中產生巨大的影響,然而,這卻只能奏效於一時。因為他們只是受野心和私欲的驅使,而這是無法令他們做到喪失理性的。…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7:07pm — No Comments
(5)第四:經驗
經驗是真理的傳播手段,也是幻想的敵人。
可以說,經驗是唯一能夠讓真理在群眾心中牢固生根的方法,也是唯一讓危險的幻想歸於破滅的有效手段。
然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經驗必須是積累了許多代的,並且可以隨時被驗證的。
通常,一代人的經驗對下一代人是沒多少用處的。這就是一些被當做證據引用的歷史事實達不到目的的原因。它們唯一的作用就是證明了一種廣泛的經驗即使僅僅想成功地動搖、或是壓制那些牢固根植於群眾頭腦中的錯誤觀點,也需要一代又一代地反復出現。…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7:03pm — No Comments
(4)第三:幻覺
自從有了文明,群體便開始被幻覺包圍著。
最早的幻覺,來自於對自然的敬畏,於是人們捏造出神靈,開始崇拜偶像,沈迷在宗教幻覺裏。
隨著文明的進步,人們開始不再相信神靈,而是把註意力集中到人文科學的領域裏,無數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被詮釋出來,又促使無數民眾把它們當成信念來恪守,於是哲學幻覺就成為了那一時代的風潮。進入近代之後,關於社會制度的討論又甚囂塵上。當民眾對現實感到不滿時,所有的弊病就被歸結到制度上,於是民眾展開憧憬,甚至是動亂來滿足他們的社會幻覺。…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7:02pm — No Comments
再比如說“祖國”,對於古希臘的雅典人或斯巴達人來說,他只崇拜自己的雅典城和斯巴達城,拒絕把對方認作自己的同胞。而其他的城邦也是一樣,它們互相敵視,彼此征伐不斷,甚至從未曾統一在希臘的名義下。
而在西歐地區,是許多相互敵視的部落和種族組成了高盧,它們有著不同的語言和宗教,凱撒能夠輕易征服它們,正是因為他總是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盟友。羅馬人締造了一個高盧人的國家,是因為他們使這個國家形成了政治和宗教上的統一。
即使在兩百年前,人們也不存在什麼“祖國”的概念。過去跑到外國去的法國保皇黨人,他們認為自己反對法國是在恪守氣節。他們認為法國已經變節,因為封建制度的法律規定,諸侯要效忠自己的君主,而不是某一塊土地,因此有君主在,才有祖國在。可見,祖國對於他們的意義,不是與現代人大不相同嗎?…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7:02pm — No Comments
(1)那些直搗人心的東西
我們曾經打過這樣的比方,誘發群眾運動的間接因素相當於長時間的蟲啃蟻噬,而直接因素則是強烈的地震、臺風。
按照我們的理論,那些間接因素賦予了群體心理以特定屬性,使某些感情和觀念得以發展;而直接因素的作用是完成最後的工作,對民眾的心理造成最後一擊。
我們在本書的第一部分研究過集體的感情、觀念和推理方式,根據這些知識,顯然可以從影響他們心理的方法中,歸納出一些一般性的原理。…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7:01pm — No Comments
(7) 關於應試教育的題外話
我們了解了引發群眾運動的五大導火索,然而對於教育因素,我們還應當額外說上幾句題外話。
很明顯,法國在教育制度上犯了不小的錯誤,它所實現的唯一價值就是,為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增添了數以萬計的懶漢、寄生蟲和不安定因素。放眼全世界,犯下此種錯誤的民族還大有人在。
顯然,迷途知返為時已晚。只有經驗,這位民眾最好的老師,最終會揭示出我們的錯誤。
只有經驗能夠證明,必須廢除我們那些可惡的教科書和可悲的考試,代之以勤勞的教育,讓我們的年輕人回到田野和工廠,回到他們今天不惜任何代價逃避的辛勤開拓事業。…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6:58pm — No Comments
(6)第五條導火索:教育
人們常常會持有一項錯誤的觀點:教育能夠使人大大改變。
這種觀點堅持認為:教育會萬無一失地改造民眾,甚至於把他們變成平等的人。
這種觀點被人們不斷地重復,當它被重復得足夠多時,就足以讓它最終成為最牢固的民主信條。以至於今天要想擊敗這種觀念,就像過去擊敗教會一樣困難。
然而我們要說的是,教育既不會使人變得更道德,也不會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變他的本能,也不能改變他天生的熱情。
甚至在某些時候,只要進行不良引導,教育的壞處還會大於好處。…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6:57pm — No Comments
(5)第四條導火索:政治和社會制度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制度能夠改革社會的弊端。
各種社會學說都有同樣的看法:
改進制度與統治可以為國家帶來進步,社會變革可以用各種命令來實現。現在我們要說明的是,這些看法乃是一系列嚴重的謬見。因為制度與制度之間,根本不存在好和壞的區別。
我們知道,制度是觀念、感情和習俗的產物。
我們又知道,觀念、感情和習俗是相當穩定的東西,絕不隨著改寫法典而被一並改寫。…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6:56pm — No Comments
(3) 第二條導火索:傳統
過去的觀念、欲望和感情,就構成了傳統。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的傳統,因此也可以說,傳統是民族的特性之一。這種東西很難發生改變,而且對我們的生活發生著巨大的影響。
這一點可以通過類比的方法來說明。最近在生物學上出現了新的研究成果,從胚胎學的角度證明了過去的時間對生物進化的巨大影響,從此之後,生物學的研究就雲開霧散。
假如我們把這種理論移植到歷史科學中,結果又會如何呢?
我們可以把民族看成單個的生物,那麼這樣一來,它就是在歷史中形成的一個有機體。…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6:46pm — No Comments
第2卷 第一章·群體的意見與信念中的間接因素
(1) 群眾運動的導火索
我們已經研究了群體的精神結構,了解了它的感情、思維和推理方式,現在讓我們看看它的意見和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決定著這些意見和信念的因素可以分為兩類:間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那麼,它們之間究竟有何區別呢?間接因素是這樣的東西,它能夠使群體接受某些信念,並且使其再也難以接受別的信念。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煽動著群體,使他們的情緒開始醞釀。…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16, 2017 at 6:45pm — No Comments
K走出門來,跨進寒風呼嘯的大街,在黑暗裏張望著。天氣壞透,壞透。他又回想起老板娘是怎樣竭力想逼迫他向那份會談記錄讓步,他自己又是怎樣堅持過來的,仿佛在這兩者之間有著某種聯系似的。老板娘的用心自然不是直截了當表示的,她同時還在暗暗地促使K反對這份會談記錄;事實上,他到底是頂住了呢,還是終於讓了步,他自己也說不上。這是按照遠方的奇怪的命令而盲目執行的一種陰謀詭計,似乎就像這大自然的狂風一樣,教你猜不透其中的真意。…
Continue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July 16, 2017 at 6:18pm — No Comments
[沉默。
愛斯特拉岡:(沒好氣地)說下去!說下去!
弗拉季米爾:別打擾他。你看不出他是在回憶過去的快樂日子?(略停)Memoriapraeteritorumbonorum②——那準是不愉快的事。
愛斯特拉岡:我們很難知道。
弗拉季米爾:(向波卓)而且你是一下子瞎的?
波卓:真是好極了!
弗拉季米爾:我在問你是不是一下子瞎的。…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10: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