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很後現代's Blog – July 2024 Archive (6)

李章斌:帕斯《弓與琴》中的韻律學問題 6

格律與節奏的區別雖然抽象,但實際上也不難理解。因為「格律」只規定了它「最在乎」的那部分語言成分,比如英語格律中的輕重音數量,法語格律中的音節數量,西班牙語詩歌的音節數和重音數,漢語格律中的字數(詩行長度)、押韻等;[27] 但是,這些規定並沒有囊括語言的全部成分,比如各字詞的音質的選擇,復沓、諧音的運用,詞語之間的語法關係,詞語的語義暗示和形象,等等,這些都會造成節奏的微妙差異。因此,不僅同一格律寫成的不同的作品的節奏會有差異,甚至同一詩作的不同詩行之間的節奏也會有差異。[28]帕斯說:「節奏,是具體的時間性,加爾西拉索的十一音節詩就不同於克維多或者貢戈拉的十一音節詩。他們的格律度量是相同的,但節奏是不同的。」…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27,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李章斌:帕斯《弓與琴》中的韻律學問題 5

三、節奏與格律的關係,以及自由詩的節奏問題

關於語言條件的變化與詩律的構建之關係,帕斯有非常深入的觀察,他提醒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格律的變遷,而且應該把節奏(rhythm)與格律…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24,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李章斌:帕斯《弓與琴》中的韻律學問題 4

應該意識到,重疊、對偶正是詩歌中非常依賴的節奏手法,舊詩自不必說,新詩同樣也如此,比如卞之琳的《無題四》:

昨夜付一片輕喟,

今朝收兩朵微笑,

付一支鏡花,收一輪水月……

我為你記下流水帳。[18]

可見詩律只是把日常語言中自發運用的法則上升到自覺的層次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21, 2024 at 1:30pm — No Comments

李章斌:帕斯《弓與琴》中的韻律學問題 3

時間,如前所論,是運動的尺度,感受的形式。因此,對時間體驗的操作就是讓運動獲得一種有規律的尺度,讓感受形成一種特定的形態,讓人有意識地去「注意」時間的存在。這一點在古典詩歌中是特別明顯的。任舉一首古詩:

碧城十二曲闌干,犀辟塵埃玉辟寒。

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李商隱《碧城三首》(其一)…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16,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李章斌:帕斯《弓與琴》中的韻律學問題 2

既然時間「先天地」存在於我們感受世界的方式之中,那麼作為一種「具體的時間性」的節奏的意義何在呢?在康德看來,時間的前後相繼、替代更新是一種「先驗直觀」,是先天地賦予給我們的;[6] 而帕斯卻認為這只是一種「日常時間」(quotidian time),在「日常時間」之外,還有一種與神話、宗教祭祀、宗教歷法、魔術以及文學密切相關的時間,即「原型時間」(archetypal time),或者說「原初時間」(original time)。原型時間是「古代時間觀念的殘余」…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11,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李章斌:帕斯《弓與琴》中的韻律學問題 1

誰能撿起詞,並把它展示給時間? ——曼德里施塔姆《詞與文化》

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是有著廣泛的世界影響的墨西哥詩人、散文家、文學理論家,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關於帕斯,人們更關注其作為詩人的成就,不過,帕斯也是一位出色的詩學理論研究者,其理論專著《弓與琴》(1956)、《泥淖之子》(1974)、《另一個聲音》(1990)等均有相當高的成就和影響。其中《弓與琴》一書中有不少涉及詩體與韻律學…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7, 2024 at 4: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