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流水能回頭's Blog – July 2022 Archive (15)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14)

徵引文獻

Blanchot, Maurice (1999) Le livre à venir [1959] (Paris: Éditions Gallimard).

Flaubert, Gustave (1852) “Correspondance 1852.” Centre Flaubert. Centre d’Études et de Recherche Éditer/Interpréter, Université de Rouen, n.d. (flaubert.univrouen.fr/ correspondance/conard/lettres/52a.html).

Fried, Michael (1980) Absorption and Theatricality: Painting and Beholder in the Age of Didero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21,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13)

「無聲的話語」或可謂洪席耶媒介性理念的核心賦形。這是他最早完整陳述藝術美學轉向的文學專論的標題,典故有多處來源。其一,柏拉圖曾稱呼書寫為「靜默的圖畫」:相對於說話(尤其是導師口中發表的言談)擲地有聲、教化人羣,書寫無法掌握特定受話對象,效用堪慮(2011a: 12)

其次,洪席耶曾引述維柯(Giambattista Vico)對於「邏輯」…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21,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12)

而攝影做為藝術,其獨特之處便在於成就、承載了藝術獨立性與被攝主體美感能力的相合——或說讓非藝術領域事物亦有機會成為藝術(而其方式是消除藝術的特殊性)。攝影是為藝術的另一意涵在於它「參與了某個感知場域的構築,而此感知場域範疇又大過其藝術本身」(2009b: 13, 15)

洪席耶說,在聯繫藝術與非藝術範疇這件事上,攝影是具有示範性的。

這種種討論中,洪席耶原不以為意的媒介技術問題有必要得到應有的…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20,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11)

可以說,模擬與藝術的關係,在攝影處再度被翻攪一遍,只不過,攝影鏡頭以其明確的機械本體,翻騰的程度是有別於——甚且超過——文字的。

這些論法,將再度引出「無差別」命題。他曾在另一篇短文,〈關於攝影影像的筆記〉(“Notes on the Photographic Image”),透過艾凡斯(Walker Evans)照片《廚房牆面》…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18, 2022 at 7:3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10)

如此看似對立的軸端,洪席耶將其揉合為「媒介」的第三重定義:假若我們要讓這兩種立場皆能成立,條件是藝術的生產歸屬於某個特定的「感知場域」(milieu sensible),在其中,何者為藝術以及何者不是藝術的界線是模糊的(2008: 1)——換言之,前述對立立場若要共存,前提是出現一種感知場域,已將藝術、非藝術的分界打亂。此處為行文順暢,將 milieu…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18, 2022 at 2:3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9)

然不可否認,形式層次的無差別,是洪席耶文學政治論一道難解之題。[13]他的立論方式,使十九世紀寫實小說的知識型標竿意義得以醒目,但也正因他必須毫無保留地捍衛各形各式的無差別(題材、類型、文字、情節細節、創作者位置等等),難免需要接受關於文學式民主(literary democracy)之效力的檢測。不只小說世界,現實政治場域也有應接不暇的魯道夫,贏者全拿;查理‧包法利縱使在知識型層次以其新視野完勝,畢竟粉身碎骨,死…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17,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8)

他對古典模擬論的描述,終極重點畫在語言行動,其指向的,是亞里斯多德對(具備話語能力的)人類與(只會發出聲響的)動物的區別(引自 1999: 1),以及他在詩學中賦予「行動」在創作論、政治、道德層面上的絕對地位。模擬論標舉行動,即是標舉行動者:他們掌握局面的整體性,對抗命運,護持社羣建制。與之對照的,是逆來順受者,人生唯一堪稱「行動」的事例是複製生存工具以求續命…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15, 202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7)

巴爾札克已為藝術範式脫離再現主義開啟了局面,在主題素材上鬆綁,致力於描述可感事物之內蘊思想;此外,他也使小說世界的物件皆成為見證時代、文明的標記、化石。關於後者,雨果也有類似貢獻(2011a: 15-19)

但寫實小說真正的大破大立,是在福樓拜手上。福樓拜作品鮮明的特色,是其基進平等論;在他筆下,一切文字皆平等,一切題材皆平等,一切表達形式皆平等,一切生命範疇皆平等(無論是屬人類的抑或是屬物的)…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13,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6)

更直白地說,洪席耶心嚮往之的表達,特色頗為一致,即能夠一方面呈現立即性/無中介性(immediacy)、另一方面又呈現對於無中介性的干擾。這類似他對攝影藝術之雙重性內涵的說法:他認為,攝影若有可能從技術媒介轉化為藝術,必須能實現影像的雙面性質,一方面見證人事物身上所刻寫的歷史,另一方面直接呈顯「純可見性團塊」(pure blocks of…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10,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5)

文學從自己出走、在他處自我發現之外現媒介性,看來或許只是聊備一格的大方向提點。但洪席耶已同步另將跨媒介性寫成藝術範式移動後美學體制從整體到個別領域的形構——那是一種內蘊的雙重性、內建的斷裂性。雖然他從未直接拉起這道線索,然而假若文學從一開始便是再現體制成立的首要範例,爾後文學的蛻變又是左右典範挪動的決定性因素,我們有理由推論,整套美學體制的雙重性形貌,其原始賦形(figure)(概念的形體)乃源自文學。…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7,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4)

相對而言,美學體制於各方面挑戰再現機制:對立於虛構法則,美學體制提倡的是語言優位,創作的意義可以落定於特殊語言模式的演練,而非只有發展故事的功用;對立於文類配對法則,美學體制讓所有被再現的主題一律平等;對立於合宜性法則,美學體制破除風格必須呼應內容的要求;對立於口說話語的至高無上,美學體制肯定書寫的意義(2011: 50-51)

西方藝文發展的漫長歷程,在洪席耶眼中只劃分為二,似乎失之粗略。…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7,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3)

本文也將修正洪席耶的立場:他企圖肯定的感知經驗共同性形式,在攝影、電影等科技媒介發明後有了巨大的突破,媒介差異觀其實可成為他美學論的重要支撐。

最終,本文亦冀望將「外現媒介性」設定為一種比較研究的態度:比較、跨領域方法安身立命之所,不在自我鞏固(self-identity),亦非尋找自我定位不動如山的前提之下表象的類同、浮面的交會——這些是實證比較的…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6, 2022 at 8:0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2)

這篇文章想做的,是從最不設防的媒介定義出發,檢視洪席耶如何討論這幾大藝術類別之間的關係,以勾連出一套他關於跨媒介性的論點,並試圖將他筆下「媒介差異是為次要問題」的論調化轉為積極的跨媒介思維。

我們將發現,他對某一媒介的定位,往往要借助其他媒介來加以推展、完備,但他筆下具有啟發性的跨媒介概念,並非典型文字-影像研究嗜好描繪的媒介與媒介的交流、交換(inter-mediality),而更像一種「外現媒介性」…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6, 2022 at 6:30pm — No Comments

陳春燕《洪席耶與跨媒介思維》(1)

摘要:這篇文章希望從文學視角開展法國哲學家洪席耶筆下的跨媒介概念,進而重探他的藝術論述。對電影、攝影、造型藝術皆曾提出精彩創見的洪席耶並不格外重視媒介;他在著述中談及媒介,意義多半止於技術層次,不以媒介為藝術變革的決定性因子。本文則嘗試將媒介概念從他的藝術論中搶救回來,並且申論,洪席耶其實發展了饒富理論力度的跨媒介觀:我們若細究他討論幾大影像藝術的說法,會發現其中頗為一致的將個別創作類型之屬性皆導向文學──尤其是福…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6, 2022 at 5:00pm — No Comments

Yo Chen·洪席耶:影像作為「在之間」的工作(下)

或許受後現代理論半世紀約制,洪席耶雖以近二十年時間反覆思索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影響,卻與奧爾巴哈可說相見恨晚,近兩年才正式研討這個猶太哲學家的「擬真理論」,然而此遲來相遇可說撞爆出思想火花。若洪席耶延續班雅明的「靈光」(l’aura)概念,卻在《感性分享》一書中,將「靈光消逝」從二十世紀的電影崛起,前推百年,至十九世紀的攝影發明和現實書寫。接著,直到2017年《虛構邊緣》(Les Bords de la fiction),洪席耶不斷以「靈光消逝」的現代書寫,作為一種革命慾望,試將亞里斯多德階級理性,轉為一種無效、空白、開放的「廢墟」;然而要等到2018年出版的《現代時間》(Les Temps…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6, 2022 at 11:38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