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7 Blog Posts (906)

孫惠柱:導演的1234(下)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7:31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猶太母題遮蔽下的同性之愛——《威尼斯商人》的文化沖突(上)

在莎士比亞的37個劇本中,《威尼斯商人》是因其跨文化的內容而引起最多爭議的一個。人們一說起這個劇名就會想到那個一心要割人一磅肉的猶太商人夏洛克。但人們往往想不到,這個劇名所指的商人卻恰恰是那個好到幾乎像聖人一樣的商人,他就是夏洛克的對立面,基督徒安東尼奧。這個基督徒和猶太人之間的沖突就是關於《威尼斯商人》的爭議的根源。

 

換個角度審視劇中角色…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文化,讓生活更美好

在2005年的媒體上,“文化”一詞的使用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顯然,進入小康以後我們有了更多的財力來搞文化;此外,現在的經濟好像也越來越要借文化的光,文化可以成為經濟的催化劑,所以有了文化產業、創意經濟等等概念。

文化和經濟的結合當然是皆大歡喜的美事,不過,不久前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的聯合國創意經濟論壇上,來自英國的“創意經濟之父” 約翰·霍金斯卻故意給與會者潑了點“冷水”。他說,1997年英國文化大臣提出創意經濟一說,只是想對他內閣里的幾位同事強調一下文化的重要性,不料首相聽了大感興趣,馬上拿去變成國策,一轉眼就傳遍了世界。這當然是件好事,但總覺得有點把文化變成了經濟的幫襯,因此,比之創意經濟這個概念,霍金斯更喜歡復數的“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英文industries其實既包括“產業”,也包括我們所說的“事業”。…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文學退場是對戲劇的最大誤解(上)

近年來戲劇演出發展很快,量的增加有目共睹,但質卻好像並沒怎麽水漲船高。一個公認的原因是,劇本質量不高,也就是戲劇的文學性有問題。在我看來,這個問題背後的兩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無節制的“策劃”和“西化”。這兩個概念本來都很有價值,但現在的情況是走向了極端。強調戲劇的文學性的人認為,戲劇的質量說到底取決於編劇的水平,但越來越多的人早就不這麽看了。相信權力的人認為,戲劇的質量取決於高屋建瓴的策劃者的水平,編劇只是體現其“點子”的執行者;相信洋人理論的人則認為,當代戲劇已進入“後劇本”時代,就應該是“XX導演作品”,編劇可有可無,即便有也不過是像電影界的寫手。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6:3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文學退場是對戲劇的最大誤解(下)

還有一種反文學性的觀點認為,戲劇雖然要有故事,但無需先有劇本,演員在現場的即興表演才是最重要的。其實,一百年前中國曾經流行過的幕表戲後來沒人再想演,不僅是因為沒有完整的劇本留下來,更因為那些沒有完整劇本的演出相當粗糙,文學性太差。16到18世紀以意大利為基地的即興喜劇很流行,還影響到英法各國,在莎士比亞和莫里哀的戲里也可以看到不少影子,但現在我們要想看看即興喜劇的樣子,最接近其原貌的竟是那位對其持嚴厲批評態度、決心大加改革的劇作家哥爾多尼創作的《一仆二主》。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6:3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讀書V賣肉:我們的學校能教學生動手做事嗎?

去德國福克旺藝術大學看我的戲排練演出,在教授的家宴上結識了一位中學校長,聊起各國教育體制的異同,我吃驚地得知,德國近半個世紀來有個趨勢,與美國和中國都相反——中學畢業生上大學的比例不升反降。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想上大學的德國高中畢業生幾乎都上了,而現在卻差不多只有30%升入大學,多數人不是直接開始工作就是去職業訓練學校。乍一聽,他們大學毛入學率降低的幅度大得太驚人了;但再仔細一問,那里的不少職業學校在中國也可以算大學了,因為多數要在高中畢業後學上三年——德國的高中還特嚴,必須修滿九個科目的課程。這樣看來,他們與中國最大的差別不是毛入學率降低,而是在高校辦學模式的大轉型,建設了大量的注重教學生動手做事的應用型大學。…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6:14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中國戲曲與現代文化(下)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6:05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中國戲曲與現代文化(上)

——(《心比天高--戲曲演繹西方經典》序)

在標志著中國現代文化全面開局的"五四"運動中,有兩個關鍵的要素和戲劇密切相關:《新青年》大力宣傳的"易蔔生主義"出自"現代戲劇之父",被嚴厲批判的舊文化中對老百姓影響最大的則是"舊劇",也就是戲曲。新舊兩派恐怕誰也沒有想到,那時候形同水火的易卜生和戲曲有一天竟會牽手聯姻。"五四"時的全盤西化派曾斷言,戲曲是只能為封建遺老服務的舊時代的"遺形物",要用西方舶來的"新劇"全盤取而代之;由於戲曲既廣且深的草根性,這個過激的主張並未實現。經過幾代新文化人的艱苦努力,"新劇"也就是話劇總算在中國紮下了根,但還只是在城市里,而且紮得也不算太牢,眼下北京上海以外的大多數城市里,話劇仍然基本上還沒有市場。然而,伴隨著易蔔生式的話劇而來的西方理論卻主宰了戲劇界的話語權,把我們自己的國粹推到了邊緣上--差一點就要推出去了。…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6:05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角度·深度·溫度——喻榮軍幾個作品中的“外來人”母題

剛過四十的喻榮軍可能還不一定是中國最高產的劇作家,卻已經是我看過演出最多的中國劇作家;如果把我看過的古今中外的劇作家的戲都數一遍,他也要算第二,只有莎士比亞超過他。過去十來年里,他原創、改編、翻譯的三十多部劇作引領著時尚戲劇的潮流,其中我看過的就有十幾個;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三個他最不時尚、最樸素的戲,其中最吸引我的又是外來人的形象。…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6:02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被看、被說、被笑的奧秘

多數人不喜歡經常被人看――當然,演員、推銷員、西方政客和芙蓉姐姐們除外,可就連這些人多半也不大喜歡被人看以後還要被人說。然而,在當今社會里,被看和被說都成了越來越經常的事情。農耕時代的農人常年見的都是家里村里的熟人,工業時代的工人則像機器一樣模式化了,而現在的都市里每天要看到多少新的人新的事?反過來看,看人說人也不容易,一張口就有可能“禍從口出”,到底是說“是”還是說“不”呢?說好話聽的人當然高興,哪怕知道人家說的不是真心話,說批評的話就有風險。所以人發明了幽默,輕松的調侃可以比嚴肅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當然也不是絕對的 模範要是說的人尺度把握不準,或者聽的人缺乏幽默感,幽默就會變成諷刺,甚至比正面的批評更刺耳。所以,不喜歡被看、被說的人,最不喜歡的還是被笑――尤其是被外人笑。…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6:0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傑出的“表現藝術”

——從譚盾 《天頂上的一滴水》說起

譚盾是個超常的藝術家,很難按傳統的方式歸類。國人往往把他看成是一位另類的先鋒音樂家,他又作曲又指揮,有時候還演奏加演唱——記得當年在紐約他為我外百老匯的戲作曲之後,就親自演奏了所有的樂器和曲子,還有一段是親口吟唱的。後來我離開了紐約,去其它城市的大學戲劇系任教,聽到音樂系的教授說,他已是全世界最頂尖的五六位作曲家之一,立刻去CD店買他的新作欣賞,不料找了半天沒找到,去問營業員,他們說譚盾?當然有,在“古典音樂”的架子上放著呢!大概中國的文化實在古老,所以喜歡采用中國文化元素的譚盾再新潮也應該算是“古典”的。…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6:0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笑話和人文素養

媒體和受眾都喜歡看文化人出錯別字的笑話,證明了一個喜劇理論:角色的表現與公眾期待打架會讓人笑。堂堂故宮博物院送錦旗作秀,居然寫錯字,還強詞奪理更讓人笑話。如今哪兒都要高學歷,故宮的公關竟不如小學水平,還敢秀給媒體看!

幾年前清華校長主持貴賓演講時鬧笑話,也是因為錯別字——讀不出自己送人的禮物上的字,又把送禮說成“捐贈”。不過那錯誤還算情有可原,校長雖貴為院士,卻不夠老,誰能指望新中國培養的科學家懂篆體?但故宮也犯錯,這就忍無可忍了。後來院方說是保衛部門做的,原來如此!潛臺詞:誰說在文化機構任職的都得“有文化”?…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5:55pm — No Comments

郭齊勇:中國現代化的一個瓶頸是國民的人文素養(下)

文匯報:現代社會高度分化,以便社會可以更快速高效地不斷重組整合。這與儒家推崇的親緣性社會中的穩定結構顯然是相矛盾的。您也曾提到,傳統社會的組織和結構的解體,讓儒家缺乏了依托。今天我們如何面對這種社會分化,以及分化帶來的社會失范、價值缺失等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5:51pm — No Comments

郭齊勇:中國現代化的一個瓶頸是國民的人文素養(上)

《文匯報》2014年9月22日第9版·本報記者任思蘊實習生祁濤 

 宋代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郭齊勇教授看來,這恰是中國歷朝歷代知識分子,不管在潦倒還是得意時,不管是進是退,都要為社會做貢獻的抱負和擔當。前不久,郭齊勇教授來滬授課,匆忙行程間,他圍繞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等話題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儒家的擔當意識,現在尤其需要…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5:50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看戲、遊樂與托夫勒的“體驗業” (上)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有過一次阿爾文·托夫勒熱,他的《第三次浪潮》以及同名電視片在這里掀起了一個巨大的浪潮。其實《第三次浪潮》已經是托夫勒的第二部重要著作,他的成名作是1970 年出版的《未來沖擊》。2001年 12月2日晚,這位早已名揚世界但遠未成為歷史的美國未來學家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的《對話》節目中,嘉賓們一個個興奮地回憶起當年如何為《第三次浪潮》所振奮。不過在我看來,那天晚上最有見地的一個問題是關於他的《未來沖擊》的,提問的嘉賓特別提到了書中的一個重要觀點:繼制造業之後大為繁榮的是服務業,但服務業以後又將有一種代表社會發展更高水平的經濟興盛起來,叫做“體驗業”(Experiential Industry)。差不多就在那一周里,《南方周末》也采訪了托夫勒,也問到關於“體驗經濟”的問題。由於時間的限制,托夫勒對媒體的回答語焉不詳,於是我把原版《未來沖擊》又找出來一看,發現他在書里是這樣寫的:…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5:47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創意產業之創意何來?

“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注意是復數)在我國還是一個新名詞,在國際上出現的時間也不很長,它不僅指設計、動漫、電子遊戲等新興的產業,也包括曾被很多人誤以為是“夕陽行業”的戲劇、舞蹈等傳統藝術。這個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創意——為高新技術注進持久發展的活力,也把許多本來分散的力量整合起來。

當今世界上創意產業的超級大國無疑是美國,然而這個新名詞卻是英國人首先提出來的。美國人在三十多年前提出了一個相似的概念叫做“體驗產業” (Experiential Industry),也許過於超前,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那個說法是從消費者的眼光來看,而莎士比亞的後代巧妙地從創造者的角度著眼,提出要發展創意產業,而且用了復數,強調這是個產業群。這一新概念通過英國政府的喉舌在全世界廣為傳播,近年來全球各地的創意產業園區紛紛崛起。…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5:35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戲劇和刊物:從悲情到希望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5:34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草根藝術和創意產業

在這本雜志上談“草根”,好像有點不諧調,印得這麼精美的雜志怎麼能和“草根”沾上邊?記得兩年前上海市中心一個區政府請我到他們組織的文化發展會議上出謀劃策,我報了個關於草根文化的提綱,就被建議改掉草根這個詞,因為聽起來好像是講農民的事。

其實,草根這兩個字倒還真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英文grassroots的直譯,在歐美說草根,一點也不會掉份。草根的反面是貴族和精英,貴族多已是過氣的名號,而當今真有影響的精英絕不會蔑視草根。政治家想要每個選民都來投他的票,當然要做草根的工作;藝術家無論是商業的還是非營利性的,都要吸引盡可能多的受眾,營銷也必須從草根做起。我們這里則很奇怪,自從走出了一片紅一片藍的一統天下,媒體和先富起來的精英乃至一般的白領都越來越盯上了國外的高檔階層,無奈多數人條件還差得遠,於是退而求其次,紛紛自詡為“小資”。殊不知在他們所向往的歐美,“小資”一詞(petty…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5:27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藝術節的意義在於藝術的公共性

今年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有不少新的亮點,節目的數量質量都比往年有所提高,但最讓我興奮的還是一條某些高雅人士可能不屑一顧的消息:在市文化發展基金會的資助下,藝術節推出了50元的優惠票,讓低收入者也能看上戲。…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5:17pm — No Comments

孫惠柱: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 1

——在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的演講



現在大家都在談金融危機,這個時候我還來談文化,是不是有點太奢侈了?如果是的話就不用讓我來講了,所以回答看來是不。好,我先講一個例子和一個理論。…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ne 3, 2017 at 5:12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