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18 Blog Posts (755)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86)

第二十一章·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1945-1962)(1)



蘇聯

蘇聯很快從戰爭創傷中康復過來,雖然這場戰爭使原有的2.8萬家影院中有8000萬家毀於炮火。到1950年,蘇聯的影院總數達到4.2萬家,每年前往地點固定的影院和流動放映站(1950年有這類放映站1.9萬個)的觀眾超過10億人次。莫斯科、列寧格勒、雅爾塔、敖德薩、基輔、塔林、維爾諾、第比里斯、巴庫、埃里溫、塔什干、阿拉木圖、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阿什哈巴德、里加、明斯克等地的製片廠或者重建、或者重新裝備。…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5:04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85)

第二十章·英國、瑞典和北歐國家(1945-1962)(8)



《第08A15號》一片的意外成功,似乎幫助一些導演走出烏髮式的「夢幻工廠」,這部影片在三個月內吸引了1200萬觀眾。它是根據漢斯·克斯特的小說改編的,敘述一名年輕的士兵在1939年夏季的驚險遭遇,故事很感人,而且相當幽默。影片導演保爾·梅伊最初在奧地利攝制過《與死神決斗》和幾部喜劇片。但是,他后來根據上一小說改編的《08A15號上前線》

與《08A15號回家》都沒有達到同樣的水平。…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56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84)

第二十章·英國、瑞典和北歐國家(1945-1962)(7)…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55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83)

第二十章·英國、瑞典和北歐國家(1945-1962)(6)…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55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82)

第二十章·英國、瑞典和北歐國家(1945-1962)(5)



我們還可以舉出手法頗為笨拙的《神奇的瀑布》(斯科特·漢森導演)和一部反映青年犯罪問題的質量相當好的影片《街頭少年》(阿爾納·斯庫恩與烏夫·格雷貝爾導演)。1954年以來,政府制定的一項保護電影業的法令促進電影片的生產,每年可達產量8至10部,但是挪威的影片依然落后於北歐各國,不論從質量上還是從數量上都是如此。



芬蘭…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55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81)

第二十章·英國、瑞典和北歐國家(1945-1962)(4)



肖納沃伊特又回到丹麥,攝制了一些1850年代的古裝片,看來都不很出色(如1932年拍攝的《教堂與風琴》,1938年的《加羅班的香檳酒》)。他在丹麥又遇上重度新聞記者生涯的德萊葉以及桑德堡。桑德堡這位很有才干的導演,拍過很多影片。他在哥本哈根改編了幾部狄更斯的小說(如1922年的《大衛·科波菲爾》、《遠大前程》、1924年的《小陶麗特》),以后他又在意、法、英導演了幾部影片(如《人民廣場》,1925年在意大利導演,《黃色的船長》,1931年在法國導演)。他在丹麥拍完《百萬富翁》(1936年)之后就在他的祖國逝世。在丹麥這個連四百座電影院都不到的國家里,電影事業被重稅壓得無法抬頭,因此很難攝製出合乎國際水準的影片來。…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49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80)

第二十章·英國、瑞典和北歐國家(1945-1962)(3)



新一代的導演隨著漢普·福斯特曼,阿爾納·馬特森和英格瑪·伯格曼而出現;另一方面,斯約堡則因改編斯特林堡那部膾炙人口的戲劇《朱麗小姐》而贏得國際聲譽。這部影片敘述1900年左近,在聖—約翰節日之夜的狂熱氣氛中,一個名門閨秀(阿妮塔·伯喬克飾)失身於一個粗野的僕人(烏爾夫·派爾姆飾),以后自殺而死。觀眾很欣賞這部影片中戈格蘭·斯特林德堡的優美攝影和演員的傑出表演,認為該片在「回溯過去」時極為細膩,那些過去的人物出現在現代的背景中,由此引出新的鏡頭組合。在《朱麗小姐》之前,斯約堡導演的影片中重要的有描寫心理的悲劇片《伊麗斯和上尉的心》以及一部自然主義色彩極濃的《只有一個母親》。…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48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79)

第二十章·英國、瑞典和北歐國家(1945-1962)(2)

英國的電影業日趨衰落。在十五年中,全國的觀眾人次減少一半以上(1946年全國電影院售出的票數為16.35億張,到了1960年只有6億張)。在五年中間,十家電影院就有一家永久停業。蘭克遭受連年虧損之后,不得不賣掉他的糖果店、拆散他電影帝國的一部分機構和發行美國影片來維持收支平衡。好萊塢——它在倫敦製片業中取得愈來愈重要的地位,——在獲得深受觀眾歡迎的英國電影明星的同時,又獲得英國主要的電影導演,如大衛·里恩、卡洛爾·里德、麥肯德里克等。檢查機關的嚴厲和強大的發行業的極端保守主義使英國電影片又回到一種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相似的商業標準。…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47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78)

第二十章·英國、瑞典和北歐國家(1945-1962)(1)



英國



1946年對英國電影來說是個大有希望的年頭。戰后它出現了一個因安東尼·阿斯奎斯、阿爾倍托·卡瓦爾康蒂、索洛爾德·狄肯遜、大衛·里恩、鮑威爾和普萊斯勃格、卡洛爾·里德、勞倫斯·奧立弗等電影創作者而聞名的流派。紀錄學派的影響(特別是邁克爾·巴爾康的伊林製片廠的影響)左右著年輕的一代(如漢弗萊·詹寧斯、哈萊·瓦特、巴西爾·狄爾登、查爾斯·弗蘭德、羅伯特·哈茂、查爾斯·克里希頓等),使他們趨向於一種明顯地帶有本國性的不排斥社會問題的電影。…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47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77)

第十九章·1945年至1962年的好萊塢(6)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影片生產起初很興旺,最早幾部故事片是基督教救世軍拍的(如1901年的《早期的基督教殉難者》、1902年的《十字架的戰士》)。1909年共攝制了11部影片,其中有一部科學幻想片《來自火星的信息》和一部航空片《澳大利亞在召喚》。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此后有聲片的興起都刺激澳大利亞的影片生產,每年有時超過15部。同時,查爾斯·卓威爾從1926年《蒙比的蠹蟲》一片起開始攝制了許多影片,時間持續逾三十年之久。到1922年,全國組成放映網的電影院近1000家,觀眾人次比歐洲還高(每年每人平均購票13—14張)。…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36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76)

第十九章·1945年至1962年的好萊塢(5)



以上是1950—1960年間生產3000多部影片的好萊塢的一個概貌——當然是一個不完全的概貌,在結束這一概貌時,我們要指出:1960年之后,危機已有所緩和,但是,在國內外市場上億萬觀眾的喪失表明好萊塢陳舊的商業方法已失去效力。



加拿大



加拿大電影的觀眾人次長期以來一直在增長。1953年平均每人購票超過20張(1935年每人購票11張)。它比美國較少受到電視業競爭的影響,在1960年它依然是世界上觀眾人次較高的一個國家。…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35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75)

第十九章·1945年至1962年的好萊塢(4)

羅伯特·阿爾德里奇先前當過雷諾阿、齊納曼、邁爾斯通、約瑟夫·洛塞等人的助手,受到他們的熏陶,他從電視轉到電影界。他導演第一部重要影片是一部反法西斯主義的西部片。阿爾德里奇在《大刀記》(根據克利福特·奧德茨的話劇改編)一片中反對好萊塢的習俗,在《攻擊》中則反對戰爭。他滯重的個性使他喜好大量的對白、誇張的效果和過多的場面調度,以致他的影片頗似舞台劇。在他數量眾多而無多大獨創性的作品中,《死命地吻我》應該另作別論。這部黑色片就諷刺的激烈程度來說可與1820年的「黑色小說」相比,它表現由於可怕的鈽的分裂擴散,導致人類閃電般的自我毀滅。但在1960年之后拍攝的《憤怒的群山》、《最后的夕陽》和《嬰兒珍尼的遭遇》這些影片表明羅伯特·阿爾德里奇仍在原地踏步不前。…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34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74)

第十九章·1945年至1962年的好萊塢(3)



這場危機使美國1959年的影片產量跌到166部,雖然如此,在影片質量上卻帶來某些值得慶幸的后果。

大公司把幾百萬美元的資金用來拍攝幾部權威性的影片,愈來愈放棄一般的影片,把這些影片的製作留給獨立製片商去經營。獨立製片商攝制的影片(其數目很快超過美國製片人協會控制下的生產數)往往給予導演以更大的自由。麥卡錫主義已經退潮,可是它已驅散了或破壞了「迷惘的一代」。

愛利亞·卡贊曾在《薩巴達萬歲》一片中以他華麗的表現形式,支持「革命因勝利而使其領袖腐化墮落」這一論點。他此時又以《被繩索緊縛著的人》一片為反共片助長聲勢。…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32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73)

第十九章·1945年至1962年的好萊塢(2)



恐懼、失望和思想敗壞使美國的「黑色片」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最足以說明這點的是1950年有三部這樣的影片由「迷惘的一代」中最傑出的人導演同時「出籠」。在《柏油叢林》中,約翰·赫斯頓用一種苦澀的娛樂心情分析了那個可悲的主人公的心靈和失敗;在《城市之夜》一片中,達辛用厭惡的心情描寫了倫敦體育交易中的黑幫;卡贊在《街頭騷動》中表現一些傳播鼠疫的強盜被追蹤,故事發生的地點新奧爾良州竟然簡化到了連一個有色人都沒有出現。…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32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72)

第十九章·1945年至1962年的好萊塢(1)



戰后好萊塢面臨著極好的前景,羅斯福的自由主義在恢復時期(1945—1947)風行於好萊塢的一些製片廠內,這個時期社會糾紛很多,在這個電影的首都也不例外。…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4:31pm — No Comments

李伯勇:聽電視而尋味安靜文化——影視上熟視無睹的語言暴力(上)

基本不看電視,我形成這一習慣不覺已有幾年了。互聯網普及--我經常上網,能從網上得知最新的重要新聞,而且能獲知多個角度的不同解讀,讓心里踏實,這應該是最大原因。對電視上的影視劇,我也不喜歡,認為不真實,這樣的"不真實"當然包括人物和歷史背景不真實,也包括其場景中某些為一般讀者所粗忽的細節--這就涉及到導演和演員的專業素養了。我看過一些境外影視(DVD),對人家導演設置的場景,演員非常抽投入的表演,很高的專業水平,一絲不茍,而且對話簡潔幽默,大事小聲說簡短說,有著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國內幾個大牌導演,主題符合"主旋律",場景宏大而華麗,動輒上億的資金投入,但在"歷史事實"和"生活真實"的細節方面,是很容易讓人看出破綻來的,而且把觀眾看作小孩童,人物對話充滿說教。…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8, 2018 at 3:38pm — No Comments

雷頤:語言的力量(下)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林則徐作為有見識的中國官員,就開始廣為搜集西方各國的材料,並讓人編《九洲志》,翻譯了一些關於世界地理的書。他還利用華僑搜集了大量的西方的報紙進行翻譯。但是他的這個工作卻受到了從上到下的排擠,當時大多數官員認為林則徐破壞了中國的文化,讓狄夷的東西影響了中國。後來林則徐把收集的材料交給了好友魏源,魏源整理後編成了《海國圖志》。《海國圖志》著重介紹了外國的機器、先進的武器,並提出了“師夷長技”的觀點。結果很多人看了這本書感到震驚,認為是宣揚狄夷之技加以排斥,這本書在當時的中國也沒受到重視。但這本書傳到日本後,在短短幾年內就翻印了21版,對日本的明治維新起了一定的啟蒙作用。大家看,林則徐、魏源編寫這本書是為了啟發國人,但是他們受到了國人的排斥;相反日本人對此書如獲至寶,經過明治維新變得強大了,反過來又侵略中國。…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8, 2018 at 3:34pm — No Comments

雷頤:語言的力量(中)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8, 2018 at 3:33pm — No Comments

雷頤:語言的力量(上)

各位朋友,我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互相探討這個問題——語言的力量。我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的,當然以近代中國的新詞為中心。大家知道,在人類的相互交流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語言。而語言本身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

 

一、語言的發展能導致社會的變化

 

語言的發展主要表現為新詞匯的產生,新詞匯表示新事物的引進,新事物包含著新知識,新知識孕育新的話語體系,這些將導致社會的變化。…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8, 2018 at 3:32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